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陽樓二首

字號:


    登岳陽樓二首
    朝代:宋代
    作者:陳與義
    原文:
    洞庭之東江水西,簾旌不動(dòng)夕陽遲。
    登臨吳蜀橫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時(shí)。
    萬里來游還望遠(yuǎn),三年多難更憑危。
    白頭吊古風(fēng)霜里,老木滄波無限悲。
    天入平湖晴不風(fēng),夕帆和雁正浮空。
    樓頭客子杪秋后,日落君山元?dú)庵小?BR>    北望可堪回白首,南游聊得看丹楓。
    翰林物色分留少,詩到巴陵還未工。
    譯文及注釋
    作者:佚名
    譯文
    巍巍岳陽樓矗立在洞庭湖之東長江之西,夕陽黃昏,沒有晚風(fēng)卷起,樓閣上的招牌靜止不動(dòng)。
    登臨當(dāng)年吳國和蜀國的分界之處(荊州),在湖山黃昏下徘徊。
    行程萬里,今日登高遠(yuǎn)望是什么心緒?為避戰(zhàn)亂我奔波三年。
    登樓憑吊古人,我自己已是兩鬢如霜,看著遠(yuǎn)山的古樹,青蒼中,隱含無限的傷悲。
    平湖映著天空的影子,晴空萬里,波瀾不驚,大雁在空中飛來飛去。
    岳陽樓很多人都在看秋天的景色,看日落君山。
    往北邊可以看到白首,往南邊可以看到丹楓。
    一路欣賞景色,結(jié)果到了巴陵還沒有寫出來詩。
    注釋
    ⑴簾旌(jīng):酒店或茶館的招子。夕陽遲:夕陽緩慢地下沉。遲,緩慢。
    ⑵吳蜀橫分地:三國時(shí)吳國和蜀國爭奪荊州,吳將魯肅曾率兵萬人駐扎在岳陽。橫分,這里指瓜分。
    ⑶徙(xǐ)倚(yǐ):徘徊。
    ⑷三年多難:公元1126年(宋欽宗靖康元年)春天北宋滅亡,到寫此詩時(shí)已有三年。憑危:指登樓。憑,靠著。危,指高處。
    ⑸吊古:哀吊,憑吊。
    ⑹晴不風(fēng):晴空萬里,波瀾不驚。
    ⑺杪(miǎo)秋:晚秋。
    ⑻君山:全稱君山島,位于湖南岳陽東部的洞庭湖中。
    ⑼白首:白發(fā)。這里指為枯萎而不凋謝的白色草。
    ⑽丹楓:經(jīng)霜泛紅的楓葉?!?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