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教版課件

字號:

滬教版課件 篇1
    教材分析:
    2、各同學挑出自己負責段落的:①重要、難的實詞(如:古今異義、一詞多義、詞類活用及其他對理解句意很關鍵的詞)②重要、難虛詞(18個重要虛詞中涉及到的)③重要、難的句子(特殊句式或其它疑難句子)。
    3、組長收集整理其它組同學提出的自己負責段落中的疑難問題,并選代表在堂上解答這些問題。
    1、每個同學針對課文思想內容或寫作技巧至少設計一個問題。每組最終選定一個問題供大家探討。
    1、復習背誦《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念奴嬌.赤壁懷古》、《前赤壁賦》?!讹嫼铣跚绾笥辍罚ê釽晴方好,山色空饔暌嗥妗S把西湖比西子,淡y餑相宜。)
    2、查找“隱士”(陶淵明、許由、伯夷、叔齊、介子推等)的相關資料。
    3、查找“蘇東坡”的相關資料。
    1、根據你搜集到的隱士資料,概括出他們的共同點并談談你對他們的看法。
    2、以“說東坡”為話題,自選一個角度寫一個片段,談談你對蘇軾的認識??梢允菍λ麄€人(如經歷、性格、思想、愛好、品質)的認識,也可以是對他的某首(篇)詩、詞、文、賦的寫景、意象、情感、語言、風格等任一方面的看法。
    盡管儒家創(chuàng)始人孔子說過“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隱”;孟子也說過:“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文人得意時仕,失意時隱,自古而然。但六朝隱士之多,恐為歷代之冠?!半[逸文化”
    東晉大詩人陶淵明有“千古隱逸詩人”之稱,他雖沒有以“招隱”為題的詩篇,但他的詩卻達到了“隱逸詩”的巔峰。最有名的當然要數那篇題為《飲酒》第五的詩:“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隱居求高,即是人品高尚的人,所以“隱士”又叫“高士”。
    實際上,從來隱士,大抵可以分為十種:其一是真隱、全隱,如晉宋間的宗炳、元代的吳鎮(zhèn)等,從來不去做官,皇帝下令征召也不去,而且也不和官方打交道。其二是先官后隱,如陶淵明。陶是著名隱士,傳列《晉書》、《宋書》、《南史》三史中的“隱逸”,其實他不是一個純粹的隱士,他當過官,因對官場不滿才隱居。明代的沈周,一天官未當過,傳列入《隱逸》。而他的學生文徵明,只在京城當了一年翰林,然后便安心隱居至死,但其傳就未被列入《隱逸》而列入《文苑》。陶淵明也是先官后隱,但其“隱”的名氣太大,超過其詩名,不過陶淵明后來是真隱了。像陶淵明這樣先官后隱的隱士較多。其三是半官半隱,如王維,開始做官,后來害怕了,但如辭官隱居又沒有薪水,生活沒有保障,于是雖做官,而不問政事,實際上過著隱居生活。這類人從名分上不能算做隱士,但有隱逸思想。有隱逸思想表現在意識形態(tài)上是相同的。其四是忽官忽隱,如元末明初時王蒙、明末董其昌,做了幾年官,又去隱居,朝廷征召,或形勢有利,又出來做官,做了一陣子官又回去隱居。這種人不果斷,拖泥帶水,王蒙創(chuàng)造了拖泥帶水皴,董其昌的畫用筆含糊不清,太暗而不明,就和他們的性格有關。其五是隱于朝。這種人身為官但思想已隱,做官不問政事,“居官無官官之事,處事無事事之心,”隨波逐流,明哲保身。這種人對國家損害最大。其六是假隱,如明代陳繼儒,雖不做官,但好和官家打交道,有人寫詩譏笑他“翩翩一只云間鶴,飛去飛來宰相家”。其七是名隱實官,如南朝齊梁時陶弘景,人稱陶隱士,雖然隱居山中,朝中大事還向他請教,被稱為“山中宰相”。這種人身為隱士,實際上不具隱士思想,他不做官只是為了更自由而已。其八是以隱求高官,如唐代的盧藏用。劉肅《大唐新語隱逸》記,盧藏用考中進士,先去長安南的終南山隱居,等待朝廷征召,后來果然以高士被聘,授官左拾遺。后來,另一隱士司馬承禎亦被征召而堅持不仕,欲歸山,盧藏用送之,指著終南山云:“此中大有嘉處?!边@就是“終南捷徑”。用這種隱居手段以求高官者,實非真正的隱士。其九是不得已而隱,實際上從事最熱心的政治,如明末清初的顧炎武、黃宗羲等,他們“隱居”只是為了表示不與清王朝合作,實際上從事最激烈的反清斗爭。石溪也如此,他反清失敗后,為了逃避迫害,隱于禪,但他終生都忠于明王朝,終生反清,情緒十分激烈,一直沒能靜下來。這一批人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隱士。其十是先隱居,基本上是真隱,但等待時機,等到時機就出山,等不到就隱下去。如殷商時伊尹、漢末諸葛亮、元末的劉基等。其次還有一種不得已的隱者,如明末清初的弘仁,早年攻舉業(yè),明清易祚之際,他奮起反清,失敗后不得已而隱,但后來一變在思想上真的隱了。只要思想上真的隱了,在意識形態(tài)上表現出來的都是以“淡”、“柔”、“遠”為宗的。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環(huán)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簟瓢屢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贊曰:“黔婁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溲云澣羧酥畠壓??銜觴賦詩,以樂其志,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
    譯文: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表字。因為住宅旁邊有五棵柳樹,就用它做了自己的號。他安安靜靜的,很少說話,不羨慕榮華利祿。喜歡讀書,不過分在字句上下功夫,每當對書中意旨有所領會的時候,就高興得連飯也忘了吃。他有嗜酒的天性,家里窮,經常沒有酒喝。親戚朋友知道他這種情況,有時擺了酒叫他來喝。他一來就要喝得盡興,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去,并不裝模作樣,說走就走。簡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遮不住風和陽光。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許多補丁,飯籃子和瓢里經常是空的,可是他安之若素。經常寫文章來消遣時光,從文中也稍微透露出自己的志趣。他從不把得失放在心上,這樣過完自己的一生。?贊曰:黔婁的妻子曾經說過:“不為貧賤而憂心忡忡,不熱中于發(fā)財做官?!睆倪@話看來,他該是五柳先生一類人吧?一邊喝酒一邊吟詩,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無比快樂。他大概是無懷氏時候的百姓,或者是葛天氏治下的百姓吧?
    孔子曰:“伯夷、叔齊,不念舊惡,怨是用希?!薄扒笕实萌剩趾卧购??”余悲伯夷之意,睹軼詩可異焉。其傳曰:伯夷、叔齊,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齊。及父卒,叔齊讓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齊亦不肯立而逃之。國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齊聞西伯昌善養(yǎng)老,“盍往歸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載木主,號為文王,東伐紂。伯夷、叔齊叩馬而諫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謂孝乎?以臣弒君,可謂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義人也?!狈龆ブ?。武王已平殷亂,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齊恥之,義不食周粟,隱于首陽山,采薇而食之。及餓且死,作歌,其辭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農、虞、夏忽焉沒兮,我安適歸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彼祓I死于首陽山。由此觀之,怨邪非邪?
