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日游孤山訪惠勤惠思二僧

字號:


    臘日游孤山訪惠勤惠思二僧
    朝代:宋代
    作者:蘇軾
    原文:
    天欲雪,云滿湖,樓臺明滅山有無。
    水清出石魚可數(shù),林深無人鳥相呼。
    臘日不歸對妻孥,名尋道人實自娛。
    道人之居在何許?寶云山前路盤紆。
    孤山孤絕誰肯廬?道人有道山不孤。
    紙窗竹屋深自暖,擁褐坐睡依團蒲。
    天寒路遠愁仆夫,整駕催歸及未晡。
    出山回望云木合,但見野鶻盤浮圖。
    茲游淡薄歡有余,到家恍如夢蘧蘧。
    作詩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后難摹。
    譯文及注釋
    作者:佚名
    譯文
    天空將降瑞雪,湖面上陰云密布;層疊的樓臺與青山,隱隱約約,若有若無。
    我漫步山中,溪水清清,直見水底的石塊,游魚來往,歷歷可數(shù);幽深的樹林沒個人跡,只聽到鳥兒喧鬧相呼。
    今天是臘日,我不在家陪著妻子兒女,說是去尋訪僧人,其實也為的是自樂自娛。
    僧人的禪房坐落何處?喏,就在那寶云山前,小道狹窄,彎彎曲曲。
    孤山獨自聳立,有誰肯在這里結(jié)廬?只有僧人,道行深厚,與山相傍護。
    到了,那紙窗,那竹屋,幽深而又暖和,惠勤與惠思,裹著僧衣,正在蒲團上打坐。
    天寒路遠,仆夫催著回家,告別時,還未到黃昏日暮。
    出山回望山中景色,樹木都籠罩著煙云,一片模糊;有一只野鶻,在佛塔上空盤旋回互。
    這次出游雖然淡薄,但我心中充溢著快樂?;氐郊抑校袼蓟秀?,真像是剛從夢中醒來,那山中狀況還歷歷在目。
    我急忙提筆寫下了這首詩歌,恐怕稍有延遲,那清麗的景色便從腦海中消失,再也難以描摹。
    注釋
    ⑴臘日:說法不一,有的說是十二月一日,有的說是十二月八日。孤山:在杭州西湖?;萸?、惠思:均為余杭人,善詩。
    ⑵明滅:依稀模糊,似有若無。忽隱忽現(xiàn)。形容樓臺山巒。
    ⑶鳥相呼:一作“鳥自呼”,言鳥相和而鳴,如自呼名字。
    ⑷名:名義上。道人:有道之人,此指和尚。
    ⑸寶云山:在西湖北面,有寶云寺。
    ⑹團蒲(pú):即蒲團,和尚坐禪的用具。
    ⑺晡(bū):申時,黃昏之前。
    ⑻云木合,云和樹迷蒙成為一片。
    ⑼野鶻:屬鷙鳥類,飛翔迅疾。浮圖:佛塔。
    ⑽怳(huǎng),恍惚。遽遽(jù):驚動貌。
    ⑾亡逋(bū):逃亡者?!?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