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法明則天下治
——讀“唐宣宗治罪羅程”有感
唐朝三百六十多年的光輝歷史,不論在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等各方面,在我國古代都寫下了燦爛的一頁。但這些成就的取得,都是與當時法律的嚴明所分不開的??梢姡鞑拍苁固煜麓笾?。
唐宣宗就是個圣明的君主。他能認清利弊,為了嚴明法律,他不殉私情,忍痛割愛,把樂工名流但因一件小事而殺了人的羅程,也同罪犯一樣進行了嚴厲的處置。當大臣們向他給羅程求情時,他仍能執(zhí)法如山,終于沒有赦免羅程。我想,盛唐之所以興盛強大,就在于法律嚴明,令順民心。
在我國歷,這樣的事例是很多的。三國時的諸葛亮斬馬謖,宋朝包公斬侄不都是為了嚴明法令而忍痛割愛嗎!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賢明圣主和仁人志士因為有嚴明的法律而使國家繁榮興旺,為國為民做出了卓越的成就。但歷也不乏另一種人,他們居安只顧享樂,昏庸無道,法令不嚴,而導致國家的滅亡。明朝末年的李自成如果在進京后能制定出嚴明的法令和軍規(guī),使軍隊仍保持創(chuàng)業(yè)時的嚴格的紀律性。百姓能不擁護他嗎? 他又能僅當了十八天皇帝而就被清兵趕出京城嗎? 可見,法是保國之寶,法明則國安,法庸則國亂。
在我們的現(xiàn)實生活中,社會主義的法制是非常嚴明的。不管是誰,只要違反了法律,就一定會受到應有的懲處。上海的流氓犯陳小虎們,雖然是高干子女,但不也同樣走上歷史的審判臺嗎,不也同樣在人民的歡呼聲中得到應有的制裁嗎?
但是,也有一些人,他們想借手中的權力,或拉關系,或走后門,大搞不正之風,想借助不正當的途徑,為自己的子女開綠燈,挖社會主義法律的墻角,就像蛀蟲一樣。吞噬著社會主義法律的機體。他們不是在救自己的子女,而是在害自己的子女,使他們越陷越深,將來一定會受到更嚴厲的懲處。同時,這些人自己也干著違反法律的勾當,不但為犯罪的子女包庇罪狀,而且還為子女開綠燈,他們也將同樣會走上法律的審判臺!
法律是嚴明的,法明才能國安,才能使國家強盛,才能使天下大治!
2. 生命的價值 佚名
生命是寶貴的,他對于人來說只有??墒?,人究競怎樣活著才有價值呢? 是庸庸碌碌、無所作為地混日子嗎?是整天沉湎于吃喝玩樂之中,過那公子哥兒的生活嗎? 還是日夜打著小算盤,不顧他人,只想讓自己的小日子過得更好一點嗎? 都不是!我們說:能夠為人類的幸福而奮斗不息的生命才是有價值的。
“活著就是為了別人生活得更加美好”,這是偉大的共產主義戰(zhàn)士雷鋒同志的名言。是啊,活著是為自己,還是為別人,是生命有無價值的分水嶺。在我國歷就有許多優(yōu)秀人物,如夏禹為了治水,在外九年,三過家門而不入。李時珍為了解除人民疾病的痛苦,情愿餐風飲露,出沒于深山老林之中,花了四十年功夫,寫成了《本草綱目》這部巨著。他們都名垂千古,博得人民的稱贊。在現(xiàn)代,更有無數革命志士把個人的生命和壯麗的共產主義事業(yè)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把自己的全部和寶貴的生命都貢獻給了人類解放事業(yè),為我們創(chuàng)造了今天這樣美好的生活。可以說,他們的生命的價值,達到了正數的極限值。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是宋代民族英雄文天祥的名言。確實,在死亡的威脅面前,是臨危不茍,舍生取義,還是奴顏婢膝,畏死偷生,這是檢驗生命有無價值的又一重要標尺。文天祥以他自己的行動實踐了他的名言,殊死抗元,九死不悔,后被捕,囚禁三年,拒絕大元宰相的誘惑,慷慨就義,連敵人也嘆服不止。這樣的生命,真可說是永垂不朽呢!近代無產階級革命,更是英雄輩出,遠遠勝過古人,劉胡蘭、邱少云、董存瑞、黃繼光、羅盛教、蔡永祥、歐陽?!