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1000年前--肯尼亞拉穆鎮(zhèn)

字號:

珊瑚礁砌成百年老墻 小毛驢運貨自己回家
    跟在一群毛驢后面,我走進拉穆鎮(zhèn)狹窄的胡同中。胡同四通八達,但窄得僅容兩人并肩通過。
    拉穆鎮(zhèn),肯尼亞拉穆群島上一眼望不到邊的紅樹林中的白色城鎮(zhèn),東非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公元7世紀就有人居住;公元9世紀,阿拉伯人以拉穆島為補充淡水的中轉(zhuǎn)站;14世紀中期,拉穆鎮(zhèn)成為東非最重要的港口和貿(mào)易中心。而拉穆鎮(zhèn)也作為斯瓦西里文明的發(fā)源地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確定為肯尼亞惟一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
    從小鎮(zhèn)最東邊到最西角,40分鐘足以踏遍每一個角落。小鎮(zhèn)顯得如此清澈和狹小,仿佛容納不了那么多的誘惑,那么,究竟是什么在吸引世界各地的征服者和崇拜者紛至沓來?在拉穆鎮(zhèn)居住的特納說:“在這里不用關門、提防強盜,非常安全和安靜?!边@種解釋并不能給來客滿意的答案。因為拉穆鎮(zhèn)曾被稱為“非洲的加德滿都”,是游客尋找慰藉的目的地,甚至在上個世紀70年代成為歐洲嬉皮士的精神中心。
    幾個在小巷中沉迷于棋局的島民吸引了我,他們正在玩一種被稱為“跑棋”的流行于東非的棋類游戲。一位老者在旁邊靜靜地觀看,微笑無語。老者身體靠著的墻壁,是用當?shù)靥赜械纳汉鹘钙龀傻?,已?jīng)有數(shù)百年的歷史。不遠處,身穿傳統(tǒng)長袍的商客在小店買了些東西,放在自己的毛驢背上,然后拍了拍毛驢的*,毛驢緩緩地走開,而商客依然在和店主談論家長里短。據(jù)說,這里的毛驢都認識自己的家門,而路上也不會有人去拿毛驢身上的東西。
    我所看到的一切1000多年來就未曾改變過,拉穆鎮(zhèn)封閉在自我的空中,時間就像停滯了一樣。
    拉穆的島民們曾經(jīng)靠打漁維持著驕傲,但西方的大型機械化漁船擊碎了這種生活。“10年前,拉穆鎮(zhèn)還有300條漁船按照傳統(tǒng)的方法捕魚,現(xiàn)在只剩下3條了”,拉穆漁夫卡休搖著腦袋對我說?!澳切O夫都干什么去了?”我對此感到不解?!捌飘a(chǎn)了,有的到西方人的船上去當漁夫,有的則什么也不干了”。“什么也不干?他們靠什么生活呢?”我感到困惑?!八麄兙驮诤_叴糁?,看看有什么工作可做,如果餓了,他們就回家睡覺,或者喝點水,再不行,就摘個木瓜或者什么水果吃吃”。我終于明白了,原來海邊那些如雕塑一樣的島民都是失業(yè)者。他們中的很多人從早上起來就坐在那里,一直望著面前的大海以及對面曼達島上密密叢叢的紅樹林。
    而我,則在腳夫桑巴的再三請求下,騎上他那頭號稱“天生神力”、實際上比猴子大不了多少的小毛驢,走進了拉穆鎮(zhèn)的夜色。拉穆人簡單、恬淡和無所事事的生活與奔忙、喧鬧和庸碌的現(xiàn)代生活格格不入,或許這正是它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