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書活動課件經(jīng)典

字號:

捐書活動課件(篇1)
    《捐書活動》是北師大版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加與減》的第一課。學生在二年級下冊已經(jīng)掌握了筆算三位數(shù)加減法的方法,懂得了一些運算順序,本單元的教學是對以前學過的知識的延伸?!毒钑顒印肥窃诖嘶A上讓學生探索并掌握三位數(shù)連加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發(fā)展從表格中獲得信息,提出問題及估算的能力。能結合生活實際解決問題。因為學生有一定的計算能力,所以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探索連加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進行計算。難點是提高學生的估算能力。
    學生在二年級下冊已經(jīng)掌握了列豎式計算三位數(shù)加減法的法則。三年級的學生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計算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但三位數(shù)連加的數(shù)目比較大,計算時容易發(fā)生錯誤,因此,本節(jié)課學生要通過探索活動熟知算理,提高計算正確率。再次培養(yǎng)學生估算意識和認真細心的計算習慣也是本節(jié)課的目標。
    探索并掌握三位數(shù)連加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發(fā)展從表格中獲得信息,提出問題及估算的能力。
    體會連加計算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運用連加等有關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感受數(shù)學在生活中的作用。
    在情境中解決實際問題,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感受數(shù)學在生活中的作用。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
    教法: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讓學生在感知生活的同時,感受學習數(shù)學的快樂。
    一、創(chuàng)設情境,發(fā)現(xiàn)問題。
    師:今天,老師來到咱們田家小學,看到咱們田家的校園干凈整潔,田家的教室寬敞明亮,田家的老師和藹可親,田家的孩子聰明活波,在這么好的環(huán)境中學習,大家感覺幸福嗎?
    師:可是,在我國的邊遠山區(qū)還有很多的孩子他們吃不飽,穿不暖,學習用品更是少之又少,但就是在這樣艱苦的環(huán)境下,他們依然刻苦努力,用功讀書。為了讓這些孩子也能享受讀書的樂趣,我們育紅小學特舉辦了一場“捐一本圖書,獻一片真情”的愛心捐書活動,在捐書活動的現(xiàn)場,淘氣和笑笑將四年級同學的捐書情況做成統(tǒng)計表,老師給大家?guī)砹耍s快來看看吧?。ǔ鍪緢D表)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兩張表,看看你能從表中獲得那些數(shù)學信息?說出來和大家一起分享。
    生1:三(1)班118本,三(2)班104本,三(3)班95本。
    生2:四(1)班103本,四(2)班109本,四(3)班98本。
    生3:三(1)班比四(1)班捐的數(shù)多,三(2)班比四(2)班捐的書少………
    師:同學們找的數(shù)學信息還真不少,根據(jù)這些數(shù)學信息,你能提出哪些與加法有關的數(shù)學問題?
    師:同學們提的問題可真多,老師把同學們提出的問題整理一下,看看都有哪些問題?
    (1)三年級一共捐書多少本?
    (2)四年級一共捐書多少本?
    (3)哪個年級捐的書多一些?
    設計意圖:提出問題是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基礎。這一情景給學生提出問題創(chuàng)造空間,為解決問題奠定基礎。
    (1)哪個年級捐的書多一些?來估計一下,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生1:每個年級都有三個班,可以一個班一個班的對比,118比103多15,104比109少5,95比98少3,一班多出來的書,比后兩個班少的書的數(shù)量多,所以三年級多。
    生3:三年級每個班都補成100后,尾數(shù)是17,四年級每個班都補成100后,尾數(shù)是10,所以三年級多。
    設計意圖:估算是培養(yǎng)學生數(shù)感的正確渠道之一,教師啟發(fā)學生掌握估算的方法。
    師:同學們的方法真多,如果我們能準確的算出每個年級捐書的總數(shù)再比較就更簡單了。
    (2)三年級一共捐了多少本?
    (3)四年級一共捐書多少本?
    學生嘗試列算式,交流后匯報。
    揭示課題(三位數(shù)的連加)板書課題,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新知識。(引出課題)
    師:下面咱們一起來算一算:118+104+95。師:你能用以前學過的方法來計算嗎?請選擇一種你喜歡的方法在練習本上算一算。學生嘗試獨立計算。
    師:有同學已經(jīng)算完了一種方法,試試你還能想到第二種方法嗎?(學生總共想到了四種方法)
    同桌小組交流。
    師: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同學的方法跟你想的一樣嗎?你能看懂他們的算法嗎?
    (設計意圖:運用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對三位數(shù)連加的計算方法進行探究,并在其中培養(yǎng)孩子的傾聽能力、合作學習能力)
    (4)全班匯報。
    (將計算的方法按計算的方式進行分類,口算、脫式的方法請板演的同學介紹。)
    師:先來看看這位同學的豎式計算,他用了幾個豎式?(2個)他是怎樣計算的?(先把前連個數(shù)相加,再把它們的和與第三個數(shù)相加。)他很巧妙的用以前的知識解決了這個問題。
    師:這位同學的豎式有些不一樣,他只用了(1個)豎式,這個豎式以前可沒有學過,對比一下,這個豎式和前面豎式有什么不同?(三個數(shù)寫成一塊兒,直接三個數(shù)相加)
    師:雖然是三個數(shù)在相加,其實計算方法是一樣的??磥硇碌闹R同樣難不倒我們。
    (設計意圖:在獨立思考解決問題,觀察板演的算式,聽、說計算的過程這樣一系列的活動中,讓學生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上深刻體會計算的方法)
    師:到現(xiàn)在,這道題我們解決完了嗎?對了,還應該寫答語,把問題回答完整。
    師:在以上的多種計算方法中,你最喜歡哪一種?其實你們喜歡的方法老師也喜歡,不管使用哪種方法,最重要的確保計算準確。
    三、課堂鞏固,內(nèi)化提升。
    1、四年級一共捐了多少書?
    2、(分組練習)五年級一共捐書多少本?
    春節(jié)快要到了張阿姨和李叔叔想給買一些禮物送給貧困山區(qū)的孩子們??纯此麄兿胭I一些什么東西?大家?guī)兔x一選。
    四、回顧整理,小結反思。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學到了哪些知識?又有哪些困惑?
