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平太空授課觀后感范文

字號:


    看完作品以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打開了不少吧,需要寫一篇觀后感好好記錄了,那么觀后感到底應(yīng)該怎么寫呢?以下出國留學(xué)網(wǎng)小編為大家分享王亞平太空授課觀后感范文,歡迎大家閱讀。
    王亞平太空授課觀后感范文(一)
    12月9日下午15:40,三位宇航員在天和核心艙開啟了一節(jié)精彩、有聲有色的“天宮課堂”,開拓了我們對太空的認識,讓我對太空的認識又上了一個臺階。
    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那要屬王亞平老師做的水球?qū)嶒灐M趵蠋熛劝涯槍仕?,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倒著的.王老師。接著王老師又請葉老師大展身手。只見葉老師把一根針管的液體注入到水球中,形成“球中球”,奇妙而又傳神。最后亞平老師來了個壓軸戲,王老師把泡騰片放入了水球中,而水球卻安然無恙,只是里頭積了點泡泡,這夠有趣的。在地球上,泡騰片放進水中,水都會向上膨脹,但為什么在太空中的水球不會破呢?太空真奇妙,神奇的東西處處有。
    太空等著我們?nèi)ヌ剿?,只有探索才能發(fā)現(xiàn)更多神奇而有趣的東西。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讓我們繼續(xù)努力,奇妙的太空正在等著我們。
    王亞平太空授課觀后感范文(二)
    在當(dāng)今這個社會里,中國有許多科學(xué)技術(shù)都名列世界前茅。比如,中國高鐵,中國高速公路、中國地鐵。這不,前兩天震撼了全世界的“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成功升天,再一次吸引了全世界的矚目,也令中國人更加為祖國而自豪。
    其實,很久以前的古代,人們就開始向往“天上的世界”了。所以,便有了許多類似于嫦娥奔月、蟠桃盛會、牛郎織女這種民間故事的產(chǎn)生。雖然,現(xiàn)在科技慢慢變得發(fā)達,可是“天上的世界”對于人們來說,仍然是一個神秘而奇幻的地方。所以便有了航天技術(shù)的`誕生。
    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人民對于航天技術(shù)的探索,從沒有停止,“神舟號”、“玉兔號”、“嫦娥號”等就是最好的證明。而中國航天技術(shù)也在不斷地進步。讓我印象深刻的是2002年的神舟四號,人們不僅帶飛船升天,甚至還在飛船上種起了玫瑰花!或許這句是來自中國英雄們別樣的浪漫吧。
    到后來,也有許多探測器陸續(xù)進入太空,為人類對宇宙的探索揭開了一層又一層的面紗。到現(xiàn)在為止,中國發(fā)射進入太空的火箭已經(jīng)數(shù)不勝數(shù)了,僅僅今年,中國已經(jīng)相繼發(fā)射了兩架載人飛船進入浩瀚的太空,分別是4月份的神舟十二號,以及前幾天剛剛飛上天的神舟十三號。三位太空英雄在我們正在睡覺的時候就悄悄升入太空,據(jù)說他們要在太空的空間站里住6個月呢!其中一位航天員王亞平阿姨還說,他們這次是去外太空出差,果然,國家隊的人就是與眾不同??!如果李白也在場的話,或許又會寫一大堆詩詞了。或者說,他們這次就是真的“手可摘星辰”了吧。“神舟十三號”一經(jīng)發(fā)射,便在網(wǎng)上引起了一大波討論熱點,很多市民都對三位航天員表示了隆重的歡呼以及溫馨的祝福。而在我們中國舉國上下熱烈慶祝這件大喜事時,別的國家還在遭受新冠疫情之災(zāi),這讓我身為一個中國人,更是倍感驕傲而自豪。
    我國的航天技術(shù)已經(jīng)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科技進步。記得我以前還寫過我們國家的大飛機C919的故事,希望我們的C919飛機也可以盡快取得重大技術(shù)突破,盡早飛上藍天,實現(xiàn)規(guī)?;a(chǎn),讓更多人可以乘坐C919出行。這次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成功發(fā)射上天,也是在向全世界宣告我們中國的科技實力。相信在不遠的將來,我們一定可以看到中國各行各業(yè)的科技進步再創(chuàng)佳績,勇攀世界科學(xué)高峰。
    王亞平太空授課觀后感范文(三)
