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0月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試題

字號:

課程代碼:00001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1分,共3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對哲學基本問題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
    A.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標準
    B.劃分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標準
    C.劃分一元論和二元論的標準
    D.劃分可知論和不可知論的標準
    2.“與時俱進、開拓創(chuàng)新”是()
    A.馬克思主義哲學具有的基本內容
    B.馬克思主義哲學具有的功能作用
    C.馬克思主義哲學具有的理論品質
    D.馬克思主義哲學具有的實踐基礎
    3.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研究對象是()
    A.物質世界的一切現象 B.各個國家和民族發(fā)展的具體過程
    C.人們的具體心理過程 D.自然、社會和思維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
    4.建筑單位總是先設計圖紙,再依據圖紙施工,蓋成大樓。這說明()
    A.意識決定物質 B.意識創(chuàng)造物質
    C.意識離不開物質 D.意識反作用于物質
    5.有人認為,人腦產生意識,就同肝臟分泌膽汁一樣。這種看法屬于()
    A.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B.樸素唯物主義觀點
    C.機械唯物主義觀點 D.庸俗唯物主義觀點
    6.下列選項中,正確說明物質和運動關系的是()
    A.物質是運動的主體,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
    B.物質是運動的形式,運動是物質的內容
    C.物質是運動的原因,運動是物質的結果
    D.物質是運動的本質,運動是物質的現象
    7.世界的統(tǒng)一性問題說的是,世界萬物()
    A.是否有一個共同的本原 B.是否普遍聯系
    C.是否運動發(fā)展 D.是否有共同的規(guī)律
    8.印度一位教授曾對一棵樹算了兩筆不同的賬:一棵正常生長50年的樹,按市場上的木材價格計算,多值300多美元;但從它產生的氧氣、減少大氣污染、涵養(yǎng)水源、可以為鳥類與其他動物提供棲息環(huán)境的生態(tài)效益看,則值20萬美元。這種算賬方法強調了()
    A.事物存在的客觀性 B.人類認識的主觀性
    C.事物聯系的多樣性 D.事物運動的規(guī)律性
    9.矛盾的基本屬性是()
    A.普遍性和特殊性 B.斗爭性和同一性
    C.變動性和穩(wěn)定性 D.絕對性和相對性
    10.列寧指出:“如果要開一張包治百病的丹方,或者擬定一個適用于一切情況的一般準則……那是很荒謬的?!逼浠闹囋谟谶`背了()
    A.任何事物都包含矛盾的原理
    B.不同的矛盾只能用不同的方法解決的原則
    C.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的原理
    D.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的原理
    11.割裂事物發(fā)展的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tǒng)一,會導致()
    A.激變論和庸俗進化論的錯誤
    B.唯理論和經驗論的錯誤
    C.循環(huán)論和直線論的錯誤
    D.機械決定論和唯心主義非決定論的錯誤
    12.*和假象的區(qū)別在于()
    A.*從正面表現本質,假象從反面歪曲地表現本質
    B.*深藏于事物內部,假象外露于事物外部
    C.*表現本質,假象不表現本質
    D.*是真實的,假象是虛假的
    13.初人們把文盲定義為“不識字的人”;后來又把文盲確定為“看不懂現代信息符號、圖表的人”;而現在聯合國把文盲確定為“不能用計算機交流的人”。從哲學上看,這表明
    ()
    A.人在確定事物的標準上起主導作用
    B.事物之間是普遍聯系的
    C.人的認識隨著社會實踐的變化而變化
    D.人的認識是一個反復曲折的過程
    14.下列活動中,屬于基本的實踐活動的是()
    A.演員在舞臺上表演 B.警察在街上巡邏
