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舞的音樂教案熱門5篇

字號:


    下面是一篇關于“歌舞的音樂教案”的詳細文章,讀完之后愿您有所收獲。教案課件是每個老師在開學前需要準備的東西,每個人都要計劃自己的教案課件了。教案是充分發(fā)揮教師主觀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必要途徑。
    歌舞的音樂教案【篇1】
    《秧歌舞》
    教學內(nèi)容:學唱歌曲《秧歌舞》
    教學目標:這是一節(jié)以聲樂教學為主的綜合課。通生們自學、小組學習和教師指導學習等方式,正確掌握歌曲的旋律、節(jié)奏,并在教師的指導下.感受歌曲熱烈歡快的情緒、在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下學習簡單的秧歌舞的伴奏譜。
    教學過程:
    1、導入:教師播放錄像《民間秧田隊》
    提問:他們在做什么?這種舞蹈形式叫什么?它主要用什么伴奏形式?
    2、揭示課題。
    3、初聽歌曲:提問:歌曲的情緒?
    4、記憶歌曲旋律:歌曲可以分成幾句?
    5、學唱歌譜、以小組為單位.運用已有的知識學習歌譜。
    6、教師指導學習:正確演唱歌曲中的附點音符和前十六分音符節(jié)奏。
    7、學習歌詞:指導學生正確演唱。
    8、學習鑼鼓點:提問:歌曲中用怎樣的聲音表現(xiàn)鑼鼓?
    9、出示節(jié)奏譜:小組學習,分組進擇樂器先節(jié)奏譜練習。
    10、課后拓展: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個組選一個項目(舞蹈、樂器、歌曲)進行研究性學習。舞蹈組:學習基本秧歌舞步,創(chuàng)編一個簡單的舞蹈組合。唱歌組:搜集我國其他地區(qū)的秧歌資料(文字或音響)。樂器組:創(chuàng)編或演奏秧歌鑼鼓節(jié)奏.為歌曲伴奏。
    教學反思:
    學生積極參與音樂活動,運用已有的音樂知識掌握、學習歌曲的能力提高。
    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
    1、學習民族舞蹈秧歌
    2、復習歌曲《秧歌舞》
    教學目的:復習歌曲《秧歌舞》,在教師的組織下,學生以小組形式匯報學習成果。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引導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表現(xiàn)歌曲。
    教學過程:
    1、導入:播放回曲《秧歌舞》
    2、唱歌小組匯報:
    介紹秧歌的歷史和發(fā)展,請同學們欣賞收集到的其他秧歌曲。
    演唱創(chuàng)編新詞的《秧歌舞》并教唱全體同學。
    3、樂器小組匯報:
    用學會的樂器演奏歌曲。
    用鑼鼓為秧歌伴舞,節(jié)奏可選用書上的固定節(jié)奏,也可是學生創(chuàng)編的新節(jié)奏型。
    學生在樂器組的伴奏下演唱歌曲《秧歌舞》。
    4、舞蹈小組匯報:
    介紹秧歌的基本步伐。
    全體學生在舞蹈小組的組織下,一拍一動學習秧歌步,并能夠在歌曲《秧歌舞》的伴奏下,翩翩起舞。
    舞蹈小組表演創(chuàng)編的秧歌舞小組合(這具:手絹、扇子)
    5、學生在鑼鼓聲中載歌載舞,表演唱《秧歌舞》。
    歌舞的音樂教案【篇2】
    大頭娃娃是傳統(tǒng)民間玩具的一種,它外形夸張、詼諧有趣,表演性強,孩子們非常喜歡戴上它載歌載舞,而秧歌舞又是安康具有代表性的地方藝術,舞曲節(jié)奏歡快,感染力強,舞步簡單易學,通過游戲的形式開展活動,讓孩子們感受參與秧歌舞的樂趣。
    1.體驗參與學習民間歌舞的樂趣。
    2.學習秧歌舞中的十字步,配合音樂進行表演。(重點)
    3.鼓勵幼兒大膽運用肢體動作表現(xiàn)樂曲中快樂的情緒。(難點)
    動準備】
    1、多媒體設備一套及視頻背景。
    2、紅綢帶、大頭娃娃若干。
    3、燈籠、年畫、服裝、鞭炮等。
    4、布置好場地。
    一、用游戲的形式引入主題。
    1.今天我們一起來玩?zhèn)€逛年會的游戲,(教案出自:教案網(wǎng))小朋友們一會在游戲的時候要注意觀察都有哪些吸引你們的地方哦。
    2.音樂響起,師:那邊很熱鬧,我們?nèi)タ纯丛诟墒裁?引出大頭娃娃秧歌舞。
    3.和幼兒觀看大頭娃娃秧歌舞。
    二、介紹并學習秧歌舞。
