高二第一學期物理教學計劃(大全4篇)

字號:

    時間流逝得如此之快,我們的工作又邁入新的階段,請一起努力,寫一份計劃吧。我們該怎么擬定計劃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工作計劃書范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二第一學期物理教學計劃篇一
    教學目標
    1.知道靜電感應產生的原因,理解什么是靜電平衡狀態(tài)
    2.理解靜電平衡時,凈電荷只分布在導體表面且內部場強處處為零
    3.知道靜電屏蔽及其應用
    教學重難點
    【重點難點】靜電平衡狀態(tài);電場中導體的特點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
    1、什么是靜電感應現象?
    2、靜電感應現象的實質是什么?
    3、在靜電感應時用手摸一下導體,再移走源電荷,則導體帶什么電?
    若將導體接地則情況如何?左端接地呢?
    (二)新課教學
    一、電場中的導體
    1、金屬導體的特征:
    由做熱振動的正離子和做無規(guī)則熱運動的自由電子組成
    2、靜電感應現象
    問題:在源電荷的電場中引入金屬導體后會對空間各點的場強有影響嗎?
    是什么作用使金屬內的電子定向移動的?此移動一直進行嗎?
    金屬導體內部有電場嗎?
    答:使空間電場重新分布
    源電荷的電場使導體內部自由電子定向移動
    靜電平衡狀態(tài):導體(包括表面)中沒有電荷定向移動時的狀態(tài)叫靜電平衡狀態(tài)
    4、靜電平衡狀態(tài)下導體的特點:
    ⑴內部場強處處為零(不為0則自由電子將繼續(xù)移動直至合場強為0)
    ⑵導體中沒有自由電荷定向移動
    ⑶凈電荷分布在導體表面
    實驗證明:法拉第圓筒實驗
    ⑷導體表面附近電場線與表面垂直
    理論證明:中性導體帶電后,由于同種電荷相互排斥,凈電荷只能分布在表面
    反證法:若內部有自由電荷,則內部場強不為0,導體就不是處于靜電平衡狀態(tài)
    5、靜電平衡時導體周圍電場分布:
    上圖空間實際電場分布,不會出現虛線電場線
    二、靜電屏蔽
    1、空腔導體的特點:
    凈電荷只分布在外表面,內表面不帶電,空腔內沒有電場
    1、靜電屏蔽
    外部電場對內部儀器沒有影響若將源電荷置于空腔內,則外對內沒有影響,但內對外有影響
    實驗演示:將收音機置于金屬網罩內則聲音大小減小
    若將球殼接地,則內外各不影響
    3、應用
    電學儀器和電子設備外面套有金屬罩
    通信電纜版面包一層鉛皮
    高壓帶電作業(yè)人員穿金屬網衣
    通訊工具在鋼筋結構房屋中接收信號弱
    (三)鞏固練習
    例1:如圖所示,在一個原來不帶電的金屬導體殼的球心處放一正電荷,試分析a、b、c三點的場強:
    ≠0,eb=0,ec=0
    ≠0,eb≠0,ec=0
    ≠0,eb≠0,ec≠0
    =0,eb≠0,ec=0
    例2:如圖所示,a、b是兩個架在絕緣支座上的金屬球,都不帶電,中間用導線連接,現用一帶正電的小球c靠近b,用手摸一下b球,再撤去導線,然后移走c球,則a、b帶電情況:
    a.a球帶正電,b球帶負電
    b.a球帶正電,b球不帶電
    c.a球不帶電,b球帶負電
    d.以上說法都不正確
    例3:長為l的金屬棒原來不帶電,現將一帶電荷量為q的正電荷放在距棒左端r處且與棒在一條線上,則棒上感應電荷在棒內中點o處產生的場強的大小,方向。
    (四)小結
    1、靜電平衡狀態(tài)下導體有什么特點?
    2、靜電屏蔽有哪幾種情況?有哪些應用?
