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過幾回歐洲,住過二三十個旅店,作客他鄉(xiāng),隨遇而安,沒有奢求,有個睡覺的地方就成。但也遇到些頗有意思的事情。
頭一次夜宿倫敦,是1996年冬,住在我駐英使館招待所二樓的一個小單間,除一臺日本彩電外,一切陳設(shè)都很中國。因為倒時差,晚9時多我便睡了,直到日出方醒。一開門就聽見吵吵嚷嚷,說是夜里小偷撬門偷東西了,就在我隔壁的那個辦公室,大彩電都被抬到屋門口了。管理員聞聲而起,小偷才被嚇跑,只損失了食堂收款機里的百來英鎊的款子。聽后令我愕然,都說西方很文明,又都說歐洲小偷厲害,沒想到在頭一天,就讓人有了親身感受。
由于是因公出訪,又是找留學(xué)生征求辦報意見,經(jīng)費不寬裕,到愛登堡,當?shù)貙W(xué)聯(lián)讓我們住在一個家庭旅店里。一位老頭兒開門接待我們,打開一個雙人間讓我們住下,似乎什么也沒交待,他就去睡了。同伴小陳讓我先休息,說他跟學(xué)聯(lián)朋友去談?wù)劽魈斓陌才拧K?0時多出去,到很晚都沒回來。鑒于倫敦的教訓(xùn),我很擔心他的安全,同時也擔心自己,因為此刻我是這家惟一的客人。我把錢包和護照之類放在貼身處。住這樣的旅館,我又是平生第一遭,那心理與我當年下鄉(xiāng)和貧下中農(nóng)“三同”時絕不相同。人躺下怎么都睡不踏實,倫敦小偷的黑影總是揮之不去。凌晨1時許,小陳回來了,我這才冰釋。
1999年春節(jié)期間,我隨中央民族樂團再次訪歐。“大兵團”行動,一切有人安排,住的是三星或四賓館。這類賓館,一切都較正規(guī),無被盜被搶之虞,也不會有“先生你要服務(wù)嗎”之類的電話干擾。走廊上看不到服務(wù)員,送水、搞衛(wèi)生的小姐更是少見。服務(wù)員多集中在餐廳,吃完一盤點心或菜肴,他們馬上會幫你把盤子拿走。
又一年仲秋,我旅歐半個多月,換住旅店十來個,一般也是三旅店。也是團隊行動,有導(dǎo)游小姐的周到關(guān)照,進店和離店時都再三叮囑:要帶好三件寶———現(xiàn)金、機票和護照,防止小偷入屋偷盜;吃自助餐時不要把包放在座椅上就去取飯菜。耳邊警鐘長鳴,因而一路無恙。
意外的事情也有。那是在意大利的第二大城市米蘭,傍晚住進一家旅店。我漱口時沒注意,被一個破了口的刷牙杯上的碎玻璃劃破了嘴唇,一時流血不止。導(dǎo)游找來旅店的醫(yī)生和管理人員,他們一面趕緊道歉,一面給我做醫(yī)療處理。嘴唇劃破很不雅觀,皆因他們沒仔細檢查杯子,就給顧客使用。這現(xiàn)象我在國內(nèi)從未碰到過。本想討個說法,看他們致歉之誠,也就二話不說了。
住進佛羅倫薩一家旅店,房子不算小,彩電卻只有14英寸,而且,還高放在房門頂上,遙控器用一根電線拴著,不能隨便拿動,調(diào)頻道極不方便。這樣級別的旅館,竟如此防范客人,讓人難以理解。繼而又想,也許他們沒少被偷過,損失多了才想出這招兒。
近些年,金錢的價值似乎被看得越來越重,以為出了錢就能當“上帝”。而上述種種遭遇,透露出的信息卻是,歐洲旅店對顧客的服務(wù)也是講究價值“相等”的,顧客算計它,它也算計顧客;你防范它,它也防范你。當“上帝”,也不是時時處處都痛快著,在堪稱文明的歐洲住店,不也同樣如此么?