    師:你給大家說一說三位數(shù)連加時,需要注意什么?
    生1:可以先把前兩個數(shù)相加,再把他們的和與第三個數(shù)相加;
    生3:要注意相同數(shù)位要數(shù)位要對齊,從個位算起,滿十進一,滿二十進二。
    捐書活動課件(篇2)
    教學目標:
    1.情感目標:運用連加等有關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體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參與數(shù)學活動的積極性和仔細認真的良好學習習慣。
    2.能力目標:發(fā)展從表格中獲取信息,提出問題的能力。
    3.知識目標:結合具體情境,發(fā)展估算能力,探索連加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甚至巧妙地進行計算。
    養(yǎng)成教育訓練點:
    培養(yǎng)孩子與他人合作,注意傾聽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讓學生掌握萬以內(nèi)數(shù)的連加的豎式計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
    師:小朋友們,你們喜歡看書嗎?書是我們的好朋友??墒怯幸恍└F鄉(xiāng)村里的小朋友卻買不起書。建設小學舉行了“捐書活動”,決定捐一些書給他們。我把他們學校的捐書情況做了個統(tǒng)計。仔細看一看,能看懂嗎?
    師:誰能告訴大家通過這張表你知道了什么?
    生:建設小學一年級捐了118本書,二年級捐了104本書,三年級捐了95本書。
    師:你能根據(jù)這些信息提出有關加法的問題嗎?
    生1:一、二年級一共捐書多少本?118+104=222(本)
    生2:二、三年級一共捐書多少本?104+95=199(本)
    生3:一、三年級一共捐書多少本?118+95=223(本)
    生4:建設小學三個年級一共捐書多少本?(板書)
    二、解決問題
    師:這個問題你會解決嗎?怎么列算式?
    生:118+104+95=
    師:仔細觀察這個算式,它和以前學的一樣嗎?不一樣在哪?
    師:是三位數(shù)的連加,(板書:三位數(shù)連加),請大家先估計一下,大約有多少本呢?
    生估。
    師:說說你是怎樣估計的。
    師:你們認為自己估計的準不準呢?可以怎么來驗證呢?好,請在草稿本上動手算一算。
    師巡視,把不同方法的板書到黑板上。
    師:我把幾位小朋友的.方法寫到了黑板上,仔細看一看,你能把這些方法分一分類嗎?
    (口算方法,三種豎式)
    師:這種口算方法能看懂嗎?你覺得口算的正確率高還是豎式的正確率高?
    師:這三種豎式你又覺得哪種不會出錯呢?
    師:應用題還要寫上單位和答。
    師:如果再來一道連加的題目,你打算選哪種方法做?民族小學也進行了捐書活動,這是他們的捐書情況。
    出示:民族小學的表格。
    三、鞏固提高
    做對的舉手!看來真的沒問題了,我想給你們一個給自己小組里加星的機會,想加嗎?請看這四道題,在你的草稿本上做一做。
    1.豎式計算
    489+365+106 475+263+149 146+198+356 727+114+86
    學到了新知識,你能把它用到生活中去嗎?我這兒就有一道生活中的題目,一起看一看:
    2.滿1000元送大禮包
    手表138元 電飯煲295元 自行車368元 錄音機337元 臺燈67元
    (1)媽媽想買一個電飯鍋,一輛自行車和一塊手表,你估計一下大概需要多少錢?
    (2)如果媽媽帶500元,她能買回哪三種商品?
    (3)媽媽至少買哪幾種商品才能獲得大禮包?
    150塊
    100塊
    3.昨天逛超市我路過糖果專柜,看到有這幾種袋裝的糖果:
    50塊
    (1)要買200塊糖,可以怎么買?(想出兩中買法)
    (2)如果每種糖各買2袋,夠500塊嗎?
    四、小結反思
    這節(jié)課,你學了什么呢?
    五、課作練習
    345+263+194 89+257+527 329+151+179
    374+231+60 185+220+384 156+234+65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有以下幾個特點:
    1.教師讓學生自己探究“三個數(shù)相加”的算法,學生思維活躍,然后在小組內(nèi)匯報,我沒有引導學生誰的算法好,而是充分肯定他們的探究成果,尊重他們的理解。
    2.師生之間完全打破了傳統(tǒng)教學課堂中的只聽教師滿堂講或滿堂問,回答問題是“打乒乓球”式的教學風格,課堂上學生間你問我答,互相交流,互相學習,充分展示了課改為小學數(shù)學帶來的可喜變化。
    本節(jié)課比較成功。
    捐書活動課件(篇3)
    北師大版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下冊第76—77頁的有關內(nèi)容。
    1、結合“捐書活動”這一活動,探索連加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進行計算。
    2、發(fā)展從表格中獲得信息,提出問題及估算的能力。
    3、在情境中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體會連加計算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感受數(shù)學在生活中的作用。
    1、發(fā)展學生的估算能力。
    2、讓學生掌握萬以內(nèi)數(shù)的連加的豎式計算方法。
    1、下面各數(shù)最接近幾百或幾十。
    2、用豎式計算。
    465+307=271+436=
    241+27=49+17+32=
    3、復習豎式計算的方法。
    二、自主探究,發(fā)現(xiàn)新知。1、看一看,說一說。
    出示統(tǒng)計表。學生自主觀察、討論,啟發(fā)學生根據(jù)圖表中提供的信息提出問題。
    師:這里就是學校捐書情況的統(tǒng)計表。誰能告訴大家通過這張表你知道了什么?你們能提出什么問題呢?