    晉皇甫謐《高士傳》云:“堯又召(許由)為九州長,由不欲聞之,洗耳于潁水濱,時其友巢父牽犢欲飲之,見由洗耳,問其故。對曰:堯欲召我為九州長,惡聞其聲,是故洗耳。巢父曰:子若處高岸深谷,人道不通,誰能見子?子故浮游,欲聞求其名譽,污吾犢口。牽牛上游飲之。”許由和巢父,是很好的朋友。巢父居住在山中,不謀求世俗的利益,年老之后,他在樹上筑巢而安然地沉睡其上;許由則“為人據義履方,邪席不坐,邪膳不食”,因此許由贏得了堯的高度信任,堯決定把帝位禪讓給他。但許由毫不憂郁地拒絕了堯的好意,逃遁到了“穎水之陽”。后來堯又派人來規(guī)勸他,許由感到非常骯臟,等規(guī)勸他的人走后,許由就跑到河邊,用清水來洗耳朵。這時,巢父正好牽著一頭小牛到這里飲水,他看到洗耳的許由,就問他為什么這樣做,許由告訴他說:“堯欲召我為九州長,惡聞其聲,是故洗耳?!睂Υ?,巢父作出了更為激烈的反應:“子若處高岸深谷,人道不通,誰能見子?子故浮游欲聞,求其名譽,污我犢口。”為了不讓許由洗耳所用之水沾染牛嘴,巢父牽著牛到上游去飲水了。
    伯夷、叔齊可是真上山了的。相傳伯夷、叔齊是商朝末年孤竹國國君的兩個兒子。孤竹君在世時,立叔齊為王位的繼承人。當孤竹君死后,叔齊卻要把王位讓給長兄伯夷。伯夷說:“你當國君是父親的遺命,怎么可以隨便改動呢?”于是伯夷逃走了。叔齊仍不肯當國君,也逃走了。
    伯夷、叔齊兄弟之所以讓國,是因為他們對商紂王的暴政不滿,不愿與之合作。他們隱居渤海之濱,等待清平盛世的到來。后來,聽說周在西方強盛起來,周文王是位有道德的人,兄弟兩人便來到周的都城岐山。此時,文王已死,武王聽說有二位賢人到來,忙派周公姬旦前往迎接。周公與他們盟誓,給他們兄弟第二等的俸祿和與此相應的職位。他們兩人相視而笑說:“奇怪。這不是我們所追求的那種仁道呀!”
    當周武王帶著裝有其父親周文王的棺材,揮師伐紂時,伯夷攔住武王的馬頭進諫說:“父親死了不埋葬,卻發(fā)動起戰(zhàn)爭,這叫做孝嗎?身為商的臣子卻要弒君,這叫做仁嗎?”周圍的將領要殺伯夷、叔齊,被統軍元帥姜尚制止了。
    后來,周武王滅商,成了天下的宗主。伯夷、叔齊卻以歸順周而感到羞恥。為了表示氣節(jié),他們不再吃西周的糧食,隱居在首陽山,以山上的野豌豆苗為食。周武王派人請他們出山,并答應以天下相讓,他們都斷然拒絕了,繼續(xù)在首陽山采薇而食。
    首陽山的一位婦人要了他們的命。婦人對他們說:“你們仗義不食周朝的米,可是你們采食的這些野菜也是周朝的呀!”于是,他們就連野菜也不吃了。到了第七天,快要餓死的時候,他們唱了一首歌,歌辭大意是:“登上那首陽山哪,采集野菜充饑。西周以暴易暴啊,還不知錯在自己。神農、舜、禹的時代忽然隱沒了,我們的歸宿在哪里?哎呀,我們也快要死去了,而商朝的命運已經衰息?!弊詈?,他們餓死在首陽山腳下。
    介子推的故事,史書多有記載?!蹲髠鳌罚骸皶x文公返國,賞從亡者,介子推不言祿,祿亦弗及。推遂與母偕隱而死。晉侯求之不獲,以綿上為之田,曰:‘以志吾過?!d上者,西河介休地也。”一位雄才大略,飽經憂患的流亡公子,終于登上了王位,在賞封流亡功臣的名單中,恰恰遺漏了一位性高志潔,當年曾割股奉君的名士介子推。久有隱居之意的名士偕母隱入綿山。晉文公求而不獲,只好命人放火焚山,逼迫介于推出山。誰知名士寧肯葬身火海,而不愿出而為仕。消息傳來晉文公悲痛欲絕,取綿山之木以制屐,步履之間常言:“足下!足下!”痛思昨日之君臣之情,兄北之誼。
    中國歷史上有很多特立獨行的隱士,而流傳至今并為我所知道的隱士,往往都是氣節(jié)高雅的君子。他們決不肯同流合污,決不肯和光同塵!因此,清高和固執(zhí)(或許該用堅毅?)是他們的主要特點。為幫助今天的人了解上古隱士的高潔情懷,特錄唐朝王績的詩《野望》如下:
    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
    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
    以上說的都不是真隱士,因為他們還與當地的官和民還有密切的接觸。而且伯夷、叔齊還希望在周出仕,只是由于周的政治主張與自己不吻合才上山的。而在更古老的時候,中國還有兩位隱士,隱得比較徹底。他們就是堯時的隱士,許由和巢父。
    這個故事其實對中國的讀書人影響深遠,總認為政治是骯臟的、邪惡的。所以,大多數讀書人都以避世田園,耕讀教子為人生最高境界。
    《莊子外篇繕性第十六》:
    ……古之所謂隱士者,非伏其身而弗見也(18),非閉其言而不出也,非藏其知而不發(fā)也,時命大謬也(19)。當時命而大行乎天下(20),則反一無跡(21);不當時命而大窮乎天下(22),則深根寧極而待(23);此存身之道也。
    翻譯:
    古時候所說的隱士,并不是隱匿自身不使人見,并不是閉塞言論而不說出,并不是藏其智慧而不顯示,時代與命運大相背謬啊!如果合于時代和命運而使大道盛行天下,則可復歸于人與自然合一之道而無形跡;不合乎時代與命運而困窮于天下,則深藏緘默而等待時機;這是保存自身的方法。
    老夫聊發(fā)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②。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③。欲報傾城隨太守④,親射虎,看孫郎⑤。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⑥。會挽雕弓如滿月⑦,西北望,射天狼⑧。
    [注]①詞題、題名一作《江神子獵詞》。熙寧八年(1075)十月,蘇軾作為密州知府,在往常山祭祀的歸途中與同官會獵時作。 ②左牽黃兩句:左手牽黃犬,右手擎蒼鷹。《史記李斯列傳》:“牽黃犬,臂蒼鷹。”鷹犬都是獵人用來擒捕鳥獸的。 ③卷:形容大批馬隊奔馳如席卷。 ④傾城:全城的人。太守:州郡的長官,蘇軾自指。 ⑤孫郎:三國時東吳孫權曾親乘馬射虎。見《三國志吳書吳主傳》。 ⑥持節(jié)兩句:《史記馮唐列傳》載:西漢魏尚為云中郡(今內蒙古托克托東北)守,抵御匈奴頗有功績,因上報戰(zhàn)果數字稍有出入被削職,馮唐向漢文帝勸諫,文帝即派馮唐持節(jié)(使者憑證)赦魏尚,再任他為云中守。此兩句是希望朝廷有一天派使者前來委自己以守邊重任。 ⑦會:將要。滿月:形容把弓全部拉開,如盈滿圓月,箭可射得勁遠。 ⑧天狼:星名,古人以為主侵掠。此指當時西夏和北方的'遼。本詞為蘇軾創(chuàng)作豪放詞的標志,有意識與詞壇盛行的柔婉之風立異。他在《與鮮于子駿》中云:“近卻頗作小詞,雖無柳七郎(柳永)風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數日前獵于郊外,所獲頗多;作得一闋,令東州壯士抵掌頓足而歌之,吹笛擊鼓以為節(jié),頗壯觀也?!?BR>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②。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③,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④,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厥紫騺頌t灑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⑤。
    [注]①元豐五年(1082)在黃州作。 ②沙河:蘇軾《書清泉寺》:“黃州東南三十里為沙湖,……余將買田其間?!?③芒鞋:草鞋。 ④料峭:形容春天的微寒。 ⑤瀟灑:指風雨。近人鄭文焯《手批東坡樂府》:“此足微是翁坦蕩之懷,任天而動。琢句亦瘦逸,能道眼前景。以曲筆直寫胸臆,倚聲能事盡之矣?!?BR>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M之舟。汝生平功I,?S州惠州儋州。
    除夕之夜,陪伴我的只有蘇東坡的作品。
    讀蘇東坡豪邁奔放的詩詞文章,你簡直想不到他有如此坎坷艱難的一生。
    侍兒們分別說,滿腹都是文章,都是識見。惟獨他那個聰明美麗的侍妾朝云說:“學士一肚子不合時宜?!?BR>    蘇東坡捧腹大笑,連聲稱是。
