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課件也是老師工作中的一部分,因此老師最好能認真寫好每個教案課件。?教案和課件設計質(zhì)量與教學效果密不可分,如何寫優(yōu)質(zhì)課的教案?出國留學網(wǎng)編輯搜集了一些相關的內(nèi)容“憶江南的教案”,供你參考和使用,請收藏和分享!
憶江南的教案【篇1】
教材分析:
《憶江南》是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中的第一篇課文?!稇浗稀肥翘拼娙税拙右椎慕^唱之筆。詩人以如畫之筆描繪出一幅江南春景圖,在人們的記憶中留下難忘的印象。本文的教學重點在于讓學生通過對詩詞的誦讀和欣賞,感受江南自然風光之美,體驗詩人的思想感情,同時積累古詩詞名句,增強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增加文化積淀。四年級的學生第一次接觸詞這種體裁,教師可以做簡單介紹。學生有一定的閱讀基礎,對作者描寫的江南美景能夠欣賞,對作者對江南景色的贊美之情可以理解,但都是粗淺的認識,透過短短27個字,理解江南景色的特點和作者的江南情懷,對學生確屬不易。所以,教學中,分層次逐步推進深入的朗讀欣賞就顯得尤其重要。本節(jié)課讓讀始終貫穿著整個教學過程,在讀中感受古詩詞優(yōu)美精湛的語言文字和豐富的人文內(nèi)涵;在讀中引領學生入情入境,在讀中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初步認識詞這種文學體裁。
2.能正確認識、理解生字新詞,正確書寫“諳”字。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熟讀成誦。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誦讀,看注釋查工具書等方法,理解詞句意思,想象詞句所描繪的畫面,并體會作者是怎樣用優(yōu)美詞句表達情意的。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培養(yǎng)學生具有初步鑒賞古詩詞的能力和豐富的想象力,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體會作者對山山水水的熱愛之情。
教學準備:
學生準備
預習課文,掃除字詞障礙。
教師準備
熟讀教材,熟讀課標、制作多媒體課件。
環(huán)境準備
網(wǎng)絡教學環(huán)境、白板軟件、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一)談話導入。
(二)簡介詩人“白居易”。
(三)揭題(板書課題:憶江南)。
(四)了解什么是詞。
1.出示古詩,引導學生觀察發(fā)現(xiàn)詞和詩的不同。
2.師相機小結: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認識的另外一種文學體裁——“詞”,因為句子的長短不一,所以我們又叫它長短句。
設計意圖
1.開頭先以談話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學生的求知欲望,接著介紹詩人,讓學生對作者有個初步的了解,然后直奔主題,這樣既簡潔又明快。
2.對詞和詞牌名的簡單介紹,體現(xiàn)了對中國詩詞文化知識的滲透。
二、初讀感知,欣賞江南
(一)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1.學生自由朗讀(要求:讀準字音,并把課文讀通順)。
2.指名朗讀,評議后再讀。
(二)學習生字“諳”。要求:讀準音,認清形,理解意思,并能正確書寫。
1.指名讀。
2.分析字形。
3.理解“諳”的意思。
4.指導書寫。
(三)再次朗讀課文(要求:讀出詞的節(jié)奏感)。
1.指名讀(評議)。
2.范讀。
3.齊讀。
(四)反復誦讀,借助注釋、插圖,初步感知課文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詞的意思。(方法:自讀、探討、思考、交流)
設計意圖通過多層次多形式的朗讀,讓學生不僅讀得正確流利,還要讀出詩詞的節(jié)奏感。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自己運用閱讀方法自主學習,理解詞意,逐步培養(yǎng)并具備一定的閱讀能力。
三、品詞賞句,想象悟情
(一)找詞眼。
1.品讀“好”。這首詞中哪一個字表達了詩人對江南的贊美?
2.指名朗讀“江南好”。
3.齊讀“江南好”(體會詩人對江南景色的贊嘆之情)。
(二)品詞賞句。
1.出示佳句:“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1)反復誦讀,注意讀出節(jié)奏美。方法:指名讀,齊讀,師生合作讀。
2.想象畫面。
(1)我們通過這么多遍美美地讀,此時你的腦海里出現(xiàn)了怎樣的畫面?
(2)學生想象畫面,并描述畫面,再有感情的朗讀。預設與相機點撥: “太陽出來了,江邊的花在陽光的照耀下比火還要紅?!边@“紅勝火”是一種怎樣的景象?這鮮花怒放的景象,讓我們想到了哪些詞語? “我看到了綠綠的江水”——那是怎樣的綠??!這綠綠的江水靜靜地流淌著,這讓老師不禁想起了這個詞:綠波蕩漾,你又想到哪些詞呢?
(3)再次有感情的朗讀,感受江南美景。
3.入情入境。
(1)課件展示江南美景,讓學生進一步感受江南明麗秀美的風景。
(2)賞析“能不憶江南”。這句“能不憶江南”你體會到了詩人什么樣的感情?
