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博士猝死教室:婚禮前兩周猝死教室 家屬向學校索賠

字號:


    還有半個月就是預定的婚期了,在云南民族大學任教的博士楊麗榮卻突然倒在了教室里,再也沒能站起來。這位女博士的猝死,是否應當認定為工傷呢? “校方只愿意賠三萬多,難道這就是一個博士生命的代價?”圍繞著后事的處理,死者之母陸續(xù)提出了兩起訴訟。
    昨日,其中一起在五華區(qū)人民法院西站法庭開庭,該院沒有當庭作出宣判。
    女博士倒在教室里就再也沒起來
    2006年9月14日下午下班后,云南民族大學化學與生物學院老師楊麗榮回到家里,象往常一樣,年近七旬的母親朱樹南已經做好飯在等著了。母女倆剛吃完飯,楊麗榮手機上就接到一條短信,是同事劉老師發(fā)來的,大意說:今晚班上要開一個會,學生都很激動,希望老師們來聽聽他們的想法,楊老師,你能來嗎?
    一看短信,楊麗榮就為自己的學生們擔心起來。目前,她是2003級化學專業(yè)班的老師,這幾天,學生們在一所中學實習,因為實習單位不夠重視等各方面的原因,弄得有些不愉快,學生們心里都憋著氣,急著想給自己的老師好好傾訴一番。
    “媽,我很快就回來,您早點休息吧?!睏铥悩s告別母親,立即就往學校趕。8時左右,她進入教室,學生們已經在向劉老師說著相關的情況了,有些學生顯得非常激動。她站起來勸:“同學們別這樣,冷靜一點,這點委屈算什么,以后真正到了工作崗位上,類似的委屈可能還會有很多呢!”
    勸說了一會,楊麗榮就坐在了教室第一排的一個位子上。由于同學們的情緒依然沒能平靜下來,沒人注意到她當時是否有異樣。大約兩分鐘后,在爭吵聲中,她突然從椅子上滑倒,撲通一聲摔在了地上。
    昏迷中的楊麗榮很快被送進云南省紅十字醫(yī)院搶救,至9月18日午后13時55分,醫(yī)生正式宣告其已經死亡。據(jù)診斷,死因為自發(fā)性珠網膜下腔出血、急性肺水腫及呼吸循環(huán)衰竭。
    半個月后就是她和博士男友的婚期
    9月14日日事發(fā)不久后,朱樹南就接到了校方告知的電話,趕到醫(yī)院時,她眼前的女兒處于深度昏迷之中。“那天她穿著一件淺色的襯衣,上面染著好多鮮血……”回憶到當時的情景,老人依然無法自控,淚水如涌而出。
    本就只有母女二人居住的家里,現(xiàn)在顯得更加空蕩。處理后事期間,女兒在西南大學任教的男友和在貴陽打工的弟弟都來過,但很快又走了。多少個夜晚,老人都思緒萬千,難以成眠。
    朱樹南出生在湖南,老伴是重慶人,早年一起到新疆建設兵團工作。2002年2月,老伴病逝,當時,就讀于西南大學的楊麗榮正在碩士論文答辯期間,母親便沒敢把這個消息告訴女兒。得知這個噩耗后,孝順的楊麗榮決定自己不管走到哪里,都要把母親帶在身邊。當年7月,她應聘到云南民族大學任教,很快就把母親接到昆明一起居住。
    2003年9月,楊麗榮打算回母校繼續(xù)攻讀博士,學校對此非常支持,并與之簽定了《在校攻讀博士、碩士研究生培養(yǎng)合同》。此后的三年間,她的主要精力便用在了博士學位上。
    這三年的另外一大收獲則是愛情。男友是四川人,是和她一起在西南大學讀博士的同學。取得學位后,成績非常優(yōu)秀的他被留校任教。朱樹南對這個未來女婿的印象很好,她說:本來,女兒和女婿已經計劃于去年國慶舉辦婚禮,女兒的打算是,先暫時分居,等過些時候,其中一人再謀求調動對方的學校。
    “就還差那么半個月,女兒走了,一切都沒了……”老人滿懷沮喪地說。
    不滿校方參照因工處理,老人兩度起訴
    老人認為女兒的死屬于工傷,“是在學校的教室里,是為處理同學們的事情,確切地說,是在參加學生的實習班會時死的。這些不是公事,難道是私事嗎?”
    但校方的觀點相反。經過向省市有關部門投訴和反映后,今年3月5日,云南民族大學人事處以書面通知的形式,正式對其員工楊麗榮之死的善后問題做出處理:比照因工死亡處理,喪葬費1500元,一次性撫恤金為20個月基本工資,計19060元,以上合20560元。另外,對死者母親每月給予困難補助費37元。民族大學相關的處理文件稱,如此處理,依據(jù)的是云勞險[1990]3號文件。
    記者從一位法律專家處獲悉,云勞險[1990]3號文件只是一份地方性部門規(guī)定,但是,目前我國在這方面確實缺乏明確的法律加以規(guī)定,即便真按照工傷來計算,這位在教室中卒死的女博士也沒法獲得太多的賠償。
    今年78月份間,死者之母朱樹南分別向人民法院提出兩起訴訟,一起是索要“安家費”,一起則是要求工傷賠償。
    校方愿給兩筆人道主義補償共34560元
    昨日,五華區(qū)人民法院西站法庭對其中的第一起進行了公開審理。庭上,老人的代理人杜曉秋律師訴稱:根據(jù)死者在攻讀博士學位之前和校方所簽定的《在校攻讀博士、碩士研究生培養(yǎng)合同》約定,對取得博士學位但學校未支付過培養(yǎng)費的情況,校方應一次性獎勵安家費2萬元。
    校方代理人就此稱:在楊麗榮老師攻讀博士期間,校方一直在支付著她相應的工資、交通補貼等各種待遇,這些開支都屬于“培養(yǎng)費”。因此,不屬于原告起訴所稱的情況。而且,該合同是一個附條件的行政性合同,在楊麗榮已經不幸死亡的情況下,不應該由合同之外的其他人來主張權利。
    該代理人庭后告訴記者:民族大學曾經答應對死者的母親14000元人道主義的補償,但對方不同意。記者加了一下,如果再算上“參照因工處理”的20560元,一共就是34560元。
    朱樹南老人及其第二起要求工傷賠償案件的代理人均認為這個金額無法接受。根據(jù)他們在一份向媒體發(fā)送的“呼吁信”中計算出的數(shù)字,民族大學所給出的賠償至少差了17萬多元。
    據(jù)悉,由女博士之死引發(fā)的這第二起糾紛,將于本月11日開庭審理。本報將繼續(xù)予以關注。
    首席記者 溫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