    ⑴解決問題:“建設小學一共捐書多少本?”(出示問題)①、口頭說出算式。列式:118+104+95=②、你估計得數(shù)是多少?你是怎樣估計的呢?③、計算。一生到黑板上寫,其他學生在本子上用自己的方法計算。④、反饋。
    算法展示。當你在計算連加法時,需要注意些什么呢?⑵試一試:民族小學一共捐書多少本?1、先自己列式,估計得數(shù)是多少,再說說你是怎樣估計的?2、選一種你認為比較好的方法做。3、匯報答案。⑶小結:用豎式計算應該注意什么?相同數(shù)位對齊;哪一位上滿十就向前一位進1。注意算法的簡化,可以采用簡算的方式。三、練習鞏固。書本練一練1。用豎式計算。生獨立計算,匯報答案。
    四、總結。
    捐書活動課件(篇4)
    學生已經(jīng)在一年級學習了百以內(nèi)的連加、連減、加減混合運算,在本冊六單元又學習了萬以內(nèi)(三位數(shù))的加減法。本節(jié)課內(nèi)容是在此基礎上學習萬以內(nèi)數(shù)的連加計算。教材注意結合實際情況,使學生體會數(shù)學在實際生活中的作用,并能解決日常生活中一些用連加計算的實際問題。
    本冊六單元學習了三位數(shù)的加減法,學生能夠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并能正確計算。在學習三位數(shù)連加的計算時,學生能夠根據(jù)前面學習三位數(shù)加減法時的知識經(jīng)驗和百以內(nèi)數(shù)的連加的計算方法的經(jīng)驗進行估算和計算。
    北師大版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下冊第76—77頁的有關內(nèi)容。
    1、結合“捐書活動”這一活動,探索(三位數(shù))連加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進行計算。
    2、發(fā)展從表格中獲得信息,提出問題及估算的能力。
    3、在情境中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體會連加計算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感受數(shù)學在生活中的作用。
    1、發(fā)展學生的估算能力。
    2、在交流連加算式的計算方法過程中,提倡算法多樣化。
    同學們,在我們國家里還有許多和你們一樣大的小朋友,因為買不起書,交不起學費而失學。建設小學和民族小學的同學們非常有愛心,他們給希望小學的孩子捐了很多書,我們一起去看看吧?(出示課件)
    1、看一看,說一說。
    出示統(tǒng)計表。學生自主觀察、討論,啟發(fā)學生根據(jù)圖表中提供的信息提出問題。
    師:這里就是學校捐書情況的統(tǒng)計表。誰能告訴大家通過這張表你知道了什么?你們能提出和加法有關的數(shù)學問題嗎?
    建設小學的捐書情況:一年級捐了118本書,二年級捐了104本書,三年紀捐了95本書。
    2、想一想,估一估。
    (1)建設小學三個年級一共捐書多少本?
    (2)估算。老師請大家先來估計估計,大約會有多少本?說說你是怎樣估計的。生可能的估算結果:300320
    3.算一算,議一議。
    你們認為自己估計的.準不準呢?好,請你拿出練習本,動手算一算。
    把你的計算方法在四人小組內(nèi)交流。
    展示學生的不同算法,以四人小組為單位,每組選擇一種算法展示,一人匯報,一人板書,其余兩人補充。豎式是強調(diào)格式及需要注意的地方。
    學生可能出現(xiàn)的算法:
    5.(課件)用計數(shù)器演示計算過程,并列出豎式。
    (1)后來,民族小學也發(fā)起了捐書活動,這是他們的捐書情況,估計一下,他們捐了多少本?
    (2)匯報算式,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再全班交流。
    這節(jié)課,你學了什么呢?
    捐書活動課件(篇5)
    【教學內(nèi)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下冊第76—77頁的有關內(nèi)容。
    【教學目標】
    1、結合“捐書活動”這一活動,探索連加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進行計算。
    2、發(fā)展從表格中獲得信息,提出問題及估算的能力。
    3、在情境中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體會連加計算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感受數(shù)學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學重點】
    1、發(fā)展學生的估算能力。
    2、讓學生掌握萬以內(nèi)數(shù)的連加的豎式計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小黑板)
    1、下面各數(shù)最接近幾百或幾十。
    98504138396251
    2、用豎式計算。
    465+307=271+436=
    241+27=49+17+32=
    3、復習豎式計算的方法。
    二、自主探究,發(fā)現(xiàn)新知。
    1、看一看,說一說。
    出示統(tǒng)計表。學生自主觀察、討論,啟發(fā)學生根據(jù)圖表中提供的信息提出問題。
    師:這里就是學校捐書情況的統(tǒng)計表。誰能告訴大家通過這張表你知道了什么?你們能提出什么問題呢?
    三、建設小學的捐書情況:
    (1)一、二年級一共捐書多少本?118+104=222(本)
    (2)二、三年級一共捐書多少本?104+95=199(本)
    (3)一、三年級一共捐書多少本?118+95=223(本)
    2、想一想,估一估。
    ⑴解決問題:“建設小學一共捐書多少本?”(出示問題)
    ①、口頭說出算式。列式:118+104+95=
    ②、你估計得數(shù)是多少?你是怎樣估計的呢?
    ③、計算。一生到黑板上寫,其他學生在本子上用自己的方法計算。
    ④、反饋。
    算法展示。當你在計算連加法時,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⑵試一試:民族小學一共捐書多少本?
    1、先自己列式,估計得數(shù)是多少,再說說你是怎樣估計的?
    2、選一種你認為比較好的方法做。
    3、匯報答案。
    ⑶小結:用豎式計算應該注意什么?相同數(shù)位對齊;哪一位上滿十就向前一位進1。注意算法的簡化,可以采用簡算的方式。
    三、練習鞏固。書本練一練1。用豎式計算。生獨立計算,匯報答案。
    四、總結。
    捐書活動課件(篇6)
    1.結合捐書活動這一活動,探索連加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進行計算。
    2.發(fā)展從表格中獲得信息,提出問題及估算的能力。
    3.在情境中解決實際問題,體會連加計算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感受數(shù)學在生活中的作用。
    發(fā)展學生的估算能力。在交流連加算式的計算方法過程中,提倡算法多樣化。
    為希望工程捐書活動開始了!同學們都積極地獻出自己的一片愛心。建設小學和民族小學這兩所學校的同學們還悄悄地比賽,他們都想為希望工程多做貢獻。老師把這兩所學校的捐書情況做了個統(tǒng)計。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捐書活動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吧!
