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路老外:一群具有國外身份的中國人

字號:

20多年前中國人發(fā)明“老外”這個稱呼時,指的是那些出沒在中國大地上的洋人。近些年來,人們發(fā)現(xiàn),自己身邊這樣的一些“老外”漸漸多了起來:他們有國外身份,包括綠卡和國籍,但卻生活工作在中國;他們不像早年的“海歸”一樣滿嘴蹦洋文,外貌和行為舉止看起來與普通中國人無異,如果不說,誰也看不出來他與某個遙遠國度的聯(lián)系。
    作為“老外”里的新品種,他們原先就是地地道道的中國人,現(xiàn)在的身份是:半路老外。
    周六,焦玉虹像往常一樣到樓下的菜場買菜,正低頭挑西紅柿的時候,旁邊忽然有人說:“看不出來吧,這可是個加拿大孩子呢?!苯褂窈缏劼牬搜孕闹幸惑@,抬眼見一個保姆模樣的婦女牽著個中國人樣子的小女孩,正跟賣菜的小販閑聊。
    從菜場回家,焦玉虹急忙把母親拉到一邊,再次強調了家庭紀律:不能對任何人提孩子入籍的事。如果學校知道兒子已經(jīng)是加拿大人了,學費不知道要暴漲多少倍。“知道了,”母親幽幽地說了句:“現(xiàn)在加拿大人真多?。 ?BR>    你身邊的“半路老外”
    去年10月,焦玉虹在加拿大宣誓入籍,11月回中國,目前在天津開發(fā)區(qū)一家生物科技企業(yè)工作。這家企業(yè)30名員工中,5個有海外身份,其中3人加入了外國國籍,另外兩個持有當?shù)赜谰镁用褓Y格。
    不用特別留意,人們就會發(fā)現(xiàn),近年來身邊這種常年生活工作在中國,外表看起來又沒有任何“洋相”的“老外”越來越多了。他們不像早年的“海歸”一樣滿嘴蹦洋文,行為舉止與尋常國人無異。能夠把他們分辨出來的硬指標屈指可數(shù),譬如,他們每年必須為了簽證而至少在出入境管理處出現(xiàn)一次,或者每隔半年要消失幾天;通常,在需要掏出居民身份證的時候他們掏出的是外國護照,當然也有人仍然可以掏出他們偷偷保留又尚未過期的中國身份證。
    1994年,加拿大對中國大陸技術、商業(yè)移民開門,為“半路老外”打下了伏筆。90年代末以來,各種鼓勵海歸政策陸續(xù)出臺。2000年以后,拿了國外身份又回國定居的“半路老外”真正多了起來。
    “半路老外”的大軍中,一部分來源是傳統(tǒng)的留學生,他們出國時多在20來歲,國內無經(jīng)濟基礎,在國外經(jīng)過多年苦讀,有的又工作數(shù)年,獲得身份后回國;另一部分則是出國時即以移民形式移出,落地即有當?shù)厣矸荨_@部分人又分三類,一是投資移民。據(jù)中僑投資顧問公司副總經(jīng)理田曉青介紹,投資移民的年齡多在四五十歲,在國內有較雄厚的經(jīng)濟基礎。二是技術移民,年齡主要在30~35歲之間,本科以上學歷,國內生活狀況小康偏上。三是作為杰出人才的自雇移民,分布在藝術、體育等領域。以移民形式出國之后又回國發(fā)展的,大多在國外居住時間不長,少則2年,多則5年,受國外生活熏陶不深。針對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等“移民大品牌”,很多中國人的目的一上來就十分明確——拿了護照就跑。
    一個換國籍家庭的7年
    “2000年底遞申請,2001年4月拿到檔案號(那時候懷著老大),2003年夏天體檢,2003年10月拿到簽證(去香港拿的),2004年5月29日登陸(因為6月15號簽證到期),2004年9月老公考過GMAT,年底考過托福開始申請學校,2005年6月~8月讀PRE-MBA,9月正式入學,2005年12月懷上老二(那時候可能在美國旅游),2006年9月老二將會出生,2007年4月老公畢業(yè),6月參加畢業(yè)典禮后準備回國。2007年6月,申請入籍。”這是姚瑞秋一家2000年到2007年的家庭史,2000年,為了圓丈夫的留學夢,他們全家打定主意做“半路老外”。
