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從某廠退休返鄉(xiāng)后,決定利用曾在紅星公司工作多年的優(yōu)勢,與村民乙、丙商量合伙開辦出口臺布的加工業(yè)務,約定甲出資1萬元,負責聯(lián)系業(yè)務,乙、丙各出資4000元,負責組織村民干活并進行技術指導。三人起草了一份協(xié)議,但尚未簽字。當年底,完成多批加工任務,獲得利潤5萬余元,三人按約定比例進行了分配。次年,因趕上農活忙季,人手少,臺布出現(xiàn)質量問題,給購貨方紅星公司造成3萬余元的經濟損失,紅星公司要求甲、乙、丙賠償,乙、丙稱自己是受雇于甲,不能承擔責任,于是甲向紅星公司賠償了全部損失。根據(jù)以上案情回答下列問題:
1、甲、乙、丙三人之間的關系應如何認定?
A、因未簽訂書面協(xié)議,不形成合伙關系
B、乙、丙事實上是受雇于甲
C、甲、乙、丙已形成事實上的合伙關系
D、甲、乙、丙是協(xié)作關系,不是合伙關系
2、對紅星公司的損失,應如何承擔?
A、由甲承擔
B、由甲、乙、丙按出資份額承擔
C、甲、乙、丙連帶承擔
D、主要由甲承擔,乙、丙承擔部分
3、甲向紅星公司賠償了3萬元,其可否向他人再行追索?
A、不能向乙、丙追索
B、可以向乙、丙連帶追索
C、可以向乙、丙按份追索
D、以不向乙、丙追索
4、紅星公司遭受損失時,如索賠不成而起訴,可將誰作為被告?
A、可將甲作為被告
B、可將乙作為被告
C、可將丙作為被告
D、可將甲、乙、丙作為被告
答案: 1、(C) 2、(C) 3、(CD) 4、(ABCD)
相關法律
某制藥企業(yè)2000年1-12月賬面會計利潤總額為600萬元,企業(yè)所得稅適用稅率33%。該企業(yè)另有部分會計資料如下:
(1)銷售費用中列支廣告費250萬元,業(yè)務宣傳費21萬元;
(2)管理費用中列支業(yè)務招待費55.5萬元、存貨跌價準備60萬元、壞賬準備20萬元(年初數(shù)30萬元,年末數(shù)50萬元);
(3)該企業(yè)1-12月主營業(yè)務收入為9000萬元,銷售折扣與折讓500萬元(均在發(fā)票上注明),其他業(yè)務收入1000萬元,營業(yè)外收入300萬元。應收賬款、應收票據(jù)年初數(shù)分別為2000萬元和100萬元,年末數(shù)分別為3000萬元和200萬元。其中年末應收賬款余額3000萬元中包含本年度發(fā)生的關聯(lián)方應收賬款100萬元。
要求: 根據(jù)以上資料,計算該企業(yè)2001年度應繳的企業(yè)所得稅。
解:
(1)允許稅前扣除的廣告費限額=(9000+1000)×2% =200(萬元),企業(yè)列支廣告費250萬元,多扣250–200 = 50(萬元),應調增應納稅所得額50萬元。(由于是2000年,故可扣除的比例仍為2%,現(xiàn)制藥企業(yè)廣告費扣除比例為8%)
(2)允許扣除的業(yè)務宣傳費限額=(9000+1000)×5‰=50(萬元),企業(yè)實際列支21萬元,允許據(jù)實扣除。
(3)允許稅前扣除的業(yè)務招待費限額 = 1500×5‰+(9000 - 500 + 1000 - 1500)×3‰ = 7.5 + 24 = 31.5(萬元)。
多扣 55.5 – 31.5 = 24(萬元),應調增應納稅所得額24萬元。
(4)存貨跌價準備不得扣除,應全額調增應納稅所得額60萬元。
(5)期末允許保留的壞賬準備=(3000–100+200)×5‰=15.5(萬元),實際保留50萬元,多計50-15.5=34.5(萬元)。其中,當年多計20-(15.5-2100*5‰)=15(萬元),以前年度多計30-2100×5‰=19.5(萬元)。
應調增應納稅所得額34.5萬元 。
(6)綜上,該企業(yè)2000年應納稅所得額= 600 + 50 + 24 + 60 + 34.5 = 768.5(萬元)
應納所得稅=768.5×33% = 253.61(萬元)
1、甲、乙、丙三人之間的關系應如何認定?
