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史心得 篇1
今天,我們在團支書的帶領下,參觀了湖南師范大學的校史陳列館。
走進校史館,我仿佛步入了歷史的長河,展現在眼前的是湖南師大的歷史畫卷。“仁、愛、精、勤”這四個打字赫然出現在眼前,這是每一個湖南師大人都記在心里的四個沉甸甸的字。
湖南師范大學創(chuàng)建于1938年,位于歷史文化名城長沙,是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的大學、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yōu)秀高校。學校現有5個校區(qū),占地168公頃,建筑面積100余萬平方米。主校區(qū)西偎麓山,東瀕湘江,風光秀麗,是全國綠化“400佳”單位之一。
在校史館中,我領略了歷代師生的風采,為身為師大人而驕傲!
更領略了身為生命科學學院學生的驕傲,在校史館中有許多生科院創(chuàng)造的歷史,有許多像劉云院士一樣的精英,更有生生不息的生科學子!
從校史館走出,我覺得似乎更有自信了,相信在師大七十多年的歷史沉淀下,我能受到文化的熏陶,學到先進的科學知識,為走入社會奠定良好的基礎!
校史心得 篇2
近日,通過學習《新中國史》,我深刻感悟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必須緊緊依靠。只有才能獲得勝利,只有才能真正站穩(wěn)立場,這是黨的提出的實現“中國夢”的具體體現。中國夢的實現離不開的共同夢,更離不開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夢想。的幸福是中華民族最根本最大的夢,是每個中國人的最大福。中國夢不僅僅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奮斗目標,更關系到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關乎每個人、每個國家的富強。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離不開共同的奮斗,離不開中國黨的正確帶領下,每個人、每個國家都是其中不可缺少的成員。
一個國家、每個人都是中國的主人,是國家強盛和民族發(fā)展的決定性推動者,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強大動力源泉。只有國家強盛,富足和國家富強,才能在世界上贏得更加輝煌的成績。我們中華兒女不斷創(chuàng)造著無愧于時代、無愧于的光輝業(yè)績,這是歷史的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需要全國的共同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就必須全力以赴,全心全意、一絲不茍地實施,不能讓自己的力量成為一句空話。作為當代大學生,要把實現共同富裕的歷史責任擔當貫穿實踐工作的始終。
校史心得 篇3
金九銀十,法國梧桐的落葉鋪在校門外的人行道上,踩著如地毯一般,不知道將要把我們引向何方。
自新修的校門進入,走在新鋪的柏油路上,美不勝收。雅禮究竟是何種布局?校舍如何、花草怎樣?疑問一股腦兒混入了腦袋里。門口石頭上的“公、勤、誠、樸”,卻著實是在印象里篆刻的四個金箔大字,端莊穩(wěn)重。走近校史館,才看見它的云霧面紗后的面目——門旁兩棵筆挺的大樹蔭蔽著一塊紀念碑,中英兩種文字凝成了一股結實而濃厚的文化,自豪感油然而生。
隨著隊伍踏進了學校的前塵往事之中:耶魯的幾位年輕校友、德士敦獲得允許進入長沙城選址,卻因肺結核溘然長逝;蓋葆耐和席比義幾經周折,終于在19xx,雅禮順利開學。此時的華夏大地上蜂出并作,洋務運動、列強與督撫們打得熱火朝天;然而雅禮這支芬芳的鮮花,綻開在湖湘的土地上,從未衰敗、凋零。無論改名、層出不窮的革命還是復名,她依然端坐在那里,不管是西牌樓、沅陵還是侯家塘的四季變遷……
湖湘文脈不絕,人才鼎盛。金岳霖、何鳳山、陳能寬、柳直荀……揚名海內外的校友從這片不大的校園走出,一張張照片映照著那個風云變幻的時代、那個學問興起的時代。從剛進門的黑白照片,到后面的彩色印刷,竟一口氣走完了百十年的風雨歷程。前程往事,歷歷在目。校名幾易,可改不動百十年來每一代的雅禮情懷。
校史館前門的兩扇大玻璃幕墻,幾束扭曲蠕動的陽光掙脫陰云,從中穿透而過,與黃葷的展覽燈爭搶著每一寸光輝。正如巴爾扎克所說;“勝利和眼淚,這就是人生!”莘莘學子“風塵仆仆”來到這充滿競爭的學校里,不知道他們在這里起舞,是為了遠走還是留下!
十五分鐘不長,剛好在校史館里徘徊一圈。這才看清了它的全貌:米黃色的襯底,淡灰色卻有些斑駁的房檐與方柱沉浸在百十年的風雨交加中,撐起著這屋檐——被蔭蔽覆蓋的尖三角是這百十年的分秒累起來的,不給于方柱一絲的喘息——付出時、拼搏時,沒有一刻能松懈,放下你那早已疲憊不堪的雙手,只有高擎著你那沉甸甸卻高遠的理想,才能不會為它們突然的摔落、破碎而心中似乎茫然若失一般。
但是,金色的的陽光鋪灑下,一株株青草、芳花正在雅禮的四面八方、雅禮的天地經緯上,不負秋光,努力生長!