    以蘇東坡之才,治國經邦都會有獨特的建樹,他任杭州太守期間的政績就是明證??墒?,他畢竟太富于詩人氣質了,禁不住有感便發(fā),不平則鳴,結果總是得罪人。他的詩名冠絕一時,流芳百世,但他的五尺之軀卻見容不了當權派。無論政敵當道,還是同黨秉政,他都照例不受歡迎。自從身不由己地被推上政治舞臺以后,他兩度遭到貶謫,從三十五歲開始顛沛流離,在一地居住從來不滿三年。你仿佛可以看見,在那交通不便的時代,他攜家?guī)Ь?,風塵仆仆,跋涉在中國的荒野古道上,無休無止地向新的謫居地進發(fā)。最后,孤身一人流放到海南島,他這個一天都離不了朋友的豪放詩人,卻被迫像野人一樣住在蛇蝎衍生的椰樹林里,在語言不通的蠻族中了卻殘生。
    具有詩人氣質的人,往往在智慧上和情感上都早熟,在政治上卻一輩子也成熟不了。他始終保持一顆純樸的童心。他用孩子般天真單純的眼光來感受世界和人生,不受習慣和成見之囿,于是常常有新鮮的體驗和獨到的發(fā)現。他用孩子般天真單純的眼光來衡量世俗的事務,卻又不免顯得不通世故,不合時宜。
    蘇東坡曾把寫作喻作“行云流水”,“常行于所當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完全出于自然。這正是他的人格的寫照。個性的這種不可遏止的自然的奔瀉,在旁人看來,是一種執(zhí)著。
    蘇東坡在惠州謫居時,有一天,在山間行走,已經十分疲勞,而離家還很遠。他突然悟到:人本是大自然之子,在大自然的懷抱里,何處不能歇息?于是“心若掛鉤之魚,忽得解脫”?。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痹娙说撵`魂就像飛鴻,它不會眷戀自己留在泥上的指爪,它的惟一使命是飛,自由自在地飛翔在美的國度里。
    (序)像蘇東坡這樣富有創(chuàng)造力,這樣守正不阿,這樣放任不羈,這樣令人萬分傾倒而又望塵莫及的高士,有他的作品擺在書架上,就令人覺得有了豐富的精神食糧。
    我們未嘗不可說,蘇東坡是個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畫家,是偉大的書法家,是釀酒的實驗者,是工程師,是假道學的反對派,是瑜伽術的修煉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書,是飲酒成癮者,是心腸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堅持己見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詩人,是生性詼諧愛開玩笑的人??墒沁@些也許還不足以勾繪出蘇東坡的全貌。我若說一提到蘇東坡,在中國總會引起人親切敬佩的微笑,也許這話最能概括蘇東坡的一切了。
    有一次,蘇東坡對他弟弟子由說了幾句話,話說得最好,描寫他自己也恰當不為過:“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兒。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好人?!?BR>    他很疲倦,他很狼狽,出汴梁、過河南、渡淮河、進湖北、抵黃州,蕭條的黃州沒有給
    他預備任何住所,他只得在一所寺廟中住下。他擦一把臉,喘一口氣,四周一片靜寂,連一
    個朋友也沒有,他閉上眼睛搖了搖頭。他不知道,此時此刻,他完成了一次永載史冊的文化
    突圍。黃州,注定要與這位傷痕累累的突圍者進行一場繼往開來的壯麗對話。
    小人牽著大師,大師牽著歷史。小人順手把繩索重重一抖,于是大師和歷史全都成了罪
    孽的化身。一部中國文化史,有很長時間一直捆押在被告席上,而法官和原告,大多是一群
    群擠眉弄眼的小人。
    這一切,使蘇東坡經歷了一次整體意義上的脫胎換骨,也使他的藝術才情獲得了一次蒸
    餾和升華,他,真正地成熟了--與古往今來許多大家一樣,成熟于一場災難之后,成熟于
    滅寂后的再生,成熟于窮鄉(xiāng)僻壤,成熟于幾乎沒有人在他身邊的時刻。幸好,他還不年老,
    他在黃州期間,是四十四歲至四十八歲,對一個男人來說,正是最重要的年月,今后還大有
    可為。中國歷史上,許多人覺悟在過于蒼老的暮年,換言之,成熟在過了季節(jié)的年歲,剛要
    享用成熟所帶來的恩惠,腳步卻已踉蹌蹣跚;與他們相比,蘇東坡真是好命。
    成熟是一種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輝,一種圓潤而不膩耳的音響,一種不再需要對別人察顏
    觀色的從容,一種終于停止向周圍申訴求告的大氣,一種不理會哄鬧的微笑,一種洗刷了偏
    激的淡漠,一種無須聲張的厚實,一種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發(fā)過了酵,尖利的山風
    收住了勁,湍急的細流匯成了湖,結果--
    引導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經鳴響,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黃州,《念奴嬌赤壁懷古》和前后《赤壁賦》馬上就要產生。
    滬教版課件 篇2
    [教學內容]
    《丁一小寫字》一文旨在通過學習課文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讀寫習慣,創(chuàng)造出丁一小這個人物形象,再現了學生在學習寫字的過程中共同的困惑與毛病,非常貼近兒童生活,讓學生懂得一個道理:要想寫好字,要想做好任何一件事情,都必須認真。
    [教學目標]
    1.學會丁、字、他、用、還、正、認七個生字,會認對、紙、姐、筆、呢、坐、真、樣八個字。學會筆畫。
    2.了解課文內容,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讀中感悟:要想寫好字,做好任何事,一定要認真。
    [教學重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自己獨特的感受。
    2.讀中感悟,要想寫好字,做好任何事,一定要認真。
    [設計理念]
    1.合作互學,整體感知
    文章極富兒童化的語言,學生易讀易懂。在教學中我充分體現新課程標準中合作學習的理念,通過同桌互讀、互評的方式學習課文中的七個生字,并讓學生交流自己的識字方法,取長補短,共同識字。教學中采用小組競賽的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同時通過范讀、自由讀讓學生多次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對課文逐步了解。
    2.貼近生活,引起共鳴
    課文再現了學生在學習寫字的過程中共同的困惑與毛病,非常貼近兒童生活。在導人課文時我出示本班學生的作品,讓學生自主交流寫字經驗,使學生產生切身感受,引起共鳴,能很快融人課文教學。
    3.創(chuàng)設情景,體驗讀文
    對于低年級學生而言,空洞的說教難以持續(xù)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我多次創(chuàng)設課文情境,如丁一小不正確的寫字過程,丁一小用姐姐的筆紙寫字,丁一小學姐姐認真寫字的樣子等。這些情境讓學生看到一個和自己相仿的可愛的人物形象,仿佛自己就是丁一小,從而進入情境之中,使自己成為文章中的主人公,體驗主人公的內心世界,產生與丁一小一樣的感受,肯定、困惑、自責的感情油然而生。在此基礎上引導他們有感情地讀課文,幫助他們進一步地了解課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欣賞感悟,激發(fā)興趣
    1.投影:展示本班學生優(yōu)秀的寫字作品,讓學生欣賞。你想對作品或小作者說些什么
    2.看到這么優(yōu)秀的作品,有些同學為寫不好字而苦惱,咱們今天要認識的新朋友丁一小也正為自己寫不好字而發(fā)愁呢!讓我們一起來幫他吧!
