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后的新gre考試更注重考察考生的研究能力,新gre考試陸陸續(xù)續(xù)在國內(nèi)國外被體驗過,下了gre戰(zhàn)場就有好多同學給大家分享自己的體會和機經(jīng),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搜索整理分享參加了2011年11月19日新gre考試的考生在V152的機經(jīng)回憶。
11.19的GRE已經(jīng)過去了,對于我來說,那段為GRE而醉生夢死的日子永遠的結(jié)束了,現(xiàn)在,那根繃緊到極致的弦突然松了下來,我還有有些沒適應(yīng)過來,對那段日子還是充滿了懷念。我在今年二月份報名上了新東方,學GRE,之前有關(guān)GRE的一點沒弄,紅寶沒看,四月中旬AW,然后6G—最后一場老G,死的很慘,V—480,Q—700,那個Q的成績,都覺得自己沒臉做中國人了--尤其,作為一個985工科院校的苦逼男,整天與麥克斯韋方程組、勒讓德、貝塞爾函數(shù)打交道的人,實在是顏面丟盡。6G出分時,那叫一個透心涼,當時都決定放棄出國的打算,轉(zhuǎn)而保研,我在假期8月份都在聯(lián)系導師了,這樣也可以讓自己徹底的輕松下來了。只是6G之前曾報了TOFEL考試,不想浪費那一千多塊錢,所以決定假期中再專心搞搞托福。為了托福,我專心準備了一個月左右(假期,全部精力都投在這上面,并且是二戰(zhàn)),然后就是9.25的托福,當時我已經(jīng)寫了保研的申請,后來托福的感覺還不錯,考后2天,成績還沒出,保研就要最終決定了,我匆匆茫茫向?qū)W校遞交了棄保的承諾書,因為內(nèi)心里還是不太愿意留在國內(nèi),決定賭一把。就在交棄保承諾書的同時時,我報了11.19的GRE。從10.1開始,我就全心全意搞了一個多月,然后就到了11.19。先說一下網(wǎng)上給出的成績吧,V—152,Q—165,沒有什么特別出彩的,但是它至少可以用了。
好了,言歸正傳,我談?wù)勛约簩RE的感悟--我的經(jīng)驗與教訓。
首先說Verbal Reasoning。GRE之所以那么令人蛋疼,是因為有兩大攔路虎--詞匯和閱讀。
詞匯:量大,難記,易忘,易混。我的解決辦法是,初次接觸時,背紅寶書,因為那時候的詞匯量實在太小了,即使有托福的基礎(chǔ)。每一個考G的人都必須接受紅寶書的洗禮,熬住它的折磨,雖然它對一些詞的示義并不精準,但它仍是不可替代的。背單詞的方法我推薦楊鵬的17天中講的,雖說他的有些太理想化,操作難度很大,但可根據(jù)自己實際情況做出相應(yīng)的調(diào)整,基本方法還是沿用他的。這是打下詞匯基礎(chǔ)的階段,很重要,大概一個月之后,詞匯已經(jīng)暴增,但是記的還不熟、不準,需要繼續(xù)溫習。到考前2個月,重點應(yīng)放在qi叔的3000上,因為3000收詞都是主考的重點詞匯,并且示義精確,每個詞的不同意思出現(xiàn)的次序合理,不像紅寶,有很多主考的意思放在后面,前面出現(xiàn)的又不是它真正想考的。另外,楊子江總結(jié)的那些詞對也是精髓,要好好背,做過陳圣元填空的應(yīng)該不難看出來,他那些詞對就是從那些題目中抽出來的。
閱讀:文章晦澀,句子難懂,選項長,迷惑性大,正確選項與陷阱的相似性高。入門階段,建議先認真研習楊ji的GRE閱讀的第一部分,(或者直接上手做NO題、國內(nèi)題,做個十幾套,時間、正確率不管,對閱讀有個大致感覺后再看也可)從開始就樹立對閱讀的正確理解,做閱讀的始終都應(yīng)該貫穿著楊繼的精神,這本書確實是經(jīng)典中的經(jīng)典。難句是GRE閱讀的另一部經(jīng)典之作,看這本書時,難句的主要作用是讓我們熟悉GRE句子的編寫方式,以至于在做閱讀時不會感到頭昏腦脹;他的意群訓練不僅讓我們的閱讀效率提高,還增強了閱讀完整性,有益于理解句子。難句作為閱讀的基本功訓練是極好的,從根本上提高閱讀水平,消除對閱讀的恐懼感,更重要的是,對填空、數(shù)學也有很大幫助--題干讀的快了。GRE難句建議先做完NO題和國內(nèi)題再練,這樣會更有目的性,效果更明顯。一開始接觸GRE時也可以連難句,并訓練意群,但是建議讀GMAT的句子,而不讀GRE的,原因是為了避免做到GRE閱讀時有失真的感覺。