(3)憶人。課件出示,資料鏈接:白居易任杭州刺史(相當于杭州市長)滿三年,就要離開杭州了。三年來,他帶領百姓筑起了一道美麗的湖堤,疏通了六井清澈的泉水,留下了200首杰出的詩篇,結交了許許多多的好友。離別的那一天,杭州人扶老攜幼,提著酒壺,灑淚而別,是那么的依依不舍……
(三)誦詩韻。
1.師生合作讀(讀出詩韻)。
2.再次有韻味地朗讀,把這首詞里面的情傳送給在座的每一位老師。
設計意圖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寫到:“詞以境界為最上”。所以在這一板塊中,得從“好”字入手,體會一字所含情感,所用之妙,然后抓住詩詞中的具體體現(xiàn)江南景致之“好”的詩句,想象美麗的畫面,進入“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境界,感受詩詞意境。在此同時讓學生練習有感情的朗讀,以及師生合作讀,這樣的反復誦讀,既能體味韻律,又能悄然引導學生入情入境;既落實了語言文字的積累和運用訓練,又能讓學生感受江南自然風光美,從而體會詞中表達的情感。
四、拓展延伸,積累語言
(一)我是小詩人。
憶海南
作者
海南好,風景()。
遙看遍地(),
抬頭望天()。
能不憶海南?
(二)欣賞佳作,教師講評。
(三)推薦閱讀《憶江南》其二、其三。
設計意圖寫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訓練,把寫與讀相結合,把寫與感受相結合,是實現(xiàn)寫的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手段。通過學習《憶江南》激發(fā)了學生對家鄉(xiāng)的熱愛情感,又把讀與寫的教學落到實處。
憶江南的教案【篇2】
記憶中的江南是忽略了季節(jié)的。
江花似火,蘆花勝雪,虎丘山上蕭條的塔影,二十四橋的明月夜伴著如織的梅雨和小巷中結著愁怨的姑娘款款向你走來。
江南是多雨的,小巷邊,人家房畔的水邊一棵棵梔子樹在雨中靜立,一朵飽滿的梔子花在雨中啪嗒一聲落下,雨氣中彌漫著一種令人心醉的甜香。青瓦,白墻、飛檐一座座民居隱在淡淡的雨中,若隱若現(xiàn),象極了古人筆下淡淡的水墨畫。
小巷的鵝卵石街面上長滿了肥綠的青苔一朵紅色的小傘冉冉飄過,傘下是藍色衣飾的女子,在雨中飄散著一種淡淡的憂郁
沒雨的時候,湖面上有點點白帆,一望無際的荷葉鋪滿了水面,幾個翠衣的采蓮少女從荷葉叢中悄悄劃出,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少女輕輕一劃,小船輕快地在綠葉叢中出沒。她偶爾伸出纖細嫩白的小手,摘起船旁的蓮蓬,蓮蓬碩大、豐實,素手剝雞頭,多么誘人的一景。遠處湖面上有濕漉漉的漁歌傳來,大膽,清亮、野氣十足,聽著聽著,她慢慢地從中聽出了自己,臉面漸漸起了紅暈,船也不動了,當一支歌兒歇下,她才驚覺似地醒來,似乎生誰的氣似的,把蓮蓬一扔,小船飛快地躲進蓮花深處。蘆葦叢中,幾只白鳥飛了起來,白茫茫的湖面,水氣彌漫
記憶中的江南是人文的江南。
駿馬西風塞北,杏花春雨江南,對于生長于中原大地、塞北高原的人來說,江南代表了另一種文化。
江南多水,水的柔,靜、隨和,給山川河岳增加了一份嫵媚和靈性。于是江南風物的精致、江南水鄉(xiāng)的柔媚,也使江南的人物風情增加了一種柔性和風致,蘇州、揚州、杭州、秦淮河畔
自然風物的柔美和物質(zhì)享受的富足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種旖旎富麗的特殊的氛圍,煙水畫橋,雕欄畫棟,在文人柔婉細膩的筆下,江南的風物和生活,更是有一種審美價值從而流露出對其深深的向往和依戀:
君到姑蘇見,人家盡枕河,古宮閑地少,水港小橋多。夜市賣菱藕,春船載綺羅。(杜荀鶴《送人入?yún)恰罚?BR> 如今卻憶江南樂,當時年少春衫薄,騎馬倚斜橋,滿樓紅袖招。(韋莊《菩薩蠻》)
人人盡說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畫舫聽雨眠。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還鄉(xiāng),還鄉(xiāng)須斷腸。(韋莊《菩薩蠻》)
可見江南對文人的誘惑是極大的,其實斷腸的豈止是韋莊,還有更多
822年,白居易任杭州刺史,三年后又任蘇州刺史,再加上青年時代的游歷生涯,幾十年的江南生活使這位出生于太原府的才子對此念念頭不忘。
碧綠的江水,飄香的桂花,如怒的江潮使他深深迷戀,而使他更為難忘的卻是江南的綺麗風情: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
可以想象這位風流才子的江南生活一定是風光旖旎,到老年歸洛陽時還有兩位綺麗佳人相伴: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更何況在風情萬種的江南呢?