    出示課件,學生自主觀察、討論,啟發(fā)學生根據(jù)圖表中提供的信息提出問題。
    師:這里就是學校捐書情況的統(tǒng)計表。誰能告訴大家通過這張表你知道了什么?你們能提出和加法有關的問題呢?
    仔細觀察這個算式,它和以前學的不太一樣。你能不能說一說你是怎么想的 ?
    估算。老師請大家先來估計估計,大約會有多少本?說說你是怎樣估計的`。
    3.算一算。
    你們認為自己估計的準不準呢?好,請你拿出練習本,動手算一算。
    把你的計算方法在小組內(nèi)和好朋友交流一下。
    (1)媽媽想買一個電飯鍋,一輛自行車和一臺收錄機,根據(jù)畫面上的信息,你來估計一下大概需要多少錢?
    (2)如果媽媽帶1000元,想買著三樣東西,夠嗎,如果不夠,還差多少錢呢?
    (3)如果媽媽帶500元,她能買其中的哪種商品嗎?
    學生交流完成,教師巡視,各小組派代表回答問題。
    這節(jié)課,你學了什么呢?
    捐書活動課件(篇7)
    1、結合“捐書活動”這一活動,探索連加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進行計算。
    2、發(fā)展從表格中獲得信息,提出問題及估算的能力。
    3、在情境中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體會連加計算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感受數(shù)學在生活中的作用。
    1、發(fā)展學生的估算能力。
    2、讓學生掌握萬以內(nèi)數(shù)的連加的豎式計算方法。
    1、下面各數(shù)最接近幾百或幾十。
    2、用豎式計算。
    465+307=271+436=
    241+27=49+17+32=
    3、復習豎式計算的方法。
    二、自主探究,發(fā)現(xiàn)新知。
    1、看一看,說一說。
    出示統(tǒng)計表。學生自主觀察、討論,啟發(fā)學生根據(jù)圖表中提供的信息提出問題。
    師:這里就是學校捐書情況的統(tǒng)計表。誰能告訴大家通過這張表你知道了什么?你們能提出什么問題呢?
    ②、你估計得數(shù)是多少?你是怎樣估計的呢?
    ③、計算。一生到黑板上寫,其他學生在本子上用自己的方法計算。
    ④、反饋。
    算法展示。當你在計算連加法時,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1、先自己列式,估計得數(shù)是多少,再說說你是怎樣估計的?
    2、選一種你認為比較好的方法做。
    3、匯報答案。
    ⑶小結:用豎式計算應該注意什么?相同數(shù)位對齊;哪一位上滿十就向前一位進1。注意算法的簡化,可以采用簡算的方式。
    三、練習鞏固。書本練一練1。用豎式計算。生獨立計算,匯報答案。
    四、總結。
    捐書活動課件(篇8)
    (1)、說出與下列各數(shù)最接近的整百數(shù)或整百整十數(shù)是幾?
    98( ) 、504( ) 、138( ) 、396( ) 、251( )
    24+16+27= 49+17+32= 456+307= 271+436=
    談話導人:同學們,在這寬敞明亮的電教室里上課你的心情怎樣?但在四川汶川一場特大地震災害卻奪走了許多人的家園。六一國際兒童節(jié)馬上就要到了,你們想為災區(qū)的小朋友做些什么呢?你們都很有愛心,老師很感動。你們看,(出示教學課件)這是建設小學的捐書情況,捐上來的書要進行整理統(tǒng)計,你們愿意來完成這項任務嗎?很好。
    1、看一看,說一說。
    (1)出示圖表。這就是建設小學捐書情況的'統(tǒng)計表。誰能告訴大家你通過這張表知道了什么?(答案不惟一。既可以看出一年級捐書最多,三年級捐書最少,又可以看出二年級比一年級捐書數(shù)量少, 二年級比三年級捐書數(shù)量多……)
    (2)你們能提出哪些數(shù)學問題呢?
    一、二年級一共捐書多少本?
    二年級比一年級少捐多少本?
    二年級比三年級多捐多少本?
    二、三年級一共捐書多少本?
    一、三年級一共捐書多少本?
    2、想一想、做一做。
    生1:我是把3個班捐的本數(shù)都看成100,合起來就是300本,所以估計是300多本。
    師:到底是多少本?(統(tǒng)計表出示合計一欄)我想請你們準確地算一算。
    ②小組互相交流多種算法。
    生1:我是先把118和104先加起來,得222;再用222和95加起來得317本
    師:喲這位同學用過去學過的豎式這個本領來解決的,他分成兩步用豎式計算,又對又快地算出結果,真不錯。(教師板書豎式)
    這樣的豎式有點難度,我們幫助他一塊檢查吧。先算個位8+4+5等于幾?(引導學生算完其它的)他經(jīng)歷了兩次滿十進一,正確地算出來,你想提醒同學們什么?老師也要給大家提個醒,三個數(shù)連加時計算可要小心。是這樣用豎式計算的同學有哪些?其他同學也像這樣用豎式計算一次。
    師:他也分成了兩步來算,用脫式表示出來,也不錯。
    生4:我是這樣算的:100+100+100+18+4-5=317
    師:這位同學把這些加數(shù)看成整百數(shù),少加的加回,多加了減掉,很巧妙。
    生5:我把95、104看成整百數(shù),多算了1本,再把一年級少算一本就可以了。
    師:他學會了先觀察每個數(shù)的特點,選擇用湊整方法來來計算。
    生5:我欣賞用豎式計算的方法,這樣算可以讓我算得又準又快。
    生6:我欣賞先把104和95加起來的方法再湊整可以使計算更快。
    [讓算法最優(yōu)化的過程成為學生自己體驗的過程、感受的過程。]
    (1) 民族小學也發(fā)起了捐書活動,教科書76頁中有他們的捐書情況,估計一下,他們捐了多少本?
    1、試一試:民族小學三個年級一共捐書多少本?獨立完成,同桌交流。
    師:民族小學三個年級捐書的本數(shù)大家都知道了,我相信四、五、六年級捐書的本數(shù)你們也能準確地算出來,有信心嗎?電腦出示
    2、集體訂正。
    師:真了不得,我們把民族小學六個年級捐書的本數(shù)正確算出來了,根據(jù)你們的結果,估算一下,民族小學大約一共捐了多少本?
