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西江月課件范例

字號:


    依據(jù)您的需求,欄目小編為您整理了一篇標題為“西江月課件”的文章。制定教案課件是講師錄制高質量課程的先決條件,所有教師都必須堅持規(guī)劃教案課件。完善教案是新手教師賦予課堂活力的關鍵步驟?;蛟S本文能對您提供一些幫助!
    西江月課件(篇1)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句子里的`關鍵詞語,能用自己的說吃每個句子的意思,了解這首詞所描寫的情景。
    2、能借助圖畫,想像這首詞所描繪的情景。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感受詞中所表現(xiàn)的自然美,培養(yǎng)熱愛大自然、關心人民的思想感情。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簡介作者、時代背影。
    3、你對他還有其他了解嗎?辛棄疾,號稼軒,是我國南宋愛國詞人,出生時家鄉(xiāng)已被金人占據(jù),一生堅決主張收復中原,統(tǒng)一中國。在他六十八年的人生歷程中,曾遭貶職,先后有二十余年是在江西上繞閑居多年。)
    是啊,聽說,上繞那兒風景優(yōu)美,農田水利條件好。辛棄疾對那一帶非常熟悉。有一天晚上,詩人到黃沙嶺的小路上欣賞風景,即興寫下了一首詞。叫《西江月黃沙道中》,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這首詞。
    6、板書課題,齊讀,你知道了什么?(詞牌名、課題的意思、黃沙的位置)
    過渡:這首詞寫了什么呢?下面讓我們讀一讀。打開書本。
    1、輕聲朗讀課文,要求讀懂字音,讀通句子。
    2、檢查自讀情況。
    (1)指名讀課文。正音,(現(xiàn)):讀的時候,哪個字音要特別注意,齊讀。生評價。
    (2)讀得真棒,要把這首詞讀好,要注意什么?停頓和重音(再出示詞)
    3、自由讀。
    4、齊讀。
    過渡:
    同學們讀得真好,如果能自己把每句話的意思弄懂,那就更棒了。
    三、再讀課文,理解詩句意思。
    1、默讀,自行解決詩句的意思。
    A、用學過的方法理解。(如借助注釋、看圖、單音變雙音字、調換順序、補充詞語等)B、不懂的地方反復默讀幾次。C、有疑問、不懂的地方作記號。
    2、小組討論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3、匯報。
    有不懂的詞意思嗎?
    4、質疑一:
    (2)假如你是他們,看到這一片長得這么好的莊稼,你會說什么呢?想不想表演一下他們的對話?
    請學生表演:(3組:詩人與農民、青蛙之間、詩人與農民之間的對話)
    從剛才的表演,我們感受到了什么?
    四。賞讀,悟詩情。
    1、創(chuàng)設情境品讀。
    同學們,剛才我們讀懂了詞句的意思,下面,讓我們穿越時空,來到南宋時,與詩人同行,一起欣賞那里的美景,愿意嗎?(出示圖)
    好,現(xiàn)在我們來到了黃沙嶺,天已經黑了,走在黃沙嶺的小路上,你看到什么呢?下面聽老師讀(配樂)。
    2、匯報。
    聽完,看完,你有什么感覺?美在哪?,請你說說,你認為最美的地方,把你認為最美的句子美美地讀給同桌聽。
    3、學生匯報。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引導:美在哪?你覺得哪個詞用得最好?(驚、鳴),一,體會“以動襯靜的寫法。(板書:景美。請你來讀讀,你覺得怎么讀好這句?(舒緩)2、對比讀:誰愿意挑戰(zhàn)他,讀得更美?給掌聲。五、總結。