于是老年的他在讀了人家的《憶江南》詞后,滿懷感觸地寫道:江南名郡數(shù)蘇杭,寫在殷家三十章。君是旅人猶苦憶,我為刺史更難忘。
昨夜滴起了雨,這雨聲,漸漸瀝瀝,勾起了你所有的古典情愫。有一首《夢江南》說得好:
蘭燼落,屏上暗紅蕉,閑夢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瀟瀟,人語驛邊橋。
雖然有人語,笛聲,但卻帶著一種透骨的寂靜,我覺得雨聲掩蓋了一切,那叮叮咚咚、噼噼啪啪的聲音,是雨腳敲打雨篷的聲音,是雨滴芭蕉的聲音,說到寂靜的寂寞,還有什么比這正在滴雨的聲音更靜的呢?夜來都在下雨,仿佛是它從天上帶來的寂靜,整部中國文化史就在這雨聲中,在這寂靜中帶著濕漉漉的涼意,帶著一種孤獨向你走來
于是文學上的浙浙瀝瀝的雨聲打濕了你的衣角,滋潤了你的思想,也打濕了你桌案上潔白的信箋你覺得一剎那自己也浸透了文化的風雨,變得透明,溫馨、寧靜,白居易的三首《憶江南》也就在這時清晰地印上你的腦際:
1、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2、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游?
3、江南憶,其次憶吳宮.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莢蓉。早晚復相逢?
窗外風雨依舊,切都沉浸在寂靜和漸瀝中
憶江南的教案【篇3】
《憶江南》是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一篇課文《古詩詞三首》中的一首,為詩人白居易回憶江南景物之名作,藝術上很有特色。這個詞牌
原名《望江南》,其后又有《謝秋娘》、《夢江南》、《望江梅》等許多異名。白居易則即事名篇,題為《憶江南》。這首詞語言瑰麗、情景交融,詞人選取了“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兩個典型景色,渲染了江南春天的絢麗。開篇一句“江南好”,結語一個反問句“能不憶江南?”真切有力地表達了詞人對江南的思念和眷戀之情。
設計理念:
許漢老師認為,古詩詞教學有個“詩中有畫、詩中有情、詩中有詩”的共性規(guī)律——這也是我執(zhí)教這堂課的努力方向。我的整個設計思路是:了解詞的知識,從“江南好”入手,充分感受描繪江南美景的“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敝笇W生讀出江南風光的柔美、熱情,讀出這兩個短短的句子所蘊含的對江南風光的深刻理解與感觸,與作者的情感產(chǎn)生共鳴——“江南好”。然后,讓學生通過對作者在江南時的作為以及之后回洛陽后的生活的簡單了解,將“憶江南景”過渡到“憶江南人”,提升詩歌情感,厚重“憶”的意義!
學習目標:
1、初步認識詞這種文學樣式,了解詞的結構、認識詞牌名《憶江南》。
2、有感情朗讀,熟讀成誦。
3、根據(jù)詞所描繪的景物,想象畫面。
4、體會詩人對江南的思念和眷戀之情。
教學重、難點:
1、根據(jù)詞所描繪的景物,想象畫面。
2、在讀中悟情、在讀中生情、在讀中賞文,體會詩人對江南的思念和眷戀之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未成曲調(diào)先有情
1.教師導言:一說到春天,你的腦海中會浮現(xiàn)出怎樣的畫面?請你用一兩個詞語或一首詩詞來描繪。
2.春天是美好的,古往今來,有多少詩人用優(yōu)美的語言來贊美她。在張志和的筆下,春天是那不須歸的斜風細雨:在韋莊的筆下,春天是那碧于天的春水;在韓愈的筆下,春天是那遙看近卻無的草色;在蘇軾的筆下,春天是那竹外的三兩枝桃花;在葉紹翁的筆下,春天是那一支出墻的紅杏;在大詩人白居易筆下的春天又是怎樣的呢?(教師有感情地吟誦《憶江南》)請同學們聽一聽,想一想:它和我們以前學過的古詩有什么區(qū)別?
3.你知道什么是詞嗎?教師簡介:詞初名曲、曲子、曲子詞。也就是為曲所填的詞。由于詞的長短不一,還被稱作長短句。這是與詩的不同之處。
4.解題:“憶江南”是詞牌名,它與音樂曲譜有關,而與詞的內(nèi)容一般沒有什么聯(lián)系,作詞者只是依譜填詞。而白居易的這首詞,內(nèi)容恰與詞牌相吻合。
二、讀詞,探得風雅無窮意
(一)整體感知,以知促情
1、自由練讀:第一遍,讀準字音,讀正確;第二遍,讀通順;第三遍,邊讀邊看注解,想想白居易憶的是江南的什么?