    二、自讀課文,合作識字
    1.教師有感情地范讀課文。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一邊讀,一邊用自己熟悉的符號圈出生字寶寶,并請拼音朋友幫忙讀準每個字音。遇到難讀的字多讀幾遍,讀準為止。
    3.同桌互讀,互相檢查。
    4.教師抽讀卡片:丁、字、紙、拿、坐、呢、對了、姐姐、認真、一樣
    5.游戲鞏固:遍地開花(CAI:點擊草地上生字,讀對了生字上開出一朵花,比一比哪組的花開得最多。)
    6.相信聰明的同學們通過自己的努力,一定認識了這一課的生字,那就請你教教大家吧!(把自己喜歡的記字方法講解給大家聽)
    7.大家認識了生字寶寶,就請把他們送回課文中吧!再讀課文。
    三、整體感知,梳理內容
    1.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
    2.檢查評價。哪個同學愿意將自己喜歡的段落正確流利地讀出來,展示一下。
    3.讀了課文之后,想想你知道了什么有些什么問題
    第二課時
    一、創(chuàng)設情景,體驗讀文
    1.(CAI:丁一小不正確的寫字過程。)
    說一說丁一小是怎樣寫字的(反思自己的寫字方法)。
    讀讀課文,和同桌討論:丁一小自己認為寫來寫去寫不好字的原因是什么
    指導朗讀:對了,是我的紙(筆)不好!(讀出肯定的語氣)
    2.(CAI:丁一小用姐姐的筆紙寫字。)
    師引導:丁一小用姐姐的筆紙還是寫不好。
    指導朗讀:我還有什么東西不好呢(讀出困惑、奇怪,若有所思的感覺。)
    3.結合自己平時寫字的體驗,幫助丁一小分析寫不好的原因。
    在文章中找出姐姐寫字的段落。
    生試讀,師范讀。
    男女生分讀。
    4.看到姐姐的行動,大家明白了什么
    是啊!丁一小和大家一樣。
    指導朗讀:不是我的紙、筆不好,是我自己不好。(讀出肯定,略帶自責的情感。)
    5.(CAI:丁一小學姐姐認真寫字的樣子。)
    師:丁一小的字寫得多好啊!咱們一起來表揚他吧!
    有感情齊讀最后一段。
    6.大家想對丁一小說些什么
    生暢所欲言。
    7.小作者結合自己平時寫字的經驗,從寫字的方法、習慣等方面談自己的觀點。
    二、學以致用,指導寫字
    1.看了丁一小寫字,咱們也來寫寫字吧1
    2.征求大家意見,看看你認為什么字最難寫
    3.指導書寫還:走之的起筆在左上,點為右向點,藏鋒。
    被包圍部分均宜向內收緊,不宜外張。不應寫得疏朗。
    田字格中范寫。
    4.生完成課后筆順描紅。
    三、作品成果展示
    1.學習丁一小正確的寫字方法,書寫生字。
    2.展示自己的作品。
    3.評選最佳作品,粘貼在教室內。
    四,鞏固課文,學唱兒歌
    寫好字有小訣竅,
    一拳一尺,加一寸,
    頭正身平,雙足穩(wěn),
    記住認真最重要。
    滬教版課件 篇3
    教學目標
    知識要求:
    1、會認“澗”“滁”2個生字,正確讀寫“澗邊、花重、卷地”等詞語。
    2、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三首古詩,并能默寫。
    能力培養(yǎng):
    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三首古詩。
    重點:體會詩的內容,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難點:體會詩的內容,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法讀中感悟
    教學內容
    一、導入
    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學習三首有關描寫自然美景的古詩。
    板書課題。
    二、讀中學
    學習《滁州西澗》
    1、學生自由讀古詩
    要求:會認“澗”“滁”2個生字。
    2、小組內讀古詩
    討論:正確認讀、理解“獨、深樹、春潮”等詞語含義。
    班級交流匯報。
    3、小組比賽讀古詩
    要求:讀出斷句,能讓聽眾聽出韻律感。
    評出讀得好的小組給予表揚,讓同學說說讀的好在哪里。
    4、再讀古詩
    要求讀出韻律
    5、解義
    小組合作:根據注釋和聯系上下文的.理解說說詩意。
    6、思考:這首古詩寫的是哪一種美景?(野外)
    你還讀過描寫美景的古詩嗎?說給大家聽。
    7、擴展:你還知道王維的哪些古詩。
    根據以上方法學習《春夜喜雨》、《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三、開展賽詩會
    要求: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四、背誦古詩
    五、練習默寫
    六、課外擴展:
    找出描寫美景的古詩,讀讀、背背。
    板書設計
    古詩三首
    自然美景——野外、雨
    滁州西澗 想象情景—— 一靜一動 一聲一色 一急一緩
    春夜喜雨 想象 曉看 花重
    望湖樓醉書 寫景:瞬間之事
    教學總結
    成功之處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三首古詩,初步會解釋大意。
    不足之處默寫古詩時出現同音字混淆現象。
    滬教版課件 篇4
    教材簡析:
    《泊船瓜洲》是五年級上冊第二組(專題:月是故鄉(xiāng)明)的開篇詩,為詩人王安石應召自江寧赴京任翰林學士,途經京口而作。從字面上看,詩的大意是:從京口到瓜洲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著幾座山。春風又吹綠了長江兩岸,明月什么時候才能照著我回到家鄉(xiāng)。整首詩寫出詩人在瓜洲隨船停留時遙望家鄉(xiāng)而不知何時能回到家鄉(xiāng)的惆悵,心中涌動著濃濃鄉(xiāng)愁。尤其是末句,還帶著仕途多險、前途未測的感慨。古詩通篇立意含蓄悠遠,蘊涵著濃濃的鄉(xiāng)情和仕意。
    教學目標:
    1.通過以自學為主的方式,能正確朗讀泊、間、重、還等多音字。
    2.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在朗讀中體會詩人對故鄉(xiāng)的思念之情。
    3.通過反復誦讀,豐富語言積累。并能背誦并默寫《泊船瓜洲》。
    4.聯系詩人背景和自己的積累,推想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的意思,體會詩句表達的思想感情。
    5.感受到詩人是怎樣表達思鄉(xiāng)情的,嘗試著學習借景抒情的方法。
    6.利用圖書館、網絡等信息資源進行資料收集,了解王安石的生平和收集有關思鄉(xiāng)的古詩,逐步擴展知識面和閱讀面。
    重點難點:
    1.透過字面意思,感受蘊涵的思想感情。
    2.體會借景抒情的表達方法
    教法學法:
    1.變序教學法在課堂伊始,就提出古詩所表達的中心思想。在后續(xù)的學習中,再去學習它是怎樣表達的,表達效果如何等等。這種教學方法的采用,有利于學生注意力的持續(xù)集中。
    2.讀詩感悟法讀是學習古詩最有效、最常用的方法。讀書千遍,其義自見。本課時安排了朗讀,配樂讀等。朗讀是最經常、最重要的閱讀訓練,也是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思想感情、培養(yǎng)語感的基本途徑。配樂讀,是入情入境地讀課文,把自己的感情納入到課文的人物和情節(jié)中去。
    3.自主學習法課前和課堂中都設計了自學環(huán)節(jié),因為五年級的學生已具備一定的學習能力。讓學生自主學習,不僅可以促進教學,還能增強自學能力。
    課前準備:
    利用圖書館、網絡等信息資源進行資料收集,了解王安石的生平和收集有關思鄉(xiāng)的古詩
    教學流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fā)興趣(時間:4分鐘)
    問題:
    ①放學后,你們都回哪兒?有沒有人回不了家的?為什么?
    ②離家遠而回不了家,你是什么感受?
    你們年少也許沒有離家千里的經歷,但你們肯定有過和父母親分別多日的時候吧?那種感覺是~~~~
    (學生:思念對方)
    將來同學們長大了,有一天那么不能回故鄉(xiāng)了,這種感情相信每個人都會有。這是什么樣的感情?
