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克拉港是西非加納共和國的首都,是該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同時也是該國最重要的港口,中國海員來此港的機會較多,我曾作為中國海員有機會到此走馬觀花地參觀過昔日的埃爾米納奴隸堡,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加納長達約560公里的海岸線上,曾筑有大小城 堡30多座,它們是過去西方殖民者殘暴掠奪、壓迫剝削加 納人民的歷史見證。從阿克拉港乘車西行約兩個小時就到了另一座海濱小城埃爾米納。埃爾米納城堡是一座依山傍海、錯落有致的碉堡群,構筑堅固,規(guī)模龐大,雖經歷了500多年風雨滄桑已見斑斑陳痕,但基本上還保存著原有風貌。
1481年3月,一名叫埃爾米納的葡萄牙人,當時任葡萄牙殖民艦隊司令,他率一支部隊和600 名建筑工匠經過三個月的海上顛簸,終于在此登陸,并將此地用自己的名字命名為“埃爾米納”。加納的自然資源和礦藏十分豐富,特別是出產黃金久負盛名,其產量除了南非,在非洲位居第二。還有鉆石、錳和鋁土礦等其他財富。1482年,埃爾米納開始大興土木,修路筑堡,據(jù)說,因工程浩大,施工條件艱苦,不得不劫掠上千名黑人在工地晝夜勞役。燥熱 的天氣、不堪忍受的重負和饑渴,使大批的黑人不時在工地倒下。殖民主義者不顧尚有一息生命存在的倒下者強行 拋入大海。埃爾米納堡其實是用無數(shù)黑人的血淚和尸骨堆積起來的。從此以后,歐洲一批又一批殖民者和冒險家紛紛蜂擁而來,他們先是掠奪黃金,后來就瘋狂地進行奴隸 貿易,于是這座城堡就演變成奴隸市場,因此人們把它稱為埃爾米納奴隸堡。
埃爾米納堡長約百米,構造堅固,規(guī)模雄偉。城堡呈長方形,主樓構筑為四層,中淥柿⒆虐私切嗡ァV髀?兩側有6個衛(wèi)星方角堡,建成一個防御體系。在城堡上,排列著俯視海面和埃爾米納鎮(zhèn)居民區(qū)的大炮。院內不但有倉庫、軍火庫和瞭望哨所,還鑿有緊急用的深水井。三面臨海,一面環(huán)墻,墻外被10英尺深、20英尺寬的壕溝隔離,上架吊橋,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險要之勢。進入奴隸堡大門,首先看到廣場內兩側的一溜小牢房。牢房的門上以粗大的鐵釘釘著鐵皮,門楣上有一個黑人男子頭像浮雕。這是死囚牢房,里面窄小、陰暗、潮濕,凡敢于反抗的奴隸都被囚進此牢,皆無一幸免逃生。這里還陳列著當年帶刺的十字形鐵枷,凡被抓來的奴隸,不論男女,老少,只要稍有反抗,就被戴上鐵枷。戴上后,人是無法躺臥的,不然鐵鉤就會刺進皮肉,鮮血直流,因而只能硬挺著晝夜站立,活受罪,直至被活活折磨至死。在男牢不足60平方米的空間,據(jù)導游說,最多時竟關押400 多個奴隸,碗口大的透氣孔,使人窒悶,空氣污濁不堪。
古堡二層的天井四周都是關押女奴的地方,在天井石板地上有兩只粗大的鐵環(huán),這是專門懲罰那些不順從供殖民者玩樂的女奴用的,殖民者看中的女奴,就被帶到樓上的浴池凈身,然后任意蹂躪。女奴稍有不從,或被認為是“觸犯”了法規(guī),便被綁在這里,讓烈日暴曬,任蚊蟲叮咬,直至被折磨而死。
地牢的上面有一座廳堂,這就是當年的奴隸市場。奴隸在這里,宛如被陳列的貨物和牲口,逐個交易論價:有的代價是一小袋子彈,有的是幾瓶劣酒等,成交后,湊滿裝船人數(shù),就被驅趕上船,賣給異國他鄉(xiāng)。過去,每年從這里運出的奴隸,約達萬名左右。