    引讀:同學們,剛才我們一起跟隨詩人在夜晚行走在黃沙嶺上,
    看見了----(明月高懸)(綠樹環(huán)繞)(喜鵲鵲翻飛),辛棄疾不禁高興地吟道――(齊讀第一句)
    聞到了和聽到了-----(蟬兒輕叫)(蛙鳴齊唱)、聞到了(稻香撲鼻)豐收在即;喜訊遠傳,,不禁歡快地唱道――全詞(齊讀第二句)
    走著,走著,忽然驟雨將至,茅店立見,真是“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毙翖壖惨剐猩降?,不禁興奮地唱道——(齊讀三、四句)
    多么迷人的景色啊,老師也被你們的朗讀給陶醉了,老師也想和你們一起讀,好嗎?看看我們的讀能否把后面的老師也陶醉了?有信心嗎(配音師生串讀)。
    五、布置作業(yè)。
    西江月課件(篇2)
    一、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通過語言文字,融入自己豐富的想象,感悟這首詞所描繪的意境,開展多種語文活動。
    3、通過語言文字的訓練,感受詞中所表現(xiàn)的自然美,感悟作者熱愛大自然,關心人民,企盼豐年的思想感情。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簡介作者、時代背景。
    3、你對他還有其他了解嗎?辛棄疾,號稼軒,是我國南宋愛國詞人,出生時家鄉(xiāng)已被金人占據(jù),一生堅決主張收復中原,統(tǒng)一中國。在他六十八年的人生歷程中,曾遭貶職,先后有二十余年是在江西上繞閑居多年。)
    是啊,聽說,上繞那兒風景優(yōu)美,農田水利條件好。辛棄疾對那一帶非常熟悉。有一天晚上,詩人到黃沙嶺的小路上欣賞風景,即興寫下了一首詞。叫《西江月黃沙道中》,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這首詞。
    6、板書課題,齊讀,你知道了什么?(詞牌名、課題的意思、黃沙的位置)
    過渡:這首詞寫了什么呢?下面讓我們讀一讀。打開書本。
    1、輕聲朗讀課文,要求讀懂字音,讀通句子。
    2、檢查自讀情況。
    (1)指名讀課文。正音,(現(xiàn)):讀的時候,哪個字音要特別注意,齊讀。生評價。
    (2)讀得真棒,要把這首詞讀好,要注意什么?停頓和重音(再出示詞)
    3、自由讀。
    4、齊讀。
    過渡:同學們讀得真好,如果能自己把每句話的意思弄懂,那就更棒了。
    三、再讀課文,理解詩句意思。
    1、默讀,自行解決詩句的意思。
    A、用學過的方法理解。(如借助注釋、看圖、單音變雙音字、調換順序、補充詞語等)B、不懂的地方反復默讀幾次。C、有疑問、不懂的地方作記號。(03KKK.com )
    2、小組討論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3、匯報。
    有不懂的詞意思嗎?
    4、質疑一:
    (2)假如你是他們,看到這一片長得這么好的莊稼,你會說什么呢?想不想表演一下他們的對話?
    請學生表演:(3組:詩人與農民、青蛙之間、詩人與農民之間的對話)
    是啊,與農民相處了20多年的詩人,看到了農民將要豐收的景象,他是多么的高興啊,他情不自禁高聲吟道:男生讀句子。
    是啊,“鋤禾日當午,漢滴禾下土,農民豐收之不容易啊,想到這,詩人又忍不住大聲呤道:請女生讀。
    稼是什么意思:種植莊稼,從他起的號可以看出辛棄疾很(十分關心種莊稼)的人。他在黃沙嶺還建有黃沙書院,為農民的子女讀書著想。
    質疑二:為什么為什么過去非常熟悉的茅店,現(xiàn)在出現(xiàn)了會使詞人覺得忽然呢?