2、指讀,指正讀音。(注意“諳”字。)
3、齊讀。
4、詩人為什么憶江南呢?江南有什么值得回憶的呢?學生自讀自悟,理解詩意。
(二)品詞賞句,想象悟情
第一、憶江南之美景
1、賞析“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1)指名讀;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留意到,這兩句有點特別。請大家好好讀,邊讀關注這兩點,第一,字數(shù);第二,相對應的位置上的詞語。這樣字數(shù)相等,相應位置詞語對應的寫作方法,叫對偶,古詩詞中的對偶也叫對仗。請同學們自己讀讀,注意這兩句的節(jié)奏。
(2)師生對接,練讀對偶句,體會語言的節(jié)奏感。
(3)理解“勝”和“藍”的意思。說說這兩句話的意思。
(4)讀著讀著,你好像看到了什么?圍繞“日出、江花、紅、火、江水、綠”引導學生展開想象,把詞句還原成畫面。
一輪紅日升起來了,陽光普照大地,岸邊、江面怎么樣?(天空:朝霞滿天,紅彤彤的,像是著了火。)——你把天空的顏色描繪得這樣美;還有誰也想來說說天空呢?真是太絢麗了。
此時,岸邊的江花又是怎樣的呢?花這么多,這么美,這么艷麗,哪些詞可以用來描繪這樣的景象呢?(花團錦簇、百花盛開、繁花似錦、萬紫千紅、五彩繽紛、絢麗多彩、姹紫嫣紅……)
同學們,這樣的場面就是紅勝火啊!出示圖片???,這么多的鮮花爭奇斗艷,競相開放。這么熱烈的場面,誰能用朗讀來表現(xiàn)呢?
此時,江面又是怎樣的呢?水又是怎么樣的呢?綠得怎么樣呢?
(5)真是“朝霞與江花爭艷,江水共長天一色”這是多美的畫面啊!讀!
2、江南的這些風景詩人曾經(jīng)是多么熟悉啊!教學“風景舊曾諳”。
(1)哪個字是熟悉的意思?“曾”呢?
(2)理解“舊”的意思。簡單滲透背景。理解“風景舊曾諳”。
3、除了江花、江水,還有什么風景詞人也是那樣的熟悉?課件顯示句式,引導學生用詩句在括號中填空。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亂點碎紅山杏發(fā),平鋪新綠水蘋生……)
白居易為什么不寫這些鶯啼、芳樹、紅杏,而寫江花、江水這極簡單的景物呢?
要用十幾個字來概括江南春景,實屬不易,白居易卻巧妙地做到了。他沒有從描寫江南慣用的“花”、“鶯”著手,而是別出心裁地從“江”為中心下筆,又通過“紅勝火”和“綠如藍”,異色相襯,展現(xiàn)了鮮艷奪目的江南春景。異色相襯的描寫手法,在大詩人杜甫的詩里常常可見,如“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兩種不同的顏色互相映襯,使詩意明麗如畫。白居易走的也是這條路,從他的詩里也可見端倪,“夕照紅于燒,晴空碧勝藍”、“春草綠時連夢澤,夕波紅處近長安”、“綠浪東西南北水,紅欄三百九十橋”。因而江南的春色,在長期生活在北方的白居易的筆下,從初日,江花,江水之中獲得了色彩,又因烘染、映襯的手法而形成了我們想象中的圖畫,色彩絢麗耀眼,層次豐富,幾乎無需更多聯(lián)想,江南春景已躍然眼前。
引導學生體會江花和春水互相映襯的美。男女生合作讀。
4、這許許多多的.景物,用語言又怎能描述得盡?所有的贊嘆都濃縮成簡單的三個字——江南好。師引讀全詞。
5、賞析反問句“能不憶江南“?從這個反問句中你還體會到了什么?理解讀。
第二、憶江南之故人
1、詩人憶的僅僅是江南的景嗎?出示資料,創(chuàng)設情境。
白居易擔任杭州刺史(相當于杭州市長)三年已滿,要離開杭州了。他為杭州人民留下了什么呢?一湖清水,一道芳堤,六井清泉,200首詩。
離開杭州的那一天,杭州人扶老攜幼,提著酒壺,灑淚而別,白居易落淚了……
白居易離開杭州之后,又擔任過蘇州刺史等職,晚年居于洛陽。公元834年,離開杭州已經(jīng)整整10年了,在北國洛陽,白居易寫了一首寄往杭州的五言詩,說:“江山與風月,最憶是杭州?!?BR> 又過去3年,公元838年,大詩人已經(jīng)67歲了。他幾次動念去杭州,但都因路途遙遠,身體虛弱,難以成行。他只能把一腔思念,托付于《憶江南》。
直到離開人世,他魂牽夢繞的杭州,他親自命名的西湖,再也沒有能夠舊地重游。
——節(jié)選自王旭烽《走讀西湖》
2、詩人憶的還有江南的什么?(板書:景人)
3、千言萬語道不盡詩人對江南人的留戀和懷念,只濃縮成最最樸素的三個字——江南好!(指名個性化誦讀)
4、一首《憶江南》,寥寥27個字,卻一唱三嘆,字字浸滿了詩人對江南景、人深深眷戀的情。讓我們走進詩人的內(nèi)心深處,深情誦讀全詞。(配樂)
5、閉上眼睛,讓我們沉浸在這美好的回憶里。(背誦)
第三、憶江南之往事
1、江南為官雖然只有短短的幾年,但值得回憶的事情卻太多太多,我們剛才學的只是《憶江南》其一,還有其二、其三!
