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阿房宮賦》教案提問精選免費下載

字號:

    作為一名教職工,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應該怎么制定呢?那么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教案怎么寫才比較好,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阿房宮賦》教案提問篇一
    1、領會本文駢散兼行,音韻流暢的藝術風格。
    2、理解本文詳略適宜的寫作特點。
    3、體會本篇的鋪排手法和代古諷今的作用,以及豐富的想象和奇特的夸張。
    4、理解并歸納“一、愛、取、族、焉、而、天”等詞語的用法。
    5、背誦全文。
    1、明確運用想象,夸張等多種手法具體描寫阿房宮這一藝術形象,描寫為議論蓄勢,議論使描寫加強了深度的寫作特色。
    2、理解文章內容并背誦全文。
    秦代時,秦始皇嫌都城咸陽人多,原來的宮廷狹小,就在謂南營造新宮,面積龐大,隔離天日,到秦之都沒有完工。直到項羽帶兵攻入咸陽,一把火將它燒毀,據說大火足足燒了三個月不滅。這座龐大的宮殿建筑群現(xiàn)在只剩下夯工和臺基,它就是阿房宮。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杜牧的《阿房宮賦》。
    1、文體
    “賦”是中國古代一種重要的文體,是介于散文和詩歌中間的一種體裁?!段男牡颀堅徺x》中說:“賦者,鋪也;鋪采摛文,體物寫志也?!斌w物寫志,是賦的內容;鋪采摛文,指鋪的手法。
    賦講求字句的整齊和聲調的和諧;描寫事物時注重鋪陳和夸張;結尾多發(fā)議論,以寄托諷喻之意。
    賦體的流變大致經歷了騷賦、漢賦、駢賦、律賦、文賦多個階段。本文屬于文賦。
    2、背景
    本文寫于唐敬宗寶歷元年(公元825年),此時的唐王朝已是大廈將傾,風雨飄搖。唐敬宗李湛年少即位,好游獵,務聲色,大興土木,不理朝政。杜牧此文意在借古諷今,通過描寫阿房宮的興建及毀滅,總結秦王朝驕奢遙逸終政亡國的歷史教訓,從而向唐朝統(tǒng)治者發(fā)出警告,希望唐朝統(tǒng)治者引以為戒,不要重蹈覆轍。
    1、教師范讀。
    2、學生自讀,熟悉課文。
    3、學生對照書下注釋疏通例文,劃出疑難。
    (一)第1段:
    1、第一層:“六五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睂懥税⒎繉m的背景。
    重點詞:
    兀:形——動,被砍光。
    一:名——動,統(tǒng)一。
    學生背誦。
    2、第二層:覆壓三百余里。
    寫阿房宮的面積。
    學生背誦。
    3、第三層:隔離天日,驪山北構而西折,直走咸陽。二川溶溶,流入宮墻。寫規(guī)模氣勢。
    重點詞;北構而西折:北、西名——狀
    直走咸陽:趨向。
    學生背誦。
    4、第四層;五步一樓……矗不知其幾千萬落。
    寫阿房宮的樓閣廊檐。
    重點詞:
    鉤心斗爭:古今異義。
    蜂房水渦:蜂房,水渦,名——狀,像蜂房,像水渦。
    學生背誦。
    5、第五層:長橋臥波……不知西東。
    寫長橋復道。
    重點詞:
    未云何龍:云、龍、名——動,出現(xiàn)之出現(xiàn)龍。
    不霽何虹:虹名——動,出現(xiàn)彩虹。
    學生背誦。
    6、第六層:歌臺暖響……而氣候不齊。
    寫歌臺和舞榭。
    重點詞:
    氣候:環(huán)境氣氛。
    學生背誦。
    總結:本段從阿房宮的興建背景,面積,規(guī)模,樓閣廊檐,宮內的長橋復道,歌臺舞榭等方面描寫了阿房宮規(guī)模的壯麗。
    (二)第2段