難句是一本好書,但它還是有明顯的缺點的。它太過于注重純閱讀的技術(shù)性,而把單句閱讀與文章理解割裂開了。舉例說明: (018)The physicist rightlydreads precise argument,since anargument that is convincing only if it is precise loses all its force if theassumptions on which it is based are slightly changed,whereas an argument that is convincing thoughimprecise may well be stable under small perturbations of its underlyingassumptions.本句不用硬讀,更不用管主句加上從句加在一起一共有幾個。Whereas前面的較難,未必一眼就看的清,但whereas后面是說,an argument that isconvincing though imprecise may well be stable under small perturbations of itsunderlying assumptions,這個很好懂,那么讀完whereas后的,自然可猜出前面是說an argument that isconvincing though precise cannot be stable under small perturbations of itsunderlying assumptions,從這個角度來看,本句并不算難,遠遠不會是5+的難度。(046)Unless they succeed,the yield gains of the Green Revolution will belargely lost even if the genes in legumes that equip those plants to enter intoa symbiosis with nitrogen fixers are identified and isolated,and even if the transfer of those gene complexes,once they are found,becomes possible.本句2個even if后接的分句都較難,結(jié)構(gòu)較復雜,專業(yè)名詞多,但真正做閱讀時,我們不一定要搞懂它,這句話的核心是說theyield gains of the Green Revolution will be largely lost,后面的even if只不過是用來讓步,并不是閱讀的重點,其目的是著重強調(diào)GreenRevolution可能會失敗。打個比方:GRE閱讀很難、容易做錯,even if你的閱讀水平很高,andeven if你讀了很多文章、做了很多題。這個句子核心意思是說GRE閱讀很難、容易做錯,兩個even if只不過是用來佐證這個主題,所以不必讀的特別精細。再舉一例:(099)Although it has been possibleto infer from the goods and services actually produced what manufactures andservicing trades thought their customers wanted,only a study of relevant personal documents writtenby actual consumers will provide a precise picture of who wanted what.由although引導的第一個分句較復雜,主要是倒裝,infer A from B變成infer from B A,但真不是重點,重點是onlya study of relevant personal documents written by actual consumers will providea precise picture of who wanted what,這句很明了,不難理解,although的那個分句讀不懂沒關(guān)系,它只是鋪墊而已,或者讀although句時,帶上一種取非的觀念,它說是possible toinfer from…,應(yīng)該想到它重點是要講這是不可行的。