    3、計算比賽,完成練一練第1題。
    [設計情境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培養(yǎng)他們競爭意識。]
    捐書活動課件(篇9)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探索并掌握三位數(shù)連加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發(fā)展從表格中獲得信息,提出問題及估算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體會連加計算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運用連加等有關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感受數(shù)學在生活中的作用。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在情境中解決實際問題,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感受數(shù)學在生活中的作用。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探索連加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進行計算。
    突破方法:利用學生熟知的情境,理解運算順序。
    教學難點:提高學生估算的能力。
    突破方法:利用學生熟知的情境,理解算理。
    教法與學法
    教法: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讓學生在感知生活的同時,感受學習數(shù)學的快樂。
    學法:學生自主學習,培養(yǎng)整理知識的能力。
    教學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
    學生:練習本。
    教學過程
    一、口算天天練
    35+25= 24+36= 100+210= 250+250=
    300+400= 460+240= 270+320= 430+540=
    二、創(chuàng)設情境,發(fā)現(xiàn)問題。
    師:同學們,我們在這樣寬敞明亮的教室里學習是不是感到很幸福呢?可是,你們知不知道我國還有很多的兒童因為貧困而面臨輟學,請看圖片(貧困山區(qū)的圖片),這些年齡和你們差不多的孩子,因為貧困,只能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下學習,但他們依然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用功讀書,你們說他們這種精神值不值得我們學習?你們愿意為他們做些什么呢?(引出課題),老師吧他們捐書的情況做了個統(tǒng)計,一起來看看吧!
    三、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1、看一看,說一說。
    出示統(tǒng)計表。
    師說:我給大家十秒的時間仔細觀察兩張表,看看你能從中找出那些數(shù)學信息。
    學生匯報。
    2、提出問題。
    師:根據(jù)這些數(shù)學信息,你想說些什么?能提出哪些數(shù)學問題?
    學生匯報。
    預設:
    生1:哪個年級捐的書多一些?
    生2:三年級一共捐了多少本?
    生3:四年級一共捐書多少本?
    師:同學們提的問題很好,我們先來解決第一個問題,哪個年級捐書多一些?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想法與同桌交流,然后匯報。
    預設:
    生1:每個年級都有三個班,可以一個班一個班的對比,118比103多15,104比109少5,95比98少3,一班多出來的書,比后比后兩個班少的書的數(shù)量多,所以三年級多。
    生2:估算一下每個年級一共捐書多少本?
    生3:三年級每個班都補成100后,尾數(shù)是17,四年級每個班都補成100后,尾數(shù)是10,所以三年級多。
    師:同學們的方法真多,如果我們算出每個年級的本書再比較就更準確了。要解決這個問題你知道怎樣列式呢?
    學生嘗試列算式,交流后匯報。
    三年級:118+104+95。
    四年級:103+109+98。
    3.解決問題。
    師:觀察這兩個式子有什么特點?
    揭示課題(三位數(shù)連加),這就是我們今天研究的新知識。(引出課題)
    師:我們先來解決第一個算式:118+104+95.
    估算。
    師:先估一估,大約有多少本?并指名說一說你是怎樣估的?
    (設計圖意:讓學生經(jīng)歷“估”的過程,得出結果的大致范圍。)
    (2)算一算(學生獨立計算)
    師:請選擇一種你喜歡的方法在練習本上算一算。
    師:有同學已經(jīng)算完了一種方法,試試你還能想到第二種方法嗎?(學生總共想到了四種方法)
    (設計意圖:鼓勵學生很據(jù)情況采用多種方法進行計算)
    (3)四人小組交流。
    師:請把你的方法在四人小組中介紹一下(請幾名同學代表上臺板演)
    師: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同學的方法跟你想的一樣嗎?你能看懂他們的算法嗎?
    (設計意圖:運用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對三位數(shù)連加的計算方法進行探究,并在其中培養(yǎng)孩子的傾聽能力、合作學習能力)
    (4)全班匯報。
    (將計算的方法按計算的方式進行分類,口算、脫式的方法請板演的同學介紹。)
    師:先來看看這位同學的豎式計算,他用了幾個豎式?(2個)他是怎樣計算的?(先把前連個數(shù)相加,再把它們的和與第三個數(shù)相加。)他很巧妙的用以前的知識解決了這個問題。
    師:這位同學的豎式有些不一樣,他只用了(1個)豎式,這個豎式以前可沒有學過,對比一下,這個豎式和前面豎式有什么不同?(三個數(shù)寫成一塊兒,直接三個數(shù)相加)
    教師板書:
    師:三個數(shù)相加,怎么計算?思考一下。
    師:以各位為例,有沒有同學為我們講解一下到底該怎么計算?
    (個位上8加4等于12,12加5等于17,滿十進一……)
    師:雖然是三個數(shù)在相加,其實計算方法是一樣的??磥硇碌闹R同樣難不倒我們。
    (設計意圖:在獨立思考解決問題,觀察板演的算式,聽、說計算的過程這樣一系列的活動中,讓學生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上深刻體會計算的方法)
    師:今天我們用多種方法計算出三年級一共捐書317本,和我們的估算比較一下,是不是很接近?看來我們的估算是準確的。
    (設計意圖:計算的結果與估算的結果相比較,讓學生體會估算的必要性,也體會估算可以驗證計算的結果。)
    師:到現(xiàn)在,這道題我們解決完了嗎?對了,還應該寫答語,把問題回答完整。
    四、展示交流,內(nèi)化提升
    師: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看看第二個問題“四年級一共捐了多少書?”
    師:用今天學習的新方法算一算吧!
    組織交流活動,讓學生在小組內(nèi)將計算的方法和過程說一說,再全班匯報。
    (設計意圖:鞏固練習連加的豎式計算。)
    師:大家現(xiàn)在能確定哪個年級捐的書多嗎?
    五、回顧整理 拓展延伸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學到了哪些知識?