    神舟十二號返回地球一個月后,神舟十三號接續(xù)飛往中國人自己的空間站。10月16日凌晨0時23分,頭頂大漠月色,3名中國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和葉光富乘坐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駛向星海,開啟為期半年之久的太空駐留?;鸺信e飛船騰空而去,照亮天穹,這一刻,凝結(jié)了探索與勇氣、創(chuàng)新與智慧的人類航天事業(yè),無疑是星空下、地球上最為浪漫的。
    飛天夢想的接力,將再次刷新中國空間站建造進度。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行任務(wù)承上啟下,意義特殊。作為空間站關(guān)鍵技術(shù)驗證階段第六次也是最后一次飛行任務(wù),神舟十三號航天員在太空的半年“出差”和忙碌,將為空間站關(guān)鍵技術(shù)驗證畫上句號,為空間站建造階段的開啟打下基礎(chǔ)。建造空間站、建成國家太空實驗室,是實現(xiàn)我國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戰(zhàn)略的重要目標,是建設(shè)科技強國、航天強國的重要引領(lǐng)性工程。在這個目標的牽引下,如今第十三艘神舟飛船飛向太空,航天員第八次飛出地球,次數(shù)遞增的背后并不簡單,體現(xiàn)的是中國人在登天階梯上的'不斷攀高。
    不斷刷新的飛天足跡,彰顯了中國航天在創(chuàng)新道路上一往無前的豪邁。2003年10月15日,楊利偉乘坐神舟五號飛船繞地球飛行,中華民族千年飛天夢圓;18年后的幾乎同一天,3名“神十三”航天員“太空出差”入住舒適的太空之家。18年間,從“一人一天”,到“三人半年”,從太空出艙,到空間站艙外維修……包含神舟十三號在內(nèi)的我國載人航天工程8次載人飛行,可以說次次都充滿挑戰(zhàn),但也次次都是創(chuàng)新、次次都是跨越。
    第一次飛往太空的“神十三”航天員葉光富期待著能從太空飽覽祖國的大好河山;到了太空的航天員會“感覺”地球的引力變得微乎其微,祖國的引力卻越來越重,凱旋的第一句話總是發(fā)自肺腑的“我為祖國感到驕傲”;神舟團隊自豪地喊出“以國為重”……正是有千千萬萬的航天工作者心懷“國之大者”接續(xù)奮斗,剛剛走過第六十五個年頭的中國航天事業(yè),才能渡過難關(guān)、跨過艱險,鑄就自立自強的奇跡,更令無數(shù)中國人對航天人衷心說上一句“你是我的榮耀”。新時代中國航天事業(yè)無數(shù)奮斗者、攀登者努力奔赴星辰大海,必將激勵每一個中國人為自己的夢想奔跑。
    人類探索太空的步伐永無止境。建造空間站,是中國航天事業(yè)的重要里程碑,將為人類和平利用太空作出開拓性貢獻。中國自主建造的空間站以“天宮”命名,寄寓著中國人的豪邁志氣和探索精神。航天員一次又一次在浩渺太空邁開腳步,中華民族追逐自己的飛天夢想勇往直前。
    王亞平太空授課觀后感范文(四)
    自3名航天員于6月13日進駐天宮一號后,多項空間科學(xué)實驗和技術(shù)試驗陸續(xù)開展。其中,即將進行的首次太空授課受到廣泛關(guān)注。
    神舟十號發(fā)射成功了,這次,神舟十號依然帶了一名女宇航員上天,還首次進行了一次太空授課。
    我們看到神奇的表面張力,有趣的水膜,剔透的水球。太空,制造出奇妙的`現(xiàn)象,真讓人耳目一新。
    小球會做圓周運動,而不是我們地面上看到的鐘擺一樣的擺動;小陀螺會翻著跟斗前行,而當(dāng)它自身旋轉(zhuǎn)不停時,它又會定向的轉(zhuǎn),跟頭自然停止翻滾,地球就是這樣走的吧;一滴水,露珠的狀態(tài),太空像個大大的荷葉,可以接住露珠。
    失重的實驗,地球上也能做,可在太空眼見著變化,那種奇妙感便更加直觀。太空照片看見了,太空對話實現(xiàn)了,太空生活也看得見,天地間太空講課交流竟然也實現(xiàn)了!驚嘆!
    我們都專心的看著神舟十號的航天員王亞平在進行在軌講解和試驗演示,最后還與地面師生雙向互動交流。我覺得這是我上過最有趣的的課,這次太空授課讓我學(xué)習(xí)到了非常多的知識,我覺得非常的開心。
    王亞平太空授課觀后感范文(五)
    今天上午10點04分,伴隨著一片熱烈的掌聲,兩位物理老師走上了講臺,先通過一個短片向大家介紹了航天員的衣食住行,讓我們對航天員有了更深的了解,一會兒,我們盼望來了最美好的時刻同宇航員面對面。今天由他們?yōu)槲覀兩弦惶蒙鷦拥恼n,他們遠在距離我們300多公里的浩瀚太空中,令我們向往。
    這堂課的主講老師是王亞平老師,她將要給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
    課程一開始,聶海勝叔叔為我們表演了一個高難度動作只見他在天宮一號中站穩(wěn),然后兩腳向上一收做出了一個打坐的動作,打他并沒有摔在地上,而是穩(wěn)穩(wěn)的漂浮起來了,王亞平老師只是輕輕地推了一下他,他就飄到太空艙的最后面了。真是太神奇了!這就是失重,在太空,每個人都身輕如燕,真讓人羨慕!