    C.農民在田里插秧 D.科學家在實驗室做實驗
    15.一個完整的認識過程是()
    A.感性認識——理性認識——感性認識 B.實踐——認識——實踐
    C.感覺——知覺——表象 D.概念——判斷——推理
    16.任何科學理論都不能窮盡真理,而只能在實踐中不斷開拓認識真理的道路。這說明()
    A.真理具有客觀性 B.真理具有絕對性
    C.真理具有全面性 D.真理具有相對性
    17.在社會發(fā)展中起決定作用的因素是()
    A.人口因素 B.地理環(huán)境
    C.文化傳統(tǒng) D.生產方式
    18.一個生態(tài)系統(tǒng)由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環(huán)境組成。這里的生產者是指()
    A.綠色植物 B.食草動物
    C.食肉動物 D.各種菌類
    19.生產關系是反映()
    A.人與人之間經濟關系的范疇
    B.人與人之間利害關系的范疇
    C.人與自然之間關系的范疇
    D.人與社會之間關系的范疇
    20.下列各組社會意識形式中,全部屬于意識形態(tài)范圍的是()
    A.生物學、道德、宗教 B.邏輯學、哲學、道德
    C.法律思想、藝術、語言學 D.政治思想、哲學、宗教
    21.政體問題說的是()
    A.哪個階級掌握國家政權
    B.一黨執(zhí)政還是多黨共同執(zhí)政
    C.國家政權的組織形式和管理形式
    D.社會各階級在國家政權中的作用
    22.“社會經濟形態(tài)的發(fā)展是一種自然歷史過程”。這種觀點屬于()
    A.歷史唯心主義觀點 B.機械唯物主義觀點
    C.樸素唯物主義觀點 D.歷史唯物主義觀點
    23.人類社會的基本矛盾有兩對,一對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之間的矛盾,另一對是()
    A.領導和群眾之間的矛盾
    B.先進和落后之間的矛盾
    C.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之間的矛盾
    D.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之間的矛盾
    24.“每一個社會時代都需要有自己的偉大人物,如果沒有這樣的人物,它就要把他們創(chuàng)造出來?!边@種觀點()
    A.正確說明了杰出人物的產生和作用
    B.屬于英雄創(chuàng)造歷史的唯心史觀
    C.否認了人民群眾是歷史發(fā)展的決定力量
    D.違背了黨的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
    25.下列各項正確揭示科學的本質的是()
    A.科學是在實踐中產生的知識 B.科學是知識的理論體系
    C.科學對實踐有指導作用 D.科學是各種知識的總和
    26.科學的發(fā)展受各種社會條件的制約。制約科學發(fā)展主要的社會因素是()
    A.物質生產力的發(fā)展水平 B.社會生產關系的性質
    C.政治上的民主或專制 D.社會整體科研能力的高低
    27.歷史唯物主義認為,社會交往概念反映的是()
    A.人與自然之間的物質變換活動 B.人與人之間發(fā)生的社會關系
    C.主體與客體之間的相互作用 D.社會與自然之間的相互聯系
    28.馬克思主義認為人的本質屬性是()
    A.人的物質屬性 B.人的自然屬性
    C.人的精神屬性 D.人的社會屬性
    29.歷史唯物主義認為,人的價值包括兩個方面,它們是人的()
    A.物質價值和精神價值 B.社會價值和自我價值
    C.一般價值和特殊價值 D.潛在價值和現實價值
    30.在自由和必然的關系問題上,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自由是( )
    A.擺脫必然性制約的創(chuàng)造性活動
    B.不受別人約束的自主活動
    C.對客觀必然性的認識和對客觀世界的改造
    D.按照預想的目的進行改造世界的活動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五個備選項中有二個至五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少選或未選均無分。
    31.下列選項中,正確說明世界觀和方法論之間關系的有()
    A.世界觀決定方法論
    B.方法論影響世界觀
    C.世界觀和方法論是整體與部分的關系
    D.世界觀和方法論是一般與個別的關系
    E.世界觀和方法論是統(tǒng)一的
    32.下列選項中,正確說明意識依賴于物質的有()
    A.意識是自然界長期發(fā)展的產物 B.意識是社會勞動的產物
    C.意識是人腦的機能 D.意識是人腦對客觀世界的反映
    E.意識的能動作用受物質條件的制約