    1.秧歌舞的特點:喜慶、歡快、熱鬧。
    2.學習秧歌舞的基本舞步:十字步。
    3.帶領幼兒學習秧歌舞。
    三、舉行大秧歌舞會。
    1.請幼兒分組表演,讓幼兒在表演中體會秧歌舞的快樂氣氛。
    2.對表演好的幼兒進行表揚,對較弱幼兒進行鼓勵。
    四、結束。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大頭娃娃秧歌舞,現(xiàn)在我們?nèi)ソo別的班小朋友表演秧歌舞。
    歌舞的音樂教案【篇3】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課選自人民音樂出版社高中《音樂鑒賞》(全一冊)第五單元《亞非音樂神韻——大自然和諧和平》第十一節(jié)《非洲歌舞音樂》。本課將主要欣賞學習非洲最具代表性的歌舞音樂《非洲贊歌》和《鼓舞》?!斗侵拶澑琛肥且皇准蛹{民歌,歌曲樂句短小,曲調(diào)音域窄,伴有喊叫聲,伴奏樂器是馬林巴琴。《鼓舞》是由布隆迪圣鼓演奏,節(jié)奏鮮明而強烈,與舞蹈結合緊密。
    (通過對教材的分析,我的教學目標為以下兩點)
    2.教學目標:
    ①引導學生認識、了解非洲音樂中豐富多彩的鼓樂和歌舞,積極參與音樂實踐,開闊音樂視野。
    ②引導學生感受、體驗非洲音樂中復雜多變的節(jié)奏特點,以及非洲民間音樂的風格特點。
    (為了更好的完成以上目標,我的教學重點和難點為)
    3.教學重點、難點:
    ①讓學生感受、體驗和模仿非洲音樂的節(jié)奏特點。
    二、說教法說學法
    高中的學生,知識結構完整、有一定的藝術修養(yǎng)。我選用的教法是參與互動式教法,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具體、生動的畫面,達到視覺聽覺的高度結合。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我將采用合作探究的方法,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
    (下面說一下我的教學過程)
    三、說教學過程
    ①導入部分:首先播放電影片斷《我是誰》。通過欣賞電影《我是誰》導入,營造氛圍,從而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引起他們的興趣。
    ②接下來先讓我們一起來欣賞非洲歌唱家卡拉巴羅比演唱的加納民歌《非洲贊歌》,欣賞完后,我將請同學們談談感受。下面我來總結:①非洲音樂的節(jié)奏具有特殊的重要性。高度發(fā)展的節(jié)奏是非洲音樂的最主要的特點。歌唱最常見的形式是呼應歌,樂句短小,且多重復。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音樂都與舞蹈緊密結合。
    ③接下來有請課代表為大家介紹樂曲的主奏樂器馬林巴琴,并同時播放馬林巴琴圖片:(②馬林巴琴是流行于非洲的木琴的總稱,非洲最有代表性的樂器之一。馬林巴琴種類繁多,音樂清脆而流暢)
    ④下面讓我們來一起感受布隆迪圣鼓,看看這段民間舞曲能帶給同學們什么樣的感受。播放《鼓舞》音像,通過欣賞,問同學們鼓舞有什么樣的音樂特點?(節(jié)奏鮮明強烈。具有活力和強烈的.感染力)接下來我將介紹非洲鼓:③非洲人偏愛打擊樂器,尤其是鼓。鼓,不僅是樂器,還能模仿語言、傳達信息等。
    ⑤接下來將與同學們一起討論總結非洲民間音樂的風格特點:④非洲的民間音樂有很強的功能性,音樂活動大都伴隨著社會日常生活進行。此外,非洲音樂,尤其是歌舞活動,有著強烈的自娛性質(zhì)。
    ⑥接下來出示非洲音樂的節(jié)奏,讓學生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現(xiàn)模仿,如:用手敲擊桌面、鉛筆盒或拍手等方式進行模仿練習。從而創(chuàng)造氛圍,體驗非洲歌舞樂。
    四、拓展
    布置課后作業(yè):⑤在現(xiàn)實音樂生活中有哪些非洲音樂因素的影響。
    五、總結
    通過欣賞《非洲贊歌》和《鼓舞》,可以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美、欣賞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人文素養(yǎng),為學生終身喜愛音樂、學習音樂、享受音樂奠定良好的基礎。
    謝謝評委,說課完畢
    歌舞的音樂教案【篇4】
    課題:非洲歌舞音樂
    課型:欣賞課