在古堡東北角一處地牢的深處,有一條低矮狹長的秘密通道,有如我們常見的下水道樣的小洞坑,出口處直通大海。據(jù)說,每當海水漲潮時,奴隸們就在殖民者皮鞭的驅趕下,被迫無奈艱難地蜷縮著身子從這洞坑里爬出去,通過三四丈長的暗道被押送上船,開始漫漫的海上漂泊,運往大洋彼岸。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非洲持續(xù)400 年的奴隸貿易而損失人口達1.5億人之多。
最后,登上城堡頂層,面對煙波浩瀚、白浪滔滔的大西洋,仿佛看見奴隸們絕望的嘆息,痛苦的呻吟和悲憤的怒號。你就生成無限感慨,埃爾米納奴隸堡,你是西方殖民者掠奪非洲、販賣奴隸的歷史見證!在這座古堡里,清楚地顯示著殖民者的掠奪壓迫和加納人民為自由而斗爭的火焰,也勾勒出500年來加納歷史的輪廓。
走下奴隸堡,再看今日的埃爾米納小城,早已是今非昔比了,熱帶雨林氣候的滋潤把小城點綴得花團錦簇,郁郁蔥蔥。絳紅色和乳白色相間的棟棟屋宇,依山勢逶迤而建,在綠樹掩映下勾勒出一幅風姿綽約、絢麗多彩的畫面,顯得恬適、幽雅、安詳而和諧。真是新舊兩重天。
其他背景:
加納民族:加納位于非洲西部,南瀕大西洋的幾內亞灣,是個濱海國家,這里風光優(yōu)美,歷史悠久,文化古老。國土面積23.95萬平方千米,人口1830萬。居民多為蘇丹語系的尼格羅人種,黑色皮膚,卷曲頭發(fā),身材修長。主要有阿肯族、莫西——達戈姆巴族、埃維族、加——阿丹格貝族等,信奉基督教、天主教、拜物教和伊斯蘭教。官方語言為英語。
加納人見面的稱呼:男人見面一般稱“先生”,或與姓名連在一起;較為熟悉的稱“朋友”;對官員則將職銜,如“部長閣下”;對女士稱“夫人”、“小姐”、“女士”等,但是,稱對方為夫人時多與對方丈夫的姓名聯(lián)稱,稱對方為“女士”“小姐”時多與姓名聯(lián)稱。
崇拜物——凳子:加納人認為凳子是神圣的財產,代表著尊嚴。凳子在多用優(yōu)質木材精雕細刻而成,男子求婚,凳子是必不少的彩禮。女子出嫁,凳子又是情深意長的嫁妝??傊?,上至酋長,下至百姓,無不將凳子視為寶貴的財富。所以到加納人家里做客,未經主人指定,是不得隨意坐在凳子上的,因為有些擺放的凳子是用來顯示尊嚴的。
貨幣:塞迪,1美元=1446塞迪(1995年)
在加納長達約560公里的海岸線上,曾筑有大小城 堡30多座,它們是過去西方殖民者殘暴掠奪、壓迫剝削加 納人民的歷史見證。從阿克拉港乘車西行約兩個小時就到了另一座海濱小城埃爾米納。埃爾米納城堡是一座依山傍海、錯落有致的碉堡群,構筑堅固,規(guī)模龐大,雖經歷了500多年風雨滄桑已見斑斑陳痕,但基本上還保存著原有風貌。
1481年3月,一名叫埃爾米納的葡萄牙人,當時任葡萄牙殖民艦隊司令,他率一支部隊和600 名建筑工匠經過三個月的海上顛簸,終于在此登陸,并將此地用自己的名字命名為“埃爾米納”。加納的自然資源和礦藏十分豐富,特別是出產黃金久負盛名,其產量除了南非,在非洲位居第二。還有鉆石、錳和鋁土礦等其他財富。1482年,埃爾米納開始大興土木,修路筑堡,據(jù)說,因工程浩大,施工條件艱苦,不得不劫掠上千名黑人在工地晝夜勞役。燥熱 的天氣、不堪忍受的重負和饑渴,使大批的黑人不時在工地倒下。殖民主義者不顧尚有一息生命存在的倒下者強行 拋入大海。埃爾米納堡其實是用無數(shù)黑人的血淚和尸骨堆積起來的。從此以后,歐洲一批又一批殖民者和冒險家紛紛蜂擁而來,他們先是掠奪黃金,后來就瘋狂地進行奴隸 貿易,于是這座城堡就演變成奴隸市場,因此人們把它稱為埃爾米納奴隸堡。