講了這么多,我想說的是,讀難句時,應(yīng)該認認真真,要都讀懂,這是閱讀的內(nèi)功修煉,而真正做題時卻不必要,并且在那么有限的時間內(nèi)幾乎不可能全懂。所以我認為,平時訓練難句時,不但要讀懂,讀懂后還必須想一想,哪些是重點,哪些不讀懂也行,哪些可以直接跳過。我猜想,有時候分句特別難懂,ETS的意思或許根本就沒想讓你讀懂,而是讓我們從其他分句推斷出它的意思,我們又何必非懂不可呢?再說一下楊老師老師的集中突破法。這個方法是很好的,時候后期突破時用,只要堅持下來,必然會有巨大飛躍,只可惜我當時因為時間太緊了,沒有完全做下來,但也提高了不少。建議照著做,認認真真分析,雖然很痛苦,但堅持下來,必有很大收獲。我補充一點,在分析時,還應(yīng)該想想,讀文章時,哪些要詳讀,哪些可略讀,哪些可直接跳過。關(guān)于抽象詞,建議大家好好總結(jié),應(yīng)該很有用的,我沒弄,是因為沒時間。關(guān)于邏輯單題,這是新GRE里增加的,做陳虎平的邏輯10套就行。以前才開始時,邏輯題不會做,都有點想放棄了,因為它比重不大,后來我只是做了一下陳虎平的邏輯10套中的前4套就有些感覺了,其實邏輯題不難,難句的火候到一定程度的話,這東西不足為懼。關(guān)于填空,我覺得自己做的比較失敗了,沒有太多經(jīng)驗。當時準備6G時,看的是陳圣元的填空,他的書確實是經(jīng)典,即使是新G,也值得好好研究,因為很多思想方法還是不變的。準備新G時,我就做了普林斯頓1014的drill,綠皮一點兒沒做,現(xiàn)在看來,可能錯了。關(guān)于AW,應(yīng)該投入盡量少的時間,作為工科專業(yè),3.5足夠。Argument強烈建議placebo的簡單粗暴就能寫好argument,我這次新G,整個AW就用了2天時間準備,argument的模板基本上是參考placebo的模板改出來的;issue則是參考考托福時的句型,我個人感覺還不錯。北美范文是很好的書,時間充裕的話,建議好好研究,整個AW的準備周期建議不要超過1個月,戰(zhàn)線不要拉太長,重點是Verbal和Quantitative。
簡要總結(jié)一下,單詞:前期打基礎(chǔ)時用紅寶,方法用楊老師的17天,一次大量,多次重復。中后期qi叔的3000很重要,要好好背。閱讀:楊ji老師的是精髓,應(yīng)該始終貫徹他的精神,楊老師的是內(nèi)功,一定要照他說的認真讀,但從解題的角度上說,卻不必那樣讀,要尋找更簡便的方法去讀,多推理,不要死讀,除非迫不得已。集中突破法,研究文章時確實比較痛苦,但提升很大,建議后期使用。填空:陳圣元的還是很有價值的,要認真研究,找找感覺,后面怎么弄,我也不清楚,這個我搞的不好。整個GRE的準備周期,建議6個月左右,(不包括AW)不要太短,否則會后悔的,我就后悔了。還有一點。就是要注意,考試時的字體和word版的老G題目、陳虎平的36套是不一樣的,考前一定要做PP,適應(yīng)其字體,否則考試時可能會有負面影響。
下面談?wù)凲uantitative Reasoning。大家都說這個簡單,說什么是中國人基本上都800,這純屬無稽之談。Q單單從數(shù)學的意義上來說,確實不難,把它用中文出的話,初中生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訓練都能隨便秒殺。然而,第一,它是英文的,這就涉及到讀題的能力。要是有關(guān)鍵的單詞不認識,再簡單的題也沒法做;并且,有些很簡單的題,題干卻很長,要在盡量短的時間內(nèi)讀清楚,這就對閱讀能力有較高要求,要是讀個題目都弄得筋疲力盡,解題是很受影響的,建議多讀楊鵬難句以提高能力。還有就是思維方式,大家都把QuantitativeReasoning叫做數(shù)學,其實這個叫法就有問題。在我看來,它是基于Quantitative的Reasoning,重點是放在Reasoning上,而很少有十分生硬的計算,做題時,怎樣用最簡便的方法得出答案,而避免繁雜的計算。雖然現(xiàn)在有計算器,但我覺得這個東西不是十分必要,還是有些耽誤時間。建議大家多練練兩位數(shù)與三位數(shù)的乘除法,不要認為自己多么牛逼,即使是我們這些學過高數(shù)、數(shù)學物理方法,成天跟數(shù)學打交道的人。其實回過頭來想想,自上初中,純數(shù)字的計算就比較少了,都是代數(shù)運算,而不是算數(shù)。