    教學理念:
    音樂是聽覺的藝術。所有音樂作品的欣賞、分析、創(chuàng)造都是為了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音樂感受能力和音樂表現(xiàn)能力,并讓學生以審美的眼光欣賞音樂作品。本課的教學設計中,考慮了以下幾方面:
    1、高中音樂新課程是人文學科的重要領域,其目標之一便是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在音樂教學中有機地融入人文化元素,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對人文精神的思考、理解和追求。
    2、音樂課堂教學應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充分參與音樂教學實踐活動。同時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創(chuàng)造能力,音樂學習的本身是創(chuàng)造。
    3、在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中,特別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如何合理的設計學生律動及創(chuàng)作活動,讓鑒賞課不單一不枯燥,同時也給學生足夠的音樂發(fā)展和表現(xiàn)的空間。
    教學目標:
    1、體驗非洲音樂中復雜多變的節(jié)奏特點,了解鼓在非洲音樂中的重要地位。
    2、通過欣賞和體驗,理解非洲音樂文化獨特的魄力及神秘的宗教色彩。
    3、了解非洲音樂文化對世界音樂文化的影響。培養(yǎng)學生以正確的態(tài)度理解世界多元化音樂。
    教具準備:鼓、課件、音響設備。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欣賞音樂《綠色的非洲》片段。
    2、討論:(1)、這段音樂最打動你的是什么?
    (2)、談一談:心目中的非洲音樂。
    設計意圖:以聽賞非洲黑人的鼓樂創(chuàng)設課堂教學情境,走進非洲音樂。非洲音樂那豐富、多變的節(jié)奏;自然、古樸的旋律;清脆、重疊的鼓樂無不吸引著學生的欣賞的熱情和學習興趣。
    二、走進非洲音樂
    (一)、非洲音樂———鼓
    1、欣賞非洲歌舞音樂《非洲贊歌》片段
    (1)、討論:這段音樂中最主要的伴奏樂器中什么?
    (2)、認識非洲鼓:課件一:展示各種非洲鼓,了解非洲鼓的豐富的形狀特點。
    課件二:展示非洲鼓的各種演奏姿勢和音響特點。非洲人持鼓的方式很多樣,擊鼓的手法也很多,從而奏出不同的音響和效果。
    (3)完整欣賞《非洲贊歌》,學生任選一種敲鼓的動作與姿勢跟隨音樂的節(jié)奏模擬鼓聲。
    2、教師總結:鼓是非洲普遍流行的樂器,被稱為非洲傳統(tǒng)音樂之魂。鼓在非洲有多種多樣的功能和用途。除了用于音樂外,有時還是民族、部落或宗教的象征,或者用來傳遞各種信息。在非洲,鼓既是音樂又是語言。鼓在非洲人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是任何其他樂器無法比得上的。
    設計意圖:通過聽一聽、看一看、動一動等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讓學生了解非洲鼓的特點及簡單的演奏手法。同時使學生理解鼓在非洲音樂中的重要作用與地位。同時在非洲民族民間舞蹈中,學生還體驗了非洲人民優(yōu)美、古樸的舞姿;奇異的裝扮和色彩,反復、呼應的吟唱方式。充分感受了非洲歌舞強烈的音樂震撼力。
    (二)、非洲音樂————節(jié)奏
    1、欣賞非洲音樂《鼓舞》。引導學生跟隨音樂體驗節(jié)奏特點。
    (1)、討論:你能模仿出這段音樂中出現(xiàn)最多的幾組節(jié)奏嗎?。
    (2)、請幾位同學用鼓敲出音樂《鼓舞》的典型節(jié)奏。
    (3)、教師總結非洲音樂的節(jié)奏特點及典型的節(jié)奏型。并以課件展示節(jié)奏型。
    2、節(jié)奏模仿:學習幾組典型的非洲音樂節(jié)奏。
    設計意圖:通過聆聽、模仿等體驗活動,讓學生能親身體驗非洲音樂復雜多變的節(jié)奏特點,認識和理解非洲音樂獨特的魅力。
    (三)、非洲音樂————神秘的宗教色彩
    1、欣賞非洲歌舞《凱特舞》。
    (1)、討論:畫面中人們歌與舞僅僅是為了娛樂嗎?從這段歌舞中,你能體會出人們內(nèi)心怎樣的情感?