埃爾米納堡長約百米,構造堅固,規(guī)模雄偉。城堡呈長方形,主樓構筑為四層,中淥柿⒆虐私切嗡ァV髀?兩側有6個衛(wèi)星方角堡,建成一個防御體系。在城堡上,排列著俯視海面和埃爾米納鎮(zhèn)居民區(qū)的大炮。院內不但有倉庫、軍火庫和瞭望哨所,還鑿有緊急用的深水井。三面臨海,一面環(huán)墻,墻外被10英尺深、20英尺寬的壕溝隔離,上架吊橋,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險要之勢。進入奴隸堡大門,首先看到廣場內兩側的一溜小牢房。牢房的門上以粗大的鐵釘釘著鐵皮,門楣上有一個黑人男子頭像浮雕。這是死囚牢房,里面窄小、陰暗、潮濕,凡敢于反抗的奴隸都被囚進此牢,皆無一幸免逃生。這里還陳列著當年帶刺的十字形鐵枷,凡被抓來的奴隸,不論男女,老少,只要稍有反抗,就被戴上鐵枷。戴上后,人是無法躺臥的,不然鐵鉤就會刺進皮肉,鮮血直流,因而只能硬挺著晝夜站立,活受罪,直至被活活折磨至死。在男牢不足60平方米的空間,據(jù)導游說,最多時竟關押400 多個奴隸,碗口大的透氣孔,使人窒悶,空氣污濁不堪。
古堡二層的天井四周都是關押女奴的地方,在天井石板地上有兩只粗大的鐵環(huán),這是專門懲罰那些不順從供殖民者玩樂的女奴用的,殖民者看中的女奴,就被帶到樓上的浴池凈身,然后任意蹂躪。女奴稍有不從,或被認為是“觸犯”了法規(guī),便被綁在這里,讓烈日暴曬,任蚊蟲叮咬,直至被折磨而死。
地牢的上面有一座廳堂,這就是當年的奴隸市場。奴隸在這里,宛如被陳列的貨物和牲口,逐個交易論價:有的代價是一小袋子彈,有的是幾瓶劣酒等,成交后,湊滿裝船人數(shù),就被驅趕上船,賣給異國他鄉(xiāng)。過去,每年從這里運出的奴隸,約達萬名左右。
在古堡東北角一處地牢的深處,有一條低矮狹長的秘密通道,有如我們常見的下水道樣的小洞坑,出口處直通大海。據(jù)說,每當海水漲潮時,奴隸們就在殖民者皮鞭的驅趕下,被迫無奈艱難地蜷縮著身子從這洞坑里爬出去,通過三四丈長的暗道被押送上船,開始漫漫的海上漂泊,運往大洋彼岸。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非洲持續(xù)400 年的奴隸貿易而損失人口達1.5億人之多。
最后,登上城堡頂層,面對煙波浩瀚、白浪滔滔的大西洋,仿佛看見奴隸們絕望的嘆息,痛苦的呻吟和悲憤的怒號。你就生成無限感慨,埃爾米納奴隸堡,你是西方殖民者掠奪非洲、販賣奴隸的歷史見證!在這座古堡里,清楚地顯示著殖民者的掠奪壓迫和加納人民為自由而斗爭的火焰,也勾勒出500年來加納歷史的輪廓。
走下奴隸堡,再看今日的埃爾米納小城,早已是今非昔比了,熱帶雨林氣候的滋潤把小城點綴得花團錦簇,郁郁蔥蔥。絳紅色和乳白色相間的棟棟屋宇,依山勢逶迤而建,在綠樹掩映下勾勒出一幅風姿綽約、絢麗多彩的畫面,顯得恬適、幽雅、安詳而和諧。真是新舊兩重天。
其他背景:
加納民族:加納位于非洲西部,南瀕大西洋的幾內亞灣,是個濱海國家,這里風光優(yōu)美,歷史悠久,文化古老。國土面積23.95萬平方千米,人口1830萬。居民多為蘇丹語系的尼格羅人種,黑色皮膚,卷曲頭發(fā),身材修長。主要有阿肯族、莫西——達戈姆巴族、埃維族、加——阿丹格貝族等,信奉基督教、天主教、拜物教和伊斯蘭教。官方語言為英語。
加納人見面的稱呼:男人見面一般稱“先生”,或與姓名連在一起;較為熟悉的稱“朋友”;對官員則將職銜,如“部長閣下”;對女士稱“夫人”、“小姐”、“女士”等,但是,稱對方為夫人時多與對方丈夫的姓名聯(lián)稱,稱對方為“女士”“小姐”時多與姓名聯(lián)稱。
崇拜物——凳子:加納人認為凳子是神圣的財產,代表著尊嚴。凳子在多用優(yōu)質木材精雕細刻而成,男子求婚,凳子是必不少的彩禮。女子出嫁,凳子又是情深意長的嫁妝??傊?,上至酋長,下至百姓,無不將凳子視為寶貴的財富。所以到加納人家里做客,未經主人指定,是不得隨意坐在凳子上的,因為有些擺放的凳子是用來顯示尊嚴的。
貨幣:塞迪,1美元=1446塞迪(199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