    小組討論。
    四、賞讀,悟詩情。
    1、創(chuàng)設情境品讀。
    同學們,剛才我們讀懂了詞句的意思,下面,讓我們穿越時空,來到南宋時,與詩人同行,一起欣賞那里的美景,愿意嗎?(出示圖)好,現(xiàn)在我們來到了黃沙嶺,天已經黑了,走在黃沙嶺的小路上,你看到什么呢?下面聽老師讀(配樂)。
    2、匯報。
    聽完,看完,你有什么感覺?美在哪?,請你說說,你認為最美的地方,把你認為最美的句子美美地讀給同桌聽。
    3、學生匯報。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引導:美在哪?你覺得哪個詞用得最好?(驚、鳴),一,體會“以動襯靜的寫法。(板書:景美。請你來讀讀,你覺得怎么讀好這句?(舒緩)2、對比讀:誰愿意挑戰(zhàn)他,讀得更美?給掌聲。五、總結。
    引讀:同學們,剛才我們一起跟隨詩人在夜晚行走在黃沙嶺上,
    看見了----(明月高懸)(綠樹環(huán)繞)(喜鵲鵲翻飛),辛棄疾不禁高興地吟道――(齊讀第一句)
    聞到了和聽到了-----(蟬兒輕叫)(蛙鳴齊唱)、聞到了(稻香撲鼻)豐收在即;喜訊遠傳,,不禁歡快地唱道――全詞(齊讀第二句)
    走著,走著,忽然驟雨將至,茅店立見,真是“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辛棄疾夜行山道,不禁興奮地唱道——(齊讀三、四句)
    多么迷人的景色啊,老師也被你們的朗讀給陶醉了,老師也想和你們一起讀,好嗎?看看我們的讀能否把后面的老師也陶醉了?有信心嗎(配音師生串讀)。
    過渡:從你們的讀中,我感受到詩人筆下田園風光在夜晚獨特的美,你能不能挑戰(zhàn)詩人,用現(xiàn)代文改編這首詞,做一個現(xiàn)代小詩人。(配樂)
    推薦同學們上臺表演。(我們班誰創(chuàng)作現(xiàn)代詩最厲害?有請黃怡昕同學邊說邊演。
    你們想編嗎?現(xiàn)在拿起筆來,寫下來吧。
    這里的景色太美了,于是,深夜回到家,詩人忍不住揮筆寫。
    溫馨提醒:展開豐富的想象,用上優(yōu)美的詞句,可詩人的動作、語言、心情等,把當時的畫面描繪出來。
    七、談收獲。
    八、布置作業(yè)。
    一首美妙的詞我們已經學完了,你想為自己設計一份怎樣的作業(yè)呢?(自選)
    西江月課件(篇3)
    1、在誦讀中掃清文字障礙,做到有感情的朗讀這首詞,并讀出詞的節(jié)奏和韻味。
    2、借助資料、聯(lián)系上下文、想象理解詞的意思,體會作者的感情。
    3、通過反復吟誦,品味詞的意境,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重點:抓住重點詞句體會夜行路上的恬靜自然以及詞人喜悅快慰的心情。 難點:指導學生品讀“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感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精妙。
    基于這樣的目標設定,我認為本課的教法和學法應體現(xiàn)在以讀為本:通過教師情境的創(chuàng)設,引導學生進行反復的情感誦讀,在讀中理解詞意,感受詞境。
    上課前,我想邀請同學們和老師一起來欣賞一段樂曲。播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這首恬靜、優(yōu)美的歌曲就是由南宋詞人辛棄疾所寫的詞《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譜曲而成的。
    詞人辛棄疾生活在南宋,他極力主張抗金,是個憂國憂民的愛國詞人。
    今天,就讓我們一塊穿越歷史時空,回到八百多年前的南宋,與辛棄疾同行吧!
    簡介“詞”的相關知識。齊讀課題,提示詞牌名和題目之間要略作停頓。從課題中,你知道這首詞寫的是什么時候?什么地點嗎?
    誰能說說你對“黃沙道”的了解?
    盛夏之夜,月明星稀,作者漫步黃沙道中,他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聞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呢?讓我們相伴辛棄疾,與他一同走過夏夜的黃沙道。
    (二)初讀,感受詩情。
    1.先聽老師把這首詞讀一讀,同學們仔細聽,注意讀音和節(jié)奏。