    (2)、討論:在非洲,音樂除了娛樂,還具有哪些功能?
    2、學生交流對非洲音樂社會性的理解,認識和理解非洲音樂神秘的宗教色彩。
    3、學唱主題旋律。引導學生以一人領唱眾人和的呼應歌唱形式,感受非洲音樂的歌唱特點體會非洲人民樸實無華、沒有旋律的起伏,只有崇敬自然的反復音節(jié)的吟唱風格。
    4、教師總結:音樂不僅僅有娛樂性,還有其社會性與宗教性,這一特點在非洲音樂中尤其突出。在非洲,人們認為音樂不僅能贊頌人,還可以贊頌神,不僅能驅(qū)魔祛病,還能通靈祭神。人們常常跳著奇異的舞蹈,哼唱著古樸的旋律共同進行部族的的情感交流與祭禮活動。
    設計意圖:通過非洲歌與舞的欣賞,使學生能理解非洲音樂神秘的宗教色彩,感受音樂攝人心魄的震撼力和感染力。同時通過簡單反復的旋律模唱,讓學生體會非洲音樂的旋律特點。
    (四)、非洲音樂————情境模擬
    1、活動安排:把學生分成四小組。每一組分置二只鼓,讓學生在5分鐘內(nèi)創(chuàng)編出心目中的非洲音樂和音樂場景,創(chuàng)編可以是非洲節(jié)奏的模擬,也可是非洲舞蹈的表演,還可以是非洲的生活情境的某一片段。要求:有鼓聲。
    2、創(chuàng)編表演:請每一組同學各自表演創(chuàng)編的非洲音樂,并請其他同學們評一評他們表現(xiàn)了非洲音樂的什么特點。
    設計意圖:改變高中音樂課單一的欣賞與分析,開展學生的音樂創(chuàng)作與律動活動,調(diào)動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同時引導學生把認知行為內(nèi)化為基礎技能實踐活動。學生的律動與創(chuàng)編豐富了教學內(nèi)容,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表現(xiàn)能力。
    三、非洲音樂與世界音樂
    (一)、非洲音樂與踢踏舞
    1、欣賞踢踏舞片段。
    2、討論:這種舞蹈最打動你的是什么?它借鑒了非洲音樂的哪些特點?
    3、介紹踢踏舞:上一世紀二十年代是非洲黑人奴隸把各自的民間舞蹈帶到了美國這塊移民大陸上,這些民間舞蹈逐步融合形成了新的舞蹈形式——踢踏舞。踢踏舞受黑人傳統(tǒng)吉鼓節(jié)奏的影響,音樂節(jié)奏豐富多變、舞蹈帶有很強的即興性、自娛性,開放性和挑戰(zhàn)性。
    (二)、非洲音樂與爵士音樂。
    1、欣賞爵士音樂《空虛布魯斯》
    2、請學生描述所了解的爵士音樂。
    3:討論:爵士音樂與非洲音樂的共同特點。
    (三)、課后探究:
    1、除了踢踏舞和爵士音樂,你還了解哪些音樂形式受非洲音樂的影響?
