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人說,龍山縣塔泥鄉(xiāng)中心小學的代課教師彭珍玉真是了不起!24年了,仍然堅守著代課那份清貧的職業(yè),且從未間斷過;每年的代課金,還不足別人四個月的工資收入。但她安心從教,辛勤地奉獻著。7月8日,筆者懷著崇敬的心情,前往塔泥鄉(xiāng)中心小學探訪她的一個個感人的故事。
教學能手
1964年,彭珍玉出生于龍山縣塔泥鄉(xiāng)堯場村,父母親都是地地道道的農(nóng)民。她在家排行老大,從小就想當一位人民教師。1984年9月,機會終于來了,彭珍玉憑著對教育事業(yè)的執(zhí)著、能歌善舞的優(yōu)勢,被塔泥鄉(xiāng)中心小學的負責人選中,如愿以償?shù)禺斏狭艘幻n教師。
跳出農(nóng)門,彭珍玉十分高興;當面對那一群活潑好動的幼兒時,她又感到肩上責任重大。他們簡直太難“對付”了。5歲的李楠同學不僅坐不住,還強占別人的凳子;6歲的彭春蓮小朋友,上課愛講話,又喜歡吃零食......這該怎么辦了?彭珍玉心里想:“白天,帶領他們唱唱跳跳,做游戲,并給他們講童話故事;晚上,認真?zhèn)浜媒贪?,并抽時間制作好小玩具......難道不湊效嗎?”這樣想,就這樣做。通過5年的努力,1989年4月,他終于摸索出了屬于自己的一套教學方法——“趣味式教學法”。1989年5月的一天,學前班一位叫彭春萍的幼兒,在教室坐不住了,眼睛總是向窗外看,彭珍玉不知勸了多少回,她還是那樣。彭珍玉順著她的視線往窗外看,認真觀察了一下外面的情景。原來窗外有一戶人家在放黑白電視機,把她的目光吸引過去了。彭珍玉喜上眉梢,計從心來,連忙跑出教室,從學校辦公室也搬來了一臺電視機,然后在教室給大家放與本堂課有關(guān)的光碟。仿佛有一種神奇的力量,大家的目光都齊唰唰地聚攏在講臺上,彭春萍同學也變成了一只溫順的“小綿羊”,乖乖地聽話了。
1990年,彭珍玉因工作需要,被派往塔泥村小任教,以促進鄉(xiāng)村幼教事業(yè)更廣泛地發(fā)展。6年后,彭珍玉因工作成績顯著,又被學區(qū)領導調(diào)回了中心完小。這時,她不再擔任幼兒班的任課教師,而是任教一至六年級的課程。小學基礎課程,對她來說,以前從來沒有接觸過,難度就大了!彭珍玉橫下一條心,偏向虎山行,利用休息時間向老教師虛心請教,那怕是一點疑難問題都不放過;多次隨堂聽教學觀摩課,聽后又認真反思,確立自己怎么做的思路;輪到自己上公開課了,就根據(jù)教學大綱精心編寫教案,分出重點和難點;在平時教學過程中,避免滿堂灌,盡量采用啟發(fā)式教學,多與學生進行溝通,從而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獲取新知識。10多年來,彭珍玉就是這樣一位有頭腦的教學能手。難怪1996年秋,塔泥片小的王靜同學多次傷心地問母親:“彭老師怎么這么久沒來給我們上課了,我們好想她!”媽媽笑著回答說:“她已經(jīng)去了很遠很遠地方了,不再回來了!”“...我要彭老師...我要彭老師...”。
彭珍玉的汗水沒有白流。1987年,她被塔泥鄉(xiāng)鎮(zhèn)府評為“優(yōu)秀教師”;1989年又被教育局評為“優(yōu)秀教師”;從1998年以后,她年年被評為鄉(xiāng)“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自2000以來,她所教的班級的學習成績每年都名列同類班級的第一名;2003年,她又因教學成績顯著,被縣委組織部授予“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的光榮稱號。
愛心天使
翻開龍山縣塔泥中心小學的財務“老黃歷”,從上面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彭珍玉二十多年的代課工資:1984年到1986年42元;1987年到1991年50元;1992年到1997年100元;從1998年到2006年150元;2007年以后是250元。筆者曾算了一筆帳,她每年的代課金還不足正規(guī)教師4個月的工資收入。但她并未因工資低而離開講壇,反而毫不吝嗇地把微薄收入投入到貧困學生身上。