    (學生:思念故鄉(xiāng))[板書:思鄉(xiāng)]
    家鄉(xiāng),在游子的心里,永遠是最溫馨、最難以割舍、最令人夢繞魂牽的地方
    這一單元,我們將學到不同的人的思鄉(xiāng)之情。今天,我們就來看看王安石是怎么來表書這種思鄉(xiāng)之情的。
    二、初讀古詩,初步感知(時間:13分鐘)
    1.檢查課前預習情況,并揭示課題(時間:5分鐘)
    ①王安石是誰?讓學生回答。若回答讓人滿意,就進入下一步。若回答不甚理想,就作簡單介紹他寫過哪些詩?今天,要學的就是~~~(泊船瓜洲)
    ②學習課題:誰來讀讀題目?怎么樣?其他同學評
    (預設:學生讀正確了)教師可強調:泊既可以讀作Po(第一聲)
    [板書課題]學生自己跟著老師書空,寫完,齊讀。
    誰來說說這"泊船瓜洲"是什么意思?解釋瓜洲在什么地方?
    (預設:學生說出瓜洲現在長江北岸,揚州南面)
    你是怎么知道的?(預設:學生:看注釋)
    對,看注釋對于我們學習古詩詞很有幫助。
    2.掃除閱讀障礙,初讀古詩(時間:7分鐘)
    泊(bo第二聲)是個多音字,看來那么預習工作做得不錯。除了泊是多音字外,這首詩中還有沒有其他的多音字?請學生回答。
    (預設,除了間字有爭議,其他都回答正確)
    間在這首詩中是第一聲還是第四聲,要看什么?(或者:間字的讀音,我們怎么來判斷?)學生小組討論,說說理由。(時間:2分鐘)
    詩歌中的字已不是難題了,那現在你能讀讀這首詩嗎?
    提示:仔仔細細地讀上兩遍。讀第一遍的時候注意詞當中的生字和多音字,爭取把它念得字正腔圓。讀第二遍的時候,爭取把它念通順,注意詞句內部的停頓。
    檢查自由讀的情況,指名讀,小組讀,最后齊讀。若學生讀不好的地方,教師作范讀。可以是一個詞,也可以是一句或幾句。視學生學習情況而定。
    讀完了,你感受到思念故鄉(xiāng)的感情了嗎?
    (預設:有部分學生說有,有部分說沒有。)
    兩方爭辯,說從哪兒你讀出了思鄉(xiāng)情,沒讀出思鄉(xiāng)情的同學,請問你讀出了什么?學生可自由發(fā)表意見,教師盡量1不加干預。
    三、重讀古詩,加深理解(時間:13分鐘)
    1.自由讀詩,聯想詩歌中表現的地理位置
    辯論是為了更好地理解古詩,現在我們要不要換種方式來學習?你們想怎樣?{設計意圖:從上一環(huán)節(jié)的學習,間的讀法和有沒有表達思鄉(xiāng)情這兩個問題的呈現,學生對這首詩的學習欲望更加強了。而且這種感情是發(fā)自內心,有再讀古詩的欲望。相信學生會說,讓我們自己讀讀古詩。}再讀古詩,自主讀詩,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詩。(或者:按自己的節(jié)奏和速度讀詩)邊讀邊想象這首詩描繪出一幅怎樣的畫面。(時間:3分鐘)
    腦海里有畫面了嗎?推薦一位擅長畫畫的同學上臺畫。
    畫畢,你們同意他的觀點嗎?他認為古詩描繪出的是這樣一幅畫。請同學給這幅畫作簡單介紹。你們現在知道間是讀第幾聲了?
    其實這就是古詩的哪兩句?它表現出詩歌中的地理位置。
    2.學習重點詩句,體會思鄉(xiāng)情
    ①而后兩句還能用畫面來表現嗎?有點難度。那我們又該怎么來學習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跟老師一樣,你們也來讀讀。學生齊讀。
    ②你能用自己的話解釋這兩句詩嗎?指名回答。這樣能說明什么嗎?(回答是否定的)
    ③看來我們不能孤立地去理解。把它放在整首詩中,聯系詩人的寫詩背景,再推想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的意思,體會詩句表達的思想感情。
    ④春風又綠江南岸是詩人下了工夫的。反復讀。你們體會到這句詩的妙處了嗎?
    學習課本24頁中的資料袋
    最后一句明月何時照我還寫的是什么?(明月)我們還學過哪些古詩是寫明月的?(床前明月光)
    明月在古詩中常常表現的就是思鄉(xiāng)情。這是詩人借景抒情的手法
    ⑤現在你體會到什么了嗎?詩人的思鄉(xiāng)情不言而喻。
    四、美讀全詩,當堂背誦(時間:5分鐘)
    1.學了那么多,現在你們想再來讀讀整首詩嗎?指名讀,齊讀。
    你們的水平都可以當配音員了?,F在我們就來當一次配音員。[播放視頻]
    2.你能不看書本也不看屏幕,把這首詩背出來了嗎?老師先背一次。背的時候,可以聯想古詩描繪的畫面,若能體會到詩中的感情,那是最好。
    3.課堂小結:你今天收獲了什么?請學生說說
    《泊船瓜洲》寫詩人在瓜洲隨船停留時遙望家鄉(xiāng)不知何時能回到家鄉(xiāng)的惆悵。在王安石的眼中啊,鄉(xiāng)愁是那一片吹綠了家鄉(xiāng)的徐徐春風。而到了張繼的筆下,鄉(xiāng)愁又成什么呢?我們下次課繼續(xù)學習。
    滬教版課件 篇5
    教學目標:
    1、多次誦讀,把握詞人的情感態(tài)度。
    2、解析探討,欣賞詞的寫作特色。
    3、結合資料,體會豪放派的特征。
    教學方法:
    1、通過誦讀感悟法、默讀咀嚼法,品味本詞“言”之味,“意”之美。
    2、通過自主鑒賞、合作交流,探究豪放詞派的主要特征。
    教學重點:
    鑒賞關鍵字詞所包含的情感態(tài)度,探究豪放派詞作的寫作特色。
    請學生朗讀這首詞的小序部分,歸納小序交代的信息。
    根據本詞寫作背景,聯系蘇軾在這段時間里的其它作品,奠定感情基調。
    請學生歸納詞的上闕和下闕各側重寫的內容。
    疏通文意,明確:上闕寫途中遇雨的情景,下闕寫雨過天晴后的心理感受。
    1、請學生進行合作探究,討論詞中有哪些語句最能體現作者的情感態(tài)度。
    明確:?“莫聽、何妨、輕、任、迎、也無”等詞所體現的作者的情感態(tài)度。
    2、探究本詞所包含的人生哲理。
    3、提問本詞給學生的啟發(fā)。
    4、歸納蘇軾詞的寫作特色。
    1、請學生閱讀辛棄疾的作品,進一步體會豪放詞派的特點。
    乘風好去,長空萬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2、結合蘇軾和辛棄疾的作品,總結豪放派的詩歌的特點。
    明確:課本57頁:豪放詞題材較廣泛,抒懷言志,關注社會現實,涉及人生重大主題。格調相對高昂,較多慷慨悲壯之音,頗具陽剛之美。
    以蘇軾作品中膾炙人口的名句做結束語,請學生在朗讀中結束。
    定**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厥紫騺硎捝帲瑲w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定** 教學設計(粵教版高二選修)]
    滬教版課件 篇6
    學習目標:
    1.會認5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時的心情變化,感悟童真童趣。
    3.練習查閱課外資料,初步培養(yǎng)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學準備:
    1.多媒體課件:幾個孩子放風箏的情景,點擊后,畫面出現清代詩人高鼎的詩《村居》: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2.PPT課件:(1)本課要求會認及會寫的生字詞。(2)宋代寇準的詩《紙鳶》:碧落秋方靜,騰空力尚微。清風如可托,終共白云飛。(3)明朝徐渭的詩《風鳶圖》:柳條搓線絮搓綿,搓夠千尋放紙鳶。消得春風多少力,帶將兒女上青天。
    3.借助課后資料袋的內容,引導學生課前查閱有關風箏的資料。
    課時安排:2課時
    一、激趣導入
    1.出示課件,創(chuàng)設情境。
    2.觀察說話,導入新課:誰能把看到的畫面向大家說一說?(根據回答板書課題:風箏)
    3.聯系生活,請放過風箏的同學談談放風箏的情景、感受以及風箏的來源。
    4.交流資料,展示查閱能力。教師也一起展示自己查找的資料,簡介古代風箏的七個名稱:紙鳶、風鳶、風鷂、鷂子、紙鷂、紙鴉、紙鴟。
    二、初讀感知,了解文章大意
    1.自由讀課文,先讀得正確、流利,再一邊讀一邊想:課文圍繞著風箏給我們介紹了哪些事情?聰明的小朋友讀書的時候會一邊讀一邊想象課文描寫的情景。
    2.根據學生的自由述說,相機反饋,并總結概括出下列內容:
    (1)童年時候放風箏是件很快樂的事情。
    (2)課文分寫了幾個小伙伴在一起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的事情。
    三、朗讀感悟,體會心情的變化
    (一)整體感悟。
    1.默讀思考:做、放、找哪一部分最有趣?
