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考試合同法重點法條精讀(六)

字號:

第六章 合同的權利義務終止
    「重點法條」
    第九十三條 當事人協(xié)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
    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解除合同的條件。解除合同的條件成就時,解除權人可以解除合同。
    第九十四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實現(xiàn)合同目的;
    (二)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主要債務;
    (三)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主要債務,經(jīng)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內仍未履行;
    (四)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債務或者有其他違約行為致使不能實現(xiàn)合同目的;
    (五)法律規(guī)定的其他情形。
    「相關法條」 本法第195、232、268、308、410條。
    「意思分解」
    1分類
    合同解除 協(xié)議解除單方解除 約定解除權法定解除權
    (1)協(xié)議解除
    又稱雙方解除,是當事人雙方就消滅有效合同達成意思表示一致。解除有效合同的協(xié)議又稱反對合同。原則上,只要解除原合同的協(xié)議不違反法律,當事人得自由為之。
    (2)單方約定解除
    指一方當事人的解除權來自當事人雙方在合同中的約定。當符合合同約定的解除情形出現(xiàn)時,享有解除權的一方以單方意思表示即可使合同消滅,不必征得對方同意。
    (3)單方法定解除
    法理同單方約定解除合同,約定解除權與法定解除權均為形成權。但單方法定解除的解除權來自法律的規(guī)定而非當事人的約定。單方法定解除是本問題的重心,以下圍繞《合同法》第94條展開分析。
    2法定解除權之一:一般規(guī)定
    (1)不可抗力
    ①一方發(fā)生不可抗力,發(fā)生方與對方均有法定解除權。
    ②并非一旦發(fā)生不可抗力即發(fā)生解除權。解除權的發(fā)生以“不可抗力致使合同目的不能實現(xiàn)”為要件?!爸率购贤康牟荒軐崿F(xiàn)”是指由于一方不履行主要債務,剝奪了另一方或雙方根據(jù)合同有權期待得到的東西,即喪失合同利益或喪失履行利益。
    ③因不可抗力而解除合同的,發(fā)生方可免除損害賠償責任(《合同法》第117條)。
    ④前項免責之生效,發(fā)生方須具備三個條件(《合同法》第118條):
    A及時通知對方不可抗力發(fā)生的事實;
    B負證明責任;
    C不可抗力不是發(fā)生在發(fā)生方遲延履行后。
    (2)預期違約
    ①預期違約是指履行期屆滿前,一方明確表示或以自己行為表明不履行主要債務(限于主要債務);
    ②前項情形下僅僅非違約方享有法定解除權;
    ③非違約方解除合同后,還可要求對方負損害賠償責任(《合同法》第108條)。
    (3)遲延履行
    《合同法》第94條第(3)~(4)項區(qū)分了兩種情況,非違約方有無法定解除權,應區(qū)別對待。
    ①一方遲延履行主要債務,經(jīng)催告后于合理期限內仍未履行的,另一方得解除合同。換而言之,此時非違約方解除權之發(fā)生,以盡“催告義務”且忍耐一個“合理期限”為要件(具體個例見《合同法》第227條);
    ②一方遲延履行致使合同目的不能實現(xiàn)的,非違約方不經(jīng)催告,可徑直解除合同。這是對遲延履行構成根本違約的解除權規(guī)定,實踐中常見的是合同的履行期限有特殊意義者。
    (4)其他根本違約行為
    ①依《合同法》第94條及《聯(lián)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第25條規(guī)定,根本違約的構成須兩個要件:
    A客觀要件:一方違約的后果使受害人蒙受損害,“以至于實際上剝奪了他根據(jù)合同規(guī)定有權期待得到的東西?!奔春蠊麌乐?,使對方“不能實現(xiàn)合同目的”。
