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漢語【51】沙漠巖畫

字號:

阿杰爾高原(Tassili n'Ajjer)是位于非洲阿爾及利亞境內(nèi)撒哈拉沙漠中的山脈,有數(shù)以千計的巖畫,得“白色巨神”(Le Grand Dieu Blanc)之稱。
    撒哈拉之名源于阿拉伯話之“撒拉”,意思是“褐色不毛大地”。這片大地面積有美國那么大,阿杰爾山脈在它中心之處。1956年由羅托率領(lǐng)的法國探險隊開始在那里進行調(diào)查,還帶回不少摹繪的巖畫。這些巖畫展出后曾引起一些議論,因為巖畫是從8000年前開始不斷繼續(xù)繪畫的,但是它們之中見到的有象、牛、馬、犀牛、鱷魚、河馬等各種不會生存于沙漠中的動物,令人不解。羅托和他的探險隊面對“巖畫是假的”非議中進行深入調(diào)查,終于明白了其中真情。
    原來撒哈拉的沙漠化估計是4000年前開始的。巖畫經(jīng)歷四個時期,最早的是中石器“狩獵時代”,畫的是撒哈拉仍在草原綠色時的情景。稍后開始畜牧,進入“牛的時代”畫的是平原放牧情景。后來繪畫主題變化,進入“馬的時代”,是撒哈拉沙漠化開始,騎馬種族追逐住在巖場處的敵人。公元前二世紀(jì),沙漠化加劇,駱駝替代了馬,進入“駱駝時代”。滄桑變化,vicissitude of the world,反映于巖畫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