    2.小組交流:將自己認為最有趣的內容介紹給大家,并說出自己認為最有趣的理由。
    3.全班交流(最有趣),讓學生暢談自己的個性化理解,在尊重學生意見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認識到,做、放都很有趣。如果有學生認為找也很有趣,應予以特別肯定和鼓勵。
    (二)感悟做風箏的樂趣。
    1.指名讀課文第二段,根據朗讀情況,相機指導正確、流利地朗讀。
    2.師生合作解決下列問題:
    (1)憧憬的意思。幾個小伙伴精心地做著風箏,風箏做好以后該是什么樣的情景呢?誰能想象一下?(這就是憧憬)
    (2)依的認讀及依然的意思。
    (3)為什么做好的風箏什么都不像,我們卻依然快樂?
    3.指導有感情的朗讀。
    (1)激趣:課文當中的幾個小伙伴做風箏時很快樂,誰能把他們的快樂心情讀出來呢?
    (2)練習朗讀。
    (3)小組內比賽朗讀,評選優(yōu)秀朗讀者。
    (4)展示朗讀。
    (三)感悟放風箏的樂趣
    1.輕聲讀課文,看看課文中哪兩個詞語描寫了風箏剛剛起飛和已經飛到空中時的優(yōu)美樣子。找到后把這兩個詞語多讀幾遍。
    2.再次播放課件(風箏飛舞的片段),引導學生理解并讀好翩翩飛舞。
    3.指讀課文,指導學生讀出快樂的心情。
    4.分小組練習朗讀、比賽朗讀。
    5.展示性朗讀。
    6.拓展。
    (1)復習《村居》:看到這些孩子放風箏的高興勁兒,大家都會想到一首詩──《村居》,還記得是哪個朝代的哪位詩人寫的嗎?
    出示課件,引導讀背:《村居》清高鼎草長駕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2)《村居》描寫的是春天放風箏的情景,明朝還有一位詩人寫了一首描寫春天放風箏的詩歌,要不要讀讀?
    出示課件,引導誦讀:
    風鳶圖
    明徐渭
    柳條捷線絮搓綿,搓夠千尋放紙鳶。消得春風多少力,帶將兒女上青天。
    (3)我們這篇課文寫的是秋天放風箏的情景,可能很多同學想讀讀描寫秋天放風箏的詩歌。宋朝有個詩人寇準就寫了一首描寫秋天放風箏的詩,大家想不想讀讀?
    出示課件,引導誦讀:
    紙鳶
    宋寇準
    碧落秋方靜,騰空力尚微。清風如可托,終共白云飛。
    (4)下課后,老師會把這兩首詩抄寫給大家,愿意背誦的同學
    (四)體會找風箏的心情,感悟童真童趣。
    1.默讀課文描寫找風箏的部分,看看哪個詞語最能表現我們的心情。
    2.理解垂頭喪氣:老師告訴大家,垂頭就是低著頭的意思,哪位同學能做個垂頭喪氣的樣子給大家看看?
    3.相機指導認記喪字。
    4.請學生先談談應該怎樣讀好這段課文,再練習朗讀、指名朗讀,相機指導。
    5.討論:我們在水磨坊那兒能找到心愛的幸福鳥嗎?
    四、識字寫字。(略)
    小結:
    這篇課文寫了我童年時候和伙伴們做風箏、放風箏的情境。文章語言樸實。文章既寫了我們放風箏時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快樂,也寫了放風箏時的傷心;同時還體現了孩子們對幸福和希望的憧憬。文章自始至終,充滿了童真童趣。
    滬教版課件 篇7
    一、教材內容與地位:
    《分式的意義》這一節(jié)是上海教育出版社九年制義務教育課本數學七年級第一學期第十章“分式”的第一節(jié)內容。這節(jié)課是在學生學習了整式、因式分解的基礎上教學的,學生已經學習和掌握了分式的運算,具備學習本節(jié)課知識的基礎。同時學好本節(jié)課,是以后學習分式的基本性質、運算以及解分式方程的前提。因此,我確定本節(jié)課的重點為分式的意義,難點為分式值為零的條件。
    二、學情分析
    我任教班級學生基礎比較扎實,學習能力較強.通過分數的學習,學生可能會用分數的定義去理解分式.但是在分式中,它的分母不是具體的數,而是含有字母的整式。為了學生能切實掌握所學知識,在教學中對于教材中的例題和練習題,作了適當的延伸拓展和變式處理.還特別設計了反饋練習。
    三、教學目標:
    通過情境引入,引導學生觀察分析,類比分數形成分式的概念,理解分式的意義。
    通過對具體分式的探究與討論,理解并掌握分式有意義、無意義、值為零的條件。
    通過類比分數研究分式的教學,學生具有了運用類比轉化的思想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
    教學方法: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結合七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已有的認知水平,采用創(chuàng)設學生熟悉的問題情境,層層設疑、講練結合,綜合運用探究式、啟發(fā)式方法進行教學。
    教學手段:多媒體教學。
    五、教學過程
    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雅典奧運會上姚明投籃場景),引導學生觀察類比(與已有的分式知識),聯想已有的知識經驗,分析新的問題等活動,讓學生充分感受知識的產生和發(fā)展過程,讓學生始終處于積極思維狀態(tài)之中。
    通過分式概念、分式無意義、有意義、值為零的.條件等探究活動,讓學生親歷發(fā)現事物特征、規(guī)律的過程,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自信心。
    在例題的處理上:一方面,解決問題的具體操作方法,力求規(guī)范,另一方面,“分式無意義——分式有意義——分式值為零”的編排順序,更符合思維的規(guī)律,有層次有深度,有“面”有“量”,達到鞏固,加深理解的目的;另一方面,在練習設計中采用開放式的活動形式,更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創(chuàng)新能力。
    課堂的小結力求讓學生通過自身的學習與體會進行解決,讓學生體會每一個知識的形成過程,感受到探索數學帶來的樂趣,同時感受到獲得成功的喜悅。根據學生的個性差異,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設計分層作業(yè),分必做題和選做題,滿足不同層次學生需求。
    滬教版課件 篇8
    方差
    一. 教學目標:
    1. 了解方差的定義和計算公式。
    2. 理解方差概念的產生和形成的過程。
    3. 會用方差計算公式來比較兩組數據的波動大小。
    二. 重點、難點和難點的突破方法:
    1. 重點:方差產生的必要性和應用方差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2. 難點:理解方差公式
    3. 難點的突破方法:
    方差公式:S = [( - ) +( - ) +…+( - ) ]比較復雜,學生理解和記憶這個公式都會有一定困難,以致應用時常常出現計算的錯誤,為突破這一難點,我安排了幾個環(huán)節(jié),將難點化解。
    (1)首先應使學生知道為什么要學習方差和方差公式,目的不明確學生很難對本節(jié)課內容產生興趣和求知欲望。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可以多舉幾個生活中的小例子,不如選擇儀仗隊隊員、選擇運動員、選擇質量穩(wěn)定的電器等。學生從中可以體會到生活中為了更好的做出選擇判斷經常要去了解一組數據的波動程度,僅僅知道平均數是不夠的。
    (2)波動性可以通過什么方式表現出來?第一環(huán)節(jié)中點明了為什么去了解數據的波動性,第二環(huán)節(jié)則主要使學生知道描述數據,波動性的方法??梢援嬚劬€圖方法來反映這種波動大小,可是當波動大小區(qū)別不大時,僅用畫折線圖方法去描述恐怕不會準確,這自然希望可以出現一種數量來描述數據波動大小,這就引出方差產生的必要性。
    (3)第三環(huán)節(jié) 教師可以直接對方差公式作分析和解釋,波動大小指的是與平均數之間差異,那么用每個數據與平均值的差完全平方后便可以反映出每個數據的波動大小,整體的波動大小可以通過對每個數據的波動大小求平均值得到。所以方差公式是能夠反映一組數據的波動大小的一個統計量,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程度和課堂時間決定是否介紹平均差等可以反映數據波動大小的其他統計量。
