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2006年中招:平靜之中留下三個懸念

字號:

能否效仿高招? “扶持”學校有無必要? 均衡教育是否會被破壞?
    2006中招:平靜之中留下三懸念
    核心提示
    在經(jīng)過兩年令人痛苦的喧囂之后,今年的中招終于能以一種平靜的方式進行——沒有嚴重扎堆,如火如荼的招生大戰(zhàn)硝煙也基本散去。
    和前兩年一樣,本報今日對中招做一番盤點。我們并不是自詡教育專家來對教育問題指指點點,而是試圖以第三者的身份來看看今年的中招,希望通過第三者的冷靜觀察,能為決策者和考生家長回顧今年中招提供一些參考。
    回顧
    總體平穩(wěn)高分扎堆趨緩
    今年的中招又恢復了久違的平靜,平靜得讓我們沒有像前兩年那樣有寫盤點的強烈欲望。不過,中招至少有以下幾點可圈可點:
    一、肆無忌憚的招生大戰(zhàn)沒有了。今年的招生宣傳,不可否認,仍然有個別學校在考后甚至考試前往學生家里打電話,但是,和前兩年相比,學校特別是都表現(xiàn)出了極大的克制。
    從前島內學校是違規(guī)的“重災區(qū)”,今年我們接到的少量投訴多數(shù)是島外學校,例如個別地方仍把留住生源作為考核老師的工作內容之一,我們的讀者告訴我們,當?shù)匾晃粚W生要填報區(qū)外中學,需要經(jīng)過班主任帶頭的動員小組,如果不行,還有教務處主任、副校長、校長在后面等著。個別學校仍然對試圖報考外校的學生軟硬兼施,甚至在填報志愿的當天,以不填報本校高中就不收志愿表來“要挾”學生,所幸的是,這種行為被市教育局及時制止。
    二、高分扎堆沒那么明顯了。這幾年,分數(shù)線沒出來之前,大家都在猜:今年高分考生是擠到一中,還是擠到雙十?7月16日晚上,大家等來一個結果:一中和雙十的分數(shù)線僅差3分,是近兩年來兩校分數(shù)線之差最小的。高分扎堆趨緩,讓人放下心中大石。
    三、聲稱被老師誤導而填錯志愿的家長集體投訴事件,今年也絕跡了,這點是最值得今年中招引以為豪的地方。
    實事求是地說,前兩年中招的風風雨雨,換來了今年的平穩(wěn)——這幾年,教育主管部門每年都會根據(jù)上年中招暴露出的問題,對新一年招生政策做修正,促使政策更加完善。今年,在規(guī)范招生行為上,主管部門給了學校特別是更大壓力。有消息說,在填報志愿期間,教育局還專門召開了只有兩所負責人的小型會議,提醒學校遵守招生規(guī)則。更重要的是,經(jīng)過了前兩年的風波,兩所的老師今年指導學生填報志愿時都格外小心翼翼,不再輕易說出“多少分就可以上我們學校”的話來。
    此外,今年的學生家長的相對理智,也為高分扎堆趨緩做出了貢獻。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只要還是知分填報志愿,高分扎堆的風險還會存在。
    展望
    期待明年有更完美的招生方案
    今年招生過程中,我們不斷接到讀者的建議,他們認為自己有更好的辦法,不過這些方法最終都被證明考慮得還不全面。
    事實上,教育部門甚至比家長更期望尋找一個完美的招生方案,教育局領導不止一次地表示,我們更不愿意看到高分扎堆現(xiàn)象發(fā)生,原因很簡單,諸如扎堆等問題將激發(fā)矛盾。每年的招生,政策的制定者并非一些人所想像的“拍拍腦袋就想出招生方案”,他們也是窮盡了各種可能,可以說,家長們能想的,他們也想到了,區(qū)別在于他們必須尋找適用面的化,而家長們更多是從自己的角度看。
    以下是我們對招生政策所做的一些探索性的思考。
    1.為什么不能像高招一樣招生?
    今年,不斷有人在探討一種可能,即中招為什么不像高考一樣提前在每個批次劃定一個最低錄取控制線,例如,根據(jù)第一批一級達標學校招生人數(shù)確定各最低錄取控制線,家長們認為,這樣做的一個好處是,由于每個批次都有最低錄取控制線,可以幫助考生更輕松地完成志愿填報,也使某些人少花冤枉錢,例如,如果考生分數(shù)達到第一批控制線,那么,他可以不填報第二批學校。
    不過,只要仔細分析,中招和高招還是有些不同。首先中招第一批學校無所不包,有一級達標學校,有二級達標學校,還有五年制高職和職業(yè)類學校等等。即使在一級達標學校中,招生片區(qū)也有區(qū)別,有的是面向島內,有的是面向全市。
    其次,即使勉強提前劃了最低錄取控制線,也無法清晰地看出第一批和第二批的區(qū)別,因為最低錄取控制線肯定是要放大比例的,也就是說,有些人即使上了最低錄取控制線,還是會掉下來。至于哪些人會掉下來,不僅僅是分數(shù),還有志愿填報是否得當?shù)囊蛩卦趦取?BR>    更重要的是,在志愿填報中,如果僅僅是根據(jù)招生數(shù)而不參考考生填報志愿來劃定最低錄取控制線,那么,很有可能出現(xiàn)某些學校生源過滿,某些學校生源不足的情況。在這點上,中招和高招不同,高招中如果出現(xiàn)這種情況,完不成任務高??梢园颜猩媱澱{配到其他省份,但是,中招就不行,除非中招也要實行每個批次錄取完的補錄,但這樣工作量太大了,關鍵是,意義不大。
    還有些讀者提出規(guī)避填報志愿的風險,例如,有的人建議通過網(wǎng)絡預填志愿,以避免扎堆,但是,誰也無法確保網(wǎng)絡預填的會和實際填報一致。還有人建議學校老師首先應該控制一中和雙十本校學生填報人數(shù),即使他們不要過多集中在某一所學校,不過,填報志愿是學生的事,老師以何種姿態(tài)介入,是個問題,此外,眾所周知,在填報學校上面,一些學校有自己的傳統(tǒng),某些學校初中畢業(yè)生比較傾向于A校,另一些則傾向B校。
    2.對學校的“扶持”有沒有必要?