校史心得 篇4
校史館是由原來學校的舊圖書館改建而成的,一個30年代的蘇式建筑,給人一種樸素莊重、沉穩(wěn)內斂的感覺。而進門左側的歷屆畢業(yè)班合影查詢的電腦又給人一種現代的感覺。一個嶄新漂亮的展廳盡收眼底,隨著講解員的講解,我被老一輩的專家教授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為農大的建立和發(fā)展所做的貢獻而感動,一頁頁的教師筆記,一件件的文物和證件,一張張老照片,一尊尊藝術造型從1952年到20xx年全方位的反映了學校的歷史沿革。當看到涂治教授生前穿的一件破棉大衣和生活用的梳子剃須刀以及工具書的時候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復,仿佛涂治院長昨天還在桌上辦公一樣,作為一個院長和專家,生活依然是那么的簡樸,他寫的兩封家書雖然言簡意賅很短很短,但是充滿了對子女親人成才的盼望和關心以及對黨和國家的忠誠。當我走到一尊叫《勇挑重擔》的雕塑前,我為新疆農業(yè)大學艱難的辦學歷程所感動,老師們自己動手撿拾動物的尸體作為教學模具,老師們自己動手手抄教材,他們深夜編寫教材,白天給學生上課,這些老教授們是農大的瑰寶,時刻鼓舞著我們不忘歷史珍惜現在的學習環(huán)境,很值得我們學習。
走到領導題詞和杰出校友的那一面墻時,我打心眼里感到自豪。是啊,有領導的關心和鼓舞,有一批批各行各業(yè)的杰出校友,他們是農大的寶貴資源,他們也是我們的榜樣和奮斗目標。當年的他們在條件簡陋的校舍里刻苦學習,成就了自己的未來,這種無形之中的激勵,也必將給我們的學習成長帶來激勵??粗r大各個階段取得的輝煌成就、各位杰出教授的生平事跡,60年來學校的每一步發(fā)展,都深深的吸引著我們這些農大的學子。此時我覺得作為一名農大人是多么的自豪,這十年來是農大發(fā)展最迅速的時候,我們趕上了好時代,沒有什么理由不抓緊時間學習。多媒體視聽室讓我們更加直觀的了解農大的歷史,加深對學校60周年的體會和認識。
校史館的建成讓所有農大教職工加深了了解農大的機會,不光向社會展示了幾代農大人的艱苦創(chuàng)業(yè)史,也時刻激勵著我們要開拓創(chuàng)新,站在新的起點再創(chuàng)輝煌。站在校史館中我的思緒飛回到那個艱苦的年代,新疆農業(yè)大學走過的一甲子歷經坎坷但是也成果頗豐,60年的本科辦學歷史,既是一部幾代人嘔心瀝血、艱苦奮斗的辛勤創(chuàng)業(yè)史,也是一部追求科學真理、發(fā)展先進文化,各項事業(yè)全面協(xié)調推進的科學發(fā)展史。
哈佛大學有句名言說到:大學的榮譽,不在于它的校舍和人數,而在于它一代又一代人的質量。我想今天我們作為農大人為在農大學習而自豪的時候,我們明天更應該發(fā)奮努力,讓農大因為曾經有過我們而驕傲。我們有責任有義務去完善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優(yōu)秀,趁我們還年輕,去施展才華,去綻放青春,在未來的日子里終生恪守青年時代的信念,矢志不移,孜孜以求,我想這才是真正的青春的顏色,只有這樣。多年以后我們再回首時才會發(fā)現這里是我們夢想開始的地方。
校史心得 篇5
巍巍安一,屹立中央。羅漢松側,青木蒼茫。校史館內,百載榮光。撐我安一,不彎脊梁。
雖然是早早便立了春,校史館內依然攜著料峭的寒,絲絲縷縷地在空氣中飄著,倒讓人無邊地生出些蒼涼之感。
今天是參觀校史館的日子,清晨的安一,裹著乳白色的霧氣,至午方散,然后陽光才層層透下來,是久雨過后難得的小晴。
下午第三節(jié)課,光線已經有些微弱了,但依舊不改晴朗的本色。我們輕輕下了樓,來到了校史館前方,排好了三列縱隊。講解員有些緊張地搓著手,呼出一口白霧。
我們緩緩地步進大廳,講解員的語調開始時還有些生澀,不久也流暢起來,于是那副久遠厚重的歷史畫卷,沉沉地在眼前鋪開。
校史館所記載的人名,有的是被裝訂在冊,留在青史上的大家,有的是默默無聞,卻同樣為這個國家這個世界做出了不少貢獻的學者。講解員清脆的聲音在風中清晰著,然而我的神思卻早已經遠了,仿佛穿過楠柏間的重重時光之川,回到了許多,許多年前。
那一段烽火狼煙的歲月里,那時還被稱作省立一師的安一,擁有無數堪為國家棟梁的學子。我輕輕地拂過玻璃窗,看著身前的千種故事與萬般血淚。何曾遠過呢,這些我們可愛的學長學姐們,他們撐起了百年安一的精氣神。
于是我一步又一步的,向前走著,經過抗戰(zhàn)時的艱難歲月,步過剛建國時的浩浩榮光。我耳畔響起一聲又一聲吶喊,是“醒皖第一聲”的呼喚,是學子們瑯瑯的讀書聲,是煉鋼煉鐵時的辛苦勞累,我看見一本又一本書夾在學生們的腋下,伴他們度過三年光陰,我看見那棵前幾年才被砍掉的櫻花樹,想起曾有安一學子,殷殷寫下的櫻花祭文,以及在安一代代相傳的櫻花情結。我看見楠柏校報散落在書桌上,一個又一個熟悉的名字,以另一種方式浮現在我眼前。
同學們指著郁達夫的像,注目沉思。這校史館里的眾生相,又有多少是能在歲月的長河中留下來的呢?我們今日在這里看著歷史,竟不知若干年后,是否也會有年輕的后生,指著我們一生里微不足道的故事去評判了。
安一曾有一句話說得好“給我一個學子,還你一個英才?!边@竟不免令人憶起文博園里的“給我一日,還你千年”了。我想在校史館里漫步,大抵也該算是,重新度過了一次“千年”罷。
然而千年也終究是一瞬了,第三節(jié)課的下課鈴終于是按著他該敲響的時間,一分未遲地來了,我看著窗外黃昏未昏的光陰,一時之間不知為何生出許多留戀來。
班主任和藹親切地笑著,招呼了我們出門去,臨行前還對我們叮囑著些話,大抵都是希望我們的名字日后也能載入校史之類,于是一眾人等都忙著推脫了。然而年少的意氣風發(fā),縱橫談笑,那些肆意揮灑的青春,即使是沒有青史來記載著,我們也應當是記得的。
離開前,我最后深深望了一眼校史館,匾額上的光線同我們來時的明暗層次已有了明顯的分別,多年前在安一讀書的人記得安一的,不知道是些什么。然而我是永遠不會忘記這一天的日光了,這日光總是同這百年間,每一個歲初早春的午后四點鐘,一樣好的。
校史心得 篇6
12月28日這天下午,我們全班同學去參觀x大學校史館,校史館里究竟有些什么呢?
來到x大學后,來接待我們的是研究生吳燕姐姐,這次參觀與以往別的的參觀不相同的是,以前是由導游或老師帶著我們參觀,而這次吳燕姐姐“拋”出七個問題,讓我們帶這問題自己去尋找答案,當吳燕姐姐的問題一提完,同學們便如離弦之箭一般,“射”進了校史館。
我也隨著人流沖進了門。一進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華麗的墻壁上有一塊巨大的玻璃,玻璃上印著x大學的校風和校訓,我馬上抄了下來。再低頭一看,地上有一塊玻璃,玻璃下記載著x大學的創(chuàng)立日期和創(chuàng)立人。一下子兩個問題的答案就找道了,我心中十分高興。接著我又站在資料室門口向四處瀏覽了一會兒,才發(fā)現了我要找的'資料,那是x大學五位校長的名字和華西醫(yī)科大學第一位牙科畢業(yè)生的名字。
接著,我又到了二樓,一到樓口,我就看見了一艘很大的船,船邊有許多槳。原來這些槳上的字記錄了x大學歷年來更名的名字和意義。最后,我又找到了介紹著名文人郭沫若、巴金等人的事跡。
參觀了x大學的校史館后,我的疑團都一一解開了。x大學的校史館不但記載了x大學豐富的文化,而且讓我了解到,x大學之所以能夠為祖國培養(yǎng)出許許多多優(yōu)秀的人才,是與該校的校訓、校風分不開的。它的校風為:嚴謹勤奮,求是創(chuàng)新。從中我體會到,只有勤奮努力的學習,才能獲得豐富的知識;只有不斷努力地進取,才能達到務實創(chuàng)新。
x大學歷史悠久,有著豐富的文化遺產;它氣勢磅礴,卻又不失樸素典雅。它為祖國的日漸強盛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我從現在起要努力學習,才能考上我們x這所有名的大學,將來才有能力為建設祖國貢獻自己的力量!
