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護理知識:晚期癌癥患者的心理護理

字號:

人的生命有兩個極端-出生和死亡,然而人總是樂生的。當被確診晚期癌癥后,人們不免受到極大的心理沖擊,極度恐懼、絕望,甚至出現情緒休克。常有這種情況開始治療一帆風順,病情奇跡般好轉,但后來又突然復發(fā),因此患者對于醫(yī)生的治療方法究竟對身體和心理有多大程度的幫助,心里七上八下,產生疑惑。嚴重的心理問題,導致病情急劇惡化,降低生活質量,此時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對患者的治療效果及生活質量的提高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1 了解和分析患者的心理反應
    1.1 對病情適度保密 當患者遵醫(yī)囑來院復診時,多數并不知道病情進展,應對其真實的病情適度保密,以免導致患者過于緊張和恐懼。和患者交談時,語言要慎重,避免在其面前過多討論病情,多談些有關患者生活起居、業(yè)余愛好等輕松的話題,鼓勵其繼續(xù)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并對以往的治療效果加以肯定。但必須將病情如實告知患者家屬。患者有知情權,應盡到告知義務。但根據我國目前的情況,是否將患者的病情如實告知患者,需要與患者家屬及主管醫(yī)師一起協(xié)調,然后作出決定。之后應根據這個決定制訂護理計劃。關于患者的病情切忌出現不一致的說法。當需要將病情告知患者時,可根據上述的決定配合醫(yī)生用分階段告知的方法。每個階段告知患者哪些情況,告知病情應留有余地,讓患者有一個逐漸接受現實的機會,然后根據患者的心理反應逐步深入,避免給患者過于肯定的預后不良的結論,盡可能給患者以希望,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1.2 當患者得知病情進展情況時,要及時做好心理上的安慰 幫助其認識到癌癥治療不是一帆風順的過程,鼓勵患者不要把全部希望寄托在治療上,應調動自身的力量,去遏制癌癥的發(fā)展,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珍惜生命的每一天。
    1.3 與患者建立良好的關系,增強患者的信任感 對于癌癥患者來說,使他們抱有希望是一種具有科學性和藝術性雙重意義的治療方法。要做到這一點就要求通過護患關系的改善,增強患者對醫(yī)務工作者的信任感,從面對治療產生希望,這也是減緩痛苦的重要條件。要讓患者信任,必須具有高度的同情心和責任心,熱忱關懷并尊重患者,耐心地傾聽患者的傾訴,細心地做好解釋工作。但需與醫(yī)生的意見保持一致,以免引起患者疑慮。在向患者解釋時,注意一次不可談太多,應分次逐漸使患者真正理解所談的問題,這可使患者了解病情、治療和預后,對醫(yī)護人員產生信任感,積極配合治療。
    1.4 交流、溝通、疏導 交流可了解患者的社會、文化背景、個性特征、生活習慣、對疾病的認識、態(tài)度等,從而掌握其心理變化,進一步有步驟地暗示、引導、調動其內在的心理抗衡能力,從而緩解緊張,恢復心理平衡。在交流時,護士應掌握語言交流與非語言交流的技巧,并注意以下幾點:(1)態(tài)度誠懇,語言親切;(2)與患者談話時要坐下,姿態(tài)自然放松,保持與患者的目光接觸;(3)耐心地傾聽并移情,使患者感到舒適和溫暖;(4)不可隨意更改話題或發(fā)表個人意見而阻斷患者談話;(5)防止不適的樂觀或作出保證;(6)注意觀察患者的非語言表情;(7)遇到患者不愿交談時,不勉強,可握著患者的手或撫摸其額部,使其感到對他同情和理解;(8)若患者已知癌癥擴散,則不應回避患者提出的問題。
    1.5 及時與家屬溝通,盡量滿足患者的臨終需要 患者病情惡化,直接影響家屬的言談舉止及情緒,護理人員要及時和家屬交談與溝通,提醒其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保持良好的情緒,對患者的一些失控行為給予同情和理解,并指導家屬做好一些生活護理,護理人員要盡可能的提供方便,積極協(xié)作,解決患者提出的合理要求,當患者彌留之際,要及時通告單位和親友,并配合做好各種善后工作。目前,臨終關懷已受到人們的廣泛注意和高度重視,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提高,將會有越來越多的臨終患者會在醫(yī)院渡過生命的最后階段,臨終關懷的實施,要求護理人員要進一步加強對心理學、社會學、倫理學等方面的知識的學習,把為患者減輕最后的痛苦,使其能安詳的離開人世作為醫(yī)護人員的義務。
    2 治療過程中的心理護理
    在患者進行手術時、放療或化療前不僅要向患者宣傳進行這種治療的重要性,也向患者講清治療期間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使患者有足夠的心理準備,主動克服困難,積極配合治療。
    3 疼痛護理
    晚期復發(fā)患者多伴有疼痛。癌癥70%晚期有劇痛及各種痛楚,使患者在僅剩的短暫歲月中受盡無情的折磨,甚至完全喪失做人的尊嚴與生存的欲望。陳虹等選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價102例晚期癌癥患者的情緒障礙,結果顯示患者焦慮和抑郁的發(fā)生率分別為47.8%和78.43%,明顯高于常模(P<0.001)。報道表明晚期癌癥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與疼痛程度呈明顯的正相關。說明疼痛越嚴重癌癥患者,其身心癥狀也越嚴重。
    針對晚期癌癥患者出現的焦慮、抑郁及相關因素,陳虹等指出,應給予切實可行的身心照護。70%以上的癌癥患者最終會遭受中、重度疼痛而癌痛明顯降低生活質量。因此,不僅要做好三階梯藥物止痛措施,還應進行心理行為干預措施,以起到緩解疼痛的作用。如進行放松訓練、分散注意力、暗示與催眠等。
    4 開展善終服務,為臨終患者和家屬提供全面的身心照顧與支持
    以滿足晚期復發(fā)患者生理、心理及社會方面的需求。提供持續(xù)性的舒適、溫馨、安全的高質量護理、照顧是腫瘤患者的以高質量生存的最基本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