    (見讀xian。這個字在古代有“顯現(xiàn)”的意思。)請大家像老師這樣要讀得字正腔圓,讀得有節(jié)奏。
    2.好,哪個同學來讀給大家聽,其他同學注意聽,聽他是否讀正確了。(老師要提醒大家,詞一般分上闋和下闋兩部分。這首詞前四句為上闋,后四句為下闋。上下闋之間就像我們平時學的課文的段與段之間一樣,讀時要注意停頓。)
    3、再請一位同學讀。
    1、你們的讀讓我仿佛欣賞了一段節(jié)奏歡快的樂曲,可是同學們,古人讀詞還要講究平仄。平,就是第一、第二聲,讀得舒緩。仄就是第三、四聲,讀得短促。這樣才有美的韻味,下面讓我們一起去體驗一下這首詞美的韻味。
    放配樂范讀課文。
    2、這樣的朗讀,真是讓我們心曠神怡?。≌埓蠹乙蚕襁@樣讀一讀吧,讀出平仄,讀出韻味。
    3、誰愿意來為大家展示展示你的韻味朗讀。指名讀。分組讀。
    4、通過朗讀,我們眼前仿佛出現(xiàn)了一幅幅美麗的.畫面。正所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呀!誰愿意把你腦海的畫面展現(xiàn)給大家,讓我們一起來分享一下。
    (四)抓重點詞句,境中悟情。
    1、首先看上闋,你的腦海中呈現(xiàn)出了哪些美麗的畫面?(學生任意說自己喜歡的畫面,并感情朗讀。)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導:你就是辛棄疾。炎熱的夏夜,漫步在綠樹環(huán)繞的山路上,遙望漸漸升高的明月,你會發(fā)現(xiàn)“明月————”(引讀:“別枝驚鵲”)“別枝驚鵲”是說喜鵲怎么樣?(明月升起來,月光驚動了喜鵲。)喜鵲被驚動會怎么樣呢?(扇動翅膀離開樹枝驚叫)“明月————”(引讀:“別枝驚鵲”)不寫“啼”而啼自現(xiàn),這真是“此句無聲勝有聲?。≌撬鉂鉂鈺r,卻被驚醒而不得已離開樹枝,這里的“別”是好一個依依不舍的“別”?。∽屛覀儙е淖直澈蟮那樵僮x這句“明月————”(齊讀)與此同時,和喜鵲驚叫聲相附和,來了一曲二重唱的又是誰?從哪句話看出來的?蟬噪聲。這真是“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啊!深更半夜,徐徐涼風伴著蟬聲更顯出夜的什么?好一個恬靜的山野夏夜??!看到這明月漸升、喜鵲翻飛,聽到蟬唱聲聲,生活在戰(zhàn)爭中的詞人心中一定是喜不勝喜。讓我們讀出詞人行在美景中的喜悅之情吧?。R讀一、二句。)
    除了這幅美景,你還看到了什么畫面?
    “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甭牐@響亮的蛙聲多美妙??!誰能讀出靜夜里蛙聲一片的美妙。
    假如你此時此刻就是田間的一只青蛙,微風拂過,請你盡情深呼吸吧,聞到了什么?你想說些什么?心情如何?指名學生說出青蛙的想法。你愿意用朗讀來告訴大家你此刻的心情嗎?
    濃濃的稻花香隨風飄揚,還有誰聞著稻花的香味會說起豐年?
    (辛棄疾:好一個心系百姓的辛棄疾,聞到了稻花香便會想到貧苦的百姓會因此過上豐衣足食的好日子,這位憂國憂民的大詞人此刻的心情一定是?請你讀出詞人的這份喜悅之情。)
    辛棄疾漫步黃沙道上,明月清風,鵲驚蟬鳴,稻花飄香,蛙聲一片,眼看豐收在望。他按捺不住內心的喜悅和激動,情不自禁地放聲吟誦。(齊讀)
    2、再讀下闋,你又看到了哪些景象?
    月明星稀,雨灑山前。這真是一場及時雨啊,它能加速稻子的成熟,簡直是再好不過了。時刻關心著百姓疾苦的辛棄疾看到這場及時雨心情怎么樣?這就是憂國憂民的辛棄疾呀。你能表現(xiàn)出這份高興之情嗎?——(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只是高興嗎?(著急)對呀!他得趕緊找地方避雨,要不然就淋濕了。烏云越來越密,大雨就要來臨,他找到避雨之所了嗎?(出示課件12: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什么是舊時茅店?咦!奇怪了,既是熟悉的茅店,怎么還忽見呢?正在他要找地方避雨的時候,舊時的茅店出現(xiàn)在他的面,這真是“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這份驚喜使辛棄疾驚喜得快跳起來了,誰來用朗讀傳送出著份驚喜?再細細地品一品這兩句,你還能從哪些字中體會到這份驚喜呢?一個轉一個忽,讓我們感受只有路上遇過急雨的人才能享有的那份驚喜。(生有情感地讀這兩句
    一場及時雨,一間茅店帶給詞人滿心的喜悅,他再次放聲吟誦。
    (五)熟讀成誦。