    生:學會了三位數(shù)連加的計算方法。
    捐書活動課件(篇10)
    在嘗試解決讀書問題的活動中,經(jīng)歷自主嘗試,并與他人交流三位數(shù)進位加法計算的過程。
    3. 情感目標:
    在自主嘗試計算的過程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增強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解決“哪一位滿幾十向前一位進幾”的問題。
    (1)82 + 46 ≈
    (2)18 + 23 ≈
    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做的。
    做筆算加法時,先從個位加起,個位6加7等于13,在個位寫3,向十位進1;十位3加4等于7,7再加進上來的1等于8,十位寫8;最后結果是83。
    2. 從個位加起;
    小朋友們,你們喜歡看書嗎?書是我們的好朋友,是不是?可是有一些地區(qū)的小朋友卻買不起書,所以我們學校的同學們進行了捐書活動,他們都積極地獻出自己的愛心,這邊有這次捐書情況的統(tǒng)計,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好不好?(出示課件,學生自主觀察、討論,啟發(fā)學生根據(jù)圖表中提供的信息提出問題。)
    學生可能提到減法問題,教師要給予肯定,由于不是本課所講內(nèi)容不必板書。當提到加法問題時教師要立刻板書出來:
    提問:小朋友們,這個問題你們會解決嗎?如果會,那應該怎么列算式呢?
    提問:現(xiàn)在我們來仔細觀察一下這個算式,它和以前學的一樣嗎?不一樣在哪呢? 老師總結學生說出的不同之處,并揭示板書課題(三位數(shù)的連加)
    提問:我們先不要計算,先估計一下,大約有多少本呢?
    提問:估計好了,現(xiàn)在來算算,到底有多少本?好,請大家在草稿本上動手算一算。 師巡視,讓學生把不同方法投影,仔細看一看,規(guī)范學生的寫法,老師讓學生解釋自己的方法。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哪種方法?這些方法都是正確的,平時計算中只要用你喜歡的方法計算就行,但是三位數(shù)的連加這種方法是我們這節(jié)課的新內(nèi)容,你能掌握嗎?下面跟著老師再一起來扮演一次,提醒學生注意應用題要寫單位和答,并且注意書寫格式。
    師:我們今天所學的三位數(shù)進位加法與兩位數(shù)有什么聯(lián)系和不同?
    生答:大致看法是前兩條一樣,不同點三位數(shù)的計算多了一位——十位滿十向百位進一。 師:第三條我們可以怎樣簡練的說?(哪一位上的數(shù)相加滿十向它前一位進一)教師追問:滿二十多怎么辦?一定有同學會說:向前面進2。
    引導孩子說出哪一位上的數(shù)相加滿幾時就要向它的前一位進幾。
    提問:小朋友們都很棒,剛剛有說到四年級同學也進行了捐書活動,這是他們的捐書情況,(出示四年級小學的捐書表格),四年級一共捐了多少本書呢?
    讓學生正確列出算式,估算出結果,再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然后,在班上進行交流。
    然后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哪個年級捐書多?
    通過這節(jié)課,你們都學了什么呢?學了新知識,我們要運用到我們的生活中,這樣新知識才不會遺忘。
    計算教學在小學數(shù)學中是比較重要的一部分,而且相對其他學習內(nèi)容來說稍顯枯燥。這節(jié)課,學生在各方面的精彩表現(xiàn)著實讓我感到欣喜,這主要得益于以下幾點:
    1、教學內(nèi)容貼近學生的生活,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切實體會到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樂趣。
    數(shù)學源于生活,它是從現(xiàn)實世界里抽象出來的,因此,我根據(jù)教材創(chuàng)設了“捐書活動”這一生活情境,引導學生走進情境之中,去發(fā)現(xiàn)數(shù)學問題,提出數(shù)學問題,進而解決數(shù)學問題。
    2、教學過程中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三位數(shù)連加的計算方法,從而體現(xiàn)出算法多樣化,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的意見,與他人交流,真正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同時也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均有不同程度的發(fā)展。
    這節(jié)課,我感到不足的地方是:
    1、對于整節(jié)課的時間把握不是很到位,尤其是在處理三年級一共捐書多少本時明顯節(jié)奏有點慢,從而耽誤了點時間,以致后面的解決問題沒有時間處理完;
    2、對于估算的處理不是很到位,以后要加強學生對于估算方法的選擇,以及合適與否的判斷,逐漸像學生滲透估算的意識。
    3.從舊知過渡到新知的過程中處理得不是很恰當,還有規(guī)范學生的解題格式,養(yǎng)成良好的解題習慣方面要多培養(yǎng)。
    在以后教學中還要加強自身的學習,尤其是教學能力和課堂管理能力方面,培養(yǎng)自己的反思意識,做一個有自己思想的老師。
    捐書活動課件(篇11)
    捐書活動教學設計(一)
    【教學內(nèi)容】北師大版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下冊第76—77頁的有關內(nèi)容。
    【教學目標】
    1、結合“捐書活動”這一活動,探索連加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進行計算。
    2、發(fā)展從表格中獲得信息,提出問題及估算的能力。
    3、在情境中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體會連加計算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感受數(shù)學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學重點】
    1、發(fā)展學生的估算能力。
    2、讓學生掌握萬以內(nèi)數(shù)的連加的豎式計算方法。【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小黑板)
    1、下面各數(shù)最接近幾百或幾十。
    98504138396251
    2、用豎式計算。
    465+307=271+436=
    241+27=49+17+32=
    3、復習豎式計算的方法。
    二、自主探究,發(fā)現(xiàn)新知。1、看一看,說一說。
    出示統(tǒng)計表。學生自主觀察、討論,啟發(fā)學生根據(jù)圖表中提供的信息提出問題。
    師:這里就是學校捐書情況的統(tǒng)計表。誰能告訴大家通過這張表你知道了什么?你們能提出什么問題呢?
