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基地的風水規(guī)劃

字號:

《釋名》云:“宅,擇也,言擇吉處而營之也?!闭匾俗黠L水選擇。
    居住區(qū)的宅基地,應有適當的風水選址和風水規(guī)劃。宅基地最貼近宅居,住宅的外環(huán)境對人體影響至關重要。
    1)豎向規(guī)劃,以向陽坡向為優(yōu)選?!o論是山坡地的自然地形地貌,還是平洋之地的豎向規(guī)劃設計,在北半球的條件下,均以北高南低為宜。不僅利于“負陰抱陽”,利于采光,而且避免風水諺語的諱忌:“前高后低,長幼昏迷”。在建筑高度上,亦應注意“北高南低”的原則為宜。在平原地區(qū),為排除地面雨水,在豎向規(guī)劃設計中,居住地塊常設定以地塊中心點為地面點,向四周坡下去與街坊道路聯結。在這種條件下,風水規(guī)劃建議:①地塊點宜盡量偏向地塊北部選定,以減少北坡向的地塊面積。②在北坡向的地塊內盡量布置非居住建筑,如,車庫、停車場、小綠地、雜用房、調壓站、變電室及其他構筑物或建筑小品等。
    2)宅基地力求方整?!摹拔镂锝蕴珮O”觀點認識,宅基地也是一個具有獨自系統(tǒng)的小太極。在這個太極內,應力求方整,不缺角,不斷邊,八卦方位齊全為最理想。但在城市規(guī)劃和小區(qū)規(guī)劃中,由于用地的千差萬別和道路系統(tǒng)規(guī)劃形態(tài)的各異,有時難以達到上述要求。在這種條件下,應規(guī)劃創(chuàng)造宅基地的完整性。
    大量的統(tǒng)計證明,風水學認為宅基地缺損部位,對應著太極八卦的信息。例如,宅基地缺艮位的邊角,不利男孩的成長。缺乾位的邊角,不利男主人。缺坤位邊角,不利老母或女主人。八卦方位,以此類推,統(tǒng)計證明,應驗如神。這一太極原理,不僅適應在宅基地上,而且也適應在住宅樓的自身(小一個層次的太極)和居住小區(qū)或某一大宅院(大一個層次的太極)。可謂“其大無外,其小無內”的神秘地應驗。在規(guī)劃布置中不可忽視。
    3)宅基地的用地歷史。宅基地的既往用地歷史,曾是什么,是農耕地,山林地,還是古墓、古道、古井、古戰(zhàn)場、屠宰場、寺廟等?應有考察。是山林地,建設時是否除凈林木根須雜物?是農耕地,建設時是否覆壓青苗?均須明了。
    風水學認為,上述用地,不經妥善處理是不宜建宅居的。除衛(wèi)生常識和工程地質常識等目前科學技術常識外,一般最不易認知的是風水常識及其致災機制。
    《易經》中的陰陽兩儀代表的是線,“兩儀生四象”,四象即22的數理,代表的是面,二維空間。而“四象生八卦”,八卦的數理代表的是23,三維空間。八卦演繹的六十四卦的數理代表的是26的六維世界。二十世紀以來,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出現后,人類知識才邁向四維世界,尚難以精確計算和嚴密論證四維以上的事物。人們處于無法以嚴密邏輯論證風水效應的機制,而又無法否定風水效應的神奇事實的困擾時期。正如英國的克里斯托夫·巴克特所說:“我們發(fā)現傳統(tǒng)的西方關于現實的模式在很大方面不符合科學事實。而同時,我們的幾位科學巨匠認識到,古老的《易經》令人驚異地接近了真理。更令人驚奇的是所有地球生命的秘訣同《周易》的教導十分相似,六十四個卦象嚴格地對應著遺傳密碼中六十四個DNA密碼子,這一點在馬丁·斯科諾伯杰的《生命的奧秘》一書中有清楚的敘述。(《易經――第一號成功預測》)”此外,在化學上,門捷列夫元素周期表,物理學上的音響、色譜等也都嚴格對應著《周易》的六十四卦,即26的六維空間。許多“神奇”的事實,人們尚只是經驗感知和統(tǒng)計總結。難于從必然聯系中加以邏輯論證。但這只是人類發(fā)展歷史時期的必須忍耐的困惑。達爾文主義生物理論只發(fā)現生物進化中,存在胚胎返祖現象,卻無法提示這現象的緣源。