    B主觀要件:前一后果為違約方預知,且一個同等資格、通情達理的人處于相同情況下也會預知的發(fā)生根本違約的結果。
    ②依合同實踐,根本違約行為包括:不履行;遲延履行;瑕疵履行;部分履行;其他。
    ③一方發(fā)生根本違約的,法定解除權在非違約方。
    (5)法定的其他情形
    除上述(2)~(4)的一般規(guī)定外,《合同法》分則及單行法還有許多關于單方任意解除權的特別規(guī)定,下面以專輯列出,以利讀者備考。
    3法定解除權之二:特別規(guī)定
    (1)特定一方有任意解除權的
    以下幾種情形,不需對方有違約行為的,當事人亦有解除權:
    ①《合同法》第195條:贈與人;
    ②《合同法》第232條:不定期租賃合同的雙方;
    ③《合同法》第268條:承攬合同之定作人;
    ④《合同法》第308條:貨運合同之托運人;
    ⑤《合同法》第337條:標的已公開的技術開發(fā)合同的雙方;
    ⑥《合同法》第410條:委托合同的雙方;
    ⑦《擔保法》第27條:無保證期間的額保證人;
    ⑧《保險法》第14條:保險合同之投保人;
    ⑨《合伙企業(yè)法》第47條:無合伙期限的合伙人。
    (2)一方違約,另一方有特別解除權的:
    ①《合同法》第69條:不安抗辯權人;
    ②《合同法》第167條:分期付款買受人未付款達總額1/5以上時,出賣人有解除權;
    ③《合同法》第203條:借款人違反貸款用途時,貸款人有解除權;
    ④《合同法》第224條第2款:承租人擅自轉租時,出租人有解除權;
    ⑤《合同法》第233條:租賃物危及安全、健康時,承租人有解除權;
    ⑥《合同法》第253條第2款:承攬人擅自轉包時,定作人有解除權;
    ⑦《著作權法》第31條第3款:圖書脫銷后出版者拒絕重印、再版時,版權人有解除權;
    ⑧《合伙企業(yè)法》第50條:名為除名,實為合同解除;
    ⑨《合伙企業(yè)法》第46條第(四)項:非違約合伙人有解除權。
    (3)明令不得解除的
    ①《保險法》第16條:保險人;
    ②《保險法》第35條:貨運保險、運輸工具航程保險,責任開始后,合同雙方;
    ③《海商法》第227條第1款:海上保險責任開始后,合同雙方;
    ④《海商法》第228條:海上貨運保險、船舶的航次保險,責任開始后,被保險人;
    ⑤《勞動法》第29條:用人單位。
    「重點法條」
    第九十五條 法律規(guī)定或者當事人約定解除權行使期限,期限屆滿當事人不行使的,該權利消滅。
    法律沒有規(guī)定或者當事人沒有約定解除權行使期限,經(jīng)對方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內不行使的,該權利消滅。
    第九十六條 當事人一方依照本法第九十三條第二款、第九十四條的規(guī)定主張解除合同的,應當通知對方。合同自通知到達對方時解除。對方有異議的,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確認解除合同的效力。
    法律、行政法規(guī)規(guī)定解除合同應當辦理批準、登記等手續(xù)的,依照其規(guī)定。
    第九十七條 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終止履行;已經(jīng)履行的,根據(jù)履行情況和合同性質,當事人可以要求恢復原狀、采取其他補救措施,并有權要求賠償損失。
    「意思分解」
    合同解除制度為司法考試所必考,務求全面掌握。
    對于以上三個條文,重點掌握:
    1合同解除權務必在其期限內行使,逾期則權利消滅。其期限確定有三種(第95條):
    (1)法律規(guī)定;
    (2)當事人約定;
    (3)經(jīng)對方催告后的合理期限。
    2合同解除權系典型的形成權。合同解除權人只要將解除的意思表示通知對方,即產(chǎn)生解除合同之效力,不以對方同意為生效條件。若對方有異議,則可提請法院裁決或仲裁機構裁決(確認之訴)。
    3合同解除的法律效果
    (1)對將來發(fā)生效力
    尚未履行的,終止履行。也正是在此意義上,合同解除構成合同之債的消滅原因之一。
    (2)是否具有溯及力未作一刀切的規(guī)定即對于已經(jīng)履行的部分,根據(jù)履行情況和合同性質,當事人可以要求恢復原狀。換而言之:
    ①從合同性質看,一般認為繼續(xù)性合同解除后,不具有溯及力。繼續(xù)性合同指一方或雙方履行行為處于繼續(xù)狀態(tài)的合同,如雇傭合同、導游合同等。