我們現(xiàn)在的算數(shù)水平肯定不及小學時候,至少我是這樣的,因為那時候天天干這個,以后接觸的數(shù)學越來越高深,但簡單的算數(shù)卻不是那么熟練了。所以說,建議多做一下兩位數(shù)與三位數(shù)的乘除法,能很快熟練起來,又花不了多少時間。這樣的話,考試時遇到三位數(shù)以下的加減乘除就直接秒殺,很方便,三位數(shù)以上的乘除再用計算器,其實這種情況很少。一戰(zhàn)時我就是太過于輕視數(shù)學,以至于考的一塌糊涂,后來痛定思痛,對數(shù)學給予一定重視。二戰(zhàn)我只有一個多月時間準備,數(shù)學也就把新東方綠皮比大小做了10個section,5選1的計算做了3個section,圖表做了9個section,套題做了5個section,做了一套PP,就考試了。時間充裕的話,數(shù)學綠皮是值得好好做的,主要是找感覺。我最大的失誤是OG上的math review沒看,知識點并沒完全梳理,考試時出了3、4個有關(guān)平均數(shù)、標準差計算的題,當時就有些傻眼,一開始標準差的定義老想不起來,畢竟是初中的東西了,6、7年沒接觸了,很是眼生。先果斷做了其他題,再回頭做這些,后來還是搞出來了,也不知道對了沒有,估計數(shù)學扣分就扣在這上面了。我是時間太緊,確實無奈,建議后來考G的人好好安排時間,不要弄的手忙腳亂,否則總會有顧慮不周的地方。Mathreview一定要看啊!!!
小總結(jié)一下:絕不要輕視數(shù)學,practice makes perfect! 要尋求最簡便的解題方法,避免大量復雜計算,簡單的加減乘除要熟練,盡量不要用計算器,知識點要詳細梳理,不要遺漏,這樣才是完全之策。
最后,心態(tài)很關(guān)鍵,對分數(shù)的要求不要太高,否則心理壓力太大,不利于發(fā)揮。分數(shù)的目標建議定在自己稍微努力一下就有希望達到的范圍內(nèi)(當然也不要太低),這樣的話,回旋的余地較大,即使碰到難題也不會太心慌。
小編提醒廣大考生,雖然新gre考試取消了對單詞純意義的考察,但是考察的重點依然是單詞跟邏輯。以上就是這位考生2011年11月19日新版gre考試機經(jīng)回憶,因為新版gre考試即使是同一考場考題也是不一樣的,所以如果有其他考生也參加新版gre考試的考生不妨也分享一下,大家可以相互借鑒相互交流。
11.19的GRE已經(jīng)過去了,對于我來說,那段為GRE而醉生夢死的日子永遠的結(jié)束了,現(xiàn)在,那根繃緊到極致的弦突然松了下來,我還有有些沒適應(yīng)過來,對那段日子還是充滿了懷念。我在今年二月份報名上了新東方,學GRE,之前有關(guān)GRE的一點沒弄,紅寶沒看,四月中旬AW,然后6G—最后一場老G,死的很慘,V—480,Q—700,那個Q的成績,都覺得自己沒臉做中國人了--尤其,作為一個985工科院校的苦逼男,整天與麥克斯韋方程組、勒讓德、貝塞爾函數(shù)打交道的人,實在是顏面丟盡。6G出分時,那叫一個透心涼,當時都決定放棄出國的打算,轉(zhuǎn)而保研,我在假期8月份都在聯(lián)系導師了,這樣也可以讓自己徹底的輕松下來了。只是6G之前曾報了TOFEL考試,不想浪費那一千多塊錢,所以決定假期中再專心搞搞托福。為了托福,我專心準備了一個月左右(假期,全部精力都投在這上面,并且是二戰(zhàn)),然后就是9.25的托福,當時我已經(jīng)寫了保研的申請,后來托福的感覺還不錯,考后2天,成績還沒出,保研就要最終決定了,我匆匆茫茫向?qū)W校遞交了棄保的承諾書,因為內(nèi)心里還是不太愿意留在國內(nèi),決定賭一把。就在交棄保承諾書的同時時,我報了11.19的GRE。從10.1開始,我就全心全意搞了一個多月,然后就到了11.19。先說一下網(wǎng)上給出的成績吧,V—152,Q—165,沒有什么特別出彩的,但是它至少可以用了。
好了,言歸正傳,我談?wù)勛约簩RE的感悟--我的經(jīng)驗與教訓。
首先說Verbal Reasoning。GRE之所以那么令人蛋疼,是因為有兩大攔路虎--詞匯和閱讀。