    1、第1層:妃嬪媵嬙……為秦宮人。
    寫宮人的來歷。
    重點詞:
    輦名——歷乘車。
    學生背誦。
    2、第二層:明星熒熒……焚椒蘭也。
    寫宮女眾多。
    重點詞:
    綠云:綠即青,不用青,給人一種視覺上的美感。
    梳曉鬟也:曉梳鬟也。
    學生背誦。
    3、第三層:雷霆飛驚……有不得見者三十六年。
    寫宮人的命運。
    重點詞:
    縵之:長久地。
    而望幸焉:寵幸。
    學生背誦。
    4、第四層:燕趙之收藏……亦不其惜。
    寫宮內奢侈的生活。
    重點詞:
    鼎鐺玉石,金塊縷礫:把寶鼎當作鐵鍋,把寶石當作石頭,把金子當作土塊,把珍珠當作瓦礫。
    學生背誦。
    總結:本段從宮人的情況和宮人的生活來寫阿房宮內奢侈的生活。
    1、背誦1、2段。
    2、預習3、4段。
    《阿房宮賦》教案提問篇二
    1.感受課文形象生動的比喻、豐富瑰麗的想像、大膽奇特的夸張?zhí)攸c。
    2.學習本文描寫為議論蓄勢、議論使描寫增加了深度的寫作特色。
    3.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借古諷喻的目的。
    文章一、二節(jié)
    1.讀注釋,了解文章寫作背景。
    2.熟讀教材,依據課下注釋,梳通文意。
    3.再讀教材,總體把握文章內容,根據賦的特點,找出“體物”與“寫志”部分。
    第一步總體把握:全文分為兩部分,即“體物”部分,包括1、2兩段;與“寫志”部分包括3、4兩段。
    第二步反復研讀“體物”部分,即1、2段,這是課文的重點部分,要求熟讀成誦。
    第三步細致研讀“寫志”部分即3、4兩段,弄清彼此之間及與前一部分相輔相成的關系。
    4.品讀比較。對文體特征、表現(xiàn)手法、思想內容進行拓展,并完成課后練習題。
    第一步杜牧主張“凡為文以意為主,以氣為輔,以辭彩章句為之兵衛(wèi)”,進一步體會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用意。
    第二步感悟文章的藝術概括力。
    一、解題(教材補充注釋1內容):
    阿房宮,秦始皇所建造的宮苑,故址在今西安市阿房村?!妒酚洝で厥蓟时炯o》載:“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始皇以為咸陽人多,先王之宮廷小……乃營作朝宮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東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萬人,下可以建五丈旗?!比抗こ糖販缤鰰r猶未完成。阿房者,一說:“此以其形名宮也,言其四阿旁廣也?!保ā妒酚洝で厥蓟时炯o》索隱)為了建筑阿房宮,秦發(fā)“隱宮徒刑者七十余萬人”,工程浩大,耗費民力財力極多,加劇了當時的社會危機,促使農民起義的爆發(fā)。秦亡后,此宮為項羽所焚,現(xiàn)尚存夯臺基。
    這個歷史教訓,就是杜牧在賦中所表現(xiàn)的諷喻意義。
    賦:是古文中介于韻文之間的一種特殊文體。它是由《詩經》、《楚辭》發(fā)展起來,《詩經》是“賦”的遠源,《楚辭》是“賦”的近源。到漢代就形成了一種特定的文學體裁,它的特點是:“賦者,鋪者;鋪采文,體物寫志也”(《文心雕龍·詮賦》。它鋪陳文采,描寫事物,以抒寫情志,重視辭藻和押韻,以鋪陳、對比、對偶、夸張等傳統(tǒng)技法為主,文章顯得整齊和諧,清新流暢而又具有磅礴的氣勢。唐宋古文化運動興起,一些文人用古文的方法寫賦,使之由駢儷趨向散文化,稱為“文賦”以區(qū)別于六朝的“駢賦”以及唐代用來科舉考試的“律賦”。杜牧的《阿房宮賦》被視為初期文賦的典范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