    ②對于廣大的非繼續(xù)性合同而言,被解除后有無溯及力,亦未作一刀切規(guī)定:是否有溯及力取決于當事人雙方(協(xié)議解除場合)或解除權人(單方解除場合)之意志,并受誠實信用原則約束。當然,涉訴的,法官亦有基于誠實信用原則的自由裁量權。此所謂“根據(jù)合同情況”之立法含義。
    ③若選擇有溯及力,則適用雙方相互返還或單方返還之規(guī)則,以求恢復原狀。
    ④若選擇無溯及力,則雙方就已履行部分進行清償。
    注意:有無溯及力,是合同解除與合同無效、被撤銷的重大區(qū)別之一。
    (3)解除權人有損失的,可要求違約方賠償損失。
    可見,我國法采解除合同與賠償損失并存的立法例。此處的“損害賠償”在性質上應解釋為“法定損害賠償金”。損害的有無及大小,主張人應負證明責任。
    (4)一般而言,合同解除后,一方無權要求對方負擔原合同中約定的違約金、定金責任。
    這是因為違約金與定金條款均為原合同之一部分,不具有獨立性,原合同被解除而終止的,違約金、定金條款亦隨之終止。解除權人當然不可再依據(jù)已終止的條款主張由該條款而生的權利,這是不言自明的。故違約金、定金責任(意定性)是不同于法定損害賠償金(法定性)的。
    當然,上述原則并不絕對,我們不排除合同中當事人的特別約定。有特別約定的,從約定。
    
    (5)是否及于從物(《合同法》第164條)。
    ①因標的物的主物不符合約定而解除合同的,效力及于從物;
    ②反之,因從物不符合約定被解除的,效力不及于主物。
    「不要混淆」
    再次提醒掌握合同解除溯及力的復雜性。
    「重點法條」
    第九十九條 當事人互負到期債務,該債務的標的物種類、品質相同的,任何一方可以將自己的債務與對方的債務抵銷,但依照法律規(guī)定或者按照合同性質不得抵銷的除外。
    當事人主張抵銷的,應當通知對方。通知自到達對方時生效。抵銷不得附條件或者附期限。
    第一百條 當事人互負債務,標的物種類、品質不相同的,經(jīng)雙方協(xié)商一致,也可以抵銷。
    「意思分解」
    以上兩個條文將抵銷分為兩種情形:
    1單方抵銷(第99條)。單方抵銷條件是:
    (1)雙方互負到期債務;
    (2)雙方債務標的物種類、品質相同;
    (3)雙方債務性質可用于抵銷。
    此時抵銷權為形成權,任何一方均得行使。行使抵銷權只須通知對方,不以對方同意為生效要件;通知到達對方時,即產(chǎn)生抵銷效力。
    2雙方協(xié)議抵銷(100條)。條件是:
    (1)雙方互負債務;
    (2)雙方債務的標的物種類、品質不同。
    至于雙方互負債務是否已屆清償期,在所不問。
    此時須雙方達成抵銷協(xié)議始產(chǎn)生抵銷效力。
    「重點法條」
    第一百零二條 標的物提存后,除債權人下落不明的以外,債務人應當及時通知債權人或者債權人的繼承人、監(jiān)護人。
    第一百零三條 標的物提存后,毀損、滅失的風險由債權人承擔。提存期間,標的物的孳息歸債權人所有。提存費用由債權人負擔。
    第一百零四條 債權人可以隨時領取提存物,但債權人對債務人負有到期債務的,在債權人未履行債務或者提供擔保之前,提存部門根據(jù)債務人的要求應當拒絕其領取提存物。
    債權人領取提存物的權利,自提存之日起5年內不行使而消滅,提存物扣除提存費用后歸國家所有。
    「相關法條」 本法第101條;《合同法解釋(一)》第8條;《民通意見》第104條。
    「意思分解」
    關于提存制度,應注意:
    1由于債權人原因導致債務人難以履行債務的,債務人可提存標的物或其價款(第101條第2款)。
    2債務人在提存后有通知義務(第102條)。
    3提存后,債權人對提存物的權利義務是:
    (1)承擔風險負擔;
    (2)承擔提存費用;
    (3)孳息所有權(第103條);
    (4)隨時提取權(第104條)。
    4注意:一經(jīng)提存,即在債權人與提存部門之間成立了債的關系,而債權人與債務人之間的債即為終止。
    5注意第104條第2款的“5年”為除斥期間。
    「重點法條」
    第一百零五條 債權人免除債務人部分或者全部債務的,合同的權利義務部分或者全部終止。
    第一百零六條 債權和債務同歸于一人的,合同的權利義務終止,但涉及第三人利益的除外。
    「意思分解」
    1免除是單方行為還是雙方行為,存有爭論,但通常認為是單方行為。
    2混同是一事實行為。
    3混同的適用以不涉及第三人利益為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