    2、新時代的非洲音樂:請學生用課余的時間了解新時代的非洲音樂延續(xù)了傳統(tǒng)非洲音樂的哪些風格及特點?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以開放的心態(tài),正確審視非洲音樂的文化價值,同時通過欣賞和分析使學生理解、尊重并熱愛非洲音樂文化,開闊學生的欣賞視野。
    四、小結部分
    教師語:非洲音樂是最樸實無華,最真純的音樂,其豐富多彩和變化多端的節(jié)奏,是世界音樂的寶貴資源,人們常說,非洲是節(jié)奏的故鄉(xiāng),非洲音樂的節(jié)奏帶給世界音樂許多靈感。讓我們在非洲鼓精彩的表演中結束我們課堂中對非洲音樂的探索,我相信課后每一位同學都會對非洲音樂有更深的認識和探索。
    背景音樂:非洲鼓樂《綠色的非洲》
    一.說大綱
    根據(jù)《大綱》要求,音樂教育應當以審美教育為核心。這不僅要完整地體現(xiàn)在新編的音樂教科書中,體現(xiàn)在音樂教師的教育觀念中,更要體現(xiàn)在音樂教學的活動中。為實現(xiàn)這一目標,教學中,要積極引導學生對音樂的各種要素、各種表現(xiàn)手段作出整體性的反應,引導學生感受、體驗、鑒賞音樂的美。
    二.說教材
    1、教材分析:本課是為教會學生從美術的角度來欣賞音樂,把旋律中音樂要素如節(jié)奏、旋律、音色、速度、力度等與美術中的線條、顏色、形狀、明暗等要素相結合,領會音樂與美術之間的共通點,達到藝術上的共鳴。同時,也為第四單元《音詩音畫》的教學,做了鋪墊。
    2、教學目標:
    1)確立美術與音樂相通的教學理念。
    2)創(chuàng)設音樂與美術相融合的教學情境。
    3)用音樂與美術互動的教學方法。
    3教學重點:
    1)進一步體會不同樂器的音色及表現(xiàn)力。
    2)能用線條表達出旋律的走向,旋律的起伏狀態(tài)。
    3)能夠通過顏色加線條的方法表現(xiàn)出音樂作品的情緒。
    4)為名畫配上合適的音樂,真正體會同類藝術作品的聯(lián)系。
    三.說學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讓學生能主動積極地學習,選擇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據(jù)教材的內(nèi)容和學生年齡特點,我在學法的指導時緊緊圍繞教學目標,主要通過“聽”音樂的旋律、節(jié)奏、情緒、樂器音色等要素,通過不同的線條、顏色、形狀等美術手段來表現(xiàn)音樂,從而認識到音樂與美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
    四、說教法
    1)視覺圖象法:在平常的音樂教學中,“聽”是放在第一位的,對樂器的辨別也是通過聽覺。為了引導學生建立音樂與美術的聯(lián)系,我通過鮮明的動物形象來表現(xiàn)不同的樂器。使得樂器音色,在表現(xiàn)形式上更具實體性。使本來抽象的內(nèi)容變得具體形象化。
    2)聯(lián)想法:通過線條的形態(tài)表現(xiàn),展現(xiàn)音樂旋律的走向。感受兩者間的聯(lián)系,充分發(fā)揮想象力。
    3)對比欣賞法:在辨別是否是同類繪畫作品時,把不同作者的作品放在一起讓學生欣賞,并請他們從中找出同類的作品。主要是從色彩、表現(xiàn)技法、構圖等方面進行對比,將繪畫作品和音樂作品的特點掛起鉤來,體會同類的藝術作品的共同特點。
    4)講授法:在為繪畫作品分類時,要為學生適當講解作品的背景、表現(xiàn)技法等專業(yè)知識。在教學中還運用了創(chuàng)設情景、興趣引入法、感性到理性等方法。充分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盡量讓學生體驗到音樂的意境,從線條、顏色、形狀等美術手段上直觀的“看”到音樂,體會音樂作品的情緒。
    歌舞的音樂教案【篇5】
    一、說大綱
    我設計的課堂教學內(nèi)容是《非洲音樂》,高中音樂新課標中指出,高中音樂課是人文學科的重要領域,其目標之一便是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在音樂教學中應有機地融入人文化元素,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對人文精神的思考、理解和追求。本課的教學,除了讓學生理解非洲音樂文化的獨特魄力,更為主要的目的是引導學生豎立多元文化的價值觀,拓展學生的音樂鑒賞的視野,最終達到提高學生感知和欣賞音樂能力的目的。
    二、說教材