其二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游?
其三
江南憶,其次憶吳宮。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早晚復相逢。
2、指讀。
3、從這兩首詞中你看出了詞人還憶江南的什么?
4、何日又去月中尋桂?何日重到錢塘看潮?何日再品那醉人的美酒?何日再賞吳娃優(yōu)美的舞姿?——(引讀)江南憶,最憶是杭州——江南憶,其次憶吳宮——(生接讀)
5、三首詞,從今時,憶起往日,最后又回到今天,從洛陽到蘇杭,從今日直至十多年前的往事,今、昔、南、北,時間,空間都有極大的跨度。白居易身在洛陽,心系江南(板書),撫今追昔,無限深情地追憶最難忘的江南往事,使自己得到了一定的精神滿足。誦讀三首詞。(配樂誦讀)
三、結課,余音繞梁育鄉(xiāng)情
(一)欣賞歌曲,拓展延情
1、詞有曲調(diào),可以用來吟唱。想聽嗎?
2、播放《憶江南》曲子聽吟唱。
(二)詩意作業(yè),創(chuàng)意分享(任選兩題)
1、圍繞“憶江南”這個主題查找資料,感受江南的萬千風情。
2、把《憶江南》改寫為散文或現(xiàn)代詩。
3、仿寫《憶江南》,贊家鄉(xiāng)山水。
板書:
憶江南
好、景、憶
江花紅勝火,江水綠如藍
身在洛陽
心系江南
憶江南的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3個生字。
2.朗讀課文。背誦《憶江南》。
3.理解兩首詞的意思,陶冶愛美的情趣。
4.能對兩首詞描寫的景象展開想象。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朗讀《憶江南》,理解詞的意思。
2.能對《憶江南》描寫的景象展開想象。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以前同學們學過很多古詩,今天我們來學習兩首詞。(板書:3詞兩首)
2.同學們知道什么是詞嗎?(學生可根據(jù)預習或搜集到的有關詞的資料自由談。)
3.讀讀這兩首詞,想想詞和學過的古詩有什么區(qū)別?
二、學習《憶江南》
1.介紹作者。
(1)你知道這首詞的作者是誰嗎?以前我們曾學過他寫的詩,你還記得嗎?你能為大家介紹一下白居易嗎?(讓學生自由說,可根據(jù)以前知道的或課前搜集到的資料知道多少就說多少。)
(2)播放視頻資料白居易簡介。小結:白居易是早期詞人中的佼佼者,所作對后世影響甚大。
2.簡介時代背景
3.解題:
憶江南是詞牌名,它與音樂曲譜有關,而與詞的內(nèi)容一般沒有什么聯(lián)系,作詞者只是依譜填詞。而白居易的這首詞,內(nèi)容恰與詞牌相吻合。此時他身在洛陽,寫的又是自己對江南春色的記憶,或許這正是作者選此詞牌來抒寫自己江南情結的用意所在吧。
4.自學
(1)自由讀,說說這首詞主要講的是什么?
(2)再讀這首詞,通過查找資料,借助注釋,理解詞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作上記號。
(3)小組內(nèi)討論交流:你讀懂了什么?你認為這首詞的哪些地方寫得好,好在哪里?小組內(nèi)不能解決的問題記下來,待全班交流時共同解決。
(4)全班匯報交流。
教師注意指導學生反復朗讀、仔細體會詩句,想象畫面,用自己的話描述詞的意思,然后可欣賞插圖。
(5)有感情地朗讀并練習背誦這首詞,進一步感受詞中所描繪的優(yōu)美景色,感受作者寫法之妙。
三、布置作業(yè)
背誦并抄寫《憶江南》。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漁歌子》中的3個生字。
2.朗讀《漁歌子》。
3.理解《漁歌子》的意思,陶冶愛美的情趣。
4.能對《漁歌子》描寫的景象展開想象。
教學過程:
一、復習
檢查《憶江南》背誦情況。
二、學習《漁歌子》
1.簡介作者。(可以播放視頻)
2.解題。漁歌子,詞牌名。
3.自學。
(1)自由讀,說說這首詞主要講的是什么?