A、因未簽訂書面協(xié)議,不形成合伙關系
B、乙、丙事實上是受雇于甲
C、甲、乙、丙已形成事實上的合伙關系
D、甲、乙、丙是協(xié)作關系,不是合伙關系
2、對紅星公司的損失,應如何承擔?
A、由甲承擔
B、由甲、乙、丙按出資份額承擔
C、甲、乙、丙連帶承擔
D、主要由甲承擔,乙、丙承擔部分
3、甲向紅星公司賠償了3萬元,其可否向他人再行追索?
A、不能向乙、丙追索
B、可以向乙、丙連帶追索
C、可以向乙、丙按份追索
D、以不向乙、丙追索
4、紅星公司遭受損失時,如索賠不成而起訴,可將誰作為被告?
A、可將甲作為被告
B、可將乙作為被告
C、可將丙作為被告
D、可將甲、乙、丙作為被告
答案: 1、(C) 2、(C) 3、(CD) 4、(ABCD)
相關法律
某制藥企業(yè)2000年1-12月賬面會計利潤總額為600萬元,企業(yè)所得稅適用稅率33%。該企業(yè)另有部分會計資料如下:
(1)銷售費用中列支廣告費250萬元,業(yè)務宣傳費21萬元;
(2)管理費用中列支業(yè)務招待費55.5萬元、存貨跌價準備60萬元、壞賬準備20萬元(年初數(shù)30萬元,年末數(shù)50萬元);
(3)該企業(yè)1-12月主營業(yè)務收入為9000萬元,銷售折扣與折讓500萬元(均在發(fā)票上注明),其他業(yè)務收入1000萬元,營業(yè)外收入300萬元。應收賬款、應收票據(jù)年初數(shù)分別為2000萬元和100萬元,年末數(shù)分別為3000萬元和200萬元。其中年末應收賬款余額3000萬元中包含本年度發(fā)生的關聯(lián)方應收賬款100萬元。
要求: 根據(jù)以上資料,計算該企業(yè)2001年度應繳的企業(yè)所得稅。
解:
(1)允許稅前扣除的廣告費限額=(9000+1000)×2% =200(萬元),企業(yè)列支廣告費250萬元,多扣250–200 = 50(萬元),應調增應納稅所得額50萬元。(由于是2000年,故可扣除的比例仍為2%,現(xiàn)制藥企業(yè)廣告費扣除比例為8%)
(2)允許扣除的業(yè)務宣傳費限額=(9000+1000)×5‰=50(萬元),企業(yè)實際列支21萬元,允許據(jù)實扣除。
(3)允許稅前扣除的業(yè)務招待費限額 = 1500×5‰+(9000 - 500 + 1000 - 1500)×3‰ = 7.5 + 24 = 31.5(萬元)。
多扣 55.5 – 31.5 = 24(萬元),應調增應納稅所得額24萬元。
(4)存貨跌價準備不得扣除,應全額調增應納稅所得額60萬元。
(5)期末允許保留的壞賬準備=(3000–100+200)×5‰=15.5(萬元),實際保留50萬元,多計50-15.5=34.5(萬元)。其中,當年多計20-(15.5-2100*5‰)=15(萬元),以前年度多計30-2100×5‰=19.5(萬元)。
應調增應納稅所得額34.5萬元 。
(6)綜上,該企業(yè)2000年應納稅所得額= 600 + 50 + 24 + 60 + 34.5 = 768.5(萬元)
應納所得稅=768.5×33% = 253.61(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