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史坦福大學國際咨詢研究所的社會學家阿諾德·米歇爾,通過大量的資料,將當代美國人形形色色的生活方式歸納為九種,即:1、茍活者型;2、維持者型;3、附屬者型;4、競爭者型;5、成就者型;6、自我型;7、經驗者型;8、社會意識型;9、整合型。以上九種生活方式若按群體類型劃分,則可分成四大類:需要驅動型(1.2);外向型(3.4.5);內向型(6.7.8);內外向聯(lián)合型(9)。
下面,簡略描述美國人的這九種生活方式。
一、茍活者型:美國有600萬茍活者,他們帶有極端貧困的特點,傾向于絕望、壓抑、退縮、懷疑。他們對自己的處境不滿,并反對保守主義。絕大部分人教育水平低下,多病和衰老。在所有美國人中,他們認為環(huán)境變化得最快。
二、維持者型:美國有1,100萬維持者,這些人具有憤怒、懷疑和反叛的傾向,被認為是不考慮事情后果而好斗的人們。他們不象茍活者那樣已經喪失了希望,仍力圖在經濟上取得進展。但其中相當一部分人為貧困所迫,經常參與地下經濟活動,如走私販毒。
三、附屬者型:這是各種生活方式類型中的部分,大約有6,000萬人。美國的附屬者一般被看作中等階層,是傳統(tǒng)的、一致的、保守的、有道德的、非經驗的和家庭導向的、愛國的——最古老樣式的價值觀與生活方式群體。他們的主要驅動力是適應,而不是表現。
四、競爭者型:這些人有強烈的進取心、抱負、競爭力和浮夸作風,他們努力工作,并取得了相當的成功,比附屬者有著更多的欲望和要求。大約有1300萬美國人屬于此類,這是一個由已經充滿自我信心的附屬者向成就者生活方式群體轉換過程中的過渡性群體。
五、成就者型:大約有3,500萬美國人,在外向群體中處于登峰造極的地位。他們建立起這個“系統(tǒng)”,而且現在依然掌握著該系統(tǒng)的航向,這是一個已經建立具體的生活方式的群體,他們具有天賦,努力工作,自我依賴,事業(yè)上成功和生活幸福。成就者型的人比較堅定地傾向于保守主義,在政治和社會方面反對急劇的變革。
六、自我型:這是美國最年輕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群體(該類型人平均年齡21歲)。這些年輕的美國人(600)是在洶涌澎湃的變動中由外向型群體轉化而來的。他們發(fā)展成為具有內部導向、參與、發(fā)現、并創(chuàng)造新利益、制定新的目標的自我型的人。愿貢獻、有進取心、嚴肅、好出風頭、自我超越和自我陶醉、富有革新精神,是這種青年的鮮明特征。
七、經驗者型:從總體上說,他們比自我型群體中的人年齡要大,因而離開撫育他們長大的外向生活方式群體更遠。他們通過個人對問題和思想的深刻思考或是通過享樂主義和實驗,來尋求直接的生動體驗。其數目約1,100萬。這些人受過良好的教育,大多從事高報酬的技術和專業(yè)工作,但是與成就者型不同,他們講究政治上的自由,對組織的缺乏信心。 八、社會意識型:約有1,500萬人,他們關心社會問題,社會趨勢和社會事件。他們是成功的、有影響的同時是成熟的——內向和外向成就者的綜合體,雖然這是一個變化多端的群體,但他們卻有共同的信念,認為人類與自然和其他生物應該、而且能夠和諧共存,生活的非物質方面要比物質方面更為重要。
九、整合型:并不是很多人都會對生活獲得一個真正整合的信念——這個類型大概只有300萬美國人。他們具有外向的決斷性和內向的滲透性兩種雙重特性。整合型反映了成就型和社會意識型群體的雙重特質:他們是創(chuàng)造者、煽動者、觀察者和創(chuàng)作者;他們開放、自信、喜歡自我表現而且經常進行目標性預測。
以上劃分的九種生活方式群體,正是目前西方流行的一種說明“我們是誰”?的方法。它以人們的需要、抱負、內驅力和期望的差異來解釋:為什么某些人支持某些觀點;為什么某些人是強大的統(tǒng)治者,而另外一些人則是弱小的服從者;為什么某些人有著數學的天賦而其他一些人則具有藝術家的才能等等。