(2)再讀這首詞,通過查找資料,借助注釋理解這首詞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作上記號。
(3)小組內(nèi)交流,說說你讀懂了什么。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4)全班交流。
①指名講解對這首詞的理解,其他同學可以問難質(zhì)疑,可以補充、更正,教師給予適當點撥。
②學生看圖描繪這首詞所描寫的景物。
③教師小結:這是一幅垂釣的畫面,白色的鷺和紅色的桃花點綴其間,色彩本來極其鮮明,而由于斜風細雨的籠罩,卻又呈現(xiàn)出迷迷蒙蒙的意境。同柳宗元《江雪》中的獨釣寒江雪的孤寂與冷峭相比,這首詞所表現(xiàn)的平和與怡悅,自然別有一番韻致。
(5)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詞。
三、學習生字
1.小組內(nèi)交流:你是怎樣讀準本課生字的字音,記住字形的。
2.教師指導書寫,重點指導蓑字。
四、布置作業(yè)
1.朗讀全文,能夠背誦的就把兩首詞都背下來。
2.請你為其中的一首詞配上一幅彩色畫,可以畫圖畫、水彩畫、油畫棒畫、彩筆畫,愛好畫畫的同學,請用你的畫來向人們展示江南的美景吧!
附:板書設計
3詞兩首
憶江南
白居易
漁歌子
張志和
西塞山前白鷺飛,
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
綠蓑衣,
斜風細雨不須歸。
憶江南的教案【篇5】
蘇教版四下《憶江南》說課稿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yōu)秀的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說課稿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蘇教版四下《憶江南》說課稿,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說教材
我說課的內(nèi)容是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第八冊第一單元的《憶江南》這一首詞。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是引領學生走進祖國的萬水千山,感受大自然的美。而《憶江南》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絕唱之筆,作者以如畫之筆描繪出一幅江南春景圖。
二、說目標
依據(jù)單元目標、學生的認知水平、新課標要求及詞的特點,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初步認識詞這種文學體裁。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這首詞。
3、理解詞的意思,想象詞所描繪的畫面,體會詞中表達的情感。
4、培養(yǎng)學生具有初步鑒賞能力和豐富的想象力,激發(fā)熱愛古詩詞的情感。
三、說重難點
1、根據(jù)詞所描繪的景物,想像畫面,體會詞中表達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讀。在讀中悟情、在讀中生情、在讀中賞文。
四、說教學法:
本首詞語言精練,文字精美,短短的27個字蘊含著豐富的思想情感內(nèi)涵。根據(jù)本課內(nèi)容特點,學習目標,學情等,著眼學生發(fā)展,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注重引導學生讀中想象,想象入境,想象悟情,想象促讀,學生在反復誦讀中,感受優(yōu)美精湛的語言文字,受到情感的熏陶。使學生學會品讀語言、誦讀情感、美讀意境,提高欣賞古詩詞的品味和審美情趣。
五、說教學流程
(一)創(chuàng)設意境,解題入情
1、同學們,自古以來,江南就是個令人向往的地方。處處小橋、流水、人家,山清水秀,景色宜人,享有“魚米之鄉(xiāng)”“人間天堂”的美譽。今天,就先讓我們一塊走近江南,去領略它的美景。(課件播放配樂江南風景圖,)。
2、欣賞完江南美景,學生暢談感受,并交流贊美江南美景的古詩詞。
3、歌詠江南的詩詞頗多,但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還數(shù)白居易的這首只有27個字的《憶江南》。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白居易眼中的江南。板書課題:憶江南。引導學生理解“憶”,了解“詞”與“詞牌”。教師配樂范讀這首詞。
[設計理念]:古詩詞教學要引領學生入情入境,才能使學生受到情感熏陶。因此,利用課件播放優(yōu)美的音樂配以美麗的畫面,可立即使學生陶醉于江南的美景之中。使學生在心中蕩漾起一種淡淡的向往之情,激發(fā)學生學習這首詞的濃厚興趣,達成“未成曲調(diào)先有情。”
(二)初讀釋義,感知促情
學生采用自由練讀、指名讀、齊讀等多種形式指導讀出詞的節(jié)奏,并試著說一說這首詞的大意。(注意“藍”的理解)
[設計理念]:初讀感知是深入感悟的基礎,本首詞是小學階段學生接觸的.第一首詞,因此要指導讀準節(jié)奏,并初步感知詞的大意,為深入感悟做好鋪墊。
(三)品詞賞句,想象悟情
1、品讀一、二句。
這首詞中的哪個詞點出了詩人憶江南的原因?(板書:好)
(1)讀著這個“好”字,你們會想起哪些江南的美景?(教師引導學生歸納,如:桃紅柳綠、鶯歌燕舞、草長鶯飛、小橋流水等)
(2)道不完的江南美景,白居易卻只用一個“好”字來贊美!這個“好”字,用得多妙啊!我們細細品讀1、2句吧!
