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創(chuàng)意才夠味2007年寧夏、海南高考滿分作文

字號:

智慧是維系成功的紐帶
    一考生
    有人說,成功要靠機遇和堅持不懈的精神;還有人說,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其實這兩種觀點雷同,都是強調了人們從事某種事業(yè),要獲得成功的兩個必要的條件。
    但是,人們是不是有了一定的機遇和執(zhí)著,就會有創(chuàng)造,有成功呢?
    一種人認為,金誠所致,金石為開,所以一直一直在努力,那么創(chuàng)造其實離我們并不遙遠;反對者說,沒有機遇你一輩子努力也出不了頭,這就好比姜太公釣魚。
    是機遇造就了成功,還是努力造就了成功?一時反而成了矛盾的統(tǒng)一體,成了糾纏不清的謎團。
    這究竟是怎么回事?
    楊振寧先生如雷貫耳,是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是創(chuàng)造與成功的典范。恰恰在不久,他參加了浙江大學的百年校慶,恰恰記者問了他一個我們正在探索的問題:人們怎么才能獲得成功?
    楊振寧先生是這么回答的:我們要想成功,第一要有機遇,第二要了解你從事的事業(yè)的尖端和你自己,第三就是個人的堅持不懈的努力。
    記者又問楊振寧先生,“你是不是總是成功,而沒有失敗過?”
    楊振寧先生斬釘截鐵地回答:“不是的。我失敗過,而且失敗得很慘。我在美國讀過一年半的研究生,搞實驗物理。但是,我天生動手能力差,我搞的實驗失敗了。所以我轉而搞理論物理的研究,后來我成功了”。
    從楊振寧先生的回答我們可以總結出來,楊振寧先生的總結的成功:一是機遇,二是智慧,三是努力。
    試想,如果楊振寧先生不那么客觀地評價自己,不進行實驗物理的研究嘗試,他怎么能重新審視自己,重新選擇自己所要涉足研究的領域?他怎么能遇到致使他成功的機遇?
    同樣,法國科學家別涅切克要不是細心地留意實驗中一只燒杯掉到地上,沒被摔碎的現(xiàn)象,沒把他看到一輛客車發(fā)生車禍,車窗上的擋風玻璃碎片劃傷了司機和乘客那篇報道,加以聯(lián)系,深入研究,他能發(fā)明出新型材料制成的擋風玻璃嗎?不能。
    成事在天,并不意味著我們要想獲得成功,就得等待上天的恩賜;說到努力,我們就只管強調堅持不懈,努力也需要巧,需要動腦,需要智慧,如果不發(fā)揮自己的智慧則那種努力就是盲從,蠻干,那就會南車北轍,越努力,離機遇越遠,離成功越遠,反而離失敗越近。因為它背離了真理和事物的客觀規(guī)律。
    所以說,智慧是維系機遇和努力,獲得成功的紐帶。
    精評
    中心明確:文章明確提出“智慧是維系機遇和努力,獲得成功的紐帶”這一中心,全文圍繞該主題進行論證。
    內容充實:主要以楊振寧和記者的采訪為材料進行論證,并將別涅切克的故事作為旁證,使得內容豐富充實,有說服力。
    結構完整:開篇以疑問的形式提出論點,在舉事例進行詳細論證,最后總結分析,再次申明論點,議論文結構嚴密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