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年教師資格考試《教育學》全真題

字號:

一、單項選擇題(在每小題的四個備選答案中,選出一個正確答案,并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題干的括號內。每小題1分,共20分)
    1.推動教育學發(fā)展的內在動力是( )的發(fā)展。
    A.教育規(guī)律
    B.教育價值
    C.教育現象
    D.教育問題
    2.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討“把一切事物教給一切人類的全部藝術”的教育家是( )
    A.培根
    B.夸美紐斯
    C.赫爾巴特
    D.贊可夫
    3.“我們敢說日常所見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們的教育所決定的”。這一觀點出自洛克的( )
    A.《大教學論》
    B.《教育漫話》
    C.《愛彌兒》
    D.《普通教育學》
    4.學校的中心工作是( )
    A.教學工作
    B.公共關系
    C.行政工作
    D.總務工作
    5.“活到老學到老”是現代教育( )特點的要求。
    A.大眾性
    B.公平性
    C.終身性
    D.未來性
    6.學校管理的目標和尺度是( )
    A.經濟收入
    B.良好的公共關系
    C.學??冃?BR>    D.政治影響
    7.學校管理的基本途徑是( )
    A.教學活
    B.溝通
    C.教勞結合
    D.協調
    8.兒童身心發(fā)展有兩個高速發(fā)展期:新生兒與青春期,這是身心發(fā)展( )規(guī)律的反映。
    A.順序性
    B.不平衡性
    C.階段性
    D.個別差異性考試大(www.Examda。com)
    9.( )是全部教育活動的主題和靈魂,是教育的高理想。
    A.教育方針
    B.教育政策
    C.教育目的
    D.教育目標
    10.學校德育對政治、經濟、文化發(fā)生影響的功能即指( )
    A.發(fā)展性功能
    B.個體性功能
    C.教育性功能
    D.社會性功能
    11.美國各門課程中多樣化的實踐活動,日本的綜合活動時間反映出對( )在課程中地位的重視。
    A.知識
    B.能力
    C.直接經驗
    D.間接經驗
    12.歐洲中世紀的宗教神學課程和工業(yè)革命后的以自然科學為基礎的課程屬于課程類別中的( )
    A.學科課程
    B.活動課程
    C.綜合課程
    D.融合課程
    13.教學活動的本質是( )
    A.認識活動
    B.實踐活動
    C.交往活動
    D.課堂活動
    14.“除數是小數的除法”,某老師把學生的回答的分12個饅頭的計算板書出來:12÷3=4(人)
    12÷2=6(人),12÷1=12(人),12÷0.5=24(人),這一做法體現了( )
    A.鞏固性原則
    B.直觀性原則
    C.理論聯系實際原則
    D.因材施教原則
    15.布魯納認為,無論我們選擇何種學科,都務必使學生理解該學科的基本結構,依此而建立的課程理論是( )
    A.百科全書式課程理論
    B.綜合課程理論
    C.實用主義課程理論
    D.結構主義課程理論
    16.把兩個及其兩個年級以上的兒童編在一個班級,直接教學與布置、完成作業(yè)輪流交替進行,在一節(jié)課內由一位教師對不同年級學生進行教學的組織形式是( )。
    A.分層教學
    B.合作學習 來源:考試大
    C.小班教學
    D.復式教學
    17.羅杰斯的“以學生為本”、“讓學生自發(fā)學習”、“排除對學習者自身的威脅”的教學原則屬于( )
    A.非指導教學模式
    B.結構主義課程模式
    C.發(fā)展性教學模式
    D.優(yōu)化教學模式
    18.早在教學理論上提出班級授課制思想的是( )
    A.泰勒
    B.夸美紐斯
    C.裴斯塔洛齊
    D.凱洛夫
    19.“矮子里找高個”、“水漲船高”是一種( )
    A.相對評價
    B.絕對評價
    C.定性評價
    D.定量評價
    20.從評價的功能上區(qū)分,中小學教育評價的類型可分為( )
    A.正式評價和非正式評價
    B.相對評價和絕對評價
    C.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
    D.正確評價和錯誤評價
    二、多項選擇題(在每小題的五個備選答案中,選出二至五個正確的答案,并將正確答案的序號分別填在題干的括號內,多選、少選、錯選均不得分。每小題1分,共10分)
    1.情緒情感的構成包括( )。
    A.生理喚醒
    B.對事物的反映
    C.態(tài)度
    D.主觀體驗
    E.外部行為
    2.Y理論把人看作是( )。
    A.為錢而工作
    B.負責任的
    C.為自身價值觀而工作
    D.有創(chuàng)造力的
    E.有協調性的
    3.在人和動物身上都存在,主要表現為睡與醒的周期性循環(huán),還有生理方面的節(jié)律變化,如血壓、排尿、荷爾蒙分泌等,這屬于( )。
    A.注意的起伏現象
    B.生物節(jié)律現象
    C.機體“生物鐘”的表現
    D.日節(jié)律現象
    E.知覺節(jié)律現象來源:考試大
    4.問題解決的特征為( )。
    A.認知性操作
    B.操作復雜性
    C.目標指向性
    D.問題空間性
    E.操作系列性
    5.群體凝聚力的正性力量包括以下含義( )。
    A.成員間較多的情感聯系
    B.制約成員的思想和行為
    C.成員間彼此喜歡
    D.使成員留在群體中的動機
    E.調節(jié)成員的思想和行為來源:www.examda.com
    6.同時型認知風格的特點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 )。
    A.鏈狀推導
    B.采取寬視野的方式
    C.兼顧到各種可能性
    D.左腦優(yōu)勢
    E.言語操作性強
    7.錐體細胞( )。
    A.能夠反應顏色
    B.對光的強度反應強
    C.不能分辨顏色
    D.能夠反應光的波長
    E.對光的強度反應差
    8.權威型教養(yǎng)方式下成長的孩子容易形成( )的人格特征。
    A.消極
    B.依賴
    C.惟我獨尊
    D.懦弱
    E.不誠實
    9.群體的主要功能有:( )。
    A.使成員獲得社會性支持
    B.認知功能
    C.角色功能
    D.目標功能
    E.使成員具有認同感
    10.晶體智力( )。
    A.在成年期還會有所增長
    B.在成年期開始衰退
    C.在20歲左右達到頂峰
    D.是對已獲得的知識技能的測量
    E.是對學習速度的測量
    三、名詞解釋(每小題4分,共20分)
    1.橫斷研究法
    2.應激
    3.感受性和感覺閾限
    4.社會助長
    5.創(chuàng)造性思維
    四、簡答題(每小題6分,共24分)
    1.簡要說明舒茨提出的三種基本的人際需要。
    2.舉例說明問題解決策略中的手段——目的分析法。
    3.簡要說明人格結構的自我調控系統(tǒng)。
    4.簡述成就動機的涵義和結構。
    五、論述題(每小題13分,共26分)
    1.試述處理壓力的方法。
    2.結合實例談談學習中的組織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