(3)重點理解“風景舊曾諳”的“諳”字。
感受古典詩詞語言精妙,并朗讀品味這兩句話。
2、品讀三、四句。
在這么多江南美景中,讓白居易印象最深,覺得最“好”的,究竟是什么呢?(課件出示3、4句)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边@兩句,并品讀體會這兩句寫的好在哪?(引導學生體會詩人借助比喻“紅勝火”和“綠如藍”,展現(xiàn)了江南春天的絢麗景色。)
(1)品讀想象畫面。讀著讀著,這些美麗的景物和艷麗的色彩組合在一起,你的眼前出現(xiàn)了怎樣的畫面?
(2)是啊,多美啊!引導學生邊想象畫面邊配樂朗讀。
(3)這兩句詞啊,我們越讀越有味!這味道,其實不僅僅來自風景,還來自詞句本身的魅力,真是“朝霞與江花爭艷,江水共長天一色”。這是多美的風景啊!(板書:景)江南如此美麗,怪不得白居易深深嘆道——江南好!
3、品讀第五句——反問句。
江南如此之好能不憶江南?(板書:憶)學生品讀反問句。
[設計理念]:以“好”為切入點,引導學生品讀詞句,在品詞品句中感悟語言、熏陶感情。引導學生在想象中入境,在想象中悟情,在想象中朗讀,并使學生在反復朗讀中品味語言,想象情境,體會人物心情,進而引導學生讀出味道,讀出情感。最后,以反問句為歸宿點,引導學生體會濃濃的思念之情。
(四)結合資料,深入悟情
詩人眷戀的僅僅是江南的美景嗎?
1、師生共同交流課前搜集的有關詩人寫作背景資料。
白居易曾擔任杭州刺史。在那里他為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三年任滿,公元824年,他要離開杭州了。他為杭州人民留下了什么呢?一湖清水,一道芳堤,六井清泉,200首詩。他又從杭州帶走了什么呢?“惟向天竺山,取得兩片石?!眳^(qū)區(qū)小石片,卻著實地叫他安不了心呢。杭州人扶老攜幼,提著酒壺,灑淚而別,白居易落淚了……他的好朋友劉禹錫曾在詩中描述蘇州人們?yōu)榘拙右姿蛣e的場面:“蘇州十萬戶,盡作嬰兒啼”。白居易離開杭州之后,又擔任過蘇州刺史等職,晚年居于洛陽。公元838年,大詩人已經(jīng)67歲了。他幾次動念去杭州,但都因路途遙遠,身體虛弱,難以成行。他只能把一腔思念,托付于一組《憶江南》。
詩人死于8年后的公元846年,他魂牽夢繞的杭州,他親自命名的西湖,他再也沒有能夠舊地重游?!?jié)選自王旭烽《走讀西湖》
2、師:讀了這幾段文字,你對這首詞有了哪些新的理解?(板書:情)
3、教師引讀:是啊——
江南人民對詩人如此的愛戴,讓詩人
——“能不憶江南?”
詩人對江南人民如此深切的思念,讓詩人
——“能不憶江南?”
詩人對江南春色的無限的眷戀之情,讓詩人
——“能不憶江南?”
詩人心中那忘不掉、抹不掉的江南情結,讓詩人
——“能不憶江南?”
江南好,那是一幅幅令人難忘的江南美景圖!因此,白居易深情地回憶著……請大家回讀全詞!
江南好,那是一道芳堤,六井清泉,因此,白居易低低地沉醉著……接著讀全詞)
江南好,那兒還凝聚著一幫朋友,一方百姓的情啊!因此,白居易癡癡地想念著……(再讀全詞)
4、小結升華:是啊,這紅勝火的江花上,這綠如藍的江水中,藏著詩人白居易深深的情啊!這真是——情景交融,融情于景!這就是“一切景語皆情語!”啊!詩人憶的就是這份“好”啊!(完善板書:將“好、景、憶、情”四字用線連成一個大圈。)
[設計理念]:“情到深處方知濃?!绷私庠娙说谋尘百Y料之后,相信大家對這首詞會有更深的體會。詩人憶的不僅是江南景,還有江南人、江南情。在反復幾次的感情回讀中,那份情將更深,那份意將更濃。
(五)拓展賞詞,濃情延續(xù)
1、詩人在用生花妙筆寫出他“舊曾諳”的江南好景之后,又以“能不憶江南”的眷戀之情,收束全詞。但這一句“能不憶江南?”卻勾起了他對江南的無限懷念之情,于是便又寫下了另外兩首。
大家請看:請大家讀一讀這兩首詞,你又讀到了詩人還憶江南的什么?
“古人唱歌兼唱情!”老師帶來了《憶江南》的歌曲,同學們請用心來聽。(播放江南曲聽吟唱)你從這聲韻悠揚的歌曲中聽出了什么?