中國玄學認為整個宇宙、世界、宏觀、微觀的本質是無,是信息、能量、態(tài)勢,是道。信息形態(tài)不可見,因而玄虛。信息至而生變,故而玄妙。玄學,用現代語言即信息學。信息指導能量按一定態(tài)勢存在。能量是基礎,信息是指令。依據指令而形成一定的能量態(tài)。而物質,是從這些能量態(tài)的“無”中而生的。道家的“無中生有”和“體本一無”的命題,即由此而來?!坝小保赣行钨|的被人感知和領悟的特定的能量形式。是“道”的特化態(tài)?!独献印分兴f的“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坝小笔强尚稳菘筛兄牡?。信息先天地而生,獨立而不變,是宇宙天地形質之母,為天地所本?!凹刨饬荣猓毩⒍桓?,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老子》)。
    宇宙在4.7361×1017秒(150億地球年)前,以爆炸形式生成。最初產生基本粒子。蓋莫夫和阿爾弗指出,在頭三分鐘內,中子打到自由質子上,形成氘核子,繼而生成更復雜的穩(wěn)定的原子核。宇宙至31.6×1017秒,溫度降至3000°K,平均密度只有10-20g/cm3。宇宙才進入有形質的物質時代。因此,物質只是能量存在的一種形式而已,而且是一種特化形式(“非常道”)。宇宙中,生物之間,生物與非生物之間,沒有本質區(qū)別?,F代科學觀察到,即使在晶體的形成過程中,亦可見到其求生的掙扎,和一切生物生存競爭一樣激烈。彗星過后,地面農戶出現“天文蛋”(1758年德國,1834年希臘,1910年法國,1986年意大利均有發(fā)現報道)。人體有穴位,地球也有穴位。人體有禁穴,死穴,隨“子午流注”(中醫(yī)傳統(tǒng)理論)的生物鐘而開、閉,地球亦有禁穴、死穴并隨地球的“子午流注”時間而開閉(百慕大“魔鬼三角區(qū)”等)。自從1950年美國芝加哥大池用人工閃電沖擊氮、甲烷、氫和水而得到甘酸和丙氨酸之后,人們才真正認識由非生物轉化為生物的可信性?,F今認識到,宇宙誕生一百億年后,到宇宙年齡3.66×1017秒,地球才出現原核生命。到4.26×1017秒,才出現單細胞真核生命。到4.544×1017秒,才出現后口動物。從后口動物再進化到脊椎動物的魚類、鳥類、哺乳類動物。人類產生在三百萬年前,即9×1013秒。而1013秒對于1017秒這一時間層次還不足萬分之一,是短暫的“一瞬”。
    人類不可能脫離宇宙的信息發(fā)生。人類不僅重演生物進人的小過程,而且重演宇宙進化的全過程。正如《參同契》所云:“審思度末,當慮其先,人所稟軀,體本一無,元精流布,因氣托初。”托初,人體不反映父母,反映祖先,而且反映生物之先期,反映宇宙之初始。人體無法脫離祖先、宇宙的信息。人體是“小宇宙”,宇宙是“大人體”。一切物質,其信息同源,結構相似。正如1976年蘇聯科學家B·H·雷德尼克在他的專著《場》中所說:“越來越深邃的粒子內層反映著越來越廣闊的宇宙范圍!我們世界中的每個粒子都同緊密地聯系著,在結構上都帶有的宏大形象的烙印。而反過來,整個宇宙的性質也是那么牢不可破地同它的結構或粒子的性狀和結構聯系著?!庇终f“理解這種小中見大,大中見小――世界辯證性質的一個方面――的本質,與帶來巨大的思維上的困難”同理,對于宇宙全息,對于“命相學”、“手相學”、“耳相學”、“行為學”(相字預測、抽簽預測)以及“天人合一”觀念,也帶來巨大的思維上的困難。本節(jié)開篇所述的古墓、古道、古戰(zhàn)場等,既已作古,既無菌又無毒,災害何來?乃信息殘留所致。這種地段歷史,倘若是昨天,氣場不吉,不宜建宅,易于理解。疑點在“古”上。然而,所謂“古”,只是與“今”相對而言。而對于宇宙信息,人文信息,在時間層次上只是“一瞬”。古、今無異。此類地段,規(guī)劃中適宜作綠地或非居住的構筑物。如必須建設,應加以特別處理。采用特別化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