    三. 例習題的意圖分析:
    1. 教材P125的討論問題的意圖:
    (1).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好奇心。
    (2).為引入方差概念和方差計算公式作鋪墊。
    (3).介紹了一種比較直觀的衡量數據波動大小的方法——畫折線法。
    (4).客觀上反映了在解決某些實際問題時,求平均數或求極差等方法的局限性,使學生體會到學習方差的意義和目的。
    2. 教材P154例1的設計意圖:
    (1).例1放在方差計算公式和利用方差衡量數據波動大小的規(guī)律之后,不言而喻其主要目的是及時復習,鞏固對方差公式的掌握。
    (2).例1的解題步驟也為學生做了一個示范,學生以后可以模仿例1的格式解決其他類似的實際問題。
    四.課堂引入:
    除采用教材中的引例外,可以選擇一些更時代氣息、更有現實意義的引例。例如,通過學生觀看2004年奧運會劉翔勇奪110米欄冠軍的錄像,進而引導教練員根據平時比賽成績選擇參賽隊員這樣的實際問題上,這樣引入自然而又真實,學生也更感興趣一些。
    五. 例題的分析:
    教材P154例1在分析過程中應抓住以下幾點:
    1. 題目中“整齊”的含義是什么?說明在這個問題中要研究一組數據的什么?學生通過思考可以回答出整齊即波動小,所以要研究兩組數據波動大小,這一環(huán)節(jié)是明確題意。
    2. 在求方差之前先要求哪個統計量,為什么?學生也可以得出先求平均數,因為公式中需要平均值,這個問題可以使學生明確利用方差計算步驟。
    3. 方差怎樣去體現波動大小?
    這一問題的提出主要復習鞏固方差,反映數據波動大小的規(guī)律。
    六. 隨堂練習:
    1. 從甲、乙兩種農作物中各抽取1株苗,分別測得它的苗高如下:(單位:cm)
    甲:9、10、11、12、7、13、10、8、12、8;
    乙:8、13、12、11、10、12、7、7、9、11;
    問:(1)哪種農作物的苗長的比較高?
    (2)哪種農作物的苗長得比較整齊?
    2. 段巍和金志強兩人參加體育項目訓練,近期的5次測試成績如下表所示,誰的成績比較穩(wěn)定?為什么?
    測試次數 1 2 3 4 5
    段巍 13 14 13 12 13
    金志強 10 13 16 14 12
    參考答案:1.(1)甲、乙兩種農作物的苗平均高度相同;(2)甲整齊
    2.段巍的成績比金志強的成績要穩(wěn)定。
    七. 課后練習:
    1.已知一組數據為2、0、-1、3、-4,則這組數據的方差為 。
    2.甲、乙兩名學生在相同的條件下各射靶10次,命中的環(huán)數如下:
    甲:7、8、6、8、6、5、9、10、7、4
    乙:9、5、7、8、7、6、8、6、7、7
    經過計算,兩人射擊環(huán)數的平均數相同,但S S ,所以確定 去參加比賽。
    3. 甲、乙兩臺機床生產同種零件,10天出的次品分別是( )
    甲:0、1、0、2、2、0、3、1、2、4
    乙:2、3、1、2、0、2、1、1、2、1
    分別計算出兩個樣本的平均數和方差,根據你的計算判斷哪臺機床的性能較好?
    4. 小爽和小兵在10次百米跑步練習中成績如表所示:(單位:秒)
    小爽 10.8 10.9 11.0 10.7 11.1 11.1 10.8 11.0 10.7 10.9
    小兵 10.9 10.9 10.8 10.8 11.0 10.9 10.8 11.1 10.9 10.8
    如果根據這幾次成績選拔一人參加比賽,你會選誰呢?
    答案:1. 6 2. >、乙;3. =1.5、S =0.975、 =1. 5、S =0.425,乙機床性能好
    4. =10.9、S =0.02;
    =10.9、S =0.008
    選擇小兵參加比賽。
    滬教版課件 篇9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引導學生抓住句子中的重點詞語,體會句子中任務的心情。
    (3)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了解甘羅機智、勇敢、視死如歸的崇高品質。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不同任務之間的性格特點。
    (2)在分析課文重點句子含義的過程中,體會甘羅機智勇敢、不畏強大的崇高品質。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引導學生了解甘羅的崇高品質。教育學生遇事要沉著冷靜,平時要博覽群書。
    教學重點、難點:
    1、體會甘羅機智勇敢、不畏強大的崇高品質。
    2、通過重點語句,體會任務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有關戲劇的資料及有關少年英雄的資料。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簡介人物。
    1、板書課題。
    2、齊讀課題,質疑解疑。
    3、什么是使臣?本文說的使臣是誰?
    (使臣,一個國家排除訪問另一個國家的使者。本文中的小使臣指的是十二歲的甘羅)。
    4、簡介甘羅。
    甘羅,秦國下蔡人,祖父甘茂,是秦國一位的人物,曾任秦國的做丞相。將門出虎子,在他祖父的教導下,甘羅從小就聰明機智,能言能辯,深受家人的喜愛。后來,甘茂受到別人的排擠迫逃離秦國,不久就死于魏國。甘羅小小年紀,就投奔到秦相呂不韋的門下,做他的門客。
    二、初讀課文,學習字詞。
    1、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按要求讀課文。
    (1)讀準字音,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2)畫出不理解的詞語,利用查字典點和聯系上下文的辦法進行自學。
    2、指明讀課文,檢查預習和學生初讀的情況。
    3、理解課文中的詞語。
    家喻戶曉:每家每戶都知道。
    鞭策:用鞭子和棍子趕馬。比喻督促。
    安居樂業(yè):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
    放肆:言行輕率任意,毫無顧忌。
    狂妄自大:極端地自高自大。
    死得其所:形容死得有意義,死得有價值。
    三、再讀課文,理清脈絡。
    1、與同桌合作讀書,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甘羅為了秦國和趙國能和睦相處,為了兩國百姓的疾苦,主動擔任了出使趙國的使臣,他利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同趙王斗智斗勇,最終他以國人的但是,贏得了趙王的理解與尊重。)
    2、圍繞著甘羅出使趙國這件事,課文寫了哪些內容?請你劃分出本文的段落層次。
    3、學生匯報。
    課文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從第一句——“上天啊,救救他們吧!”):寫趙王看到秦國的使臣是一個十二歲的甘羅,認為是對趙國的不尊重,要處死甘羅。
    第二部分(從“大王,甘羅雖小”——“為此,敝國國君特奉書陛下”):甘羅引用了歷的事實來群說趙王,希望趙王能以國家的大局為重,與秦國和睦相處,讓百姓安居樂業(yè)。
    第三部分(從“國書,國書!”——完):甘羅以自己的過人膽識和聰明才智,贏得了趙王的尊重和信任。
    四、再讀課文,突出重點。
    1、自由輕聲朗讀課文。
    2、提出質疑,在課文中作上記號。
    3、找出最令你感動的句子,在旁邊簡單寫自己的感受。
    五、重點讀悟,體會人物性格。
    1、圍繞提綱,交流重點句子。
    (1)你認為甘羅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2)你認為趙王是一個怎樣的國君?