    33.我國加入世貿組織,一面是利,為我國的發(fā)展提供了機遇;一面是弊,給我國帶來了風險,提出了挑戰(zhàn)。總的來說,利大于弊。我們必須興利除弊,抓住機遇,化解風險。從哲學上看,這說明了()
    A.任何事物都包含矛盾著的兩個方面
    B.事物的性質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的
    C.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具有重要作用
    D.事物的發(fā)展是量變和質變相互轉化的過程
    E.事物的發(fā)展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tǒng)一
    34.下列選項中,包含矛盾雙方相互依存、相互轉化思想的有()
    A.有無相生,難易相成 B.長短相形,高下相傾
    C.利害相生,禍福相因 D.物極必反,相反相成
    E.機關算盡,反害自身
    35.1958年,我們以麻雀吃糧食為由,把它列為“四害”之一,大量捕殺。實際上,麻雀雖然吃糧食,但主要吃害蟲。所以,后來我們把麻雀從“四害”中解放出來?,F在我們又把麻雀列為保護動物。從哲學上看,這件事說明了()
    A.事物之間的聯系是復雜多樣的
    B.人的認識具有反復性
    C.人的認識是不斷深化的過程
    D.對事物的認識是由片面到全面的過程
    E.對事物的認識是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過程
    36.下列各項屬于社會物質生活條件的有()
    A.人口因素 B.地理環(huán)境
    C.風俗習慣 D.生產方式
    E.國家政權
    37.下列各項屬于技術社會形態(tài)序列的有()
    A.原始社會 B.漁獵社會
    C.農業(yè)社會 D.工業(yè)社會
    E.信息社會
    38.根據解放和發(fā)展生產力的要求,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fā)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必須()
    A.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fā)展公有制經濟
    B.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fā)展
    C.不斷增加資本和人力的投入,擴大企業(yè)規(guī)模
    D.尊重知識,尊重人才,不斷進行理論創(chuàng)新和科技創(chuàng)新
    E.把堅持公有制為主體與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fā)展統(tǒng)一起來
    39.下列各項正確說明階級斗爭在社會發(fā)展中作用的有()
    A.階級斗爭是階級社會發(fā)展的直接動力
    B.階級斗爭是人類社會發(fā)展的根本動力
    C.階級斗爭是階級社會實現社會更替的途徑
    D.階級斗爭是迫使統(tǒng)治階級實行某些改良的手段
    E.階級斗爭是解決階級社會基本矛盾的必要手段
    40.下列各項決定和影響人的價值實現的因素有()
    A.個人自身的主觀條件 B.個人的命運
    C.個人所遇到的機遇 D.社會發(fā)展狀況
    E.社會實踐形式
    三、簡答題(本大題共4小題,其中41、42小題各7分,43、44小題各6分,共26分)
    41.簡述人民群眾推動歷史發(fā)展的決定性作用的表現。
    42.簡述人與動物的主要區(qū)別。
    43.簡述辯證唯物主義的物質定義及其理論意義。
    44.簡述真理的客觀性、絕對性和相對性的含義。
    四、論述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12分。本大題滿分共24分)在45、46、47三題中任選兩道題作答,如果三道題全部作答,則第47題無效。
    45.一個生命垂危的病人,如遇到醫(yī)德高尚、醫(yī)術高明的醫(yī)生,又具有良好的醫(yī)療設備和必要的藥物,就可能得救,起死回生;如果遇到不負責任、醫(yī)術不高的庸醫(yī),又缺少必備的醫(yī)療條件,病人就可能命喪黃泉。但如果病人已病入膏肓,無論醫(yī)術多么高明的醫(yī)生,無論用什么靈丹妙藥,病人也不會有再生的可能。
    試結合這種情況,說明內因和外因的辯證關系。
    46.運用社會意識與經濟發(fā)展水平的不平衡性原理,說明我國建設高度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可能性。
    47.用社會進步及其衡量標準的原理,說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