    接著,王亞平老師向我們展示了小球單擺的實驗、陀螺的實驗、太空承重的實驗,這些紛紛讓人震撼、讓人羨慕、讓人感嘆。
    最令我記憶猶新的是水球的實驗王老師拿出了一個宇航員喝水用的水袋,又拿出一個金屬圈,伸進水袋中,輕輕拉出來一個水膜,讓它來回擺動,只是飄出一個又一個的小水珠,這是,王老師將金屬圈小心翼翼的放在桌子上,向里面加水,慢慢地形成一個水球,她將里面的氣泡抽出,擠進去兩個更大的氣泡,奇怪的是氣泡并沒有合成一個,而是整整齊齊地挨在一起,她又將氣泡抽出,向水球里面灌進紅色液體,立馬形成一個漂亮的紅色水球。
    很快,55分鐘過去了,這堂課敞開了我無限的回憶,也打開了我的夢想之門他們?yōu)樽鎳鵂幍昧藰s譽,實現(xiàn)了中國的飛天夢,我們是祖國的希望,長大以后也要向他們一樣為祖國爭光!
    王亞平太空授課觀后感范文(六)
    在北京時間2013年6月20日,神十女航天員王亞平在天宮一號為大家進行了太空授課。整個授課持續(xù)時間約為40分鐘,聶海勝輔助授課,而張曉光則擔(dān)任攝像師。這是我國前所未有的一種嘗試,許多網(wǎng)友紛紛表示觀看后心中感觸頗深。我也一樣。
    在此次短短四十分鐘的時間內(nèi),可愛的航天員們?yōu)槲覀冋故玖宋鍌€實驗,主要是讓為了讓我們更加清楚地了解在微重力環(huán)境物體運動的特別,了解液體表面張力的作用,并且對質(zhì)量、重量、牛頓定律等有一個更加深入的了解。在觀看后我覺得特別有趣。
    第一個實驗是測量質(zhì)量,所使用的器具是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所制成的質(zhì)量測量儀。到底該如何測量呢?我仔細觀看了實驗,并且聽了解說。原來,物體受到的力,等于它的質(zhì)量乘以加速度。根據(jù)這個原理,我們可以測出物體的質(zhì)量。
    第二個實驗是單擺實驗,主要步驟是:將支架固定后,在擺軸的前端我們可用一根線拴住一個小球,接著將球拉高到一定位置后松手。如果是在地球上,這時我們可以肯定地回答說小球會左右擺動。但在太空中你猜怎么著?原來小球在那個高度靜止不動了!想要它動該怎么辦呢?這時,王老師給了小球一個推力,可愛的小球就傻乎乎地圍著擺軸做圓周運動了!
    第三個實驗的道具是我們小時候最愛的玩具之一——陀螺。這個實驗是怎么做的呢?首先把靜止的陀螺懸浮在空中,然后給它一個干擾力,這時笨笨的陀螺就會開始做翻滾運動,軸向也會發(fā)生很大的變化。但若是先讓陀螺旋轉(zhuǎn),再給它干擾力,此時它就不會翻滾了,而是向前行動。真是有趣啊。聽說天宮里的很多設(shè)備就是利用陀螺組合來定向的呢!原來,小小的陀螺背后也蘊藏著這么豐厚的知識??!
    第四個實驗是水膜實驗。這根我們所說的面膜差太多了。在這里我們可用到兩個道具——一金屬圈,一個水袋。首先,把金屬圈輕輕地放入水袋;接著,將金屬圈慢慢地抽出。好了,等待奇跡的時刻到了!抽出后的金屬圈上會形成一個大大的水膜。這是為什么呢?其實很簡單,一切都歸功于——失重!
    第五個實驗是水球試驗,也就是王老師將紅色液體注入到水球中,而紅色會在水球里慢慢地散開,最終形成一個大大的紅色水球。
    其實航天員聶海勝也向我們展示了懸空打坐、量體重等一系列的實驗,令人同樣覺得不可思議。
    如今,我們都在談?wù)摗爸袊鴫簟钡膶崿F(xiàn),我相信,能夠讓神十飛向太空的國家,也最終能帶領(lǐng)我們向更美好的“中國夢 太空夢”等夢想的實現(xiàn)而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