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代:提單轉讓的形式

字號:

提單轉讓的形式 通過提單的轉讓或流通,可實現(xiàn)其上所載的貨物買賣或轉讓,使貨物所有權發(fā)生轉移。 根據“收貨人”一欄記載內容的不同,提單可分為記名提單、指示提單和不記名提單。這三種提單遵循不同的轉讓規(guī)則。
    我國《海商法》第七十九條對提單的轉讓規(guī)定了三種情形:“提單的轉讓,依照下列規(guī)定執(zhí)行:(一)記名提單,不得轉讓;(二)指示提單,經過記名背書或者空白背書轉讓;(三)不記名提單,無需背書,即可轉讓?!碧釂蔚暮诵淖饔檬谴婧I县浳?,轉讓提單即轉讓了提單所表彰的權利。 根據上述規(guī)定,提單分為可轉讓的和不可轉讓的兩種。記名提單不可轉讓,指示提單和不記名提單可以轉讓。從總體上講,提單轉讓與兩個環(huán)節(jié)密不可分:背書與交付。據此,提單轉讓分為兩種情況,背書加交付轉讓和不經背書轉讓(即交付轉讓)。交付的含義明確,即提單的轉移占有。指示提單通過背書并交付轉讓,不記名提單通過交付轉讓,否則不發(fā)生法律效力。 背書的原意為“在背面”,后引申為指單據的持有人在單據背面書寫的行為。提單背書尚無法律定義,但其涵義大概指提單轉讓人在提單背面記載并簽名作出由誰或憑誰的指示提取貨物的說明。
    根據《海商法》第七十九條第二項規(guī)定,背書分為記名背書和空白背書。這一背書形式專指指示提單。指示提單的性質決定了指示人背書的必要性。非經合法背書,提單持有人不能證明其具有提單合法當事人的地位。 提單的記名背書指有權指示的人在提單上記載自己和被背書人雙方的名稱,又稱為完全背書??瞻妆硶侵钢甘救酥辉谔釂紊嫌涊d自己的名字而不記載被背書人,又稱為不完全背書。有權指示的人指提單正面“收貨人”一欄記載的人。有的提單收貨人一欄只記載“憑指示”而沒有記載指示人的名字,這種提單是空白指示提單,有權指示的人為托運人。不經背書轉讓則包括不記名提單與記名提單兩種。前者表明憑交付該提單可實現(xiàn)轉讓。后者無論是否經過背書,其轉讓都不符合法律規(guī)定,不能實現(xiàn)轉讓或流通的法律效果。
    例如,某記名提單記名的收貨人為A公司,A公司因對B公司負有其他債務,而在該提單背面背書,將其在該記名提單項下的權利轉讓給B公司,以抵銷其所欠B公司的債務。后B公司以提單持有人的名義向承運人C公司主張?zhí)崛∝浳?,但遭到C公司拒絕。B公司起訴至法院,要求C公司履行交貨義務。 該請求最終被法院駁回,理由在于記名提單根據法律規(guī)定是不得轉讓的,無論其轉讓是否經過背書,也不論此一轉讓的基礎關系是否合法。提單轉讓的法律效果 可轉讓提單的流通與普通票據的流通相比有其特殊的規(guī)則,如提單轉讓不僅轉讓提單所表明的權利,同時轉讓提單所負載的義務,例如在卸貨港發(fā)生的滯期費的支付義務等。提單只有作成可轉讓的才能轉讓,提單轉讓規(guī)則保護善意受讓人,甚至該受讓人無需證明其購得提單或為其支付了對價;提單則被視為物權憑證或代表類似權利的憑證,因此提單具有追及力,不管它轉讓到何人之手,權利人都可追隨提單而主張權利;提單被背書人對前背書人不得行使追索權。
    提單所表明的權利不能實現(xiàn)時,被背書人即最后受讓人僅可直接向承運人主張?zhí)釂螜嗬?,請求損害賠償,或依背書轉讓的基礎關系向背書人求償。提單重視要因性,提單繼受人必須承受原因關系的瑕疵,而不論提單持有人是否知道;提單與貨物并不具有完全或絕對的同一性。
    1.提單轉讓是提單制度的核心內容之一。 提單轉讓不僅指提單這一紙單據本身可以實現(xiàn)從持有人A到B的轉移,更指這種單據本身的轉讓可使其所代表的權利也有效地完成從A到B的轉移。從形式上看,提單轉讓與票據流通一樣,都可以通過在單據上背書或交付單據進行單據代表的權利的轉讓。 《海商法》第七十八條第一款規(guī)定:“承運人同收貨人、提單持有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依據提單的規(guī)定確定。”這一規(guī)定直接體現(xiàn)了承運人不得以對提單出讓人的抗辯來對抗提單持有人,依據提單記載向承運人主張權利,與提單持有人的前手權利是否有瑕疵并無關系,這也是提單轉讓與普通票據流通一個實質上的區(qū)別。例如,承運人在提單注明“運費預付”時,不能因為托運人實際尚未繳付運費而拒絕向第三方提單持有人交付貨物,也不能因托運人不實申報貨物等而拒絕向提單持有人履行義務。
    2.提單轉讓的前手權利瑕疵不影響后手。 美國1916年《聯(lián)邦提單法》第111條規(guī)定:“提單流通的有效性不因該流通是作出流通者違背責任所為,或提單的所有人是因欺詐、事故、錯誤、威脅、遺失、竊盜或侵占而喪失提單占有的事實而受損害,條件是受讓提單或后繼受讓提單的人基于善意支付了對價,而且對違背責任、欺詐、事故等情形一無所知。” 例如,為結匯方便,托運人向承運人出具保函,要求承運人就有表面瑕疵的貨物簽發(fā)清潔提單。承運人據此簽發(fā)清潔提單,提單從托運人手中流通至提單持有人手中后,提單持有人發(fā)現(xiàn)貨物狀況與提單記載不同,遂請求承運人承擔賠償責任。 承運人以托運人出具的保函提出抗辯,聲稱貨物在裝船時就已有瑕疵。法院認為,依據《海商法》第七十七條的規(guī)定,承運人或者代其簽發(fā)提單的人簽發(fā)的提單,是承運人已經按照提單所載狀況收到貨物或者貨物已經裝船的初步證據;承運人向善意受讓提單的包括收貨人在內的第三人提出的與提單所載狀況不同的證據,不予承認,據此判決承運人承擔賠償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