    1、欣賞著黃沙道的美景,偶遇一場及時雨,心中的喜悅之情溢予言表。于是一會而就寫下了這首千古傳誦的《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齊讀
    2、夜已經很深了,辛棄疾躺在床上,閉上眼睛,耳邊傳來嘩嘩雨聲,心中滿是欣喜,不由得輕聲吟誦??背誦
    1、總結:是啊!情到深處自然濃,從這深情的朗誦中,從這動人的詞句中,我們不難看出詞人對淳樸安樂的農村生活的喜愛,對恬靜美麗的大自然的熱愛。他欣賞著夏夜的美景,企盼的是國泰民安,心憂的是家國天下。然奸佞當?shù)?,報國無門,“國泰民安”只在夢里,一夢醒來卻白發(fā)叢生,徒剩感嘆,不由作詞自嘲之。
    西江月課件(篇4)
    教學目標:
    1、了解辛棄疾其人及其詞作的豪放風格
    2、理解詞的內容,領會其中抒發(fā)的情感和生活情趣。
    3、體味詞情景交融的特點和譴詞造句的妙處。
    教學重難點:
    借助注釋和相關資料,理解詞的意思,從詞描繪的山村風光中體會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和看到豐收景象的喜悅之情。
    教學準備:
    教學設計:
    一、導入
    辛棄疾是南宋豪放派詞人的代表人物,又是南宋著名的抗金將領。他在南宋曾做到封疆大吏,但他那英偉磊落的議論和果斷干練的作風,特別是力主抗戰(zhàn)恢復的政治主張,卻遭到同僚的嫉恨和最高統(tǒng)治階層的打擊。后來他終于被彈劾罷官,回到帶湖家居,過著悠閑置散的退隱生活。
    辛棄疾向來關心民間疾苦,他自號“稼軒居士”,稼軒即使農家收獲耕種之意,更鮮明地說明了他的關心所在。在他的詞中,有很多描繪鄉(xiāng)村田園生活的作品。
    今天我們來學習辛棄疾的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上闋: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下闋: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頭忽見。
    這首詞使用的是《西江月》這個詞牌,該詞牌要求:
    (1)上闋和下闋分別都是四句,第
    1、2兩句都是六字,且要求對仗。第三句是7字,第四句是6字。
    (2)第2、3、4句的最末一字須押同一個韻。(幻燈片2中文字“蟬、年、片;前、邊、見”中變換顏色。)
    三、鑒賞詩句
    1、詩人描繪了一幅江南山村盛夏月夜圖,一片詩情畫意,優(yōu)美動人的景色、恬靜宜人的氣氛。充滿了樸野成趣的鄉(xiāng)土氣息。讓我們一起來朗讀這首詩吧。
    學生朗讀全詩。
    2、這首詩是詩人罷職閑居時的作品,辛棄疾的詞以悲壯激昂、豪氣奔放為主要風格。但他筆下也能呈現(xiàn)清麗幽美的景色,流露活潑自然的情調。這一首《西江月》就是別具清麗格調的詞,宛如一首夏日小夜曲,給人以浪漫的享受。那么我們仔細來分析這首詞吧。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保ɑ脽羝?圖片:山村月夜圖,有樹枝、鳥雀及鳴蟬。文字:如上)
    提問:這兩句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分析:先以驚鵲寫明月,明月出來了,樹枝上的鵲兒一見到光就驚飛不定。次寫鳴蟬,半夜還有蟬鳴,可見天熱,為下片寫雨伏筆。本來摸黑走路,明月一出來,眼前一片光明,天氣很悶熱,起了陣陣清風,這時多么愜意!驚鵲,反襯詞人的坦然,鳴蟬,使人越發(fā)感到鄉(xiāng)村的幽靜。
    “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保ɑ脽羝?圖片:池塘邊稻花盛開,一片金黃,荷葉滿池,池中有青蛙。文字如上)
    提問:這兩句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分析:稻花飄香,沁人心脾,蛙聲一片,又鬧又靜,鄉(xiāng)土氣息更濃了。詞人為農家感到由衷的喜悅。稻花香里說豐年的不是別人,而是一片蛙聲,青蛙的叫聲似乎就是“豐年、豐年”,詞人自己陶醉在豐收在望的歡樂之中,覺得青蛙似乎也在為豐年歡唱了。
    提問:這是一種怎樣的寫作方法?(幻燈片6點擊后出現(xiàn)文字:“側面烘托”)
    分析:這是一種側面烘托的手法,把不識人情卻識時節(jié)的蛙聲,賦予人的感情,說它們也在為豐收而歌唱。蛙猶如此,人樂更甚!作者通過擬人和襯托的手法把農村人家的熱鬧氣氛和歡樂之情傳情地表達了出來。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幻燈片7圖片:山中遇雨圖,天空有數(shù)顆星,路上有一人散步)
