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女孩在倫敦事情 13

字號:

我問他們一個我最想知道的問題:干嗎要千辛萬苦來倫敦?他們只說,看到別人都去了,自己自然要跟著出去闖一闖。至于來了以后的下一步,能想到的只有去唐人街,找個飯館打工,在那條“中國人的街”上一直混下去。
    我?guī)麄內(nèi)チ烁@浚渲幸粋€人跟我走進去,里面坐著的是一位穿白襯衫的英國男人。我向他解釋,這個人剛剛從中國來到倫敦,沒有地方住,每天露宿在街上的公園里。他有權(quán)得到政府安排的住處和救濟金。我沒有告訴福利部他目前暫時借住在朋友家里,因為根據(jù)上次的經(jīng)驗,只有在這里不認識任何人的偷渡者才會得到救助。但是風餐露宿那一段也不完全是瞎編,因為據(jù)他所說,他確實睡過路邊的草地。英國人看了看他說:
    “他的衣服很整齊,不像是流浪漢的樣子?!?BR>    “這很容易理解,他是因為要到福利部來所以才把自己收拾干凈,這是出于對你們的尊重?!蔽抑币曋蛔忠痪涞卣f。
    無論我怎么解釋,英國人只因為他穿戴整齊就堅持不相信他會是個需要救助的偷渡者,讓我回去把他們的材料詳細寫清楚以后再來申請。出了門以后我給他們翻譯了一遍剛才的對話,里面坐在我旁邊一直面無表情的那個人這才露出了憤怒的樣子,憤憤不平地說:
    “他想要我怎么樣?難道我一身是土、又臟又臭地進去他才會相信我?他把中國人都當成什么了?”
    我們幾個人坐在大街上,我詳細地問了他們的情況,準備回去寫資料。結(jié)賬時我仍舊按著上次的收費標準,一共是35鎊。雖然這些錢輕而易舉地掙到手對我是件好事,但沒有幫上忙讓我心里很不舒服,而且我心里很清楚,這些事只有交給有經(jīng)驗的專業(yè)律師辦才會成功。我根本沒有這個能力。他們在我身上只不過是浪費錢罷了。
    臨走時我說我會免費給他們準備資料,但是建議他們一定要去找律師。我決定不再從中國偷渡者身上掙錢了。
    但我和中國偷渡者的接觸并沒有到此為止。一年之后我在大街上又碰見了一位中國人,我們一邊在免費的國家畫廊里看文藝復(fù)興時期的意大利油畫,一邊聽他講幾年來的遭遇。他在國內(nèi)是一名音樂家,以偷渡者身份來到倫敦之后,被安置在一間幾平方米的小屋里。英國政府的政策是發(fā)給偷渡者類似“糧票”一樣的代金券,只能在指定的超市使用,并且只能購買最基本的生活必需品,像巧克力甚至是內(nèi)褲都被劃分為“奢移品”,不準購買。這一條政策引起了社會上許多人的不滿,被認為是對和其他人一樣有人格尊嚴的偷渡者精神上的侮辱。但大多數(shù)偷渡者由于語言不通,人生地不熟,只能無可奈何地接受政府的安排。在一年之后,他終于取得了可以工作的資格,每天在一家公司打掃衛(wèi)生。作為音樂家,他的渴望自然是生活中能聽到音樂,于是用可憐的工資買了一臺小隨身聽,卻被房東發(fā)現(xiàn)后說他已經(jīng)有錢,不符合偷渡者身份,將他趕出了那間小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