校史心得 篇7
在xx年xx月xx日下午13:40時,我校全體師生在五星小學參加了由中央校本教材小學組織開展的校史主題班會課活動。
這次活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有教師的精彩課、有師生的情感交流。老師們以一個教師的教育魅力,激發(fā)了學生對祖國的熱愛,對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的認識,對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的認識,對自己人生的價值認知。在這樣一個有特色的環(huán)境中,教育學生認識祖國、認識祖國的一個過程中,我們應當做到:
三)“我們的節(jié)日—祖國生日—中秋節(jié)”主題班會活動,通過活動,學生們進一步體會到了祖國的生日來臨。老師們通過講述了中秋節(jié)的來歷及中秋節(jié)日習俗,讓學生知道了中秋節(jié)是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也激發(fā)了學生們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同時也使學生們更加了解了祖國的傳統(tǒng)文化。
四)“我們的節(jié)日——中秋節(jié)”主題班會活動。通過主持人引領的活動,使每位學生體會到了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同學們以中秋的節(jié)日為主題,以班級為單位,通過談話、繪畫、書法比賽等形式,對中秋節(jié)進行了感受、記憶和思考,通過各種方式讓學生對中秋節(jié)有進一步的認識,更加熱愛祖國的大好生活。學生們通過交流,進一步了解到中秋節(jié)的來歷。
五)“我們的節(jié)日—中秋節(jié)”主題班會活動,通過主題班會學校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全校學生體驗到了中秋的節(jié)日意義。同時也讓學生們更加了解了自己的中秋節(jié),更加熱愛祖國的大好生活!
通過這一課的學習,讓我感受到了祖國的強大和生源之短暫,讓我們對祖國更加熱愛。更加熱愛生活!
校史心得 篇8
今天,我們去了校史館,一聽到這個名字,就知道那里肯定會有我們學校的歷史。作為一名羊坊店中心小學的同學,如果連自己學校的歷史都不知道,那么就太可惜了。
剛進去,進入我們眼線的是一個個金色的大獎杯,多的數不勝數。講解員首先給我們講了我們學的辦學理念、學校的目標和口號之類的。然后,我們又看了以前的數任校長,從中,我知道了我們學校是1945年建立的。我們學校還被稱為“奧林匹克示范?!薄贤庹f:“你們這并不會出現什么奧林匹克運動員,但是你們有著奧林匹克精神,希望你們能夠越建越好!”沒錯,能不能當運動員不是大事,主要的是我們要有著奧林匹克精神。之后,我還看見了國安隊的簽名,有郎錚的,有侯森的,有邵佳一的……最讓我敬佩的是邵佳一,他以前有去過德甲的俱樂部,但是由于傷病的困擾,最后還是回到了中國,他堅強的意識值得我們學習哦……我們學校的金鵬論壇也被展示了,我就是金鵬論壇組的,一個人至少寫2000字論文,難度可想而知,被展出的都是獲獎的。
通過這次參觀,我知道了名譽和聲望其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有這種精神,就像邵佳一一樣。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偉大,體面的人。
校史心得 篇9
在學生中間,我們每個學生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自私。在班級中,每個同學都有自己的特定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每個人在自己的學習中都有自己的特色。我們的學習習慣的確應該是學生的一種品質和精神,是一種良好的習慣,我們的學習習慣應該是一種好的習慣。而且這種品質的確應該成為每個學生都要追求的,每一個人都要做到。
一、
學科學習
學科學習是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索,自覺提高的重要形式,也是一個人學習的重要內容之一。在這次培訓中,我們聆聽專家與名師的精彩講座,領略名師們的風采,學習了名師的理論,觀摩了優(yōu)秀老師的課和學習了優(yōu)秀班主任老師的班級管理方法以及學科教學的優(yōu)秀方法。這些都對我們的學習提供了極大的幫助。讓我們明白了學習的真諦。
二、
專家學者的精彩講座,給我們帶來了新的理念
這次培訓中,專家們的講座就象是一縷縷陽光,無論是聆聽精彩的講座,還是參觀名師的班級管理過程,都給了我們很多新的思考,讓我們從自己的實際教學中,找到了差距,認識到自己以前的教學中許多需要改進和提高的地方。各位專家毫無保留的把自己在這些優(yōu)秀班主任老師的課堂教學藝術、教學方法得體的教學方式等一次次的、有機的機的運用與自己的教學實際中,這種教學藝術的提高,這種教學方法的正確運用,使我們的教育教學質量得到了提高,效果好達了預期的效果。
三、
名師們的精彩講座、學員們的精心討論
通過這次培訓學習,我們更進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課改的發(fā)展方向和目標,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作為班主任老師,要更新觀念,要敢于突破傳統(tǒng)的教學思維模式,敢于創(chuàng)新。雖然我們不能做到照單全收,可通過這次培訓,我還是有許多體會。
四、
培訓使我對未來的工作增添信心
對于班主任老師的培訓,我有這樣一個感覺,“國培”、“省培”是再好不過了的了,而且是最有價值最值最實用的培訓機會,因為這不僅讓我們有機會接觸到了班主任老師的班級管理方面的新理念、新方法,而且,這些新理念將對我們的班級管理工作起到了推動作用。
五,
培訓使我對未來的工作充滿了信心和動力
培訓雖然即將結束,可是留給我的卻是深深的回憶,是一筆寶貴的財富。牛頓曾經說過:“我之所以成功是因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边@些成功的經驗為我今后的做好工作指明了道路。
校史心得 篇10
今天我參觀了我們實驗小學今年五月才竣工的校史陳列室。
南漳縣實驗小學,創(chuàng)辦于1964年9月,原名“紅星小學”。從1964年到20xx年,學校已經走過了四十五年的歷史。陳列的幾百幅照片敘說著學校四十五年的榮譽,四十五年的風雨,四十五年的滄桑。
學校從當初幾間低矮的平房,一二百名學生的規(guī)模,發(fā)展到現在建起了四棟五六層高的教學樓,二千多名學生的綜合性、在全省、全國都有一定知名度的學校。
尤其是近幾年,學校確立了“讓孩子擁有幸福的童年,讓教師品味精彩的人生”的辦學理念和“科學規(guī)范,嚴格程序,依法管理,創(chuàng)辦特色”的管理理念,堅持“教學為主,育人為本,科研強校,爭創(chuàng)一流”的辦學宗旨,不斷規(guī)范學校管理,著力教師隊伍建設,扎實進行教育科研,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努力創(chuàng)辦人民滿意學校。先后投資300多萬元,逐步配套完善了現代教育設施,成立了紅領巾電視臺、多媒體制作中心和班班通等設施。在教育教學上,學校以全面育人為根本,以質量為第一生命線,以規(guī)范管理為目標,以常規(guī)監(jiān)控為載體,以教育科研為突破口,緊抓主陣地不放松,真抓實干,取得驕人的成績。