    提問:這兩句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分析:如果說上闋是夏夜之晴,著重在物;下闋就是寫夏夜之雨,著重寫人的思想感情。這兩句描寫一場驟雨即將瓢潑而下的氣象。烏云幾乎布滿了天空,只在一角露著七八個星星,數(shù)也數(shù)得清。詞人寫明星而不寫烏云,只用星星暗示烏云,反增畫面的美感而不煞風景?!皟扇c雨”,雨點很大,不緊,疏朗,將驟雨的前奏寫得逼真。
    提問:這幅畫面的組織有什么特色?(幻燈片8:用卡通畫的形式表示以下構圖)
    分析:這副畫的構圖是頗有特色的。前一句,由星星點點,散布云外,構成了一個面,寫出了光線的若明若暗;后一句,由雨點形成線,而且使人似乎聽到雨滴的落地聲。前后兩句,從天空到山前,構成了一幅渾然奇妙的立體圖。這是詞,又似畫,有影像,有韻味,深邃的詩意從字里行間滲透出來。
    “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頭忽見?!保ɑ脽羝?圖片:溪流盡頭,峰回路轉又見茅店。文字如上)
    提問:這兩句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分析:詞人在此將筆一躍,然后一揚,使文勢起伏,感情搖曳。“忽見”二字,流露出“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那樣的驚喜之情。
    3、這首詞在藝術上最大的特色是什么?
    分析:這首詞在藝術上最大的特色就是以“數(shù)字”入詩,構成優(yōu)美的意境。上片借數(shù)詞“半”點明半夜時分。以“一”字描寫到處是蛙聲。下片“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寫夏夜疏雨,確是傳神筆致。天外之星七八個,烏云當中又留隙;山前之雨兩三點,大雨欲下還斂住。(幻燈片2中以上提到的幾個數(shù)詞變換顏色)這幾個數(shù)詞用得巧妙之極。星一多,則不可能有雨;不見星,則可能雨大。唯獨稀稀數(shù)星,疏疏小雨,才構成清朗恬靜地境界,以烘托出豐收的景象和人的喜悅之情。由此可見,數(shù)字不但可以入詞,而且與詞的境界關系頗大。這首詞在這方面也留給我們很好的啟示。
    四、分析詞內蘊的情感
    這一首明白如話的小詞,一不用典,二不發(fā)議論,而是采用白描的手法,清新活潑,搖曳多姿,描寫出一幅農村夏夜悠閑恬靜的畫面。為什么詩人將鄉(xiāng)村生活寫得如此令人向往?
    分析:因為辛棄疾是把和平寧靜的農村同污濁傾軋的宦場對立起來的,他在官場里遭受排擠迫害,而在農村可以得到暫時的慰藉,尋求精神的寄托,正如他的朋友陸游說的那樣:“農家樂農家樂復樂,不比市朝爭奪惡。”正是在這種復雜情感的促使下,辛棄疾才寫出了象《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這樣輕快活潑的農村詞,也只有聯(lián)系作者的身世遭遇和思想抱負,我們才能更深刻地體會到這類詞的妙處。
    教學反思:
    西江月課件(篇5)
    設計理念:
    本課的教學遵循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感悟”的教學原則。通過創(chuàng)設學習詞的美好的意境,引導學生融入想象,自讀自悟,勾勒畫面,相互交流,體會意境。在自讀、精讀、熟讀的基礎上,加深體驗。通過課后搜集宋詞,吟誦宋詞的活動,拓展學習的時空,實現(xiàn)“大語文”教學理念。
    教學目的: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背誦課文。
    2、能理解句子中的關鍵詞語,用自己的話說出每句詩的意思。
    3、能想象這首詞所描繪的景象,能體會詞中所描繪的意境。
    4、在感受到自然美的同時體會作者熱愛自然,關心人民,企盼豐收的思想感情
    根據(jù)詞意,借助圖畫,展開想象,進行景物描寫,體會詞的意境美。
    1、老師有一個問題要問大家,大家有信心回答嗎?聽好老師的問題:有這么一位詞人,他曾醉在吳音相媚好,羨慕白發(fā)翁媼。有這么一位詞人,憂國憂民,主張抗金,報國無門,被迫歸隱。有這么一位詞人,今存詞629首,數(shù)量為宋人詞之冠,以豪放為主,慷慨悲壯,與蘇軾并稱為“蘇辛”。他就是——(板書:辛棄疾)
    2、你能背背他的詞嗎?
