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凳子上,考場那邊的喇叭發(fā)出響亮的聲音:“各位考生,你們好,歡迎你來到廣州市XX中學參加廣東省自學考試———”,對于身經百戰(zhàn)的自考生我來說幾乎可以把這考場規(guī)則背下來了。我看看周圍的人群,知道他們也同樣像我一樣在自考線上苦苦掙扎,他們的年齡幾乎都和我一樣,從中可以看出,他們也是某一高校的專科生。??粕?,可憐天下專科生!
最近幾年,普通高校一再擴招,一些高校幾乎處處于超負荷狀態(tài),宿舍緊缺,食堂擁擠,教學樓缺乏,為了提高我國國民總體文化素質,可以說國家在高校擴招方面大作文章了。擴招,當然本科段學生在其中,這當中也包括了千千萬萬的專科生。如果本科生是真正的天之驕子,那么我們更應該把目光投向??粕恕?BR> 現(xiàn)在,廣東除在第一批招生的高等院校逐步實現(xiàn)本科教育之外,其它高校都是專科本科教育并行,而其它的大專院校就更不用說了,是清一色的大專生。普通高校的大專生有兩種,一種就是在中讀大專,一種就是在大專學校中就讀。前一種學生,在學習的過程都會呈現(xiàn)一種無形的自卑,因為他們生活在本科生中的人群,有很多東西屬于本科生的專利,但自己卻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從而心理不平衡,難怪一個在中大讀大專的自考生對我說,中大本來就是屬于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世界,我只是中大的一個匆匆過客而已,她只希望自己快點畢業(yè),離開這群高學歷的人群。而不要說生活在高校的自考生,一般的大專生也有這樣的感覺。學校公布的很多信息,很多制度都只適應與本科生,而大專生則是被學校冷落。第二種是生活在大專院校的大專生,這樣的學校普通都是在高考時第三、第四批的院校,這些學校的學生,相反地可以感受到讀大學的感覺。因為他們生活的群體都是大專生,沒有什么彼此之分,每個專業(yè),每個班一起學習,一起搞活動,形成了一個相對平等的整體。正所謂,生活在沒有層次差別的集體,不會時刻看到高層次人群的生活,因此能夠暫時知足,盡情享受大學生活。
對于上面的兩種群體,不管是那一種,不管自己讀大學的過程中能否感覺到自己是否為名副其實的大學生,他們到畢業(yè)時都會面臨著同一種結果,那就是:學歷大專,就業(yè)形勢不容樂觀。因此就會覺得,大專生和本科的差距就在與此,再高一個層次才是真的大學生。
事實上,什么是大學?我從來沒有看過相關的定義,本科院校當然是了,但大專院校是嗎?如果公立的是的話,那私立的是嗎?要知道現(xiàn)在私立的學校也很多了??傊幻靼?,所以我們都用一個統(tǒng)一的名字“普通高校”而命名。那么大學生的定義是什么,生活在什么樣的學校才是大學生呢,這也沒有明確的答案?,F(xiàn)在社會對大學生的定義雖然有很多是要出自于學府,但我想,只要一個人能夠完成在高校中的學業(yè),在“軟件”上符合大學生的要求,那么則可以是大學生了,因為大學生不是一個名詞,而是知識的一個層次。
因此,在高校中,能否找到讀大學的感覺,帶有很大的主觀性和個人的創(chuàng)造性。在中上大專,如果在學習中能夠腳踏實地,認真完成學習任務,精通自己的專業(yè),那么說讀大學是不過分的。相反,如果一個本科生,在四年的大學生活中碌碌無為,那么也只是得個虛名而已。因此在高校中學習的學生來說,能否找到讀大學的感覺,很大部分程度在于自我的把握。
在高校中的大專生為了充實自己,部分人選擇了自學考試,因為這一部分人在高校學習的過程中能和自學考試并行而走,這樣自學起來的困難比出來社會的人再來自學,難度低了很多,因此他們選擇自學考試是很正確的。當然其中一部分在大專畢業(yè)時也選擇了專升本,一些學生也順利進入了本科學校繼續(xù)學習,不過這部分在人數(shù)方面還是比選擇自考的少很多的。