從1998年以后,彭珍玉每年都花費上千元,在自己的辦公室給貧困學生準備了一些常用藥品。有那位同學感冒了,拉肚子了,彭老師自己開副藥方準沒事。1990年9月,曹正英同學上課打瞌睡,精神不振。彭珍玉用手摸了摸她的前額,再用體溫表量一量她的體溫,原來她感冒了。彭珍玉馬上把她扶起來,把身體靠在自己的背上,徑直向辦公室走去。爾后,迅速從桌上取出藥來,趕忙給她服下,過了兩個多小時后,曹正英的病果真好了。但有些病情,自己是醫(yī)治不好的,還必須把學生往醫(yī)院送,并交好醫(yī)藥費,認真地看護。2000年下學期,猛必鄉(xiāng)紅旗村的瞿吉州同學突患疾病,高燒不退。彭珍玉見狀,立即把他送到鄉(xiāng)醫(yī)院進行治療,并通宵看護,直到第二天學生家長趕來才離開。望著彭珍玉老師那布滿血絲的雙眼和疲憊不堪的樣子,瞿吉州的父親的眼淚奪眶而出,哽咽著...半天說不出話來。
2003年11月的一天,父親去世、母親殘疾后又離家的孤兒彭岳,光著赤腳從堯場村走了5里多的山路來上學。破破爛爛的衣角沾滿了水珠,臉上青一塊紫一塊的,鼻涕凍成了兩根冰條......彭珍玉心都碎了!馬上把這個二年級的學生抱回到自己的宿舍里,給他燒了一堆火,換了衣服,并臨時跑到街上花了90多元錢給他買了一雙嶄新的皮鞋。從此以后,彭珍玉就把他當成家中的一員,經(jīng)常給他買書包、玩具,遞零用錢,一直到小學畢業(yè)。2007年2月,作為一名留守兒童的馬吉茂,父母打工去了6年多,也沒有公婆看管,被寄托在伯父家里。彭珍玉把這個五年級的學生,視為自己的親生兒子,經(jīng)常接到家里吃團員飯,有空就陪他上街買東西。假如是雨天或者是下雪天,彭珍玉決不讓他回去,讓他感到彭老師這里也可以享受家的溫馨和安全。
1991年9月1日,王家村的李柯成、塔泥村的胡娟,沒來上學報名了。彭珍玉感到有些納悶,就問班上的同學。學生回答說:“他們讀不起書了!”“請大家轉(zhuǎn)告他們,學費我出了,放心地讀書來吧?!本瓦@樣,3天后,兩位面臨失學的兒童又高高興興地重返校園。在普九的年頭里,為了讓學生一個都不能少,彭珍玉先后為堯場村的彭春蓮、王家村的王水香等30多位學生,掏學費3400多元,這幾乎花去了她9年的工資。堯場村的好朋友彭秋菊笑著對她說:“你那些錢都泡湯了!”彭珍玉微微一笑,心里很鎮(zhèn)定:“寧做孩子王,也不像你打工去賺錢。”
“24年間,給我送花生、叢菌的學生不計其數(shù);有些同學過節(jié)時,甚至還想起我,給我送粽子、粑粑;有些貧困生,連父母推的魔芋豆腐都端來了......”彭珍玉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微笑......
奮斗之歌
當了24年的代課教師,彭珍玉卻從來沒有放棄過奮斗與追求。1985年,她到州直屬機關(guān)幼兒園培訓學習,提高自身的教學和業(yè)務水平。1989年,到長沙幼兒師范學校吉首分校進修,三年后獲中專文憑。1990年,在縣教師進修學校取得幼兒教師上崗證。2000年,她又通過了普通話過級考試,兩年后又順利拿到了信息技術(shù)高級證書。2000年,還是她豐收的一年,她將中央廣播電視大學的大專函授結(jié)業(yè)證收入“囊中”。2004年,她通過努力,獲得了教師資格證書,一年后,又取得中學任教資格。2006年,她所撰寫的教育教學論文《游戲活動是學前教育的源泉》獲州三等獎。
“在這些年的學習和培訓生涯中,我的丈夫始終支持我,他是我堅強的后盾!”彭珍玉對丈夫充滿了感激之情。1989年,彭珍玉的丈夫李忠平為了湊足妻子的學費,肩上扛著100多斤的木材,翻過50多里的山路,到永順縣城去賣,把肩膀都磨出血泡了。
“盡管今年沒有陪女兒參加高考,我卻不后悔,今后還可以去彌補!”2008年6月,彭珍玉的大女兒參加高考,當時,彭老師所帶的五年級學生也到了期末沖刺階段。同事們都說:“為了女兒,你就請兩天假吧!”“不,我不能。”她依然堅守在工作崗位,直到學生順利離開學校。