媸桥e不勝舉。他們?yōu)槿祟惖男腋6?,雖死猶生。他們的精神和事跡,將永遠光照史冊,砥礪后人。生命的價值是無法用數字來計算的,“人生美好的,就是在他停止生命以后,還能以他創(chuàng)造的一切為人民服務”,這是蘇聯(lián)英雄奧斯特洛夫斯基的名言。的確,死后還能以他創(chuàng)造的一切繼續(xù)為人民服務,這等于生命在延續(xù),價值是無可估量的。事實上,如果一個人是為著人類的幸福去奮斗的,其生命的價值一定不僅表現(xiàn)在生前,而且表現(xiàn)在死后。奧斯特洛夫斯基就是在雙目失明、周身癱瘓的極端困難條件下,以無比頑強的意志寫成《綱鐵是怎樣煉成的》一書。直到現(xiàn)在,這本書還鼓舞激勵著全世界的進步青年蓬勃向上。他貢獻給人類的精神財富,是何等巨大呀!我國古代的李冰父子為了解決當地成都平原的水利問題,不知克服了多少困難,終于修成了澤被后世的都江堰。畢生為了提高印刷效率,經過多次試驗,沖破重重組撓,終于發(fā)明了活字印刷術,多少年后,中外各國人民尚受其惠。他們貢獻給人類的物質財富,同樣使后人謳歌不已??梢哉f,這些人的生命,一直活到今天,乃至今后。在當代,更是不乏其例,用不著一一列舉。反之,有些人只是貪圖享受,渾渾噩噩地度過一生,與草木同腐朽,這個世界上有他不多,無他不少。這種人的生命價值,可以說等于零。還有一些人,為了滿足個人的私欲,不惜損害他人的利益,把個人的“幸?!苯ㄖ诙鄶等送纯嗟幕A上,甚至喪心病狂地賣國求榮,或者魚肉人民,讒害正直。這些人的存在,對于人類只是一種災難。他們的死使人民拍手稱快。這種人的生命價值,該如何說呢?只能說是達到負數的極限。
當然,不同的階級立場、不同的世界觀對生命的價值的理解是不同的。資產階級的極端利己主義者的世界觀是“人不為己,天誅地滅”。跟他們談“生命的價值在于為人類的幸福而奮斗不息”,那無異于對牛彈琴。我們是無產階級革命事業(yè)的接班人,一定要樹立起革命的人生觀,以雷鋒為榜樣,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讓青春閃耀著燦爛的火花,讓生命有真正的價值。
3. 說“機遇” 佚名
莎士比亞在《凱撒大帝》這篇名著中留下了這樣的名言:“行動要看時機,就像開船要看漲潮?!边@里所說的“時機”,也就是“機遇”或“機會”。
“機遇”,不只是一個時間概念,它還包括政治氣候、經濟條件、社會環(huán)境等多重要素?!皺C遇”的顯著特點,一是難得,二是易逝。鄧小平南巡時反復提醒人們:“我就擔心喪失機會。不抓呀,看到的機會就丟掉了,時間一晃就過去了”;“喪失時機,猶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碑斀袷澜?,可謂是千帆競發(fā),百舸爭流,競爭日趨激烈。人們講的競爭,關鍵是“機遇”的競爭。勝利乃是“機遇”的影子,誰抓住了“機遇”誰就是勝利者,誰失去了“機遇”,誰就失去了速度,就失去了效益,就失去了財富,必然會在競爭中處于不利和被動的地位。 “機遇”對每一個人、每一個單位、每一個部門、每一個地區(qū),都是平等的,這是它的客觀性所決定的。然而,“機遇”給人們所帶來的結果又是不平等的,這是它的實踐性所決定的。因為在“機遇”面前,任何觀望者、彷徨者、徘徊者,都只能是坐失良機、磋跎歲月。當“機遇”向我們呼喚和招手的時候,那些只是聳一下肩膀的人是躍不起來的,那些只是扇一下翅膀的人也是飛不起來的。怕“風險”就永遠到達不了彼岸,怕“挫折”就永遠成就不了大業(yè)。因而,“機遇”只屬于那些思想解放、銳意進取的人,只屬于那些超前決策、適時決勝的人,只屬于那些勇于實踐、敢于闖關的人。古人言:“一日難再晨,一年難再春,歲月不等人”。在難得的“機遇”面前,我們這些炎黃子孫,都應當懷著強烈的民族危機感、時代緊迫感和歷史責任感,去追求它、擁抱它,利用它,為華夏的振興和崛起而奮爭,為祖國的昌盛和騰飛而拼搏!