詞匯:量大,難記,易忘,易混。我的解決辦法是,初次接觸時,背紅寶書,因為那時候的詞匯量實在太小了,即使有托福的基礎(chǔ)。每一個考G的人都必須接受紅寶書的洗禮,熬住它的折磨,雖然它對一些詞的示義并不精準,但它仍是不可替代的。背單詞的方法我推薦楊鵬的17天中講的,雖說他的有些太理想化,操作難度很大,但可根據(jù)自己實際情況做出相應(yīng)的調(diào)整,基本方法還是沿用他的。這是打下詞匯基礎(chǔ)的階段,很重要,大概一個月之后,詞匯已經(jīng)暴增,但是記的還不熟、不準,需要繼續(xù)溫習。到考前2個月,重點應(yīng)放在qi叔的3000上,因為3000收詞都是主考的重點詞匯,并且示義精確,每個詞的不同意思出現(xiàn)的次序合理,不像紅寶,有很多主考的意思放在后面,前面出現(xiàn)的又不是它真正想考的。另外,楊子江總結(jié)的那些詞對也是精髓,要好好背,做過陳圣元填空的應(yīng)該不難看出來,他那些詞對就是從那些題目中抽出來的。
閱讀:文章晦澀,句子難懂,選項長,迷惑性大,正確選項與陷阱的相似性高。入門階段,建議先認真研習楊ji的GRE閱讀的第一部分,(或者直接上手做NO題、國內(nèi)題,做個十幾套,時間、正確率不管,對閱讀有個大致感覺后再看也可)從開始就樹立對閱讀的正確理解,做閱讀的始終都應(yīng)該貫穿著楊繼的精神,這本書確實是經(jīng)典中的經(jīng)典。難句是GRE閱讀的另一部經(jīng)典之作,看這本書時,難句的主要作用是讓我們熟悉GRE句子的編寫方式,以至于在做閱讀時不會感到頭昏腦脹;他的意群訓練不僅讓我們的閱讀效率提高,還增強了閱讀完整性,有益于理解句子。難句作為閱讀的基本功訓練是極好的,從根本上提高閱讀水平,消除對閱讀的恐懼感,更重要的是,對填空、數(shù)學也有很大幫助--題干讀的快了。GRE難句建議先做完NO題和國內(nèi)題再練,這樣會更有目的性,效果更明顯。一開始接觸GRE時也可以連難句,并訓練意群,但是建議讀GMAT的句子,而不讀GRE的,原因是為了避免做到GRE閱讀時有失真的感覺。難句是一本好書,但它還是有明顯的缺點的。它太過于注重純閱讀的技術(shù)性,而把單句閱讀與文章理解割裂開了。舉例說明: (018)The physicist rightlydreads precise argument,since anargument that is convincing only if it is precise loses all its force if theassumptions on which it is based are slightly changed,whereas an argument that is convincing thoughimprecise may well be stable under small perturbations of its underlyingassumptions.本句不用硬讀,更不用管主句加上從句加在一起一共有幾個。Whereas前面的較難,未必一眼就看的清,但whereas后面是說,an argument that isconvincing though imprecise may well be stable under small perturbations of itsunderlying assumptions,這個很好懂,那么讀完whereas后的,自然可猜出前面是說an argument that isconvincing though precise cannot be stable under small perturbations of itsunderlying assumptions,從這個角度來看,本句并不算難,遠遠不會是5+的難度。(046)Unless they succeed,the yield gains of the Green Revolution will belargely lost even if the genes in legumes that equip those plants to enter intoa symbiosis with nitrogen fixers are identified and isolated,and even if the transfer of those gene complexes,once they are found,becomes possible.