采訪結(jié)束時,一抹斜陽掠過她的臉,煥發(fā)出光澤。彭珍玉鎮(zhèn)定地告訴筆者,為了鄉(xiāng)村的教育事業(yè),她會繼續(xù)努力。
教學能手
1964年,彭珍玉出生于龍山縣塔泥鄉(xiāng)堯場村,父母親都是地地道道的農(nóng)民。她在家排行老大,從小就想當一位人民教師。1984年9月,機會終于來了,彭珍玉憑著對教育事業(yè)的執(zhí)著、能歌善舞的優(yōu)勢,被塔泥鄉(xiāng)中心小學的負責人選中,如愿以償?shù)禺斏狭艘幻n教師。
跳出農(nóng)門,彭珍玉十分高興;當面對那一群活潑好動的幼兒時,她又感到肩上責任重大。他們簡直太難“對付”了。5歲的李楠同學不僅坐不住,還強占別人的凳子;6歲的彭春蓮小朋友,上課愛講話,又喜歡吃零食......這該怎么辦了?彭珍玉心里想:“白天,帶領他們唱唱跳跳,做游戲,并給他們講童話故事;晚上,認真?zhèn)浜媒贪?,并抽時間制作好小玩具......難道不湊效嗎?”這樣想,就這樣做。通過5年的努力,1989年4月,他終于摸索出了屬于自己的一套教學方法——“趣味式教學法”。1989年5月的一天,學前班一位叫彭春萍的幼兒,在教室坐不住了,眼睛總是向窗外看,彭珍玉不知勸了多少回,她還是那樣。彭珍玉順著她的視線往窗外看,認真觀察了一下外面的情景。原來窗外有一戶人家在放黑白電視機,把她的目光吸引過去了。彭珍玉喜上眉梢,計從心來,連忙跑出教室,從學校辦公室也搬來了一臺電視機,然后在教室給大家放與本堂課有關(guān)的光碟。仿佛有一種神奇的力量,大家的目光都齊唰唰地聚攏在講臺上,彭春萍同學也變成了一只溫順的“小綿羊”,乖乖地聽話了。
1990年,彭珍玉因工作需要,被派往塔泥村小任教,以促進鄉(xiāng)村幼教事業(yè)更廣泛地發(fā)展。6年后,彭珍玉因工作成績顯著,又被學區(qū)領導調(diào)回了中心完小。這時,她不再擔任幼兒班的任課教師,而是任教一至六年級的課程。小學基礎課程,對她來說,以前從來沒有接觸過,難度就大了!彭珍玉橫下一條心,偏向虎山行,利用休息時間向老教師虛心請教,那怕是一點疑難問題都不放過;多次隨堂聽教學觀摩課,聽后又認真反思,確立自己怎么做的思路;輪到自己上公開課了,就根據(jù)教學大綱精心編寫教案,分出重點和難點;在平時教學過程中,避免滿堂灌,盡量采用啟發(fā)式教學,多與學生進行溝通,從而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獲取新知識。10多年來,彭珍玉就是這樣一位有頭腦的教學能手。難怪1996年秋,塔泥片小的王靜同學多次傷心地問母親:“彭老師怎么這么久沒來給我們上課了,我們好想她!”媽媽笑著回答說:“她已經(jīng)去了很遠很遠地方了,不再回來了!”“...我要彭老師...我要彭老師...”。
彭珍玉的汗水沒有白流。1987年,她被塔泥鄉(xiāng)鎮(zhèn)府評為“優(yōu)秀教師”;1989年又被教育局評為“優(yōu)秀教師”;從1998年以后,她年年被評為鄉(xiāng)“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自2000以來,她所教的班級的學習成績每年都名列同類班級的第一名;2003年,她又因教學成績顯著,被縣委組織部授予“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的光榮稱號。
愛心天使
翻開龍山縣塔泥中心小學的財務“老黃歷”,從上面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彭珍玉二十多年的代課工資:1984年到1986年42元;1987年到1991年50元;1992年到1997年100元;從1998年到2006年150元;2007年以后是250元。筆者曾算了一筆帳,她每年的代課金還不足正規(guī)教師4個月的工資收入。但她并未因工資低而離開講壇,反而毫不吝嗇地把微薄收入投入到貧困學生身上。