    3、真厲害!今天,就讓我們一塊穿越歷史時空,回到八百多年前的南宋,與辛棄疾同行吧!
    (設計意圖:溫故知新,導入新課。課前背誦已學過的詞,復習詞的知識。這一個學習活動主要是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喚醒學生心中對于古詩詞的沉淀,在詞的情境中陶醉,讓學生在深情投入的吟誦中自然地進入學習狀態(tài))
    (二)介紹由來,解詩題。
    1、板書:《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從課題中,你知道了什么?(“西江月”詞牌名“夜行黃沙道中”是詞名“夜”是時間“黃沙道”是地點)
    2、你還知道哪些詞牌名?
    3、誰能說說你對“黃沙道”的了解?
    你是怎么知道的?真是個會學習的孩子。課前查找資料進行預習,是很不錯的學習方法。謝謝你為大家推薦了這樣一種好的學習方法。
    請大家齊讀課題。注意:詞牌名和詞題中間有個點兒,讀時要有停頓。(齊讀課題)讀了課題,你的眼前出現(xiàn)了什么樣的畫面?讓我們相伴辛棄疾,與他一同走進那個月光如水的夏夜。
    (三)初讀,感悟詩情。
    1.大家自由讀詞,要讀得字正腔圓、通順、有節(jié)奏。讀的時候,還要仔細看看書上的插圖和注釋。自由讀,開始。
    2.好,哪個同學來讀給大家聽,其他同學注意聽,聽他是否讀正確了。
    3.讀的時候,你覺得哪個字的讀音需要提醒同學們一下呢?你怎么知道最后一句的最后一個字就讀xian呢?這個字還有哪句詩里也這樣讀?(出示:風吹草低見牛羊。)這個字在古代有“顯現(xiàn)”的意思。經過大家的提醒,咱們再來讀這首詞就簡單多了。詞一般分上闕和下闕兩部分,朗讀時,上、下闕之間要停頓,
    4.再請一位同學讀。
    5.讀得正確,流利,非常好。這首詞給你留下了怎樣的感覺?
    6.老師對這首詩也有自己的感覺,我想通過朗讀表達出來,可以嗎?請同學們閉上眼睛,伴著音樂,隨著老師的朗讀,走進那個山野夏夜。
    7.同學們,睜開眼睛。在老師讀的過程中,你們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8.很好,詩中的景物很多人都看到過,但是作者卻能將這些景物寫成了千古傳唱的.名篇,這是因為作者把自己的感情都融入到了這些景物中去了。那么你們能用一個字來表達詩人的內心感情嗎?對了,“喜”。(板書:喜)我們遍觀全詞,其中有“喜”字,為什么我們能感受到詞人心中的喜悅呢?請大家?guī)е@個“喜”字再次品讀課文,找出你認為能體現(xiàn)“喜”的詞句。
    (設計意圖:初讀課文,創(chuàng)設情境,把握整首詞的感情基調,感受詞的節(jié)奏美,韻律美。)
    (四)品讀,
    你從哪里讀出詞人的“喜”?
    1、(出示: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誰來說說第一句中描寫了哪些景物?(明月、樹枝、烏鵲、清風、鳴蟬)
    2、月是什么樣的月?風是什么樣的風?