    三、建設小學的捐書情況:
    (1)一、二年級一共捐書多少本?118+104=222(本)
    (2)二、三年級一共捐書多少本?104+95=199(本)
    (3)一、三年級一共捐書多少本?118+95=223(本)
    2、想一想,估一估。
    ⑴解決問題:“建設小學一共捐書多少本?”(出示問題)①、口頭說出算式。列式:118+104+95=②、你估計得數(shù)是多少?你是怎樣估計的呢?③、計算。一生到黑板上寫,其他學生在本子上用自己的方法計算。④、反饋。
    算法展示。當你在計算連加法時,需要注意些什么呢?⑵試一試:民族小學一共捐書多少本?1、先自己列式,估計得數(shù)是多少,再說說你是怎樣估計的?2、選一種你認為比較好的方法做。3、匯報答案。⑶小結:用豎式計算應該注意什么?相同數(shù)位對齊;哪一位上滿十就向前一位進1。注意算法的簡化,可以采用簡算的方式。三、練習鞏固。書本練一練1。用豎式計算。生獨立計算,匯報答案。
    四、總結。
    捐書活動教學設計(二)
    【教材分析】學生已經(jīng)在一年級學習了百以內(nèi)的連加、連減、加減混合運算,在本冊六單元又學習了萬以內(nèi)(三位數(shù))的加減法。本節(jié)課內(nèi)容是在此基礎上學習萬以內(nèi)數(shù)的連加計算。教材注意結合實際情況,使學生體會數(shù)學在實際生活中的作用,并能解決日常生活中一些用連加計算的實際問題。
    【學情分析】本冊六單元學習了三位數(shù)的加減法,學生能夠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并能正確計算。在學習三位數(shù)連加的計算時,學生能夠根據(jù)前面學習三位數(shù)加減法時的知識經(jīng)驗和百以內(nèi)數(shù)的連加的計算方法的經(jīng)驗進行估算和計算。
    【研究主題】發(fā)展估算能力,探索連加的計算方法。
    【教學內(nèi)容】北師大版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下冊第76—77頁的有關內(nèi)容。
    【教學目標】
    1、結合“捐書活動”這一活動,探索(三位數(shù))連加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進行計算。
    2、發(fā)展從表格中獲得信息,提出問題及估算的能力。
    3、在情境中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體會連加計算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感受數(shù)學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學重點】
    1、發(fā)展學生的估算能力。
    2、在交流連加算式的計算方法過程中,提倡算法多樣化。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
    同學們,在我們國家里還有許多和你們一樣大的小朋友,因為買不起書,交不起學費而失學。建設小學和民族小學的同學們非常有愛心,他們給希望小學的孩子捐了很多書,我們一起去看看吧?(出示課件)
    【設計意圖: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BR>    (二)聯(lián)系生活
    1、看一看,說一說。
    出示統(tǒng)計表。學生自主觀察、討論,啟發(fā)學生根據(jù)圖表中提供的信息提出問題。
    師:這里就是學校捐書情況的統(tǒng)計表。誰能告訴大家通過這張表你知道了什么?你們能提出和加法有關的數(shù)學問題嗎?
    建設小學的捐書情況:一年級捐了118本書,二年級捐了104本書,三年紀捐了95本書。
    (1)一、二年級一共捐書多少本?118+104=222(本)
    (2)二、三年級一共捐書多少本?104+95=199(本)
    (3)一、三年級一共捐書多少本?118+95=223(本)
    【設計意圖:結合情境,發(fā)展學生從表格中獲取信息、提出問題的能力?!?BR>    2、想一想,估一估。
    (1)建設小學三個年級一共捐書多少本?
    列式:118+104+95=
    (2)估算。老師請大家先來估計估計,大約會有多少本?說說你是怎樣估計的。生可能的估算結果:300320
    【設計意圖:結合具體情境,發(fā)展學生估算能力。】
    3.算一算,議一議。
    你們認為自己估計的準不準呢?好,請你拿出練習本,動手算一算。
    把你的計算方法在四人小組內(nèi)交流。
    【設計意圖:學生獨立計算,再在小組內(nèi)交流,讓學生經(jīng)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能靈活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BR>    4.匯報
    展示學生的不同算法,以四人小組為單位,每組選擇一種算法展示,一人匯報,一人板書,其余兩人補充。豎式是強調(diào)格式及需要注意的地方。
    學生可能出現(xiàn)的算法:
    法1:100+100+100=300法2:120+100+100=320
    18+4-5=17 320-2+4-5=117
    300+17=317
    法3:豎式計算
    【設計意圖:培養(yǎng)學生小組合作意識,加深學生對不同算法的理解?!?BR>    5.(課件)用計數(shù)器演示計算過程,并列出豎式。
    【設計意圖:運用計算器演示計算過程,生動形象的展示計算過程,加深學生對算理的理解?!?BR>    6.做一做、比一比
    (1)后來,民族小學也發(fā)起了捐書活動,這是他們的捐書情況,估計一下,他們捐了多少本?
    (2)匯報算式,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再全班交流。
    (3)練一練1.豎式計算
    【設計意圖:運用剛才解決問題的經(jīng)驗和連加的有關知識解決一些簡單實際的問題?!?BR>    (三)小結
    這節(jié)課,你學了什么呢?
    捐書活動教學設計(三)
    教學目標:
    1.情感目標:運用連加等有關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體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參與數(shù)學活動的積極性和仔細認真的良好學習習慣。
    2.能力目標:發(fā)展從表格中獲取信息,提出問題的能力。
    3.知識目標:結合具體情境,發(fā)展估算能力,探索連加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甚至巧妙地進行計算。
    養(yǎng)成教育訓練點:
    培養(yǎng)孩子與他人合作,注意傾聽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讓學生掌握萬以內(nèi)數(shù)的連加的豎式計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
    師:小朋友們,你們喜歡看書嗎?書是我們的好朋友??墒怯幸恍└F鄉(xiāng)村里的小朋友卻買不起書。建設小學舉行了“捐書活動”,決定捐一些書給他們。我把他們學校的捐書情況做了個統(tǒng)計。仔細看一看,能看懂嗎?
    師:誰能告訴大家通過這張表你知道了什么?
    生:建設小學一年級捐了118本書,二年級捐了104本書,三年級捐了95本書。
    師:你能根據(jù)這些信息提出有關加法的問題嗎?