4. 說“假幌子” 佚名
舊時酒肆或店鋪常懸掛幌子。那東西用布綴于竿頭,有紅有綠,隨風搖動,很是誘人。如今有些酒館店鋪亦不失遺風,還有掛幌兒的。幌子即是一種廣告,其作用是為招引主顧,以圖生意興隆?;献蛹葹閺V告招牌,自然與經濟效益有直接關系,所以,那搖搖晃晃的一團東西看似虛,實則是有實際內容的。因而顯得頗必要。
然而,當今卻有一種假幌子,大有掛羊頭賣狗肉的味道。這種假幌子在現(xiàn)實生活里屢屢出現(xiàn),常常弄得人真假難辨,在不知不覺中上當受騙。其實,這種假幌子誰都見過一些,只是還未做“理論”上的“歸納”罷了。何為“假幌子”? 于此不妨拈來幾例以示諸君。譬如像我們平時所見街頭巷尾小販本未“開張”或零零星星只賣出一點貨,卻高舉一大把鈔票,神氣活現(xiàn)地向人炫耀:這貨快得很吶!這一舉不要緊,有的人便當真要買他的“快貨”了;有些商店賣肉餡,乍看面上精瘦,豈不知那精瘦的下面卻是白花花的肥東西。那好看的瘦帽兒鼓動你:買吧,一二公斤甭在乎。某些個體飯店業(yè)已開張一年或半載,門口卻掛著“開市大吉,優(yōu)惠十天”的告示。那紅紙黑字既新鮮又沾點書法味兒,牽著不知底兒的“美食家”進去“闊”一把。繁華街頭那些牽驢作戲的家伙們,或爭先恐后,或嘖嘖夸贊。那動作示給駐足圍觀者:這么多人都夸、都瘋搶,還楞著干啥,還不趕緊……至于像我們在街上常見的“出口轉內銷”、“原價60元,現(xiàn)價25元”、“全市低售價”之類的,細考究亦沾“假幌”之嫌。
生活在大千世界,只要諸君稍留意觀察,便不難發(fā)現(xiàn)那大大小小、或明或暗的假幌子在作祟。假幌子實際是一種欲蓋彌影的騙術,當你被其晃得悠悠忽忽不大清醒時。便極易上當受騙。善良的諸君,若在市場或商埠地面發(fā)現(xiàn)這般假幌,定要冷靜沉著,切莫沖動,謹分良莠。不要因小失大,貪小便宜吃大虧。從而讓那些掛著形形色色假幌子的人枉費心機。
5. 說“勤” 佚名
中國有句俗話,叫做“一勤天下無難事”。唐朝大文學家韓愈也曾經說過;“業(yè)精于勤”。這就是說,學業(yè)方面的精深造詣來源于勤奮好學。勤,對好學上進的人來說,是一種美德。我們所說的勤,就是要人們善于珍惜時間,勤于學習,勤于思考,勤于探索,勤于實踐,勤于總結??垂沤裰型猓灿薪湔?,在其歷史的每一頁上,無不都用辛勤的汗水寫著一個閃光的大字——“勤”。
勤出成果。馬克思寫《資本論》,辛勤勞動,艱苦奮斗了四十年,閱讀了數量驚人的書籍和刊物,其中做過筆記的就有一千五百種以上;我國歷史巨著《史記》的作者司馬遷,從二十歲起就開始漫游生活,足跡遍及黃河、長江流域,匯集了大量的社會素材和歷史素材,為《史記》的創(chuàng)作奠定了基礎。德國偉大詩人、小說家和戲劇家歌德,前后花了五十八年的時間。搜集了大量的材料,寫出了對世界文學和思想界產生很大影響的詩劇《浮士德》;我國年輕的數學家陳景潤,在攀登數學高峰的道路上,翻閱了國內外的有關上千本資料,通宵達旦地看書學習,取得了震驚世界的成就;上海女知識青年曹南薇,堅持自學十年如一日,終于考上了高能物理研究生??梢?,任何一項成就的取得,都是與勤奮分不開的,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勤出聰慧。傳說古希臘有一個叫德摩斯梯尼的演說家,因小時口吃,登臺演講時,聲音渾濁,發(fā)音不準,常常被雄辯的對手所壓倒。但是,他氣不餒,心不灰,為克服這個弱點,戰(zhàn)勝雄辯的對手,便每天口含石子,面對大海朗誦,不管春夏秋冬,雨雪風霜,堅持五十年如一日,連爬山、跑步也邊走邊做演說,終于成為全希臘有名氣的演說家。我國宋代學者朱熹也講過這樣一個故事;福州有一個叫陳正元的人,一篇小文章也要讀一、二百遍才能讀熟??墒撬粦胁坏?,勤學苦練,別人讀一遍,他就讀三遍、四遍,天長日久,知與日懼增,后來終于“無書不讀”,成了一個博學之士。這說明,即使有些天資比較差、反映比較遲鈍的人,只要有勤奮好學的精神,同樣也是可以棄拙為巧,變拙為靈的。
實踐證明,勤奮是點燃智慧的火把。一個人的知識多寡,關鍵在于勤奮的程度如何。懶惰者,永遠不會在事業(yè)上有所建樹,永遠不會使自己變得聰明起來。唯有勤奮者,才能在知識海洋里獵取到真智實才,才能不斷地開拓知識領域,獲得知識的酬報,使自己變得聰明起來。高爾基說過:“天才出于勤奮”??ㄈR爾也說過:“天才就是無止境刻苦勤奮的能力”。這就是說,只要我們不怠于勤,善求于勤,就一定能在艱苦的勞動中贏得事業(yè)上的巨大成就。我想每一個渴望能得到真知灼見的人,是一定能夠體會到“勤”的深刻含意的。