    高二第一學期物理教學計劃篇二
    1.教學目標
    1.1知識與技能
    (1)知道什么是等溫變化;
    (2)掌握玻意耳定律的內容和公式;知道定律的適用條件。
    (3)理解等溫變化的p—v圖象與p—1/v圖象的含義,增強運用圖象表達物理規(guī)律的能力;
    1.2過程與方法
    帶領學生經歷探究等溫變化規(guī)律的全過程,體驗控制變量法以及實驗中采集數據、處理數據的方法。
    1.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讓學生切身感受物理現象,注重物理表象的形成;用心感悟科學探索的基本思路,形成求實創(chuàng)新的科學作風。
    2.教學難點和重點
    重點:讓學生經歷一次探索未知規(guī)律的過程,掌握一定質量的氣體在等溫變化時壓強與體積的關系,理解p-v圖象的物理意義。
    難點:學生實驗方案的設計;數據處理。
    3.教具:
    塑料管,乒乓球、熱水,氣球、透明玻璃缸、抽氣機,u型管,注射器,壓力計。
    4.設計思路
    學生在初中時就已經有了固體、液體和氣體的概念,生活中也有熱脹冷縮的概念,但對于氣體的三個狀態(tài)參量之間有什么樣的關系是不清楚的。新課程理念要求我們,課堂應該以學生為主體,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和實證精神。這節(jié)課首先通過做簡單的演示實驗,讓學生明白氣體的質量、溫度、體積和壓強這幾個物理量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然后與學生一道討論實驗方案,確定實驗要點,接著師生一道實驗操作,數據的處理,得出實驗結論并深入討論,最后簡單應用等溫變化規(guī)律解決實際問題。
    5.教學流程:(略)
    高二第一學期物理教學計劃篇三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明確電場強度定義式的含義
    2.知道電場的疊加原理,并應用這個原理進行簡單的計算.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分析在電場中的不同點,電場力f與電荷電量q的比例關系,使學生理解比值f/q反映的是電場的強弱,即電場強度的概念;知道電場疊加的一般方法。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培養(yǎng)學生學會分析和處理電場問題的一般方法。
    重點:電場強度的概念及其定義式
    難點:對電場概念的理解、應用電場的疊加原理進行簡單的計算
    【教學流程】
    (-)復習回顧——舊知鋪墊
    1.庫侖定律的適用條件:
    (l)真空(無其它介質);(2)點電荷(其間距r>>帶電體尺寸l)——非接觸力。
    2、列舉:
    (l)磁體間——磁力;(2)質點間一一萬有引力。
    經類比、推理,得:
    電荷間的相互作用是通過電場發(fā)生的。(電荷周圍產生電場,電場反過來又對置于其中的電荷施加力的作用)
    引出電場、電場力兩個概念。本節(jié)課,我們主要研究電場問題,以及為描述電場而要引入的另一個嶄新的物理量——電場強度。
    (二)新課教學
    1.電場
    (l)電場基本性質:
    電場客觀存在于任何電荷周圍,正是電荷周圍存在的這個電場才對引入的其它電荷施加力的作用。
    (2)電場基本屬性:
    電場源于物質(電荷),又對物質(電荷)施力。再根據“力是物質間的相互作用”這一客觀真觀,毫無疑問,電場是一種物質。
    (3)電場基本特征:
    非實體、特殊態(tài)——看不見、摸不著、聞不到(人體各種感官均無直接感覺)。
    電場是一種由非實體粒子所組成的具有特殊形態(tài)的物質。
    自然界中的物質僅有兩種存在的形態(tài),一種是以固、液、氣等普通形態(tài)存在的實體物質;而另一種,就是以特殊形態(tài)存在的非實體物質——場物質。
    (4)電場的檢驗方法(由類比法推理而得):
    無論物質處于什么形態(tài),我們都可以通過一定手段去感知它的存在,只是感知方式或使用工具不同而已,例如:
    ①生物學中動植物的體系胞可以通過電子顯微鏡(利用其放大作用)來觀察。
    ②化學中的某些氣體可以通過人體的感官來感知(氯氣——色覺,氨氣——嗅覺)
    ③生活中電視塔發(fā)射的電磁波可以通過電視接收機(轉換為音像信號)來感知。
    ④物理學中磁體周圍的磁場可以通過放入其中的小磁針來檢驗(磁場對場內小磁針有力作用——磁場的力性)。
    ⑤物理學中電荷周圍的電場可以通過放入其中的檢驗電荷來檢驗(電場對場內的電荷有力作用——電場的力性)。
    2.電場強度
    (l)模擬實驗:
    下面以點電荷q(場源電荷)形成的電場為例,探討一下檢驗電荷q在到q距離(用r表示)不同的位置(場點)所受電場力f有何不同。
    實驗結論:通過觀察與分析可以得出,同一個檢驗電荷在點電荷q形成的電場中的不同位置所受電場力的大小、方向均不同.因為這個電場力是同一個電場給同一個檢驗電荷的,所以,場源電荷周圍不同位置的電場有強弱之分和方向之別;電場中同一位置,不同電荷所受電場力也不同,但是,電場力與檢驗電荷的電荷量之比卻是一個不變的常量。前者引出電場強度概念;后者點明場強與檢驗電荷無關,而只由電場本身性質決定(電場強度的定義方案也由此而得)。
    (2)電場強度(簡稱“場強”):
    ①定義:放入電場中某一點的電荷受到的電場力和它的電荷量q的比值叫做該點的電場強度,簡稱場強,用符號e表示。
    ②定義式:e=f/q
    ③單位:n/c
    ④電場強度是矢量
    同一檢驗電荷在電場中不同的點所受電場力方向不同,因此,場強不僅有大小,而且有方向,是矢量。用檢驗電荷所受電場力的方向表征場強方向比較恰當,但是,正、負檢驗電荷在電場中同一點所受電場力方向不同且截然相反,怎么來定義場強方向呢?