    (3)在這篇課文中,你最喜歡誰?為什么?
    2、學生圍繞這三個問題,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自主、探究學習。
    3、反饋學習情況。
    (1)甘羅是一個聰明機智、膽識過人、博覽群書的孩子。
    找出體現甘羅特點的句子。(學生根據課文的內容進行講解,教師適當點撥。)
    (2)趙王是一個多疑、果斷、知錯就改、以大局為重的國君。
    找出體現趙王特點的句子。(學生根據課文的內容進行講解,教師適當點撥。)
    (3)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進行回答,只要能說明喜歡的具體原因都可以。
    4、那么,你知道趙王為什么一看見甘羅就生氣呢?
    (因為在趙王眼里,甘羅就是一個孩子,他認為秦國是在羞辱趙國,讓一個未成年的孩子來辦理外交大事,所以他十分生氣。)
    5、文章的結尾發(fā)生了巨大的轉變,趙王命人給甘羅看座,這又是為什么呢?
    (因為趙王在與甘羅的對話中,認為他年少有為、才識過人,十分敬佩他的膽識,所以趙王命人給甘羅看座。)
    六、分角色朗讀或表演。
    1、各個小組安排好人物的角色。
    2、小組內排練。
    3、要讀出每個人物特有的身份與語氣來。
    趙王:高高在上、自以為是、多疑的語氣。
    甘羅:義正詞嚴、胸有成竹的語氣。
    李陶:正直疑問的語氣
    龐暖:正直、有頭腦、冷靜的語氣。
    甘福:膽小怕事、膽怯的語氣。
    七、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1、介紹戲劇。
    戲劇是一門綜合的藝術,它以創(chuàng)造完整的舞臺藝術形象為目的,是文學(主要指劇本)、造型藝術(布景、燈光、道具、服裝、化妝)、音樂(主要指戲劇演出中的音響、插曲、配樂等,在戲曲和歌劇中又包含曲調、演唱)、舞蹈(話劇中演員的表演藝術,舞劇、戲劇中的舞蹈成分)等各種藝術的綜合體。
    2、你從甘羅身上學到了什么?
    3、教師小結:小小的甘羅,居然出使趙國,并且一自己過人的膽識和機智勇敢,讓兩個國家友好邦交,和睦相處,讓兩國的百姓安居樂業(yè),這是多么令人佩服的啊,你們有什么要說的嗎?
    4、你還知道那些膽識過人的小英雄呢?簡單說一說。
    八、布置作業(yè)
    1、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
    2、利用課余時間排練課本劇,演一演。
    滬教版課件 篇10
    教材分析:
    在語文七色光一中,首先出現的就是《漢語拼音字母表》讓學生記住形,使以后查字典時更為方便。日積月累是為了讓學生積累更多的詞語。所以不必講解。通過開設知識窗,講學生了解了中國在世界上的之最,使學生更為熱愛祖國,通過我是中國娃讓學生了解講普通話的重要性,同時也讓學生感到作為一個中國人而自豪。
    教學理念:
    語文是一個綜合性,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語文七色光中的主要活動內容有機地結合起來,讓學生通過參與各類學習活動,了解祖國,從而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努力讓學生在良好的情感體驗中學習。
    教學目標:1、能按順序背誦漢語拼音字母表,能分清大小寫
    2.知道中國的世界之最,積累一些描寫祖國的詞語,培養(yǎng)熱愛祖國的情感
    3、通過我是中國娃,知道說普通話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抓握漢語拼音字母表,培養(yǎng)愛國之情
    教學難點:區(qū)分漢語字母表的大小寫
    教具準備:自制智慧果樹、漢語拼音字母表、詞語黑板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師:今天老師和同學們一起到語文七色光的樂園里去看一看,那里有許多知識的果實,等著我們去摘取呢!你們愿意去嗎?(愿意)(板書課題)
    2、師:要想摘到知識的果實,可不是那么的容易,你們必須要闖過關才能獲得,有信心嗎?
    生:有
    二、第一關:讀讀背背
    1、師:老師給你們帶來一些老朋友,你能叫出名字嗎?(出示《漢語拼音字母表》)
    2、師:在它們身邊的就是大寫字母,誰愿意領著大家來讀一讀
    3、師:有哪些大小寫字母完全一樣?(CcOoPpSsVvXxZz)
    4、師:仔細看,有哪些大小寫字母相近:(FfKkMmNnTtUuYy0
    5、師:記一記,哪些大小寫字母差別大?(AaBbDdEeGgHhLlQqRr)
    6、放《字母歌》,教學生唱歌,幫助記憶字母順序
    7、游戲鞏固,找朋友
    8、師:小朋友真厲害順利的闖過了第一關。
    三、第二關:記一記
    1、師:你知道我們的祖國多偉大嗎?
    2、師:(出示詞語)請你們小組合作來讀一讀這些詞語,比一比誰認的最多,記得最快
    3、請小朋友來領大家讀一讀,再齊讀
    4、做游戲連線
    豐富的物產
    遼闊的民族
    勤勞的土地
    悠久的民族
    美麗的歷史
    智慧的人民
    四、第四關、說一說
    師:小組合作讀知識窗,和組員交流一下,讀后你知道了什么?(全班交流)
    師:你還知道哪些世界之最
    五、第五關我會說
    師:介紹這個中國娃,你知道他說的是什么話嗎?(普通話)
    師:象別人介紹自己時應該怎樣說?
    生:名字、年齡、自身特征
    師:誰能試著說一說?指名說,給予評價
    師:說給同桌聽一聽
    六、總結:
    同學們可真厲害,順利的闖過了四關,摘到了你們的智慧果,你們高興嗎?老師相信你們以后會摘到更多更大的果實,請大家繼續(xù)努力吧!
    滬教版課件 篇11
    【教學目標】
    1.認識生字3個。積累詞語。
    2.默讀課文,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課文意思。
    3.體驗小學生努力學習的良好愿望和積極向上的純真感情。
    4.學習復述課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新年來臨的時候,人們常常以贈送禮物來表示自己真誠的心愿和情感。葦葦是一個和大家一樣天真可愛的小學生,她要送一樣特別的新年禮物給她的老師。她要送的禮物是什么呢?這禮物特別在哪里呢?我們來聽一聽錄音故事。
    (聽課文錄音。)
    二、學習課文。
    1.出示課題。
    剛才我們聽了錄音,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課文就是《新年的禮物》。
    (板書:新年的禮物)
    2.默讀課文。
    邊讀邊劃出需要弄明白的詞句,大家一起來解決。
    3.理解內容。
    說一說:葦葦送給老師的新年禮物是什么?她為什么要送這樣的禮物?
    (討論)
    三、朗讀課文。
    1.感情朗讀。
    葦葦多可愛呀!她把真誠的心意作為祝賀新年的最好禮物。我們要有感情的朗讀好課文,表達出葦葦的美好的心靈和純真的感情。
    (朗讀課文)
    2.深入理解。
    請再朗讀一下課文最后兩節(jié),想一想:課文最后的新年到了,葦葦分明也長高了這句話,有什么含義?
    (小組討論,交流)
    四、復述課文。
    閱讀課文以后,我們要學習復述課文。復述課文,首先要理解課文內容,理清課文思路,然后清楚、連貫地表達出來。
    (指導復述)
    五、課堂練習。
    1.詞句活動室的組詞:先自己填,再集體說。
    2.詞句活動室的聽寫:可以集體聽寫,也可以同桌間互相聽寫。
    六、課后實踐。
    根據語言直播廳的提示,在小組里交談關于小隊活動的設想和活動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