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二)為例第一,了解該課程性質(zhì)與學習目的
《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二)》是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的一門必修的基礎課,課程內(nèi)容包括宋代至清代具有代表性的優(yōu)秀文學作品,跨越了宋、金元、明、清四個歷史階段,包含詩歌、辭賦、散文、駢文、詞、散曲、戲劇、小說等多種體裁。這些作品是中華民族豐富的文化遺產(chǎn)的重要組成部分。
設置本在線教程的目的,是為了更好更方便地幫助自考生系統(tǒng)全面地學習中國古代文學的優(yōu)秀作品,希望通過在線助學的方式,使自考生培養(yǎng)和提高自己閱讀、鑒賞、分析、評價中國古代文學作品的能力,重點掌握文學主要作家的一些代表作品,大致了解各個時期不同的文體、風格和流派,為學習中國文學史打下比價堅實的基礎。學習本課程,對于繼承和發(fā)揚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和文學遺產(chǎn),培養(yǎng)高尚情操,增進愛國熱情,提高文化素質(zhì),促進精神文明建設,是十分有益的。
使用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指定教材:徐中玉 金啟華主編《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二)》,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年9月版第二,課程安排和考核規(guī)范
本助學課程跨越宋、金元、明、清四個時期,學習內(nèi)容也從時間段上分為宋、金元、明、清四個單元,化整為零,便于考生學習中按部就班,循序漸進。
四個單元在同一份試卷中的考核比例基本上是:宋代35%,金元20%,明代20%,清代25%。
每單元內(nèi)容從學習對象上分為作家作品知識、泛讀作品、精讀作品三個部分??荚嚸}以精讀篇目為主,泛讀篇目為輔,兩者在同一份試卷中所占的比例一般在7:3左右。
每單元一般要求考生從記憶能力、理解能力、簡單運用能力、綜合運用能力四個層次來掌握課程內(nèi)容,培養(yǎng)自己的分析論說問題的能力。
記憶能力層次分識記和背誦兩種。識記,要求識記主要作家作品和文體知識;背誦,要求背誦優(yōu)秀代表作,熟悉其中的名句警句。每單元俱列背誦篇目。
理解能力層次,主要要求理解作品的基本思想內(nèi)容和藝術特色,概括、歸納作品主旨,劃分作品段落層次,認知作品的某些總體特征。
簡單運用能力層次,要求考生能夠?qū)ψ髌返闹饕枷雰?nèi)容和具體藝術手法進行簡明扼要的說明,對主要的文體、作家作品的并稱、重要的概念名詞作簡要的解釋說明。綜合運用能力層次,要求能夠運用已學過的知識和理論,對作品的思想內(nèi)容和藝術特色,進行帶有整體性的、綜合性的分析和評價。
四個層次的考核在同一份試卷中的比例為:識記20%,理解30%,簡單運用30%,綜合運用20%。
每單元內(nèi)容重在培養(yǎng)考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和理論,以閱讀、鑒賞、分析、評價古代文學作品的能力,因此考核時主觀性試題的比重應該大于客觀性的試題。兩者的比例大致為:主觀性試題60%,客觀性試題40%。
每單元內(nèi)容難易不等,考核時一般有比較合理的組合。在同一份試卷中難易度的比例一般為:易20%,較易30%,較難30%,難20%。
本課程考試命題規(guī)定的題型,有填空題、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簡答題、論述題、閱讀理解題六種。
本課程考試采取閉卷筆答方式,考試時間為150分鐘。
《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二)》是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的一門必修的基礎課,課程內(nèi)容包括宋代至清代具有代表性的優(yōu)秀文學作品,跨越了宋、金元、明、清四個歷史階段,包含詩歌、辭賦、散文、駢文、詞、散曲、戲劇、小說等多種體裁。這些作品是中華民族豐富的文化遺產(chǎn)的重要組成部分。
設置本在線教程的目的,是為了更好更方便地幫助自考生系統(tǒng)全面地學習中國古代文學的優(yōu)秀作品,希望通過在線助學的方式,使自考生培養(yǎng)和提高自己閱讀、鑒賞、分析、評價中國古代文學作品的能力,重點掌握文學主要作家的一些代表作品,大致了解各個時期不同的文體、風格和流派,為學習中國文學史打下比價堅實的基礎。學習本課程,對于繼承和發(fā)揚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和文學遺產(chǎn),培養(yǎng)高尚情操,增進愛國熱情,提高文化素質(zhì),促進精神文明建設,是十分有益的。
使用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指定教材:徐中玉 金啟華主編《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二)》,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年9月版第二,課程安排和考核規(guī)范
本助學課程跨越宋、金元、明、清四個時期,學習內(nèi)容也從時間段上分為宋、金元、明、清四個單元,化整為零,便于考生學習中按部就班,循序漸進。
四個單元在同一份試卷中的考核比例基本上是:宋代35%,金元20%,明代20%,清代25%。
每單元內(nèi)容從學習對象上分為作家作品知識、泛讀作品、精讀作品三個部分??荚嚸}以精讀篇目為主,泛讀篇目為輔,兩者在同一份試卷中所占的比例一般在7:3左右。
每單元一般要求考生從記憶能力、理解能力、簡單運用能力、綜合運用能力四個層次來掌握課程內(nèi)容,培養(yǎng)自己的分析論說問題的能力。
記憶能力層次分識記和背誦兩種。識記,要求識記主要作家作品和文體知識;背誦,要求背誦優(yōu)秀代表作,熟悉其中的名句警句。每單元俱列背誦篇目。
理解能力層次,主要要求理解作品的基本思想內(nèi)容和藝術特色,概括、歸納作品主旨,劃分作品段落層次,認知作品的某些總體特征。
簡單運用能力層次,要求考生能夠?qū)ψ髌返闹饕枷雰?nèi)容和具體藝術手法進行簡明扼要的說明,對主要的文體、作家作品的并稱、重要的概念名詞作簡要的解釋說明。綜合運用能力層次,要求能夠運用已學過的知識和理論,對作品的思想內(nèi)容和藝術特色,進行帶有整體性的、綜合性的分析和評價。
四個層次的考核在同一份試卷中的比例為:識記20%,理解30%,簡單運用30%,綜合運用20%。
每單元內(nèi)容重在培養(yǎng)考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和理論,以閱讀、鑒賞、分析、評價古代文學作品的能力,因此考核時主觀性試題的比重應該大于客觀性的試題。兩者的比例大致為:主觀性試題60%,客觀性試題40%。
每單元內(nèi)容難易不等,考核時一般有比較合理的組合。在同一份試卷中難易度的比例一般為:易20%,較易30%,較難30%,難20%。
本課程考試命題規(guī)定的題型,有填空題、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簡答題、論述題、閱讀理解題六種。
本課程考試采取閉卷筆答方式,考試時間為150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