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加拿大學(xué)習(xí)期間遇到過兩次募捐,那情景至今使我難以忘懷。
一天,我在渥太華⑴的街上被兩個男孩子攔住去路,他們十來歲,穿得整整齊齊,每人頭上戴著個做工精巧、色彩鮮艷的紙帽,上面寫著“為幫助患小兒麻痹⑵的伙伴募捐”。其中的一個,不由分說就坐在小凳上給我擦起皮鞋來,另一個則彬彬有禮地發(fā)問:“小姐,您是哪國人?喜歡渥太華嗎?”“小姐,在你們國家有沒有小孩兒⑶患小兒麻痹?誰給他們醫(yī)療費?”一連串的問題,使我這個有生以來頭一次在眾目睽睽⑷之下讓別人⑸擦鞋的異鄉(xiāng)人,從近乎狼狽的窘態(tài)中解脫出來。我們像朋友⑹一樣聊起天⑺來……
幾個月之后,也是在街上。一些十字路口處或車站坐著幾位老人。他們滿頭銀發(fā),身穿各種老式軍裝,上面布滿了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徽章、獎?wù)?,每人手捧一大束鮮花。有水仙、石竹、玫瑰⑻及叫不出名字⑼的,一色⑽雪白。匆匆過往的行人紛紛止步,把錢投進這些老人身旁的白色木箱內(nèi),然后向他們微微鞠躬,從他們手中接過一朵花。我看了一會兒⑾,有人投一兩元,有人投幾百元,還有人掏出支票填好后投進木箱。那些老軍人毫不注意人們捐多少錢,//一直不停地向人們低聲道謝。同行的朋友告訴我,這是為紀(jì)念二次大戰(zhàn)中參戰(zhàn)的勇士,募捐救濟殘廢軍人和烈士遺孀⑿,每年一次;認(rèn)捐的人可謂踴躍⒀,而且秩序井然,氣氛莊嚴(yán)。有些地方⒁,人們還耐心地排著隊。我想,這是因為他們都知道⒂:正是這些老人們的流血⒃犧牲換來了包括他們信仰自由在內(nèi)的許許多多。
我兩次把那微不足道的一點錢捧給他們,只想對他們說聲“謝謝⒄”。
(青白《捐誠》,《讀者文摘》1991年7月,共550字)
[語音提示]
⑴渥太華Wo4tai4hua2
⑵麻痹ma2bi4
⑶小孩兒xiao3hair2
⑷睽睽kui2kui2
⑸別人bie2ren0
⑹朋友peng2you0
⑺天tianr1
⑻玫瑰mei2gui0
⑼名字ming2zi0
⑽一色yi1se4
⑾一會兒yi1huir4
⑿遺孀yi2shuang1
⒀踴躍yong3yue4
⒁地方di4fang0
⒂知道zhi1dao0
⒃流血liu2xue4
⒄謝謝xie4xie0
一天,我在渥太華⑴的街上被兩個男孩子攔住去路,他們十來歲,穿得整整齊齊,每人頭上戴著個做工精巧、色彩鮮艷的紙帽,上面寫著“為幫助患小兒麻痹⑵的伙伴募捐”。其中的一個,不由分說就坐在小凳上給我擦起皮鞋來,另一個則彬彬有禮地發(fā)問:“小姐,您是哪國人?喜歡渥太華嗎?”“小姐,在你們國家有沒有小孩兒⑶患小兒麻痹?誰給他們醫(yī)療費?”一連串的問題,使我這個有生以來頭一次在眾目睽睽⑷之下讓別人⑸擦鞋的異鄉(xiāng)人,從近乎狼狽的窘態(tài)中解脫出來。我們像朋友⑹一樣聊起天⑺來……
幾個月之后,也是在街上。一些十字路口處或車站坐著幾位老人。他們滿頭銀發(fā),身穿各種老式軍裝,上面布滿了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徽章、獎?wù)?,每人手捧一大束鮮花。有水仙、石竹、玫瑰⑻及叫不出名字⑼的,一色⑽雪白。匆匆過往的行人紛紛止步,把錢投進這些老人身旁的白色木箱內(nèi),然后向他們微微鞠躬,從他們手中接過一朵花。我看了一會兒⑾,有人投一兩元,有人投幾百元,還有人掏出支票填好后投進木箱。那些老軍人毫不注意人們捐多少錢,//一直不停地向人們低聲道謝。同行的朋友告訴我,這是為紀(jì)念二次大戰(zhàn)中參戰(zhàn)的勇士,募捐救濟殘廢軍人和烈士遺孀⑿,每年一次;認(rèn)捐的人可謂踴躍⒀,而且秩序井然,氣氛莊嚴(yán)。有些地方⒁,人們還耐心地排著隊。我想,這是因為他們都知道⒂:正是這些老人們的流血⒃犧牲換來了包括他們信仰自由在內(nèi)的許許多多。
我兩次把那微不足道的一點錢捧給他們,只想對他們說聲“謝謝⒄”。
(青白《捐誠》,《讀者文摘》1991年7月,共550字)
[語音提示]
⑴渥太華Wo4tai4hua2
⑵麻痹ma2bi4
⑶小孩兒xiao3hair2
⑷睽睽kui2kui2
⑸別人bie2ren0
⑹朋友peng2you0
⑺天tianr1
⑻玫瑰mei2gui0
⑼名字ming2zi0
⑽一色yi1se4
⑾一會兒yi1huir4
⑿遺孀yi2shuang1
⒀踴躍yong3yue4
⒁地方di4fang0
⒂知道zhi1dao0
⒃流血liu2xue4
⒄謝謝xie4xie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