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年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測典型真題解析

字號:

【2003年A類第86題】從1901年到1961年,諾貝爾文學獎幾乎完全為歐美白人壟斷;60年代以后亞、非、拉美作家居多數(shù);90年代則完全沒有歐美白人作家獲獎。而60年代以后正是歐美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的時代。這是否意味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會使文學作品失去人文魅力?
    這段話主要支持了這樣一種觀點,即( )。
    A . 科技高度發(fā)展可能使文學中的人文精神走向淺薄
    B . 不排除技術和科學的干擾,就沒有優(yōu)秀文學作品
    C . 真正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產(chǎn)生在落后的國家和地區(qū)
    D . 科技發(fā)展是以文學作品喪失人文魅力為代價的
    86.A 【解析】材料說明了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有可能使文學作品失去人文魅力,對此作者的態(tài)度并不肯定,只是一個可能性的估計。A項的說法委婉中肯,符合材料意思,是作者要表達的主要觀點;B項中沒有文學作品并不一定完全是由于科技發(fā)展造成的,錯誤類型:過于絕對;C項的說法犯了以偏概全的錯誤,材料中只說60年代以后亞、非、拉美作家居多數(shù);90年代則完全沒有歐美白人作家獲獎;D項中作者對科技發(fā)展是否會使作品失去人文魅力持不確定態(tài)度。
    【2003年A類第95題】 魯迅滿懷悲憤的寫道:“不是年輕的為年老的寫記念,而在這三十年中,卻使我目睹許多青年的血,層層淤積起來,將我埋得不能呼吸,我只能用這樣的筆墨,寫幾句文章,算是從泥土中挖一個小孔,自己延口殘喘,這是怎樣的世界呢?!?BR>    對上文中“延口殘喘”一詞的理解,不準確的是( )。
    A . 反映魯迅英勇抗爭,一往無前的無私無畏精神
    B . 反映魯迅對只能寫文章紀念捐軀青年的無奈
    C . 反映魯迅先生處于極為險惡、壓抑的環(huán)境之中
    D . 反映魯迅先生悲憤的心情和奮力抗爭的精神
    95.B 【解析】這則材料引自魯迅《為了忘卻的記念》,表達了作者對烈士沉痛悼念和對國民黨反動統(tǒng)治的強烈憎恨。這道題雖然只要求選不正確的一項,但卻有一定的難度,很多考生會從材料的局部字面意思入手,這就掉進命題者設定的陷阱了;“延口殘喘”一詞強烈地表達了一種憤慨、抗爭和無私無畏的精神,而B選項是斷章取義,不符合作者此時的心情。
    【2003年A類】閱讀以下文字,完成103~106題
    隨著網(wǎng)絡技術的發(fā)展與普及,以及電子信息源的不斷豐富,出現(xiàn)了電子圖書館。人們在探討圖書館的未來形式時,還提出諸如數(shù)字圖書館、虛擬圖書館、無墻圖書館和全球圖書館等新概念。
    狹義的電子圖書館是指使用電子介質(zhì)(磁盤、光盤等)存貯、檢索和傳遞信息的圖書館;數(shù)字圖書館也沒有傳統(tǒng)印刷型圖書,而是利用純數(shù)字化的信息為讀者提供網(wǎng)上服務;虛擬圖書館不是一個獨立的實體,只是一種為用戶提供各種入口去獲取所需信息的環(huán)境,它擁有二維或三維人機界面,并能使用戶任意瀏覽和存取信息。
    實際上,這三類圖書館在本質(zhì)上是一致的,因此,圖書館界統(tǒng)稱其為電子圖書館。美國《電子圖書館法案》明確了電子圖書館系統(tǒng)應具備的特征,即:(1)利用一系列技術能夠?qū)ń逃脱芯吭趦?nèi)的大量信息發(fā)送到家庭、學校和社區(qū),并能提供檢索;(2)交互的多媒體程序能為正規(guī)的和非正規(guī)的教育與學習提供幫助;(3)這些信息與服務可提高生產(chǎn)效率,能為每個人的生活提供新的選擇,并能提高他們的生活質(zhì)量;(4)這些信息與服務必須是可共享的。
    103. 對文中畫橫線句子的意思,陳述最準確的是:
    A. 指出了電子圖書館出現(xiàn)的時代背景
    B. 展示了電子科學技術領域的新成果
    C. 交代了電子圖書館出現(xiàn)的科技因素
    D. 介紹了電子科學技術的發(fā)展與應用
    104. 屬于“電子圖書館系統(tǒng)應具備的特征”的是:
    A. 在家庭、學校和社區(qū)間建立大量信息的聯(lián)系
    B. 為正規(guī)和非正規(guī)的教育與學習提供幫助
    C. 可提高生產(chǎn)效率和每個人的生活水平
    D. 必須使每個人享受這些信息與服務
    105. 對“虛擬圖書館”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是:
    A. 非獨立實體,是用戶利用網(wǎng)絡獲取所需信息的一種環(huán)境
    B. 有先進的工作系統(tǒng),而不具有傳統(tǒng)圖書館的建筑特征
    C. 虛擬,是針對傳統(tǒng)的實體概念而言,并非虛設之意
    D. 擁有專為某用戶個人設置的二維或三維人機界面
    106. 下列各項陳述,不符合第三段文意的一項是:
    A. 電子圖書館應具備為社會上每一個人提供信息服務的能力
    B. 電子圖書館承擔著提高生產(chǎn)效率以及提高生活水平的任務
    C. 為教育與學習的社會化提供幫助是電子圖書館的重要特征
    D. 供用戶檢索信息和提供信息服務是電子圖書館的基本特征
    103.C 【解析】材料主要介紹了電子圖書館的類型以及特征。第一句話說明網(wǎng)絡技術和電子信息的發(fā)展是電子圖書館產(chǎn)生的科技前提。A項“時代背景”的說法太大,明顯超出了材料內(nèi)容的范圍,錯誤類型是:擴大范圍;B項說法的側重點為“電子圖書館”偏離了橫線句要表達的重點“電子圖書館產(chǎn)生的科技因素”,錯誤類型是:次要觀點;D項內(nèi)容明顯超出了材料的內(nèi)容范圍,錯誤類型是:擴大范圍。
    104.B 【解析】這道題比較容易,關鍵在于對電子圖書館特征的準確理解。A項的內(nèi)容材料沒有提到,材料只說“將信息發(fā)送到家庭、學校和社區(qū)”,但并不是“建立信息聯(lián)系”,錯誤類型是:無中生有;C項“提高每個人的生活水平”與材料所描述的“提高生活質(zhì)量”有明顯不同;D項說法與材料不符,材料只說“信息與服務必須是可共享的”,并非指“必須使每個人享受這些信息與服務”錯誤類型是:過于絕對。
    105.D 【解析】這道題有一定定難度,做這道題時要看清題干,要求選“不符合”的一項。A、B 、C項都可從材料中推知;D項“專為用戶個人設置”材料未提到,錯誤類型是:無中生有。
    106.B 【解析】這道題有一定難度,A、C、D項材料都有提及,可排除;B項“承擔提高生產(chǎn)效率和提高生活水平任務”與材料所表達內(nèi)容有出入,“提高生產(chǎn)效率和提高生活水平”是電子圖書館帶來的結果,而并非是它承擔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