6. “有錢就幸?!眴?? 舒?zhèn)?BR> 錢,是為許多人所向往的東西。在有的人眼里,只要有了錢,就會有電視機、錄音機和高級家具,就會有一切,因此,也就會有幸福。
真的有錢就一定會幸福嗎?未必如此。
當然,有了錢就可以有許多東西,就能建立一個在物質上比較富裕的家庭,也就能有較為舒適的物質生活。但是,人們的生活絕不是只要擁有電視機之類的物品就一切美滿了,因為幸福的生活除了物質享受之外,精神上的愉快也是必不可少,甚至是很重要的。一個人即使缺少錢,但他是為了某種高尚的理想而活著的,那么他是幸福的。例如馬克思,他沒有錢財,有時甚至身無分文,但是,他為了謀求人類的幸福而工作,因此,他是幸福的。列寧也沒有巨額的家產,他一生中,有一段時間幾乎是在貧困中度過的。即使在這樣困難的條件下,他在為工人、農民和一切貧苦大眾謀取幸福,所以,他也是幸福的。居里夫婦、舒伯特、巴爾扎克這些人,他們都曾在貧窮中生活過,但他們都是為了人類的進步和文明而活著,并為人類的文明貢獻了畢生的精力,因而他們都是幸福的。我國國內革命戰(zhàn)爭時期,有些革命青年,甘愿放棄城市的優(yōu)裕生活,到延安去睡土炕,吃小米。解放初期,許多原先僑居海外的科學家,舍棄洋房、汽車,回國住集體宿舍,騎自行車。他們的薪金少了,物質生活水平降低了,然而他們卻感到更幸福了。
反之,一個人即使有很多錢,但他的精神世界是空虛的,或者生活并不自由,那么,就決不會幸福,有時甚至是痛苦的?!都t樓夢》里的賈寶玉生長在一個門第顯赫、極為富有的封建官僚家庭里,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奢侈生活。按理說,他是幸福的,但事實并非如此,他被封建禮教禁錮著,沒有絲毫的自由,因此,他還是不幸福,后,只得離家出走了事。古羅馬皇帝尼祿可以說是富貴甲天下了,但他是否幸福呢?他的富有、尊貴只使得他獸性大發(fā),弒母戮師,甚至荒唐到大燒羅馬城,后眾叛親離,自戕喪命。這說明金錢并沒有給他帶來幸福。
在人剝削人的社會里,錢有時還會招致殺身之禍。西晉的石崇,可謂富貴極了,銀子竟鑄成了三千斤的“沒奈何”(大球),用很貴的蠟燭燒火;出外玩游,五十里之內用錦緞作屏障;后反因斗富和爭奪美妾而被殺了頭。這難道是幸福嗎?又如,日本有一個店員拾到了一筆巨款,結果恐嚇信一封連著一封,威脅的電話一個接著一個,使他惶惶不可終日,這難道可以說是“有錢就幸?!眴幔?BR> 當然,這并不是說,有錢都是不幸福的,一般說來,錢多了,就可以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舒適些豐富些,這是人們普遍的愿望。假如人們以自己的勞動所得或其他的正當收入而積攢了一些錢,同時,他的精神生活也是愉快的,那么,他的生活也就必然會是幸福的。但是,幸福決不能單純地建立在金錢的基礎上,僅僅由金錢支撐起來的幸福是不牢固的,這種幸福也決不會是美滿的。因此,我們這一代青年,應該追求和向往真正的幸福,應該用自己的汗水來換得幸福。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幸福,才能使我們的人生更有意義,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為了幸福的將來而努力奮斗。
7. 淺談“非有志不至” 于長華
“非不志不能至”,是宋朝散文家王安石在《游褒禪山記》一文中寫的一句話?! 爸尽本褪且粋€人的志向和奮斗目標,沒有志向的人是任何事情也做不成的。他的這句話,今天對我們來說,還是具有深刻的教育意義的。古今中外無論哪一個有成就的人,都有自己的志向,他們?yōu)榱藢崿F(xiàn)自己的奮斗目標,刻苦努力,堅持不懈,直到達到目的。一個人如果沒有明確的志向,就什么事也做不成。俗話說:“有志者事竟成”,只要我們有堅定不移的奮斗目標,終有一天,我們能夠實現(xiàn)它。的波蘭科學家哥白尼,為了證實太陽中心說,不怕封建教會的專制*,敢于提出正確的論斷,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下,堅持真理,尊重科學,茹苦含辛,努力研究,終于*了基督教會支持的地球中心說,在他臨終前,完成了《天體論》這部巨著,為人類做出了偉大的貢獻。我們的祖國,在解放前深受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重重壓迫,人民災難深重。