現(xiàn)在進入高等學校接受高等教育是全民的需求,也是我們國家大力發(fā)展高等教育的主要措施,所以在不久的將來,將會實現(xiàn)高等義務教育,形成“人人有書讀,人人都是大學生的”社會環(huán)境,到那時,大家都是大學生,那么“大學生”這個詞義就會消失,自然也沒有必要再討論有沒有讀大學的感覺了。
最近幾年,普通高校一再擴招,一些高校幾乎處處于超負荷狀態(tài),宿舍緊缺,食堂擁擠,教學樓缺乏,為了提高我國國民總體文化素質,可以說國家在高校擴招方面大作文章了。擴招,當然本科段學生在其中,這當中也包括了千千萬萬的專科生。如果本科生是真正的天之驕子,那么我們更應該把目光投向??粕恕?BR> 現(xiàn)在,廣東除在第一批招生的高等院校逐步實現(xiàn)本科教育之外,其它高校都是專科本科教育并行,而其它的大專院校就更不用說了,是清一色的大專生。普通高校的大專生有兩種,一種就是在中讀大專,一種就是在大專學校中就讀。前一種學生,在學習的過程都會呈現(xiàn)一種無形的自卑,因為他們生活在本科生中的人群,有很多東西屬于本科生的專利,但自己卻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從而心理不平衡,難怪一個在中大讀大專的自考生對我說,中大本來就是屬于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世界,我只是中大的一個匆匆過客而已,她只希望自己快點畢業(yè),離開這群高學歷的人群。而不要說生活在高校的自考生,一般的大專生也有這樣的感覺。學校公布的很多信息,很多制度都只適應與本科生,而大專生則是被學校冷落。第二種是生活在大專院校的大專生,這樣的學校普通都是在高考時第三、第四批的院校,這些學校的學生,相反地可以感受到讀大學的感覺。因為他們生活的群體都是大專生,沒有什么彼此之分,每個專業(yè),每個班一起學習,一起搞活動,形成了一個相對平等的整體。正所謂,生活在沒有層次差別的集體,不會時刻看到高層次人群的生活,因此能夠暫時知足,盡情享受大學生活。
對于上面的兩種群體,不管是那一種,不管自己讀大學的過程中能否感覺到自己是否為名副其實的大學生,他們到畢業(yè)時都會面臨著同一種結果,那就是:學歷大專,就業(yè)形勢不容樂觀。因此就會覺得,大專生和本科的差距就在與此,再高一個層次才是真的大學生。
事實上,什么是大學?我從來沒有看過相關的定義,本科院校當然是了,但大專院校是嗎?如果公立的是的話,那私立的是嗎?要知道現(xiàn)在私立的學校也很多了??傊幻靼?,所以我們都用一個統(tǒng)一的名字“普通高校”而命名。那么大學生的定義是什么,生活在什么樣的學校才是大學生呢,這也沒有明確的答案?,F(xiàn)在社會對大學生的定義雖然有很多是要出自于學府,但我想,只要一個人能夠完成在高校中的學業(yè),在“軟件”上符合大學生的要求,那么則可以是大學生了,因為大學生不是一個名詞,而是知識的一個層次。
因此,在高校中,能否找到讀大學的感覺,帶有很大的主觀性和個人的創(chuàng)造性。在中上大專,如果在學習中能夠腳踏實地,認真完成學習任務,精通自己的專業(yè),那么說讀大學是不過分的。相反,如果一個本科生,在四年的大學生活中碌碌無為,那么也只是得個虛名而已。因此在高校中學習的學生來說,能否找到讀大學的感覺,很大部分程度在于自我的把握。
在高校中的大專生為了充實自己,部分人選擇了自學考試,因為這一部分人在高校學習的過程中能和自學考試并行而走,這樣自學起來的困難比出來社會的人再來自學,難度低了很多,因此他們選擇自學考試是很正確的。當然其中一部分在大專畢業(yè)時也選擇了專升本,一些學生也順利進入了本科學校繼續(xù)學習,不過這部分在人數(shù)方面還是比選擇自考的少很多的。
現(xiàn)在進入高等學校接受高等教育是全民的需求,也是我們國家大力發(fā)展高等教育的主要措施,所以在不久的將來,將會實現(xiàn)高等義務教育,形成“人人有書讀,人人都是大學生的”社會環(huán)境,到那時,大家都是大學生,那么“大學生”這個詞義就會消失,自然也沒有必要再討論有沒有讀大學的感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