本句2個even if后接的分句都較難,結(jié)構(gòu)較復雜,專業(yè)名詞多,但真正做閱讀時,我們不一定要搞懂它,這句話的核心是說theyield gains of the Green Revolution will be largely lost,后面的even if只不過是用來讓步,并不是閱讀的重點,其目的是著重強調(diào)GreenRevolution可能會失敗。打個比方:GRE閱讀很難、容易做錯,even if你的閱讀水平很高,andeven if你讀了很多文章、做了很多題。這個句子核心意思是說GRE閱讀很難、容易做錯,兩個even if只不過是用來佐證這個主題,所以不必讀的特別精細。再舉一例:(099)Although it has been possibleto infer from the goods and services actually produced what manufactures andservicing trades thought their customers wanted,only a study of relevant personal documents writtenby actual consumers will provide a precise picture of who wanted what.由although引導的第一個分句較復雜,主要是倒裝,infer A from B變成infer from B A,但真不是重點,重點是onlya study of relevant personal documents written by actual consumers will providea precise picture of who wanted what,這句很明了,不難理解,although的那個分句讀不懂沒關(guān)系,它只是鋪墊而已,或者讀although句時,帶上一種取非的觀念,它說是possible toinfer from…,應(yīng)該想到它重點是要講這是不可行的。講了這么多,我想說的是,讀難句時,應(yīng)該認認真真,要都讀懂,這是閱讀的內(nèi)功修煉,而真正做題時卻不必要,并且在那么有限的時間內(nèi)幾乎不可能全懂。所以我認為,平時訓練難句時,不但要讀懂,讀懂后還必須想一想,哪些是重點,哪些不讀懂也行,哪些可以直接跳過。我猜想,有時候分句特別難懂,ETS的意思或許根本就沒想讓你讀懂,而是讓我們從其他分句推斷出它的意思,我們又何必非懂不可呢?再說一下楊老師老師的集中突破法。這個方法是很好的,時候后期突破時用,只要堅持下來,必然會有巨大飛躍,只可惜我當時因為時間太緊了,沒有完全做下來,但也提高了不少。建議照著做,認認真真分析,雖然很痛苦,但堅持下來,必有很大收獲。我補充一點,在分析時,還應(yīng)該想想,讀文章時,哪些要詳讀,哪些可略讀,哪些可直接跳過。關(guān)于抽象詞,建議大家好好總結(jié),應(yīng)該很有用的,我沒弄,是因為沒時間。關(guān)于邏輯單題,這是新GRE里增加的,做陳虎平的邏輯10套就行。以前才開始時,邏輯題不會做,都有點想放棄了,因為它比重不大,后來我只是做了一下陳虎平的邏輯10套中的前4套就有些感覺了,其實邏輯題不難,難句的火候到一定程度的話,這東西不足為懼。關(guān)于填空,我覺得自己做的比較失敗了,沒有太多經(jīng)驗。當時準備6G時,看的是陳圣元的填空,他的書確實是經(jīng)典,即使是新G,也值得好好研究,因為很多思想方法還是不變的。準備新G時,我就做了普林斯頓1014的drill,綠皮一點兒沒做,現(xiàn)在看來,可能錯了。關(guān)于AW,應(yīng)該投入盡量少的時間,作為工科專業(yè),3.5足夠。Argument強烈建議placebo的簡單粗暴就能寫好argument,我這次新G,整個AW就用了2天時間準備,argument的模板基本上是參考placebo的模板改出來的;issue則是參考考托福時的句型,我個人感覺還不錯。北美范文是很好的書,時間充裕的話,建議好好研究,整個AW的準備周期建議不要超過1個月,戰(zhàn)線不要拉太長,重點是Verbal和Quantitative。