為了擺脫苦難,毛主席、朱總司令、周總理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領導中國工農紅軍抵抗國內外的統(tǒng)治者,立下了偉大的志向,提出一定要解放全中國的戰(zhàn)斗口號。經過幾十年的艱苦奮斗,經歷了千辛萬苦,浴血奮戰(zhàn),終于解放了全中國,實現(xiàn)了偉大的志向?,F(xiàn)在,經過幾十年的建設,使我國成為了一個初步繁榮昌盛的國家。在第四屆人大會議上,毛主席、周總理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又提出了實現(xiàn)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的宏偉目標,為全國人民指出了更為光明的奮斗方向。創(chuàng)立“陳氏定理”的數學家陳景潤,在中學時期就立下了志向,一定要證明出哥德巴赫猜想,為祖國爭光,為祖國的科學事業(yè)做出貢獻。為此,他始終刻苦學習,努力鉆研,在*、“四人幫”橫行時期,他頂著狂風惡浪,忍受著疾病的折磨,堅持斗爭,始終不懈,終于部分地證明了哥德巴赫猜想,為數學科學打開了禁區(qū),為祖國爭得了榮譽。
然而,也有一些人,他們常常立志,而當遇到困難的時候,他們又退縮了,他們不愿付出艱苦的勞動,結果一事無成。這樣的人沒有自己的遠大而堅定的志向,沒有自己的始終不渝的奮斗目標,沒有吃苦耐勞的作風,沒有為科學獻身的可貴精神,他們永遠也不能對人類作出貢獻,永遠也享受不到經過艱苦奮斗而得到的歡樂。 “非有志不能至”。我們是新中國的青年,肩負著祖國實現(xiàn)“四化”的重擔,任重道遠,我們更要有自己明確的志向,并堅信這個志向一定能夠實現(xiàn),無論遇到什么樣的艱難險阻,都不動搖。須知“世之奇?zhèn)ス骞帧⒎浅V^,常在于險遠”。為了達到我們的宏偉目標,實現(xiàn)我們的遠大志向,我們必須刻苦地學習文化科學知識,打好為四化獻身的思想和文化科學基礎。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使良好的愿望變成現(xiàn)實,為祖國的現(xiàn)代化建設做出應有的貢獻。 8. 美丑析 蘇 梁
愛美,是人的天性,是無可非議的??墒?,什么是丑,什么是美?我們必須弄清楚。
有的青年朋友說:“你愛甜,我好酸;你愛菊,我好蘭,情人眼里出西施,各愛其美,哪有什么統(tǒng)一的標準?”的確,生活是絢麗多彩、千變萬化的,人們的愛好和對美的欣賞也是千差萬別的,但是,這決不意味著多變的現(xiàn)象中,沒有共同的本質和規(guī)律。當我們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觀察我們的社會生活時,就可以發(fā)現(xiàn)美與丑是鮮明地對立著的。
熱愛祖國、熱愛集體、熱愛勞動、維護團結、忠誠坦蕩、講文明、講禮貌……這些品質是美的;喪失民族氣節(jié)、損人利己、好逸惡勞、勾心斗角、妒賢疾能、野蠻粗魯……這些行為是丑的。
總之,只有符合客觀規(guī)律,符合大多數人的根本利益的思想和行為,才是美的。美總是和真善緊緊地連在一起的:真是善和美的基礎,善是真和美的規(guī)范,美是真和善的結晶。而假的、惡的、毫無例外都是丑的,丑可以說是假和惡的混合。
俗話說:“人美不在貌,而在心。”如果一個人沒有美好的心靈,我們常常會厭惡他那漂亮的外表。如電影《天云山傳奇》里的馮晴嵐,她戴著一副眼睛,衣著簡樸,貌不出眾,但是,觀眾卻覺得她很美、很可愛。這是為什么呢?就因為她有一顆晶瑩透亮、純潔高尚的心。相反,《紅樓夢》里的“冷美人”薛寶釵,盡管容顏美麗,又“隨分從時”,但給人的感覺是冰冷中帶著一點陰森。王熙鳳盡管有“一雙丹鳳眼、兩變柳葉吊梢眉,身材苗條,體態(tài)風騷”,“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啟笑先聞”,但是她在人們心中始終是個“母夜叉”。
心靈美,是一種純潔的美,它容不得半點虛假,摻不得一粒沙子,任何粉飾裝潢都無法使丑惡的靈魂變美;任何歪曲、誹謗、誣陷也無法使美的靈魂變丑。
外表的美終歸是暫時的,易逝的,花開能有幾時紅,西施也有鬢斑時。只有心靈美,才是一種永不凋謝的美,是一種深沉的美。它越是經受時間的考驗,越是顯出美的光澤。
愛因斯坦說過:“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斷地給我新的勇氣去愉快地正視生活的,是美、是善、是真?!弊屛覀冊谖宀世_紛的生活中,去追求純潔高尚的美吧!