    正如我們在上面所述,今年第一批學校種類可謂“百花齊放”。我們應該看到,不管是哪類學校,放在第一批招生,好處是顯而易見的——能提前錄到一些好生源。
    個別類型學校的確需要這類的扶持,不過,我們擔心的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需要“扶持”的學校是否還會增加?如果大家都擠到第一批,那么,扶持的力度不也就等于零了嗎?
    社會進步的一個標志是要把復雜的事情變成簡單,類似上述把簡單的事情變復雜就需要做出評估:到底這類的“扶持”有沒有用,是否是利大于弊?
    3.廈門的均衡教育會被破壞嗎?
    我們對“取消省一級達標學校非一志愿不錄取”的新規(guī)對廈門均衡教育產(chǎn)生的影響充滿好奇。
    今年,這一新規(guī)暫時沒有明顯發(fā)揮作用,但不排除它將發(fā)揮更大作用。雖然廈門一中和雙十也有可能會受到影響(如果高分扎堆扎到兩所中的其中一所),不過,其他一級達標學校的生源受到影響的可能性更大些,此外,這條新規(guī)對那些原本比較受歡迎的二級普通中學更可能會是不小的沖擊。
    有人形容說,新規(guī)事實上是把“網(wǎng)”織得更密了,讓高分考生不容易往下掉。可以預見的是,今后不同級別的學校的分數(shù)線可能會比過去更“涇渭分明”,各校的生源層次會像割韭菜那樣整齊,一些學校擔心:新規(guī)最終只是照顧了個別,而不利于大多數(shù)學校的發(fā)展。
    評說
    新規(guī)試水并不盡如人意
    今年出臺的幾條中招新規(guī),在考前考后都是人們熱議的話題。從實際執(zhí)行的效果看,并非所有的目標群體都能享受到新規(guī)帶來的實惠。
    普高設立最低控制線
    某種程度上保護了高分考生和學校
    今年普高首設最低控制線,不過,在確定了每個批次的最低錄取控制線之后,各校實際上又有自己的投檔線,只有達到學校的投檔線,才能被錄取。一些人因此被搞得一頭霧水,認為,“既生瑜,何生亮”,不過,教育部門設立的最低控制線還是有其積極意義的。
    事實上,最低錄取控制線在某種程度上保護了高分考生,也保護了學校。例如,如果某一級達標學校一志愿有缺額,那么,在過去,從理論上看,如果某位考生雖然考分為280分,但是等級合格,如果他在一志愿報考這所學校,那么,這所學校也必須錄取他,但是,有了最低錄取控制
    分數(shù)線,學校就有了保護傘了,而由于省一級達標學校也可錄取非一志愿考生,所以,一些非一志愿的高分考生也有在第二志愿被錄取的希望。
    最低控制線還使得招生更加有章可循。過去,如果學校(普通高中)一志愿未完成招生計劃,一般是按照一志愿招收招生計劃的一定比例,二志愿又招收招生計劃一定比例來確定各志愿的錄取線,至于是什么比例,一般是粗略估計,例如,有的是以5分為分水嶺,但是,有了最低錄取控制線,每個志愿都是探到“底”,這個“底”指的就是最低控制線,操作起來,有根有據(jù)。
    取消“省一級達標校非一志愿不錄取”
    姿態(tài)意義大于實際意義
    今年的中招,取消了沿用至少十幾年的省一級達標學校非一志愿不錄取的規(guī)定,從效果看,這一新規(guī)姿態(tài)意義大于實際意義。
    今年,事實上只有填報科技中學和翔安一中的考生享受到這一新規(guī)帶來的實惠——科技中學錄到了第五志愿,翔安一中錄到了第八志愿,其余六所一級達標學校全部在一志愿完成招生計劃。
    當然,新規(guī)并非毫無意義,新規(guī)的好處是在一定程度上減輕部分考生和家長填報志愿——特別是填報廈門一中和雙十中學——所要承受的壓力。過去非一志愿不錄取的志愿填報方法對考生和家長都是一個很大挑戰(zhàn),一旦考生選擇某所省一級達標學校而無法被投檔錄取,那么,他就要掉到第二批甚至第三批志愿。在新規(guī)中,這類考生就有可能被其填報為二、三、四志愿的其他一級達標學校錄取,風險降低了,當然,前提是這些學校的一志愿還未錄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