    西江月課件(篇6)
    辛棄疾是南宋豪放派詞人的代表人物,又是南宋著名的抗金將領。他在南宋曾做到封疆大吏,但他那英偉磊落的議論和果斷干練的作風,特別是力主抗戰(zhàn)恢復的政治主張,卻遭到同僚的嫉恨和最高統(tǒng)治階層的打擊。后來他終于被彈劾罷官,回到帶湖家居,過著悠閑置散的退隱生活,下面我們學習他的《西江月》這篇作品。
    2、理解詞的內容,領會其中抒發(fā)的情感和生活情趣。
    3、體味詞情景交融的特點和譴詞造句的妙處。
    教學重難點:
    借助注釋和相關資料,理解詞的意思,從詞描繪的山村風光中體會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和看到豐收景象的喜悅之情。
    辛棄疾是南宋豪放派詞人的代表人物,又是南宋著名的抗金將領。他在南宋曾做到封疆大吏,但他那英偉磊落的議論和果斷干練的作風,特別是力主抗戰(zhàn)恢復的政治主張,卻遭到同僚的嫉恨和最高統(tǒng)治階層的打擊。后來他終于被彈劾罷官,回到帶湖家居,過著悠閑置散的退隱生活。
    辛棄疾向來關心民間疾苦,他自號“稼軒居士”,稼軒即使農家收獲耕種之意,更鮮明地說明了他的關心所在。在他的詞中,有很多描繪鄉(xiāng)村田園生活的作品。
    今天我們來學習辛棄疾的《西江月》。
    在學習詩詞以前,應先了解有關詩詞的常識。
    如:有的詞有上下兩闋,上闋和下闋的格律要求基本相同,如《西江月》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這首詞使用的是《西江月》這個詞牌,該詞牌要求:
    (1)上闋和下闋分別都是四句,第1、2兩句都是六字,且要求對仗。第三句是7 字,第四句是6 字。
    (2)第2、3、4句的最末一字須押同一個韻。(幻燈片2中文字“蟬、年、片;前、邊、見”中變換顏色。)
    西江月課件(篇7)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通過語言文字,融入自己豐富的想象,感悟這首詞所描繪的意境,開展多種語文活動。
    3、通過語言文字的訓練,感受詞中所表現(xiàn)的自然美,感悟作者熱愛大自然,關心人民,企盼豐年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小黑板、課前搜集有關宋詞的資料等。
    1、板書課題,交代:這是一首詞,“西江月”是詞牌,“夜行黃沙道中”是題目。
    2、討論題意。
    (1)你從課題上讀懂了什么?(夜,點明時間;行,點明事情;黃沙,點明地點。)
    3、簡介作者。
    4、辛棄疾,是我國南宋卓越的愛國詞人,出生時家鄉(xiāng)已被金人占據(jù),一生堅決主張收復中原,統(tǒng)一中國。他曾造貶閑居江西上饒多年,對黃殺嶺較熟悉。
    1、要求輕聲朗讀課文,要求讀懂字音讀通句子。
    2、檢查自讀情況。
    (1)指名讀課文,正音。
    (2)練讀。
    (3)指名讀,師生評述是否正確、流利。
    三、再讀課文,理解句意。
    1、默讀課文,想一性每句話的意思,可借助字典理解新詞,實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2、小組討論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3、集體交流。
    (1)指名說說詞語的意思。
    (2)指名說已弄懂的句子意思。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月光十分明亮,鵲兒被驚醒了從樹枝上飛起,引起樹枝搖曳;半夜了清風吹拂,傳來聲聲蟬鳴。
    七八個星外天,兩三點雨山前:遙遠的天邊閃爍著七八顆星星,黃沙嶺上下起了兩三點陣雨。
    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過去熟悉的在社廟旁樹林邊的茅店在路轉溪橋后才忽然見到。
    4、稻花香里書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1)指名說:誰“聽取蛙聲一片”?又是誰“稻花香里說豐年”?
    5、試把意思連起來說一遍。
    解釋帶點的詞語,再說說句子的意思。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1、自由讀課文,想一想:
    (1)詞中描寫的是什么季節(jié)的景象?
    (2)詞中流露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
    2、指明說。
    (1)詞中描寫的是什么季節(jié)的景象?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夏季:鳴蟬、稻花香、蛙聲。)
    (2)詞中流露出作者什么樣的感情?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熱愛大自然、關心人民生活。)
    3、指導朗讀。
    (1)輕聲朗讀課文,用心體會作者感情,用“/”標出停頓處,用“.”標出重音。
    (2)指名標出停頓及重音處,在不斷的朗讀、體會中,不斷地修改。
    (3)按照停頓與重音的提示,練讀課文,指名讀,師生評議。
    1、看圖,指名說,你在圖上看到了什么?
    2、回想課文,把作者聽到的、想到的、感覺到的補充進去。師生評議。
    3、用一段話寫成短文。
    1、課文描寫的是什么?表達了什么?
    1、默寫這首詞。
    2、修改小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