9. 說“惜時” 佚名
時間是寶貴的,如何對待時間,自然是我們必須認真對待的一個嚴肅課題。前人曾給我們留下無數言簡意賅的“惜時篇”,其中我比較欣賞的是郭沫若同志的精辟論述:“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速度,時間就是力量?!?BR> 時間就是生命嗎?確實如此。一個人完整的一生正是由分分秒秒、日日月月構成的。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曾經說過:“你熱愛生命嗎?那末你就別浪費時間,因為時間是組成生命的材料。”誠然,一個人生命的價值在于他為社會創(chuàng)造的價值,但這種創(chuàng)造的價值卻是隨時間的延續(xù)來實現(xiàn)的。試想,歷那些為人類創(chuàng)造出許多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科學巨匠文藝大師,哪一個不是通過“惜時”把自己的人生體現(xiàn)得豐富而有意義呢?這里我們還是先聽聽他們自己的體會吧。歌德是舉世聞名的大詩人,他的自述是他對時間的認識和感情的好注腳:“時間是我的財產,我的田地?!笨梢姡瑫r間在生命的天平上是個多有份量的砝碼。時間就是速度。同樣經歷了幾十年的生活實踐,為什么有的人碩果累累,而有的人卻微不足道呢?為什么有的人經過奮斗實現(xiàn)了自己的理想,死而無憾,而有的人到頭來理想化成泡影,飲恨九泉?除了其他的差別之外,能否抓緊時間,在學習、研究、工作等方面講究速度、質量和效率是其關鍵。魯迅一生作可謂洋洋大觀,鴻篇巨制,并且思想內容博大精深,其成功的原因何在呢?難道僅僅是天才嗎?魯迅先生自己說:我是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都用在工作上的。
時間就是力量。這也是為無數實踐證明的真諦。優(yōu)秀共青團員張海迪,在不長的時間里就掌握了日語、英語、世界語等幾門外語,完成了《海邊診所》的翻譯。一個身體的三分之二都失去知覺的高位截癱患者,一個殘疾者的生命為何能釋放出如此巨大的能量?煥發(fā)出如此奪目的異彩?原因之一不是由于她抓緊了分分秒秒的富貴時光,增中了生命的活力嗎?
光陰荏苒,時不我待,“行遠必自邇,登高必自卑”。讓我們從眼下開始,惜時如金,勤奮科學地登攀,事業(yè)的帆船就會勇往直前,抵達成功的彼岸。
10. 小議“認真” 佚名
毛澤東同志曾經說過:“世界上怕就怕認真二字,……”在客觀世界中,任何人都不能回避“認真”二字,只有“認真”才能有的所發(fā)現(xiàn),才能成功。
“認真”就是實事求是??茖W上的重大突破、理論上的重大創(chuàng)造、技術上的重大發(fā)明、工作上的巨大成就都是從嚴肅認真、一絲不茍中取得的。藝術家齊白石的金石鐫刻造詣是很高的,堪稱絕技。但他初學時卻總是刻不好,曾問他的欽安老師:“我該怎么辦呢?”欽安老師說:“南泉沖有的是荒石,你挑一塊回去,隨刻隨磨,等它們都成了石漿就刻得好了?!饼R白石立刻悟出了其中的道理:“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從此,他刻苦認真地學,認真努力使他成功了。 “認真” 又是不茍且。馬馬虎虎,粗心大意是辦不好任何事情的。化學家利比息在研究從海藻中提取碘時,發(fā)現(xiàn)在母液底部沉著一層深褐色的液體,具有刺鼻的臭味。利比息想當然地認為那是“氯化碘”。后來,法國的巴拉德在做同樣的試驗時,對深褐色液體認真研究,發(fā)現(xiàn)它不是“氯化碘”,而是一種新的元素——溴。這件事對利比息教訓很深,他在自傳中說:“從那以后,我的一切結論都以非常可靠的實驗做根據,再也不想當然了?!?古今中外,許多名人如高山巍峨,明星閃爍,他們的創(chuàng)造都是認真思考勤奮鉆研的結果。以馬克思的《資本論》、陳景潤向“哥德巴赫猜想”進軍的成果等都凝結著認真的汗水?!罢J真”觀察,細心思考又能給人以成功的啟示。牛頓的“萬有引力”,是從研究“蘋果為什么會落到地上”開始的。“水開了壺蓋會跳起來”使瓦特發(fā)現(xiàn)了蒸氣的力量……這些自然現(xiàn)象,皆是人們生活中慣常所見,然而,常人則熟視無睹,唯有具有“認真”探求精神的人對此產生疑問,努力探求,以至有所發(fā)現(xiàn),有所創(chuàng)造。認真是做好工作、辦好事情、取得成功的前提和基礎。每一個人要想學習,探求新知,有所成就,就必須從認真開始,具有認真精神。 11. 冬雪與旱雷 陳永澤
冬雪潔白如銀,裝點著祖國的大地。它的美麗自不待言。正如名言所說,它真正的美卻在于無聲無息地化為甘露,去滋潤大地,使萬物早日復蘇。雪悄悄地從天上飄下來,靜靜地落到地上,又默無聲息地融化,滲到地下,可謂平凡之極。但就是在這平凡中,大者到它的滋潤散發(fā)出清香,萬物得到它那親切的唇吻而開始復蘇。也許你認為它無絲毫轟轟烈烈的壯舉,而我卻要高聲贊美它為人類所作出的無私奉獻?!按盒Q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不就是它獻身精神的寫照嗎?與冬雪相反,夏天的旱雷倒使我厭惡。雷陣雨前先是一陣雷鳴,然后降下雨來,倒也很好??珊道讋t是光打雷,不下雨,表面看上去,轟轟烈烈,大張旗鼓,準備“大干”一番,可實質上只是裝腔作勢罷了。
在我們的社會里,像“冬雪”那樣的人是很多的。他們在平凡的崗位上,為祖國的“四化”作出了無私的奉獻。他們沒有自吹自擂,常常是默默無聞的,可他們是真正的英雄。雷鋒就是一個偉大的“冬雪”式的人。他要“永遠做一顆永不生銹的‘螺絲釘’,自覺地“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 ‘為人民服務’中去”。正因為他像冬雪那樣融化著自己,滋潤著別人,作出了無私的奉獻,所以,雖然只活了二十二個春秋,他的精神卻哺育著一代又一代的新人在成長。遺憾的是,“旱雷”式的人,我們也并不少見,特別是現(xiàn)在,一些人口里大喊改革,不惜費口舌之勞,“轟隆隆”地這兒“轟”一下,那兒“隆”一聲,光打雷,不下雨,其結果只能是一事無成,乃致使國民經濟遭受損失。毫無疑問,改革是需要轟轟烈烈的,但若無冬雪那種融化自己、潛入大地、催蘇萬物的無私的奉獻精神,那只能是表面上的熱熱鬧鬧而已。所以我說:四個現(xiàn)代化只有靠“冬雪”式的人才能實現(xiàn),為了祖國的早日騰飛,我們又多么需要“化甘露滋潤大地,使大地早日復蘇”的精神。
我由衷地贊美冬雪!