2、融入你們的這些感受,請大家再次朗讀這三首詞。(配上悠揚的音樂)這么美的文字,這么美的畫面,值得永遠地留在我們的腦海里。請大家將這組千古絕唱《憶江南》背一背吧。
六、說板書
附:板書設計:
憶江南
景
好 憶
情
“好、景、憶、情”四字用線連成一個大圈,使本首詞內(nèi)容的精華所在,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給學生以系統(tǒng)、完整的印象。
憶江南的教案【篇6】
《詞兩首》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3個生字。
2.朗讀課文。背誦《憶江南》。
3.理解兩首詞的意思,陶冶愛美的情趣。
4.能對兩首詞描寫的景象展開想象。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朗讀《憶江南》,理解詞的意思。
2.能對《憶江南》描寫的景象展開想象。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以前同學們學過很多古詩,今天我們來學習兩首詞。(板書:3 詞兩首)
2.同學們知道什么是詞嗎?(學生可根據(jù)“預習”或搜集到的有關詞的資料自由談。)
3.讀讀這兩首詞,想想詞和學過的古詩有什么區(qū)別?
二、學習《憶江南》
1.介紹作者。
(1)你知道這首詞的作者是誰嗎?以前我們曾學過他寫的詩,你還記得嗎?你能為大家介紹一下白居易嗎?(讓學生自由說,可根據(jù)以前知道的或課前搜集到的資料知道多少就說多少。)
(2)播放視頻資料“白居易簡介”。小結:白居易是早期詞人中的佼佼者,所作對后世影響甚大。
2.簡介時代背景
3.解題: “憶江南”是詞牌名,它與音樂曲譜有關,而與詞的內(nèi)容一般沒有什么聯(lián)系,作詞者只是依譜填詞。而白居易的這首詞,內(nèi)容恰與詞牌相吻合。此時他身在洛陽,寫的又是自己對江南春色的記憶,或許這正是作者選此詞牌來抒寫自己江南情結的用意所在吧。
4.自學
(1)自由讀,說說這首詞主要講的是什么?
(2)再讀這首詞,通過查找資料,借助注釋,理解詞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作上記號。
(3)小組內(nèi)討論交流:你讀懂了什么?你認為這首詞的哪些地方寫得好,好在哪里?小組內(nèi)不能解決的問題記下來,待全班交流時共同解決。
(4)全班匯報交流。 教師注意指導學生反復朗讀、仔細體會詩句,想象畫面,用自己的話描述詞的意思,然后可欣賞插圖。
(5)有感情地朗讀并練習背誦這首詞,進一步感受詞中所描繪的優(yōu)美景色,感受作者寫法之妙。
三、布置作業(yè) 背誦并抄寫《憶江南》。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漁歌子》中的3個生字。
2.朗讀《漁歌子》。
3.理解《漁歌子》的意思,陶冶愛美的情趣。
4.能對《漁歌子》描寫的景象展開想象。
教學過程:
一、復習 檢查《憶江南》背誦情況。
二、學習《漁歌子》
1.簡介作者。(可以播放視頻)
2.解題。漁歌子,詞牌名。
3.自學。
(1)自由讀,說說這首詞主要講的是什么?
(2)再讀這首詞,通過查找資料,借助注釋理解這首詞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作上記號。
(3)小組內(nèi)交流,說說你讀懂了什么.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4)全班交流。
①指名講解對這首詞的理解,其他同學可以問難質(zhì)疑,可以補充、更正,教師給予適當點撥。
②學生看圖描繪這首詞所描寫的景物。
③教師小結:這是一幅垂釣的畫面,白色的鷺和紅色的桃花點綴其間,色彩本來極其鮮明,而由于斜風細雨的籠罩,卻又呈現(xiàn)出迷迷蒙蒙的意境。同柳宗元《江雪》中的“獨釣寒江雪”的孤寂與冷峭相比,這首詞所表現(xiàn)的平和與怡悅,自然別有一番韻致。
(5)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詞。
三、學習生字
1.小組內(nèi)交流:你是怎樣讀準本課生字的字音,記住字形的。
2.教師指導書寫,重點指導“蓑”字。
四、布置作業(yè)
1.朗讀全文,能夠背誦的就把兩首詞都背下來。
2.請你為其中的一首詞配上一幅彩色畫,可以畫圖畫、水彩畫、油畫棒畫、彩筆畫,愛好畫畫的同學,請用你的畫來向人們展示江南的美景吧! 附:板書設計
3 詞兩首憶江南白居易漁歌子張志和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教案點評: 使學生感悟這兩首詞的魅力所在,培養(yǎng)學生欣賞美、鑒賞美的能力。打破串講的傳統(tǒng)古詩詞教學模式,力避逐字逐詞逐句講析的呆板做法。給學生以自主學習的權力,充分調(diào)動其學習的積極性。教師通過引導學生讀、議、賞、用等方式激發(fā)學習情趣,幫助學生“走近古詩詞”,調(diào)動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全程參與,在參與中達到自悟自得。訓練學生通過查找資料,看注釋等方式讀懂兩首詞的意思。通過詞中描繪的情景培養(yǎng)學生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通過對兩首詞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化的情感。
探究活動
1.自學自解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江南春》和宋代詩人蘇軾的詩《惠崇春江晚景》,也可自己選擇描寫春天的詩詞來學習。
2.同學之間交流自學情況。
3.讀一讀、背一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