生活在各種生活方式群體中,你會思考世界應該是怎樣的。如果簡樸的志愿是一個人對于社會的理想圖景,那么他將過著簡樸的生活。因此,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運用各種生活方式塑造未來是十分有效的。
下面,簡略描述美國人的這九種生活方式。
一、茍活者型:美國有600萬茍活者,他們帶有極端貧困的特點,傾向于絕望、壓抑、退縮、懷疑。他們對自己的處境不滿,并反對保守主義。絕大部分人教育水平低下,多病和衰老。在所有美國人中,他們認為環(huán)境變化得最快。
二、維持者型:美國有1,100萬維持者,這些人具有憤怒、懷疑和反叛的傾向,被認為是不考慮事情后果而好斗的人們。他們不象茍活者那樣已經喪失了希望,仍力圖在經濟上取得進展。但其中相當一部分人為貧困所迫,經常參與地下經濟活動,如走私販毒。
三、附屬者型:這是各種生活方式類型中的部分,大約有6,000萬人。美國的附屬者一般被看作中等階層,是傳統(tǒng)的、一致的、保守的、有道德的、非經驗的和家庭導向的、愛國的——最古老樣式的價值觀與生活方式群體。他們的主要驅動力是適應,而不是表現。
四、競爭者型:這些人有強烈的進取心、抱負、競爭力和浮夸作風,他們努力工作,并取得了相當的成功,比附屬者有著更多的欲望和要求。大約有1300萬美國人屬于此類,這是一個由已經充滿自我信心的附屬者向成就者生活方式群體轉換過程中的過渡性群體。
五、成就者型:大約有3,500萬美國人,在外向群體中處于登峰造極的地位。他們建立起這個“系統(tǒng)”,而且現在依然掌握著該系統(tǒng)的航向,這是一個已經建立具體的生活方式的群體,他們具有天賦,努力工作,自我依賴,事業(yè)上成功和生活幸福。成就者型的人比較堅定地傾向于保守主義,在政治和社會方面反對急劇的變革。
六、自我型:這是美國最年輕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群體(該類型人平均年齡21歲)。這些年輕的美國人(600)是在洶涌澎湃的變動中由外向型群體轉化而來的。他們發(fā)展成為具有內部導向、參與、發(fā)現、并創(chuàng)造新利益、制定新的目標的自我型的人。愿貢獻、有進取心、嚴肅、好出風頭、自我超越和自我陶醉、富有革新精神,是這種青年的鮮明特征。
七、經驗者型:從總體上說,他們比自我型群體中的人年齡要大,因而離開撫育他們長大的外向生活方式群體更遠。他們通過個人對問題和思想的深刻思考或是通過享樂主義和實驗,來尋求直接的生動體驗。其數目約1,100萬。這些人受過良好的教育,大多從事高報酬的技術和專業(yè)工作,但是與成就者型不同,他們講究政治上的自由,對組織的缺乏信心。 八、社會意識型:約有1,500萬人,他們關心社會問題,社會趨勢和社會事件。他們是成功的、有影響的同時是成熟的——內向和外向成就者的綜合體,雖然這是一個變化多端的群體,但他們卻有共同的信念,認為人類與自然和其他生物應該、而且能夠和諧共存,生活的非物質方面要比物質方面更為重要。
九、整合型:并不是很多人都會對生活獲得一個真正整合的信念——這個類型大概只有300萬美國人。他們具有外向的決斷性和內向的滲透性兩種雙重特性。整合型反映了成就型和社會意識型群體的雙重特質:他們是創(chuàng)造者、煽動者、觀察者和創(chuàng)作者;他們開放、自信、喜歡自我表現而且經常進行目標性預測。
以上劃分的九種生活方式群體,正是目前西方流行的一種說明“我們是誰”?的方法。它以人們的需要、抱負、內驅力和期望的差異來解釋:為什么某些人支持某些觀點;為什么某些人是強大的統(tǒng)治者,而另外一些人則是弱小的服從者;為什么某些人有著數學的天賦而其他一些人則具有藝術家的才能等等。
生活在各種生活方式群體中,你會思考世界應該是怎樣的。如果簡樸的志愿是一個人對于社會的理想圖景,那么他將過著簡樸的生活。因此,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運用各種生活方式塑造未來是十分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