    生1:一、二年級一共捐書多少本?118+104=222(本)
    生2:二、三年級一共捐書多少本?104+95=199(本)
    生3:一、三年級一共捐書多少本?118+95=223(本)
    生4:建設小學三個年級一共捐書多少本?(板書)
    二、解決問題
    師:這個問題你會解決嗎?怎么列算式?
    生:118+104+95=
    師:仔細觀察這個算式,它和以前學的一樣嗎?不一樣在哪?
    師:是三位數(shù)的連加,(板書:三位數(shù)連加),請大家先估計一下,大約有多少本呢?
    生估。
    師:說說你是怎樣估計的。
    師:你們認為自己估計的準不準呢?可以怎么來驗證呢?好,請在草稿本上動手算一算。
    師巡視,把不同方法的板書到黑板上。
    師:我把幾位小朋友的方法寫到了黑板上,仔細看一看,你能把這些方法分一分類嗎?
    (口算方法,三種豎式)
    師:這種口算方法能看懂嗎?你覺得口算的正確率高還是豎式的正確率高?
    師:這三種豎式你又覺得哪種不會出錯呢?
    師:應用題還要寫上單位和答。
    師:如果再來一道連加的題目,你打算選哪種方法做?民族小學也進行了捐書活動,這是他們的捐書情況。
    出示:民族小學的表格。
    三、鞏固提高
    做對的舉手!看來真的沒問題了,我想給你們一個給自己小組里加星的機會,想加嗎?請看這四道題,在你的草稿本上做一做。
    1.豎式計算
    489+365+106? 475+263+149? 146+198+356? 727+114+86
    學到了新知識,你能把它用到生活中去嗎?我這兒就有一道生活中的題目,一起看一看:
    2.滿1000元送大禮包
    手表138元? 電飯煲295元? 自行車368元? 錄音機337元? 臺燈67元
    (1)媽媽想買一個電飯鍋,一輛自行車和一塊手表,你估計一下大概需要多少錢?
    (2)如果媽媽帶500元,她能買回哪三種商品?
    (3)媽媽至少買哪幾種商品才能獲得大禮包?
    150塊
    100塊
    3.昨天逛超市我路過糖果專柜,看到有這幾種袋裝的糖果:
    50塊
    (1)要買200塊糖,可以怎么買?(想出兩中買法)
    (2)如果每種糖各買2袋,夠500塊嗎?
    四、小結反思
    這節(jié)課,你學了什么呢?
    五、課作練習
    345+263+194? 89+257+527? 329+151+179
    374+231+60? 185+220+384? 156+234+65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有以下幾個特點:
    1.教師讓學生自己探究“三個數(shù)相加”的算法,學生思維活躍,然后在小組內(nèi)匯報,我沒有引導學生誰的算法好,而是充分肯定他們的探究成果,尊重他們的理解。
    2.師生之間完全打破了傳統(tǒng)教學課堂中的只聽教師滿堂講或滿堂問,回答問題是“打乒乓球”式的教學風格,課堂上學生間你問我答,互相交流,互相學習,充分展示了課改為小學數(shù)學帶來的可喜變化。
    本節(jié)課比較成功。
    捐書活動課件(篇12)
    教學目標:
    1、情感目標:運用連加等有關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體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參與數(shù)學活動的積極性和仔細認真的良好學習習慣。
    3、知識目標:結合具體情境,發(fā)展估算能力,探索連加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甚至巧妙地進行計算。
    養(yǎng)成教育訓練點:
    培養(yǎng)孩子與他人合作,注意傾聽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讓學生掌握萬以內(nèi)數(shù)的連加的豎式計算方法。
    師:小朋友們,你們喜歡看書嗎?書是我們的好朋友??墒怯幸恍└F鄉(xiāng)村里的小朋友卻買不起書。建設小學舉行了“捐書活動”,決定捐一些書給他們。我把他們學校的捐書情況做了個統(tǒng)計。仔細看一看,能看懂嗎?
    生:建設小學一年級捐了118本書,二年級捐了104本書,三年級捐了95本書。
    師:仔細觀察這個算式,它和以前學的一樣嗎?不一樣在哪?
    師:是三位數(shù)的連加,(板書:三位數(shù)連加),請大家先估計一下,大約有多少本呢?
    師:你們認為自己估計的準不準呢?可以怎么來驗證呢?好,請在草稿本上動手算一算。
    師巡視,把不同方法的板書到黑板上。
    師:我把幾位小朋友的方法寫到了黑板上,仔細看一看,你能把這些方法分一分類嗎?
    師:這種口算方法能看懂嗎?你覺得口算的正確率高還是豎式的正確率高?
    師:如果再來一道連加的題目,你打算選哪種方法做?民族小學也進行了捐書活動,這是他們的捐書情況。
    做對的舉手!看來真的沒問題了,我想給你們一個給自己小組里加星的機會,想加嗎?請看這四道題,在你的草稿本上做一做。
    489+365+106 475+263+149 146+198+356 727+114+86
    學到了新知識,你能把它用到生活中去嗎?我這兒就有一道生活中的題目,一起看一看:
    手表138元 電飯煲295元 自行車368元 錄音機337元 臺燈67元
    (1)媽媽想買一個電飯鍋,一輛自行車和一塊手表,你估計一下大概需要多少錢?
    (2)如果媽媽帶500元,她能買回哪三種商品?
    (3)媽媽至少買哪幾種商品才能獲得大禮包?
    3.昨天逛超市我路過糖果專柜,看到有這幾種袋裝的糖果:
    (2)如果每種糖各買2袋,夠500塊嗎?
    345+263+194 89+257+527 329+151+179
    374+231+60 185+220+384 156+234+65
    1、教師讓學生自己探究“三個數(shù)相加”的算法,學生思維活躍,然后在小組內(nèi)匯報,我沒有引導學生誰的算法好,而是充分肯定他們的探究成果,尊重他們的理解。
    2、師生之間完全打破了傳統(tǒng)教學課堂中的只聽教師滿堂講或滿堂問,回答問題是“打乒乓球”式的教學風格,課堂上學生間你問我答,互相交流,互相學習,充分展示了課改為小學數(shù)學帶來的可喜變化。
    本節(jié)課比較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