今天我們是祖國的花朵,明天我們要成為祖國的棟梁。在我們實驗小學,我看到了學校這棵大樹上的碩果累累,看到了大樹上的果實,看??!那果實一天一天長大,對,那果實就是我們,我們長大了一定要為實驗小學爭光,把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昌盛。
校史心得 篇11
下午,陽光明媚,萬里無云,在這個風和日麗的日子里,07級管理科學一班的同學們前往參觀位于x理工大學校本部的校史館。
在班長朱旭旻,團支書丁藝辰的帶領下,全班同學懷著無比激動的心情聚集在校圖書館前,一同前往位于圖書館正后面的校史館。由組織委員郭法慶擔任此次活動的講解員。
跨入校史館之前,正上面首先看到的是一塊匾額,上面刻有“x理工大學校史館”。
參觀校史館進入大廳,其中一面墻上鑲嵌一段金燦燦的文字,是當年滬江大學的創(chuàng)始人魏馥蘭博士的一段話:“每一艘開往x的輪船都必須在這所大學的視線內經過,在這樣一個校園,任何有思想的學生都不能不感到自己生活在一個大的世界里……”可見,在當時滬江大學的創(chuàng)辦之初,他們就意識到了我們現代大學要培養(yǎng)的是面向國際化的,吸收世界先進文化、知識和技術的全面發(fā)展的優(yōu)秀人才。
校史心得 篇12
從一年級到現在的六年級,我們都沒有參觀過校史館。所以,當我們聽到徐老師說能在校史館里待20分鐘,并能看些校史資料后,我非常興奮,心想:終于有機會去校史館了,這回我一定要好好參觀參觀。
來到校史館,一些名人資料啦、獎杯啦,全部映入眼簾,我趕緊拿出筆記本記起來,因為認真記了,所以現在寫作文才有題材。
前天參觀校史館后,我有許多感受:我們學校不愧是百年名校,就連著名的校友也這么多:像航天學家黃本城;畫家張樹云;書法家鄒夢禪;高級經濟師曾聯(lián)松等等著名的校友。既然說到校友,那我也來介紹一下校的創(chuàng)辦人——孫詒讓。孫詒讓先生,又名德通,字仲容,號籀庼,生于瑞安城關,祖籍潘岱硯下村,孫衣言子。近代教育家,清同治六年中舉人。
我要從現在開始,為我們的學校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比如多做大掃除和好人好事、見到地上有垃圾就隨手撿起、看到不文明現象就上前提醒,讓我們把我校的優(yōu)良傳承下去。
百年的歷史孕育的百年文化,百年的文化傳載了百年的夢想,百年的夢想鑄就了百年的輝煌,百年的風韻見證幾代人的成長,愿世紀實小擁有更輝煌的明天!
校史心得 篇13
踏進校史館,一股古素純樸,端莊厚重的氣流向我迎面襲來,那瞬間,我的心靈被它震住了。因為即將展現在我面前的將是一所知名大學誕生的全程記錄。校史館里,一頁頁的文字,一幅幅的圖片,一張張的獎狀,一具具的模型,生動而形象地為我們展示了上海應用技術大學誕生的全過程;是它們見證了應技大的歷史和過去,也是它們造就了今天應技大的輝煌與不凡!
在校史館中我們追尋上海應用技術大學的滄桑足跡、品讀應技大的62年歷史。在那記錄歲月雕痕的展廳里游走,看著歷史不斷的上演和謝幕,昨天就在眼前翻開每一張泛黃的書頁。史館將應技大在風雨里成長的歷程一一呈現,每一個成就,每一次獲得,都包含著歷史的意義。走近那一張張老照片,仿佛又走進了應技大那段輝煌絢爛、令人回腸蕩氣的歷史。一幕幕歷史的見證很是振奮人心,看到這些,我的心中是感嘆,更是自豪。
上海應用技術大學是由全國示范性高工?!虾]p工業(yè)高等??茖W校、上海冶金高等??茖W校、上?;じ叩葘?茖W校以及原國家輕工業(yè)部所屬上海香料研究所合并組建而成,是一所有著60余年辦學歷史的以工為主、特色鮮明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學校。在多年的辦學實踐中,學校堅持以“應用技術”為本,強化內涵建設,走出了一條應用技術型本科院校的特色發(fā)展之路。校史館以上海應用技術學院及其前身學校的發(fā)展為主線,全面展示學校的發(fā)展歷程與辦學成果,分為序館、歷程館、新校館、 專題館四個部分,采用動態(tài)多媒體技術與靜態(tài)展板 實物結合的形式進行展示。六十二年來,學校不斷傳承創(chuàng)新,搶抓機遇,開拓進取,堅持以“應用技術”為本,不斷強化辦學特色,努力培養(yǎng)高水平應用技術人才。學校堅持融入區(qū)域社會經濟發(fā)展,立足上海,面向長三角,輻射全國,把服務國家和上海市經濟社會發(fā)展戰(zhàn)略、服務長三角中小城市中小企業(yè)作為自己的責任與擔當。站在新的起點上,回顧歷史,展望未來,學校將繼續(xù)堅持走“特色立?!敝?,堅持走“人才強校”之路,堅持走“協(xié)同發(fā)展”之路。學校要繼續(xù)弘揚“厚德精技、砥礪知行”的工程師文化,培育打造學科專業(yè)特色,推進人事制度改革,進一步激發(fā)廣大師生的新活力。要積極融入上海建立全球科技創(chuàng)新中心的國家戰(zhàn)略,主動對接地方支柱產業(yè)升級和轉型,全方位構建產學研協(xié)同應用技術研究與技術創(chuàng)新體系,提升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fā)展的能力,踐行應用技術大學的社會責任,朝著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高水平應用技術大學目標勇往直前。
半小時的參觀讓我受益匪淺,認識到了先輩們創(chuàng)建科大的艱辛歷程,感受到了做一個科大人的自豪與驕傲,感到了肩膀上擔子的沉重。21世紀是充滿機遇和挑戰(zhàn)的世紀,尤其是我們應技大人要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和科學發(fā)展觀重要思想的指引下,擔負起“科教興國”“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歷史使命。在“中國夢"中不斷地發(fā)展自己的.能力為中國的百年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為構建一個充滿生機與活力,適應*現代化建設需要,為把應技大建設成為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教學研究型大學而努力奮斗。為傳承上海應用技術大學五十余年精神文明的我們,對學校的過去倍感自豪,對學校的現狀感到欣喜,對學校的未來更是充滿了信心。哈佛大學有句名言說到:大學的榮譽,不在于它的校舍和人數,而在于它一代又一代人的質量。我們明天更應該發(fā)奮努力,讓應技大因為曾經有過我們而驕傲。我們有責任有義務去完善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優(yōu)秀,趁我們還年輕,去施展才華,去綻放青春,在未來的日子里終生恪守青年時代的信念,矢志不移,孜孜以求,我想這才是真正的青春的顏色,只有這樣。多年以后我們再回首時才會發(fā)現這里是我們夢想開始的地方。我們將以先輩為榜樣,把學習科學文化知識作為首要目標,發(fā)揚傳承“團結、勤奮、求實、創(chuàng)新”的優(yōu)良校風和“明德、明學、明事”的校訓,銳意改革、開拓創(chuàng)新,用實際行動為應技大的歷史之墻添上我們濃墨重彩的一筆。
今天,我們在團支書的帶領下,參觀了湖南師范大學的校史陳列館。
走進校史館,我仿佛步入了歷史的長河,展現在眼前的是湖南師大的歷史畫卷。“仁、愛、精、勤”這四個打字赫然出現在眼前,這是每一個湖南師大人都記在心里的四個沉甸甸的字。
湖南師范大學創(chuàng)建于1938年,位于歷史文化名城長沙,是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的大學、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yōu)秀高校。學校現有5個校區(qū),占地168公頃,建筑面積100余萬平方米。主校區(qū)西偎麓山,東瀕湘江,風光秀麗,是全國綠化“400佳”單位之一。
在校史館中,我領略了歷代師生的風采,為身為師大人而驕傲!