簡要總結(jié)一下,單詞:前期打基礎(chǔ)時用紅寶,方法用楊老師的17天,一次大量,多次重復。中后期qi叔的3000很重要,要好好背。閱讀:楊ji老師的是精髓,應(yīng)該始終貫徹他的精神,楊老師的是內(nèi)功,一定要照他說的認真讀,但從解題的角度上說,卻不必那樣讀,要尋找更簡便的方法去讀,多推理,不要死讀,除非迫不得已。集中突破法,研究文章時確實比較痛苦,但提升很大,建議后期使用。填空:陳圣元的還是很有價值的,要認真研究,找找感覺,后面怎么弄,我也不清楚,這個我搞的不好。整個GRE的準備周期,建議6個月左右,(不包括AW)不要太短,否則會后悔的,我就后悔了。還有一點。就是要注意,考試時的字體和word版的老G題目、陳虎平的36套是不一樣的,考前一定要做PP,適應(yīng)其字體,否則考試時可能會有負面影響。
下面談?wù)凲uantitative Reasoning。大家都說這個簡單,說什么是中國人基本上都800,這純屬無稽之談。Q單單從數(shù)學的意義上來說,確實不難,把它用中文出的話,初中生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訓練都能隨便秒殺。然而,第一,它是英文的,這就涉及到讀題的能力。要是有關(guān)鍵的單詞不認識,再簡單的題也沒法做;并且,有些很簡單的題,題干卻很長,要在盡量短的時間內(nèi)讀清楚,這就對閱讀能力有較高要求,要是讀個題目都弄得筋疲力盡,解題是很受影響的,建議多讀楊鵬難句以提高能力。還有就是思維方式,大家都把QuantitativeReasoning叫做數(shù)學,其實這個叫法就有問題。在我看來,它是基于Quantitative的Reasoning,重點是放在Reasoning上,而很少有十分生硬的計算,做題時,怎樣用最簡便的方法得出答案,而避免繁雜的計算。雖然現(xiàn)在有計算器,但我覺得這個東西不是十分必要,還是有些耽誤時間。建議大家多練練兩位數(shù)與三位數(shù)的乘除法,不要認為自己多么牛逼,即使是我們這些學過高數(shù)、數(shù)學物理方法,成天跟數(shù)學打交道的人。其實回過頭來想想,自上初中,純數(shù)字的計算就比較少了,都是代數(shù)運算,而不是算數(shù)。我們現(xiàn)在的算數(shù)水平肯定不及小學時候,至少我是這樣的,因為那時候天天干這個,以后接觸的數(shù)學越來越高深,但簡單的算數(shù)卻不是那么熟練了。所以說,建議多做一下兩位數(shù)與三位數(shù)的乘除法,能很快熟練起來,又花不了多少時間。這樣的話,考試時遇到三位數(shù)以下的加減乘除就直接秒殺,很方便,三位數(shù)以上的乘除再用計算器,其實這種情況很少。一戰(zhàn)時我就是太過于輕視數(shù)學,以至于考的一塌糊涂,后來痛定思痛,對數(shù)學給予一定重視。二戰(zhàn)我只有一個多月時間準備,數(shù)學也就把新東方綠皮比大小做了10個section,5選1的計算做了3個section,圖表做了9個section,套題做了5個section,做了一套PP,就考試了。時間充裕的話,數(shù)學綠皮是值得好好做的,主要是找感覺。我最大的失誤是OG上的math review沒看,知識點并沒完全梳理,考試時出了3、4個有關(guān)平均數(shù)、標準差計算的題,當時就有些傻眼,一開始標準差的定義老想不起來,畢竟是初中的東西了,6、7年沒接觸了,很是眼生。先果斷做了其他題,再回頭做這些,后來還是搞出來了,也不知道對了沒有,估計數(shù)學扣分就扣在這上面了。我是時間太緊,確實無奈,建議后來考G的人好好安排時間,不要弄的手忙腳亂,否則總會有顧慮不周的地方。Mathreview一定要看啊!!!
小總結(jié)一下:絕不要輕視數(shù)學,practice makes perfect! 要尋求最簡便的解題方法,避免大量復雜計算,簡單的加減乘除要熟練,盡量不要用計算器,知識點要詳細梳理,不要遺漏,這樣才是完全之策。
最后,心態(tài)很關(guān)鍵,對分數(shù)的要求不要太高,否則心理壓力太大,不利于發(fā)揮。分數(shù)的目標建議定在自己稍微努力一下就有希望達到的范圍內(nèi)(當然也不要太低),這樣的話,回旋的余地較大,即使碰到難題也不會太心慌。
小編提醒廣大考生,雖然新gre考試取消了對單詞純意義的考察,但是考察的重點依然是單詞跟邏輯。以上就是這位考生2011年11月19日新版gre考試機經(jīng)回憶,因為新版gre考試即使是同一考場考題也是不一樣的,所以如果有其他考生也參加新版gre考試的考生不妨也分享一下,大家可以相互借鑒相互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