    教材分析:本課內(nèi)容是高中《音樂鑒賞》第五單元《亞非音樂神韻》第十一節(jié)非洲歌舞音樂。教材和教參所提供的教學內(nèi)容與參考資料較多,需要教師進行合理的設計。因為學生對黑非洲地區(qū)的民族民間音樂知識了解的比較少。要在一堂課內(nèi)對非洲音樂的風格特點、表現(xiàn)形式、演奏樂器等有全面、準確的了解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在選擇教學內(nèi)容時,我設計了以非洲音樂的節(jié)奏特點、鼓樂風格、宗教色彩三大部分內(nèi)容為主線的教學思路。課堂中選擇了三首有代表性的曲目,并盡可能采用音像資料。內(nèi)容的設計涉及了鑒賞、體驗、表現(xiàn)、創(chuàng)作、探究等教學領域,引導學生充分地感受和體驗音樂。
    三、說教學目標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初步了解非洲音樂的概況,體驗非洲音樂中復雜多變的節(jié)奏特點,并了解鼓在非洲音樂中的重要地位。通過欣賞和體驗,理解非洲音樂文化獨特的魄力及神秘的宗教色彩,理解非洲音樂文化對世界音樂文化的影響。培養(yǎng)學生以正確的態(tài)度理解世界多元化音樂。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感受非洲音樂的節(jié)奏特點。
    四、說教法與學法
    這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共包括了:聽辨導入,欣賞與探討,創(chuàng)編與表演,拓展與延伸四個部分組成。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教法與學法的`選擇上盡可能的突顯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能主動積極地學習。根據(jù)本課教材的內(nèi)容和高中學生的學習特點,我在課堂中設計了學生探究學習、師生交流,節(jié)奏模仿、鼓樂模擬、旋律模唱、音樂情境創(chuàng)編等教學活動,通過這些教學手法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積極思考與探究。課堂教學中的欣賞部分充分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具體、生動的音樂畫面,營造音樂情境,使學生能通過更具體的音樂形象準確的感受和理解音樂。課堂教學中的音樂知識內(nèi)容的學習方法,采用師生間相互交流合作、共同探究的形式深入知識主題,避免枯燥的音樂知識的灌輸和講解。
    本課還合理地設計了許多學生律動活動,如簡單的非洲節(jié)奏模仿,非洲鼓樂的模擬,非洲歌唱形式的模唱等,這些學生活動的設計不僅僅讓學生在知性理解的基礎上,更加充分地體驗了音樂,同時也大大增加了課堂的生動性,活躍了課堂氛圍。在本課的非洲音樂情境的創(chuàng)編與表演環(huán)節(jié),把課堂的中心與重心再一次讓給學生,讓學生在學習和探究的基礎上,充分表達自己心目中所理解的非洲音樂。讓學生把認知行為內(nèi)化為基礎技能實踐活動。課堂最后設計了非洲音樂與世界音樂的拓展學習部分,學生通過欣賞、思考與討論,理解每一種民族音樂都是世界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非洲音樂也是如此。從而使學生珍視人類文化遺產(chǎn),共享人類文明的優(yōu)秀成果,樹立平等的多元文化價值觀。
    五、說教學過程(略)
    六、說反思
    在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中,特別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所有音樂作品的欣賞、分析、創(chuàng)造都是為了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音樂感受能力和音樂表現(xiàn)能力,并讓學生以審美的眼光欣賞音樂作品。音樂還是一門實踐性的操作性很強的課程,尤其在表現(xiàn)領域更體現(xiàn)了這一特點,長期以來,我們的高中音樂課堂在注重學生感官體驗的同時,卻忽略了對學生的音樂表現(xiàn)能力的培養(yǎng),我們一直認為活潑、律動的音樂課是小學和初中的音樂課特點,而高中音樂課堂應該是知性的,理性的。
    但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學生所表現(xiàn)出的熱情與活躍,積極與投入改變了我的看法。我們高中音樂教師更應該在我們的音樂鑒賞課教學中,盡可能合理的設計學生的律動及創(chuàng)編活動,豐富我們的課堂氛圍,同時也給學生足夠的音樂發(fā)展和表現(xiàn)的空間。讓我們的課堂不再單一和枯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