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南漆客子割漆習(xí)俗

字號:

漆客子割漆,有一整套古樸的習(xí)俗。他們在進山割漆前,先要進行莊重虔誠的招呼山(敬山神)儀式。在進山的道口地面上插三柱香,擺上刀頭(即方肉)、生米和兩杯酒,就地宰殺一只大紅公雞,以雞血酒灑地祭山神,還口中喃喃地說一些吉利話,乞求山神保護,以免割漆期間遭受兇猛野獸的侵害或從樹上掉下來,進山后,漆客子居住在自搭的臨時窩棚里,窩棚不要門,任何人都可以自由進出。行人在路上遇上窩棚可以隨時進去歇息,會受到漆客子熱情款待。窩棚里放的食物和炊具無論是否在場,都可隨便吃喝但不得帶走,帶走即認(rèn)為帶走了漆客的財路和生路。漆客長期同變化莫測有所氣候、飛禽走獸打交道,開成了一些禁忌,或稱行規(guī)。
    如直呼獸名會碰見野獸,所以野獸有了別名老虎叫“王爺”,野熊叫“黑子”豹子叫“花鹿子”,狼叫“長尾巴”,蛇(長蟲)叫“皮條子”。
    漆客子打招呼,不叫姓名,只用“哎”來代替,在山上割漆,一人一條溝,隔梁問話,先拉長聲喊,“哎海?!保瑢Ψ郊踊匾宦暫?,才對話,漆農(nóng)在樹上割漆,最忌諱說“掛釘”、“掛面”叫“面條”。
    漆客子以漆林為本,因而愛護漆樹如同生命一樣。割漆脹,他們不是圖省事地在漆樹上打釘,而是花費工夫綁架子。漆客子在漆樹上綁的架,任何人未經(jīng)允許不能隨意搬動。 相傳,誰要亂動綁架,誰就肚子痛。過路人一方面相信這傳說,一方面尊重漆客子的勞動,都不干損德事。漆林附近的山民,不論和漆客是否相識,如果想讓漆客子幫忙漆一些家具,可以隨時走進窩棚請漆客子幫忙,也可直接把要漆東西在漆樹下或漆盆里,漆客子會精心漆好,仍放在原處,不收一點報酬。
    過去,秦嶺巴山深處的漆樹林,按照山規(guī)先滿足本村的漆客子,割不完的漆樹,才允許外來的漆客子進山。如今,四鄉(xiāng)八鄰的漆客子打破山界之規(guī),互相協(xié)作,共同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