更領略了身為生命科學學院學生的驕傲,在校史館中有許多生科院創(chuàng)造的歷史,有許多像劉云院士一樣的精英,更有生生不息的生科學子!
從校史館走出,我覺得似乎更有自信了,相信在師大七十多年的歷史沉淀下,我能受到文化的熏陶,學到先進的科學知識,為走入社會奠定良好的基礎!
校史心得 篇2
近日,通過學習《新中國史》,我深刻感悟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必須緊緊依靠。只有才能獲得勝利,只有才能真正站穩(wěn)立場,這是黨的提出的實現“中國夢”的具體體現。中國夢的實現離不開的共同夢,更離不開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夢想。的幸福是中華民族最根本最大的夢,是每個中國人的最大福。中國夢不僅僅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奮斗目標,更關系到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關乎每個人、每個國家的富強。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離不開共同的奮斗,離不開中國黨的正確帶領下,每個人、每個國家都是其中不可缺少的成員。
一個國家、每個人都是中國的主人,是國家強盛和民族發(fā)展的決定性推動者,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強大動力源泉。只有國家強盛,富足和國家富強,才能在世界上贏得更加輝煌的成績。我們中華兒女不斷創(chuàng)造著無愧于時代、無愧于的光輝業(yè)績,這是歷史的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需要全國的共同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就必須全力以赴,全心全意、一絲不茍地實施,不能讓自己的力量成為一句空話。作為當代大學生,要把實現共同富裕的歷史責任擔當貫穿實踐工作的始終。
校史心得 篇3
金九銀十,法國梧桐的落葉鋪在校門外的人行道上,踩著如地毯一般,不知道將要把我們引向何方。
自新修的校門進入,走在新鋪的柏油路上,美不勝收。雅禮究竟是何種布局?校舍如何、花草怎樣?疑問一股腦兒混入了腦袋里。門口石頭上的“公、勤、誠、樸”,卻著實是在印象里篆刻的四個金箔大字,端莊穩(wěn)重。走近校史館,才看見它的云霧面紗后的面目——門旁兩棵筆挺的大樹蔭蔽著一塊紀念碑,中英兩種文字凝成了一股結實而濃厚的文化,自豪感油然而生。
隨著隊伍踏進了學校的前塵往事之中:耶魯的幾位年輕校友、德士敦獲得允許進入長沙城選址,卻因肺結核溘然長逝;蓋葆耐和席比義幾經周折,終于在19xx,雅禮順利開學。此時的華夏大地上蜂出并作,洋務運動、列強與督撫們打得熱火朝天;然而雅禮這支芬芳的鮮花,綻開在湖湘的土地上,從未衰敗、凋零。無論改名、層出不窮的革命還是復名,她依然端坐在那里,不管是西牌樓、沅陵還是侯家塘的四季變遷……
湖湘文脈不絕,人才鼎盛。金岳霖、何鳳山、陳能寬、柳直荀……揚名海內外的校友從這片不大的校園走出,一張張照片映照著那個風云變幻的時代、那個學問興起的時代。從剛進門的黑白照片,到后面的彩色印刷,竟一口氣走完了百十年的風雨歷程。前程往事,歷歷在目。校名幾易,可改不動百十年來每一代的雅禮情懷。
校史館前門的兩扇大玻璃幕墻,幾束扭曲蠕動的陽光掙脫陰云,從中穿透而過,與黃葷的展覽燈爭搶著每一寸光輝。正如巴爾扎克所說;“勝利和眼淚,這就是人生!”莘莘學子“風塵仆仆”來到這充滿競爭的學校里,不知道他們在這里起舞,是為了遠走還是留下!
十五分鐘不長,剛好在校史館里徘徊一圈。這才看清了它的全貌:米黃色的襯底,淡灰色卻有些斑駁的房檐與方柱沉浸在百十年的風雨交加中,撐起著這屋檐——被蔭蔽覆蓋的尖三角是這百十年的分秒累起來的,不給于方柱一絲的喘息——付出時、拼搏時,沒有一刻能松懈,放下你那早已疲憊不堪的雙手,只有高擎著你那沉甸甸卻高遠的理想,才能不會為它們突然的摔落、破碎而心中似乎茫然若失一般。
但是,金色的的陽光鋪灑下,一株株青草、芳花正在雅禮的四面八方、雅禮的天地經緯上,不負秋光,努力生長!