12. 憂勞可以興國 佚名
宋代文學家歐陽修,通過后唐莊宗李存勖先是由于銘記先王遺恨,勵精圖治,使國家振興,前仇得報,而后由于寵幸伶官,荒*無度而國破身亡的史實,總結道:“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時隨境遷,斗轉星移,歷史發(fā)展到今天,“憂勞可以興國”這一警策名言被賦予新的意義:我們每個人都應以國家的盛衰為己任,艱苦奮斗,為實現(xiàn)四化振興中華多做貢獻。在世界上,每做成一件事情,都是要付出一定的辛苦的,特別是要成就振興國家這樣的大事業(yè),更必須時時刻刻為之而“憂”,為之而“勞”。昔越王勾踐,即為振興越國以雪國恥而憂,叫人每日擊閣問話提醒自己,又堅持臥薪嘗膽,率臣民屯田練兵數十載,終于使越國富強,會盟稱雄。與其相比,毛澤東、周恩來等老一代無產階級革命家,為中華民族的解放而嘔心瀝血,艱苦奮斗,出生入死幾十年,終于帶領全黨全民建立了獨立富強的新中國,這更是憂勞興國的光輝典范。不錯,只有憂勞才能興國。這個“憂”就是對事業(yè)的執(zhí)著追求;這個“勞”,就是不畏艱辛的頑強努力。反之,胸無大志,貪圖安逸,得過且過,不但不能“興國”,而且會遭致亡國亡身之禍。
我國近代的八國聯(lián)軍進北京、燒圓明園的奇恥,那就是由于滿清八旗子弟只知吃玩樂,不思安邦治國而導致的悲劇。我們也不會忘記,曾是革命的“紅小鬼”的原天津地委書記劉青山及張子善,由于忘記建國重任,拋棄艱苦奮斗的傳統(tǒng),貪婪索取而亡身的教訓。這些“逸豫亡身”的史實,不是從反面更加證明了牢記“憂勞可以興國”的極端重要性嗎?今天,我們正在進行建設四化、振興中華這一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yè)。這就需要記住“憂勞興國”的道理,以國家盛衰為己任,艱苦奮斗,勤懇實踐。每個公民都不能超越現(xiàn)實許可的范圍追求物質享受,更不能一味地向國家索取。敬愛的周總理為了國家的富強,省吃儉用,甚至一件襯衣穿了多年、領子補了又補還舍不得丟掉,直至操勞到生命的后一息。青年女工杜蕓蕓將繼承的近十萬元遺產毫無保留地獻給國家,而自己卻仍在平凡的崗位上辛勤地勞動著……這種“憂勞”的精神和品質才是我們應該學習的。而那些想國家少、想自己多,想艱苦奮斗少,想個人享樂多,想貢獻少、想索取多的人,還不覺得無地自容嗎?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如果說封建時代的有志之士尚知“憂勞可以興國”的道理,尚能成就一番事業(yè),那么,在社會主義的今天,我們還有什么理由不為建設四化振興中華而獻身呢?