頭一次夜宿倫敦,是1996年冬,住在我駐英使館招待所二樓的一個小單間,除一臺日本彩電外,一切陳設(shè)都很中國。因為倒時差,晚9時多我便睡了,直到日出方醒。一開門就聽見吵吵嚷嚷,說是夜里小偷撬門偷東西了,就在我隔壁的那個辦公室,大彩電都被抬到屋門口了。管理員聞聲而起,小偷才被嚇跑,只損失了食堂收款機里的百來英鎊的款子。聽后令我愕然,都說西方很文明,又都說歐洲小偷厲害,沒想到在頭一天,就讓人有了親身感受。
由于是因公出訪,又是找留學(xué)生征求辦報意見,經(jīng)費不寬裕,到愛登堡,當?shù)貙W(xué)聯(lián)讓我們住在一個家庭旅店里。一位老頭兒開門接待我們,打開一個雙人間讓我們住下,似乎什么也沒交待,他就去睡了。同伴小陳讓我先休息,說他跟學(xué)聯(lián)朋友去談?wù)劽魈斓陌才拧K?0時多出去,到很晚都沒回來。鑒于倫敦的教訓(xùn),我很擔心他的安全,同時也擔心自己,因為此刻我是這家惟一的客人。我把錢包和護照之類放在貼身處。住這樣的旅館,我又是平生第一遭,那心理與我當年下鄉(xiāng)和貧下中農(nóng)“三同”時絕不相同。人躺下怎么都睡不踏實,倫敦小偷的黑影總是揮之不去。凌晨1時許,小陳回來了,我這才冰釋。
1999年春節(jié)期間,我隨中央民族樂團再次訪歐。“大兵團”行動,一切有人安排,住的是三星或四賓館。這類賓館,一切都較正規(guī),無被盜被搶之虞,也不會有“先生你要服務(wù)嗎”之類的電話干擾。走廊上看不到服務(wù)員,送水、搞衛(wèi)生的小姐更是少見。服務(wù)員多集中在餐廳,吃完一盤點心或菜肴,他們馬上會幫你把盤子拿走。
又一年仲秋,我旅歐半個多月,換住旅店十來個,一般也是三旅店。也是團隊行動,有導(dǎo)游小姐的周到關(guān)照,進店和離店時都再三叮囑:要帶好三件寶———現(xiàn)金、機票和護照,防止小偷入屋偷盜;吃自助餐時不要把包放在座椅上就去取飯菜。耳邊警鐘長鳴,因而一路無恙。
意外的事情也有。那是在意大利的第二大城市米蘭,傍晚住進一家旅店。我漱口時沒注意,被一個破了口的刷牙杯上的碎玻璃劃破了嘴唇,一時流血不止。導(dǎo)游找來旅店的醫(yī)生和管理人員,他們一面趕緊道歉,一面給我做醫(yī)療處理。嘴唇劃破很不雅觀,皆因他們沒仔細檢查杯子,就給顧客使用。這現(xiàn)象我在國內(nèi)從未碰到過。本想討個說法,看他們致歉之誠,也就二話不說了。
住進佛羅倫薩一家旅店,房子不算小,彩電卻只有14英寸,而且,還高放在房門頂上,遙控器用一根電線拴著,不能隨便拿動,調(diào)頻道極不方便。這樣級別的旅館,竟如此防范客人,讓人難以理解。繼而又想,也許他們沒少被偷過,損失多了才想出這招兒。
近些年,金錢的價值似乎被看得越來越重,以為出了錢就能當“上帝”。而上述種種遭遇,透露出的信息卻是,歐洲旅店對顧客的服務(wù)也是講究價值“相等”的,顧客算計它,它也算計顧客;你防范它,它也防范你。當“上帝”,也不是時時處處都痛快著,在堪稱文明的歐洲住店,不也同樣如此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