校史心得 篇4
校史館是由原來學校的舊圖書館改建而成的,一個30年代的蘇式建筑,給人一種樸素莊重、沉穩(wěn)內斂的感覺。而進門左側的歷屆畢業(yè)班合影查詢的電腦又給人一種現代的感覺。一個嶄新漂亮的展廳盡收眼底,隨著講解員的講解,我被老一輩的專家教授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為農大的建立和發(fā)展所做的貢獻而感動,一頁頁的教師筆記,一件件的文物和證件,一張張老照片,一尊尊藝術造型從1952年到20xx年全方位的反映了學校的歷史沿革。當看到涂治教授生前穿的一件破棉大衣和生活用的梳子剃須刀以及工具書的時候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復,仿佛涂治院長昨天還在桌上辦公一樣,作為一個院長和專家,生活依然是那么的簡樸,他寫的兩封家書雖然言簡意賅很短很短,但是充滿了對子女親人成才的盼望和關心以及對黨和國家的忠誠。當我走到一尊叫《勇挑重擔》的雕塑前,我為新疆農業(yè)大學艱難的辦學歷程所感動,老師們自己動手撿拾動物的尸體作為教學模具,老師們自己動手手抄教材,他們深夜編寫教材,白天給學生上課,這些老教授們是農大的瑰寶,時刻鼓舞著我們不忘歷史珍惜現在的學習環(huán)境,很值得我們學習。
走到領導題詞和杰出校友的那一面墻時,我打心眼里感到自豪。是啊,有領導的關心和鼓舞,有一批批各行各業(yè)的杰出校友,他們是農大的寶貴資源,他們也是我們的榜樣和奮斗目標。當年的他們在條件簡陋的校舍里刻苦學習,成就了自己的未來,這種無形之中的激勵,也必將給我們的學習成長帶來激勵??粗r大各個階段取得的輝煌成就、各位杰出教授的生平事跡,60年來學校的每一步發(fā)展,都深深的吸引著我們這些農大的學子。此時我覺得作為一名農大人是多么的自豪,這十年來是農大發(fā)展最迅速的時候,我們趕上了好時代,沒有什么理由不抓緊時間學習。多媒體視聽室讓我們更加直觀的了解農大的歷史,加深對學校60周年的體會和認識。
校史館的建成讓所有農大教職工加深了了解農大的機會,不光向社會展示了幾代農大人的艱苦創(chuàng)業(yè)史,也時刻激勵著我們要開拓創(chuàng)新,站在新的起點再創(chuàng)輝煌。站在校史館中我的思緒飛回到那個艱苦的年代,新疆農業(yè)大學走過的一甲子歷經坎坷但是也成果頗豐,60年的本科辦學歷史,既是一部幾代人嘔心瀝血、艱苦奮斗的辛勤創(chuàng)業(yè)史,也是一部追求科學真理、發(fā)展先進文化,各項事業(yè)全面協(xié)調推進的科學發(fā)展史。
哈佛大學有句名言說到:大學的榮譽,不在于它的校舍和人數,而在于它一代又一代人的質量。我想今天我們作為農大人為在農大學習而自豪的時候,我們明天更應該發(fā)奮努力,讓農大因為曾經有過我們而驕傲。我們有責任有義務去完善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優(yōu)秀,趁我們還年輕,去施展才華,去綻放青春,在未來的日子里終生恪守青年時代的信念,矢志不移,孜孜以求,我想這才是真正的青春的顏色,只有這樣。多年以后我們再回首時才會發(fā)現這里是我們夢想開始的地方。
校史心得 篇5
巍巍安一,屹立中央。羅漢松側,青木蒼茫。校史館內,百載榮光。撐我安一,不彎脊梁。
雖然是早早便立了春,校史館內依然攜著料峭的寒,絲絲縷縷地在空氣中飄著,倒讓人無邊地生出些蒼涼之感。
今天是參觀校史館的日子,清晨的安一,裹著乳白色的霧氣,至午方散,然后陽光才層層透下來,是久雨過后難得的小晴。
下午第三節(jié)課,光線已經有些微弱了,但依舊不改晴朗的本色。我們輕輕下了樓,來到了校史館前方,排好了三列縱隊。講解員有些緊張地搓著手,呼出一口白霧。
我們緩緩地步進大廳,講解員的語調開始時還有些生澀,不久也流暢起來,于是那副久遠厚重的歷史畫卷,沉沉地在眼前鋪開。
校史館所記載的人名,有的是被裝訂在冊,留在青史上的大家,有的是默默無聞,卻同樣為這個國家這個世界做出了不少貢獻的學者。講解員清脆的聲音在風中清晰著,然而我的神思卻早已經遠了,仿佛穿過楠柏間的重重時光之川,回到了許多,許多年前。
那一段烽火狼煙的歲月里,那時還被稱作省立一師的安一,擁有無數堪為國家棟梁的學子。我輕輕地拂過玻璃窗,看著身前的千種故事與萬般血淚。何曾遠過呢,這些我們可愛的學長學姐們,他們撐起了百年安一的精氣神。
于是我一步又一步的,向前走著,經過抗戰(zhàn)時的艱難歲月,步過剛建國時的浩浩榮光。我耳畔響起一聲又一聲吶喊,是“醒皖第一聲”的呼喚,是學子們瑯瑯的讀書聲,是煉鋼煉鐵時的辛苦勞累,我看見一本又一本書夾在學生們的腋下,伴他們度過三年光陰,我看見那棵前幾年才被砍掉的櫻花樹,想起曾有安一學子,殷殷寫下的櫻花祭文,以及在安一代代相傳的櫻花情結。我看見楠柏校報散落在書桌上,一個又一個熟悉的名字,以另一種方式浮現在我眼前。
同學們指著郁達夫的像,注目沉思。這校史館里的眾生相,又有多少是能在歲月的長河中留下來的呢?我們今日在這里看著歷史,竟不知若干年后,是否也會有年輕的后生,指著我們一生里微不足道的故事去評判了。
安一曾有一句話說得好“給我一個學子,還你一個英才?!边@竟不免令人憶起文博園里的“給我一日,還你千年”了。我想在校史館里漫步,大抵也該算是,重新度過了一次“千年”罷。
然而千年也終究是一瞬了,第三節(jié)課的下課鈴終于是按著他該敲響的時間,一分未遲地來了,我看著窗外黃昏未昏的光陰,一時之間不知為何生出許多留戀來。
班主任和藹親切地笑著,招呼了我們出門去,臨行前還對我們叮囑著些話,大抵都是希望我們的名字日后也能載入校史之類,于是一眾人等都忙著推脫了。然而年少的意氣風發(fā),縱橫談笑,那些肆意揮灑的青春,即使是沒有青史來記載著,我們也應當是記得的。
離開前,我最后深深望了一眼校史館,匾額上的光線同我們來時的明暗層次已有了明顯的分別,多年前在安一讀書的人記得安一的,不知道是些什么。然而我是永遠不會忘記這一天的日光了,這日光總是同這百年間,每一個歲初早春的午后四點鐘,一樣好的。
校史心得 篇6
12月28日這天下午,我們全班同學去參觀x大學校史館,校史館里究竟有些什么呢?
來到x大學后,來接待我們的是研究生吳燕姐姐,這次參觀與以往別的的參觀不相同的是,以前是由導游或老師帶著我們參觀,而這次吳燕姐姐“拋”出七個問題,讓我們帶這問題自己去尋找答案,當吳燕姐姐的問題一提完,同學們便如離弦之箭一般,“射”進了校史館。
我也隨著人流沖進了門。一進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華麗的墻壁上有一塊巨大的玻璃,玻璃上印著x大學的校風和校訓,我馬上抄了下來。再低頭一看,地上有一塊玻璃,玻璃下記載著x大學的創(chuàng)立日期和創(chuàng)立人。一下子兩個問題的答案就找道了,我心中十分高興。接著我又站在資料室門口向四處瀏覽了一會兒,才發(fā)現了我要找的'資料,那是x大學五位校長的名字和華西醫(yī)科大學第一位牙科畢業(yè)生的名字。
接著,我又到了二樓,一到樓口,我就看見了一艘很大的船,船邊有許多槳。原來這些槳上的字記錄了x大學歷年來更名的名字和意義。最后,我又找到了介紹著名文人郭沫若、巴金等人的事跡。
參觀了x大學的校史館后,我的疑團都一一解開了。x大學的校史館不但記載了x大學豐富的文化,而且讓我了解到,x大學之所以能夠為祖國培養(yǎng)出許許多多優(yōu)秀的人才,是與該校的校訓、校風分不開的。它的校風為:嚴謹勤奮,求是創(chuàng)新。從中我體會到,只有勤奮努力的學習,才能獲得豐富的知識;只有不斷努力地進取,才能達到務實創(chuàng)新。
x大學歷史悠久,有著豐富的文化遺產;它氣勢磅礴,卻又不失樸素典雅。它為祖國的日漸強盛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我從現在起要努力學習,才能考上我們x這所有名的大學,將來才有能力為建設祖國貢獻自己的力量!
