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紐約的愛與哀愁

字號:

----評施雨的長篇小說《紐約情人》
    很早以前有部電視劇叫《北京人在紐約》,據說不錯,反正我沒看過。不過中國人在紐約的故事是越來越多了,這很好,我們終于可以自由地“漂泊與流浪”。我對紐約沒有直觀上的印象,因為我沒去過紐約;歌手艾敬唱過:“1997,我想去香港,”或許現在的人該唱:“2004,我想去紐約?!笔┯炅裘蓝嗄?,對美國非常熟悉,曾經寫過人文隨筆集《美國的一種成長》。然而對于一位真正的作家來說,長篇小說的創(chuàng)作是必不可少的。正是這個原因使中國現代文壇大家魯迅先生也蒙受指責,惋惜魯迅先生沒有長篇小說傳世。施雨倒是未必有成為文壇大家的想法,然作為醫(yī)學博士而專注于文學創(chuàng)作,確實讓人有一種敬意。我很愿意閱讀她的作品,體驗“生活在別處”的喜怒與哀樂。
    《紐約情人》是施雨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寫一位女醫(yī)生小寒的故事,有趣的是她采用了“一章在中國一章在美國的對比寫法”,最后把故事結束在美國的“9*11”之中。小說可以說是一個“在路上”的故事,吸引我們的目光固然有不同的愛情遭際,鮮活的情節(jié),但與其說是一個女孩流浪的足跡,不如說是愛情流浪的足跡,我們一路上跟著主人公小寒撿拾起憂郁、奔放、激情的體驗,激蕩起每一根纖細的神經,窺見愛的種種悲歡離合。小寒,高凡偉,凱文、施杰,甚至王靜茹,每個人都以自己的方式接納愛,表達愛。說不上誰對誰錯,愛情本身就無錯可言。我們生活其中,憑借愛才能堅強我們脆弱的靈魂,“為了愛,夢一生”。有哲人說過,在沒有信念的時代里,愛情被升華為一種信念一種理想。
    紐約是美麗的。紐約州立大學是美麗的?!昂芎玫南娜贞柟?,很輕的綠色熏風?!边@是作者筆下的小寒的視角,更是愛情發(fā)生學上的一種誘導性暗示,這樣的環(huán)境先天性地透散出愛情發(fā)生的可能。作者施雨以自己對愛情的懷念與追憶,借助于自己的想象空間,使《紐約情人》中的愛情故事有了一種唯美的氣息,哪怕是憂傷。愛情本身就是一個生命,它會出生、成長,自然也要衰弱和死亡。其實愛情一直是小說永恒的題材,《紅樓夢》、《安娜*卡列尼娜》、《洛麗塔》等偉大的著作莫不如是。但愛情卻有多種寫法,作者寫得平實,并不玩什么花招,但在平實之中又自有激情的流淌。更為可貴的是作者從單純的愛情故事中跳出來,進入人的內心深處,表達了對人生的拷問與追索。正如小說家吳爾芙說的那樣:“走向人內心的路,永遠比走向外部世界要漫長得多?!?BR>    有兩種人能把小說寫好,一種人是完全依靠自己的想象力,譬如蘇童,他能夠把自己未曾經歷過的妓女生涯與帝王生涯描寫的絲絲入扣,能夠再現舊社會的人情風貌,讓人讀了覺得那個時代就是這樣的。還有一種人是把自己曾經經歷過或體驗過的事情或情感寫出來,盡管內容可以虛構,其中也不乏豐沛的想象力,但骨子里的真實卻完全是作者自己所獨有的。《紐約情人》大約屬于后一種寫法,就像作者所云:“故事里的人物和細節(jié)都是我非常熟悉的,包括一些專業(yè)知識。”一般來說,作者的第一部小說基本上帶有鮮明的個人特色,以自己熟悉的生活為故事的背景,這樣把握起來要容易一些。寫得多了,拘束慢慢被解除,想象力開始漫無邊際,作者的內心世界成為碩大的空間,就如金庸先生筆下的“獨孤九劍”,以無招勝有招,隨心所欲,“無所施而不可”(金庸小說《笑傲江湖》語)。
    最近翻閱了一些女性小說,發(fā)覺女權主義的色彩特別濃郁。我倒不是反對女權主義,女權主義其實正是被壓迫的產物。但在每一篇女性小說中都看到女權主義的痕跡,總是懷疑作者的用心。女權主義是當下的時尚,然時尚并不是文學?!都~約情人》沒有女權主義的色彩,你可以說它老套陳舊,缺乏先鋒,作者的重心并不在此。施雨寫的故事彌漫著女人的痛苦、惆悵、悲哀和無奈,其中更有快樂與幸福。然而人生在世,其實憂多歡少。作者深知此理,正好借美國“9*11”的大悲劇作為小說的結尾,主人公小寒消失在“9*11”之中?!艾F在,拱門里的雙塔樓和小寒都消失了”。小寒的消失帶走了紐約的愛與哀愁,故事結束了,然而生活要繼續(xù),燭光點點正預示著新生。
    《紐約情人》有許多的專業(yè)知識,這歸結于作者的醫(yī)生經歷。正如有的讀者所說:“醫(yī)生寫醫(yī)生特別到位,很親切,感覺非常好。”不過這種醫(yī)學背景始終不是小說的重心,小說寫人,寫人性的大美麗與大丑惡?!都~約情人》寫了小寒與兩個中國男人的愛情遭際,雖然一個發(fā)生在中國,一個發(fā)生在美國,其中有對比,但小寒的性格似乎沒有太多的變化。在中國的愛情創(chuàng)傷之后,應該有一種意料之中的蛻變。作者沒有這樣處理,也許她有自己的考慮??赡苋诵员旧砭褪菑碗s的,變化與否,在乎個人的修養(yǎng)與生活經驗。世事常有出人意料之外的改變,“本自無縛,不用解脫?!泵靼状死?,大可隨心所欲。作為施雨的第一部長篇小說,《紐約情人》以清麗自然的文字打動人心,這是創(chuàng)作的一種“必要的開始”。《紐約情人》預示了施雨蓄勢待發(fā)的寫作潛力,文字對于施雨來說,夢想還在路上。所以我要說:對于作者來講,好的作品永遠是下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