    回顧定義磁場方向時,檢驗小磁針靜止時n、s極所指方向也是相反的,人為規(guī)定:小磁針n極指向為磁場方向,這是人們的一種習慣。電場強度方向的定義也是如此。即規(guī)定正的檢驗電荷所受的電場力方向為場強方向。
    ⑤定義模式:比值法
    3.比值法定義物理量
    (l)原則:被定義量與定義用量無關。
    (2)應用舉例(學生活動):
    速度v=s/t。單位時間內發(fā)生的位移。v大→運動得快。
    密度ρ=m/v。單位體積內所含的質量。ρ大→質量密集。
    加速度a=△v/t。單位時間內速度的變化.a大→速度變化快。
    電阻r=u/i。因果倒置,但已習慣。r大→阻電性強。
    場強e=f/q。單位電荷量所受電場力。e大→電場越強。
    4.點電荷的電場一—場強定義式的應用
    (l)公式推導:
    (2)場強特征:
    ①大?。航鼜娺h弱,同心球面上名點,場強值相等
    ②方向:正電荷周圍的場強方向一發(fā)散;
    (3)決定因素:
    ①大?。河蓷钤措姾傻碾姾闪縬以及場原電荷到場點之距r“全權”決定,而與檢驗電荷的電荷量q的大小及其存在與否無關。
    ②方向:由場源電荷電性決定。
    例:一點電荷q=2.0×10-8c,在距此點電荷30cm處,該點電荷產生的電場的場強是多少?
    5.電場強度的疊加
    電場中某點的電場強度為各個點電荷單獨在該點產生的電場強度的矢量和。
    例:如圖所示,要真空中有兩個點電荷q1=3.0×10-8c和q2=-3.0×10-8c,它們相距0.1m.求電場中a點的場強。a點與兩個點電荷的距離r相等,r=0.1m。
    (四)課堂小結
    1.對比法推知電場的存在,比值法定義電場的強度。
    2.電荷間相互作用形式與本質之區(qū)別
    (l)形式上:電荷對電荷的作用——非接觸力。
    (2)本質上:電場對電荷的作用——接觸力。(受電場力作用的電荷肯定處于電場中)
    3.場強幾種表達式的對比
    (l)e=f/q——定義式,適用于任意電場。
    (2)——決定式,適用于真空中點電荷形成的電場。
    高二第一學期物理教學計劃篇四
    一、知識目標
    1、知道三相交變電流是如何產生的.了解三相交變電流是三個相同的交流電組成的.
    2、了解三相交變電流的圖象,知道在圖象中三個交變電流在時間上依次落后1/3周期.
    3、知道產生三相交變電流的三個線圈中的電動勢的值和周期都相同,但它們不是同時達到值(或為零).
    4、了解三相四線制中相線(火線)、中性線、零線、相電壓、線電壓等概念.
    5、知道什么是星形連接、三角形連接、零線、火線、線電壓及相電壓.
    二、能力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將知識進行類比、遷移的能力.
    2、使學生理解如何用數學工具將物理規(guī)律建立成新模型
    3、訓練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的演繹思維能力.
    4、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動手操作能力.
    三、情感目標
    1、通過了解我國的電力事業(yè)的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熱情
    2、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體會到三相交流電的對稱美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三相電流在生產和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學生應對它有一定的了解.但這里只對學生可能接觸較多的知識做些介紹,而不涉及太多實際應用中的具體問題.三相交變電流在生產生活實際中應用廣泛,所以其基本常識應讓每個學生了解.
    教法建議
    1、在介紹三相交變電流的產生時,除課本中提供的插圖外,教師可以再找一些圖片或模型,使學生明白,三個相同的線圈同時在同一磁場中轉動,產生三相交變電流,它們依次落后1/3周期.三相交變電流就是三個相同的交變電流,它們具有相同的值、周期、頻率.每一個交變電流是一個單相電.
    2、要讓學生知道,三個線圈相互獨立,每一個都可以相當于一個獨立的電源單獨供電.由于三個線圈平面依次相差120o角.它們達到值(或零)的時間就依次相差1/3周期.用掛圖配合三相電機的模型演示,效果很好.
    讓三個線圈通過星形連接或三角形連接后對外供電,一方面比用三個交變電流單獨供電大大節(jié)省了線路的材料,另一方面,可同時提供兩種不同電壓值的交變電流.教師應組織學生觀察生活實際中的交變電流的連接方式,理解課本中所介紹的三相電的連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