校史心得 篇7
在xx年xx月xx日下午13:40時,我校全體師生在五星小學參加了由中央校本教材小學組織開展的校史主題班會課活動。
這次活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有教師的精彩課、有師生的情感交流。老師們以一個教師的教育魅力,激發(fā)了學生對祖國的熱愛,對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的認識,對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的認識,對自己人生的價值認知。在這樣一個有特色的環(huán)境中,教育學生認識祖國、認識祖國的一個過程中,我們應當做到:
三)“我們的節(jié)日—祖國生日—中秋節(jié)”主題班會活動,通過活動,學生們進一步體會到了祖國的生日來臨。老師們通過講述了中秋節(jié)的來歷及中秋節(jié)日習俗,讓學生知道了中秋節(jié)是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也激發(fā)了學生們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同時也使學生們更加了解了祖國的傳統(tǒng)文化。
四)“我們的節(jié)日——中秋節(jié)”主題班會活動。通過主持人引領的活動,使每位學生體會到了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同學們以中秋的節(jié)日為主題,以班級為單位,通過談話、繪畫、書法比賽等形式,對中秋節(jié)進行了感受、記憶和思考,通過各種方式讓學生對中秋節(jié)有進一步的認識,更加熱愛祖國的大好生活。學生們通過交流,進一步了解到中秋節(jié)的來歷。
五)“我們的節(jié)日—中秋節(jié)”主題班會活動,通過主題班會學校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全校學生體驗到了中秋的節(jié)日意義。同時也讓學生們更加了解了自己的中秋節(jié),更加熱愛祖國的大好生活!
通過這一課的學習,讓我感受到了祖國的強大和生源之短暫,讓我們對祖國更加熱愛。更加熱愛生活!
校史心得 篇8
今天,我們去了校史館,一聽到這個名字,就知道那里肯定會有我們學校的歷史。作為一名羊坊店中心小學的同學,如果連自己學校的歷史都不知道,那么就太可惜了。
剛進去,進入我們眼線的是一個個金色的大獎杯,多的數不勝數。講解員首先給我們講了我們學的辦學理念、學校的目標和口號之類的。然后,我們又看了以前的數任校長,從中,我知道了我們學校是1945年建立的。我們學校還被稱為“奧林匹克示范?!薄贤庹f:“你們這并不會出現什么奧林匹克運動員,但是你們有著奧林匹克精神,希望你們能夠越建越好!”沒錯,能不能當運動員不是大事,主要的是我們要有著奧林匹克精神。之后,我還看見了國安隊的簽名,有郎錚的,有侯森的,有邵佳一的……最讓我敬佩的是邵佳一,他以前有去過德甲的俱樂部,但是由于傷病的困擾,最后還是回到了中國,他堅強的意識值得我們學習哦……我們學校的金鵬論壇也被展示了,我就是金鵬論壇組的,一個人至少寫2000字論文,難度可想而知,被展出的都是獲獎的。
通過這次參觀,我知道了名譽和聲望其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有這種精神,就像邵佳一一樣。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偉大,體面的人。
校史心得 篇9
在學生中間,我們每個學生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自私。在班級中,每個同學都有自己的特定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每個人在自己的學習中都有自己的特色。我們的學習習慣的確應該是學生的一種品質和精神,是一種良好的習慣,我們的學習習慣應該是一種好的習慣。而且這種品質的確應該成為每個學生都要追求的,每一個人都要做到。
一、
學科學習
學科學習是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索,自覺提高的重要形式,也是一個人學習的重要內容之一。在這次培訓中,我們聆聽專家與名師的精彩講座,領略名師們的風采,學習了名師的理論,觀摩了優(yōu)秀老師的課和學習了優(yōu)秀班主任老師的班級管理方法以及學科教學的優(yōu)秀方法。這些都對我們的學習提供了極大的幫助。讓我們明白了學習的真諦。
二、
專家學者的精彩講座,給我們帶來了新的理念
這次培訓中,專家們的講座就象是一縷縷陽光,無論是聆聽精彩的講座,還是參觀名師的班級管理過程,都給了我們很多新的思考,讓我們從自己的實際教學中,找到了差距,認識到自己以前的教學中許多需要改進和提高的地方。各位專家毫無保留的把自己在這些優(yōu)秀班主任老師的課堂教學藝術、教學方法得體的教學方式等一次次的、有機的機的運用與自己的教學實際中,這種教學藝術的提高,這種教學方法的正確運用,使我們的教育教學質量得到了提高,效果好達了預期的效果。
三、
名師們的精彩講座、學員們的精心討論
通過這次培訓學習,我們更進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課改的發(fā)展方向和目標,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作為班主任老師,要更新觀念,要敢于突破傳統(tǒng)的教學思維模式,敢于創(chuàng)新。雖然我們不能做到照單全收,可通過這次培訓,我還是有許多體會。
四、
培訓使我對未來的工作增添信心
對于班主任老師的培訓,我有這樣一個感覺,“國培”、“省培”是再好不過了的了,而且是最有價值最值最實用的培訓機會,因為這不僅讓我們有機會接觸到了班主任老師的班級管理方面的新理念、新方法,而且,這些新理念將對我們的班級管理工作起到了推動作用。
五,
培訓使我對未來的工作充滿了信心和動力
培訓雖然即將結束,可是留給我的卻是深深的回憶,是一筆寶貴的財富。牛頓曾經說過:“我之所以成功是因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边@些成功的經驗為我今后的做好工作指明了道路。
校史心得 篇10
今天我參觀了我們實驗小學今年五月才竣工的校史陳列室。
南漳縣實驗小學,創(chuàng)辦于1964年9月,原名“紅星小學”。從1964年到20xx年,學校已經走過了四十五年的歷史。陳列的幾百幅照片敘說著學校四十五年的榮譽,四十五年的風雨,四十五年的滄桑。
學校從當初幾間低矮的平房,一二百名學生的規(guī)模,發(fā)展到現在建起了四棟五六層高的教學樓,二千多名學生的綜合性、在全省、全國都有一定知名度的學校。
尤其是近幾年,學校確立了“讓孩子擁有幸福的童年,讓教師品味精彩的人生”的辦學理念和“科學規(guī)范,嚴格程序,依法管理,創(chuàng)辦特色”的管理理念,堅持“教學為主,育人為本,科研強校,爭創(chuàng)一流”的辦學宗旨,不斷規(guī)范學校管理,著力教師隊伍建設,扎實進行教育科研,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努力創(chuàng)辦人民滿意學校。先后投資300多萬元,逐步配套完善了現代教育設施,成立了紅領巾電視臺、多媒體制作中心和班班通等設施。在教育教學上,學校以全面育人為根本,以質量為第一生命線,以規(guī)范管理為目標,以常規(guī)監(jiān)控為載體,以教育科研為突破口,緊抓主陣地不放松,真抓實干,取得驕人的成績。