從1998年以后,彭珍玉每年都花費上千元,在自己的辦公室給貧困學生準備了一些常用藥品。有那位同學感冒了,拉肚子了,彭老師自己開副藥方準沒事。1990年9月,曹正英同學上課打瞌睡,精神不振。彭珍玉用手摸了摸她的前額,再用體溫表量一量她的體溫,原來她感冒了。彭珍玉馬上把她扶起來,把身體靠在自己的背上,徑直向辦公室走去。爾后,迅速從桌上取出藥來,趕忙給她服下,過了兩個多小時后,曹正英的病果真好了。但有些病情,自己是醫(yī)治不好的,還必須把學生往醫(yī)院送,并交好醫(yī)藥費,認真地看護。2000年下學期,猛必鄉(xiāng)紅旗村的瞿吉州同學突患疾病,高燒不退。彭珍玉見狀,立即把他送到鄉(xiāng)醫(yī)院進行治療,并通宵看護,直到第二天學生家長趕來才離開。望著彭珍玉老師那布滿血絲的雙眼和疲憊不堪的樣子,瞿吉州的父親的眼淚奪眶而出,哽咽著...半天說不出話來。
2003年11月的一天,父親去世、母親殘疾后又離家的孤兒彭岳,光著赤腳從堯場村走了5里多的山路來上學。破破爛爛的衣角沾滿了水珠,臉上青一塊紫一塊的,鼻涕凍成了兩根冰條......彭珍玉心都碎了!馬上把這個二年級的學生抱回到自己的宿舍里,給他燒了一堆火,換了衣服,并臨時跑到街上花了90多元錢給他買了一雙嶄新的皮鞋。從此以后,彭珍玉就把他當成家中的一員,經(jīng)常給他買書包、玩具,遞零用錢,一直到小學畢業(yè)。2007年2月,作為一名留守兒童的馬吉茂,父母打工去了6年多,也沒有公婆看管,被寄托在伯父家里。彭珍玉把這個五年級的學生,視為自己的親生兒子,經(jīng)常接到家里吃團員飯,有空就陪他上街買東西。假如是雨天或者是下雪天,彭珍玉決不讓他回去,讓他感到彭老師這里也可以享受家的溫馨和安全。
1991年9月1日,王家村的李柯成、塔泥村的胡娟,沒來上學報名了。彭珍玉感到有些納悶,就問班上的同學。學生回答說:“他們讀不起書了!”“請大家轉(zhuǎn)告他們,學費我出了,放心地讀書來吧?!本瓦@樣,3天后,兩位面臨失學的兒童又高高興興地重返校園。在普九的年頭里,為了讓學生一個都不能少,彭珍玉先后為堯場村的彭春蓮、王家村的王水香等30多位學生,掏學費3400多元,這幾乎花去了她9年的工資。堯場村的好朋友彭秋菊笑著對她說:“你那些錢都泡湯了!”彭珍玉微微一笑,心里很鎮(zhèn)定:“寧做孩子王,也不像你打工去賺錢。”
“24年間,給我送花生、叢菌的學生不計其數(shù);有些同學過節(jié)時,甚至還想起我,給我送粽子、粑粑;有些貧困生,連父母推的魔芋豆腐都端來了......”彭珍玉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微笑......
奮斗之歌
當了24年的代課教師,彭珍玉卻從來沒有放棄過奮斗與追求。1985年,她到州直屬機關(guān)幼兒園培訓學習,提高自身的教學和業(yè)務水平。1989年,到長沙幼兒師范學校吉首分校進修,三年后獲中專文憑。1990年,在縣教師進修學校取得幼兒教師上崗證。2000年,她又通過了普通話過級考試,兩年后又順利拿到了信息技術(shù)高級證書。2000年,還是她豐收的一年,她將中央廣播電視大學的大專函授結(jié)業(yè)證收入“囊中”。2004年,她通過努力,獲得了教師資格證書,一年后,又取得中學任教資格。2006年,她所撰寫的教育教學論文《游戲活動是學前教育的源泉》獲州三等獎。
“在這些年的學習和培訓生涯中,我的丈夫始終支持我,他是我堅強的后盾!”彭珍玉對丈夫充滿了感激之情。1989年,彭珍玉的丈夫李忠平為了湊足妻子的學費,肩上扛著100多斤的木材,翻過50多里的山路,到永順縣城去賣,把肩膀都磨出血泡了。
“盡管今年沒有陪女兒參加高考,我卻不后悔,今后還可以去彌補!”2008年6月,彭珍玉的大女兒參加高考,當時,彭老師所帶的五年級學生也到了期末沖刺階段。同事們都說:“為了女兒,你就請兩天假吧!”“不,我不能。”她依然堅守在工作崗位,直到學生順利離開學校。
采訪結(jié)束時,一抹斜陽掠過她的臉,煥發(fā)出光澤。彭珍玉鎮(zhèn)定地告訴筆者,為了鄉(xiāng)村的教育事業(yè),她會繼續(xù)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