13. 近墨者未必黑 佚名
中國有句俗語,叫做“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是說,經常與好的事物和人接觸,就會逐漸向好的方向發(fā)展,反之亦然。這句話說明的是人與環(huán)境的關系。
的確,如果把一塊白布放在染缸附近,年深日久,即使不直接接觸染液,也會變了顏色。這正是“近墨者黑”。但我卻認為:近墨者未必黑。池塘里的淤泥夠黑了吧?可是,就在淤泥這中卻生長亭亭玉立、清新可人的荷花來!真是令人驚嘆不已!難怪有人要稱贊荷花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了!這就告訴我們:近 “朱”近“墨”并非關鍵,關鍵在于事物本身的性質如何。一只蒼蠅,你即使把它放在香水瓶里,依然是只骯臟的蒼蠅,終也難改它的本性。一塊寶石,即使把它埋入沙土,也終究是塊發(fā)光的寶石,早晚要熠熠生輝的。
如果,真的像有人說的那樣近墨者便要黑,那么,解放前那些工作在敵人心臟中的地下黨員不是也要變黑嗎?他們終日與那些卑鄙小人打交道,不是也要變得利欲熏心,終叛黨叛國了嗎?照此說法,現(xiàn)在那些工作在資本主義國家的外交人員,時刻接觸西方的生活方式、思想意識,是不是也要變“黑”呢?否!“近墨者便是黑”這種片面的看法是絕對錯誤的!地下黨員,他們胸中裝著的是黨的利益、人民的幸福,所以,他們能夠近墨者而不黑,始終如一地保持著共產黨員的本色,這不正是“近墨者未必黑”的好證明嗎?事實證明,“近墨者黑”并不是絕對正確的?!昂凇迸c“不黑”關鍵在于一個人的品質與修養(yǎng)如何。如果一個人能胸懷大志,時刻想著祖國和人民的利益,無論他處在怎樣一種環(huán)境中,他都能始終保持做人的本色,不會“變質”。相反,如果他考慮的是個人私利,胸無大志,那么,一旦環(huán)境變化了,他就會變“黑”,甚至不惜出賣祖國和人民的利益。所以,對于我們每一個青年人來說,都要加強自身的思想品德修養(yǎng),樹立遠大的志向,胸懷祖國和人民,自覺地抵制腐朽思想的浸蝕,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真正做到“近墨而不黑”。 14. 儉以養(yǎng)德 清以修身 王開林
司馬光以親切的筆調寫了《訓儉示康》一文,目的在告誡其子司馬康要“以儉素為美”,而不要“以奢糜為榮”。時隔八百余年,至今讀來仍不失其深刻的教育意義。
“儉素”,顧名思義,就是勤儉樸素。這兩個字看似尋常,卻不容等閑視之。它是一個人不可缺少的美德,是成才的一種激素,是造就偉大人物的“妙訣”之一。因為,只有具備這種美德,才能忘懷得失,不慕榮利;只有具備這種美德,才能心懷大志,處困境而不沮喪,受窘厄而泰然如常;只有具備這種美德,才能摒棄奢欲,以事業(yè)為重,有所作為,有所成就。
綜觀古今中外,就有許多這樣的事例。諸葛亮——身任蜀國輔宰,執(zhí)政二十七載,“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留給子孫的僅僅是幾畝薄田,其儉約樸素可見一二。司馬光——一代文宗,名重四野,卻“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饑”,對衣食溫飽向無奢求,然而他對精研學問卻有無窮的興致和熱情,“下帷絕編,不知昏曉”。方志敏——身為將軍,經手的款項以百萬計,但他自己的財產卻是幾件破汗衫和破襪子。馬克思為了給全世界無產者指明斗爭的方向,將畢生精力獻給了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他的生活則清貧如洗,心愛的孩子因無錢醫(yī)治而夭亡,妻子燕妮也因生活的煎熬而早逝。但馬克思在重壓下仍然不懈努力,終于到達了真理的彼岸,成為世界上偉大、受崇敬的人。
這樣的例子還可以舉出很多。正是無數的事實證明了“儉素”是人們不可缺少的美德;正是無數人的經歷,給予了它豐富而深刻的含義。
一個人如果想有所作為,就決不會竭盡心力去裝點自己的生活,把奢糜享樂作為人生的目的,而必然以勤儉樸素作為自己道德的準則,并且身體力行。而奢糜往往是一種繩索,只要被它束縛了手腳,就很難再邁步向前,為事業(yè)做出努力。奢糜又往往是一條毒蛇,只要沾染上它的毒液,靈魂就會腐爛,精神就會枯萎。君不見,古來幾許紈绔子弟干出了大事業(yè)?
每個人對生活都有熱烈而執(zhí)著的追求。這生活,顯然包括精神和物質兩個方面。物質生活是基礎,精神生活是歸宿。物質生活有了必要的保障以后,精神生活就應當相應地得到提高,以至有更多的追求,決不能為了物質生活而生活。古代多少高門豪戶,綺靡窮奢,金迷紙醉,他們的精神則極度空虛。而許多人一身樸素,但精神生活卻極為充實,盡管他們曾潦倒一時,但他們的名字卻永放奪目的光彩。由此可見,在生活的天平上,如果失去了清儉這一精神的砝碼,就會在奢華淤成的泥潭里沉淪,甚至沒頂。
跟古人比,跟前人比,我們今天的生活水平已經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今后還會有更大的改善,但這絕不意味著可以放棄“儉素”的美德,相反,我們應該永遠繼承中華民族的這一傳統(tǒng)美德,并將它發(fā)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