今天我們是祖國的花朵,明天我們要成為祖國的棟梁。在我們實驗小學,我看到了學校這棵大樹上的碩果累累,看到了大樹上的果實,看??!那果實一天一天長大,對,那果實就是我們,我們長大了一定要為實驗小學爭光,把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昌盛。
校史心得 篇11
下午,陽光明媚,萬里無云,在這個風和日麗的日子里,07級管理科學一班的同學們前往參觀位于x理工大學校本部的校史館。
在班長朱旭旻,團支書丁藝辰的帶領下,全班同學懷著無比激動的心情聚集在校圖書館前,一同前往位于圖書館正后面的校史館。由組織委員郭法慶擔任此次活動的講解員。
跨入校史館之前,正上面首先看到的是一塊匾額,上面刻有“x理工大學校史館”。
參觀校史館進入大廳,其中一面墻上鑲嵌一段金燦燦的文字,是當年滬江大學的創(chuàng)始人魏馥蘭博士的一段話:“每一艘開往x的輪船都必須在這所大學的視線內經過,在這樣一個校園,任何有思想的學生都不能不感到自己生活在一個大的世界里……”可見,在當時滬江大學的創(chuàng)辦之初,他們就意識到了我們現代大學要培養(yǎng)的是面向國際化的,吸收世界先進文化、知識和技術的全面發(fā)展的優(yōu)秀人才。
校史心得 篇12
從一年級到現在的六年級,我們都沒有參觀過校史館。所以,當我們聽到徐老師說能在校史館里待20分鐘,并能看些校史資料后,我非常興奮,心想:終于有機會去校史館了,這回我一定要好好參觀參觀。
來到校史館,一些名人資料啦、獎杯啦,全部映入眼簾,我趕緊拿出筆記本記起來,因為認真記了,所以現在寫作文才有題材。
前天參觀校史館后,我有許多感受:我們學校不愧是百年名校,就連著名的校友也這么多:像航天學家黃本城;畫家張樹云;書法家鄒夢禪;高級經濟師曾聯(lián)松等等著名的校友。既然說到校友,那我也來介紹一下校的創(chuàng)辦人——孫詒讓。孫詒讓先生,又名德通,字仲容,號籀庼,生于瑞安城關,祖籍潘岱硯下村,孫衣言子。近代教育家,清同治六年中舉人。
我要從現在開始,為我們的學校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比如多做大掃除和好人好事、見到地上有垃圾就隨手撿起、看到不文明現象就上前提醒,讓我們把我校的優(yōu)良傳承下去。
百年的歷史孕育的百年文化,百年的文化傳載了百年的夢想,百年的夢想鑄就了百年的輝煌,百年的風韻見證幾代人的成長,愿世紀實小擁有更輝煌的明天!
校史心得 篇13
踏進校史館,一股古素純樸,端莊厚重的氣流向我迎面襲來,那瞬間,我的心靈被它震住了。因為即將展現在我面前的將是一所知名大學誕生的全程記錄。校史館里,一頁頁的文字,一幅幅的圖片,一張張的獎狀,一具具的模型,生動而形象地為我們展示了上海應用技術大學誕生的全過程;是它們見證了應技大的歷史和過去,也是它們造就了今天應技大的輝煌與不凡!
在校史館中我們追尋上海應用技術大學的滄桑足跡、品讀應技大的62年歷史。在那記錄歲月雕痕的展廳里游走,看著歷史不斷的上演和謝幕,昨天就在眼前翻開每一張泛黃的書頁。史館將應技大在風雨里成長的歷程一一呈現,每一個成就,每一次獲得,都包含著歷史的意義。走近那一張張老照片,仿佛又走進了應技大那段輝煌絢爛、令人回腸蕩氣的歷史。一幕幕歷史的見證很是振奮人心,看到這些,我的心中是感嘆,更是自豪。
上海應用技術大學是由全國示范性高工?!虾]p工業(yè)高等??茖W校、上海冶金高等??茖W校、上?;じ叩葘?茖W校以及原國家輕工業(yè)部所屬上海香料研究所合并組建而成,是一所有著60余年辦學歷史的以工為主、特色鮮明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學校。在多年的辦學實踐中,學校堅持以“應用技術”為本,強化內涵建設,走出了一條應用技術型本科院校的特色發(fā)展之路。校史館以上海應用技術學院及其前身學校的發(fā)展為主線,全面展示學校的發(fā)展歷程與辦學成果,分為序館、歷程館、新校館、 專題館四個部分,采用動態(tài)多媒體技術與靜態(tài)展板 實物結合的形式進行展示。六十二年來,學校不斷傳承創(chuàng)新,搶抓機遇,開拓進取,堅持以“應用技術”為本,不斷強化辦學特色,努力培養(yǎng)高水平應用技術人才。學校堅持融入區(qū)域社會經濟發(fā)展,立足上海,面向長三角,輻射全國,把服務國家和上海市經濟社會發(fā)展戰(zhàn)略、服務長三角中小城市中小企業(yè)作為自己的責任與擔當。站在新的起點上,回顧歷史,展望未來,學校將繼續(xù)堅持走“特色立?!敝?,堅持走“人才強校”之路,堅持走“協(xié)同發(fā)展”之路。學校要繼續(xù)弘揚“厚德精技、砥礪知行”的工程師文化,培育打造學科專業(yè)特色,推進人事制度改革,進一步激發(fā)廣大師生的新活力。要積極融入上海建立全球科技創(chuàng)新中心的國家戰(zhàn)略,主動對接地方支柱產業(yè)升級和轉型,全方位構建產學研協(xié)同應用技術研究與技術創(chuàng)新體系,提升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fā)展的能力,踐行應用技術大學的社會責任,朝著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高水平應用技術大學目標勇往直前。
半小時的參觀讓我受益匪淺,認識到了先輩們創(chuàng)建科大的艱辛歷程,感受到了做一個科大人的自豪與驕傲,感到了肩膀上擔子的沉重。21世紀是充滿機遇和挑戰(zhàn)的世紀,尤其是我們應技大人要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和科學發(fā)展觀重要思想的指引下,擔負起“科教興國”“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歷史使命。在“中國夢"中不斷地發(fā)展自己的.能力為中國的百年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為構建一個充滿生機與活力,適應*現代化建設需要,為把應技大建設成為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教學研究型大學而努力奮斗。為傳承上海應用技術大學五十余年精神文明的我們,對學校的過去倍感自豪,對學校的現狀感到欣喜,對學校的未來更是充滿了信心。哈佛大學有句名言說到:大學的榮譽,不在于它的校舍和人數,而在于它一代又一代人的質量。我們明天更應該發(fā)奮努力,讓應技大因為曾經有過我們而驕傲。我們有責任有義務去完善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優(yōu)秀,趁我們還年輕,去施展才華,去綻放青春,在未來的日子里終生恪守青年時代的信念,矢志不移,孜孜以求,我想這才是真正的青春的顏色,只有這樣。多年以后我們再回首時才會發(fā)現這里是我們夢想開始的地方。我們將以先輩為榜樣,把學習科學文化知識作為首要目標,發(fā)揚傳承“團結、勤奮、求實、創(chuàng)新”的優(yōu)良校風和“明德、明學、明事”的校訓,銳意改革、開拓創(chuàng)新,用實際行動為應技大的歷史之墻添上我們濃墨重彩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