    姚瑞秋移民的目的地是加拿大。付出的直接代價是:辦理移民用的5萬元(RMB);全家在加生活三年約100萬元(RMB)的花費;放棄她與丈夫在福建當?shù)劂y行的中層管理干部職位、9年工作經(jīng)驗、15萬(RMB)的家庭年收入,以及三年時光。
    他們的收獲如下:首先,以較少代價獲得的海外MBA學位。姚瑞秋告訴本刊,對像MBA這類熱門專業(yè)來說,以移民身份讀是最經(jīng)濟的。國際留學生和綠卡生相比,學費一年差一萬左右加元,助學金相差更多:去年她丈夫有1.4萬加元,而國際生只有500元;此外,綠卡生還有政府無息貸款,而國際生沒有。對他們來說,移民“是為了讀書,為了打工移民就不如待在國內了?!?BR>    第二,無代價合法孕育的第二個孩子,以及將來子女隨時可享受的國外免費教育。“懷著老大的時候就想怎么也要再生一個?!币θ鹎镎f,在加拿大,從懷孕到生產(chǎn)不用花一分錢,孩子降生后,每個月有牛奶金366加元,教育從學前班開始到高中畢業(yè)都免費。
    第三,便于國際旅行、在世界大多數(shù)國家免簽證的加拿大護照。
    第四,較熟練的英語水平。
    雖然以前在國內的時候整天做算賬的工作,但是關于花幾年時間拿國外身份這件大事,更具體的經(jīng)濟賬姚瑞秋也沒算過?!袄瞎f基本到我38歲的時候,生活會比出國前過得好,我就信他了。沒法想那么多,想太多什么都做不了了……”
    移民,不是為了離開
    做了將近十年移民顧問的田曉青告訴本刊,十年來中國人的海外移民目的已經(jīng)發(fā)生了重大的變化。90年代中到末期,絕大部分移民考慮的是到國外淘金。從2000~2002年以后,移民中的主體不是為了到海外定居,而是為了尋求國際身份,或解決子女教育問題,同時國內的投資和工作機會他們也不舍得放棄。
    因中國護照簽證繁瑣,國際通行證對國際生意的拓展有直接幫助。田曉青介紹,國家投資政策中對海外資金的優(yōu)惠條件也是促使投資者尋求國際身份的動力。教育方面,加、澳大學之前所有教育免費,大學只有國際留學生學費的1/3到1/5,各類政府津貼很多。在北京,讀重點小學就需花5萬~10萬。同時,國外身份在醫(yī)療、養(yǎng)老等方面也有優(yōu)勢。此外,通過移民換身份后,還可以方便地去第三國,比如美國。
    “對于國內的富人來說,尋求國際身份的愿望是比較迫切的?!币晃粴W洲投資銀行合伙人告訴本刊,他的許多私營企業(yè)業(yè)主朋友,感覺對自己的企業(yè)擁有感不強,似乎還像在公私合營中。
    近日《南方周末》公布的一份對內地33位富豪的調查問卷也顯示:九成富豪承認金錢給自己帶來“不安全感”和“煩惱”,其中有7人感到煩惱是最主要的。這種心理暗合了富人們紛紛以國際身份尋求自保的現(xiàn)實。
    像姚瑞秋一樣,有著明確移民目的的人,在國外會生活得比較陽光。但那些出國前盲目跟風,沒有太明確目標的人,很可能會在求職中遭受打擊。對這些人來說,國外身份更成了他們堅持下去的惟一理由。
    “有些人移民的動機比較盲目”,田曉青說,對這類移民她并不鼓勵但表示理解。田說:“那些工作在十年左右,事業(yè)發(fā)展碰到天花板的白領是移民感冒的易感人群,他們移民的真正理由可能很感性,那就是,厭倦。”而據(jù)田的經(jīng)驗,這些人最后絕大多數(shù)是要回來的。
    “半路老外”的中國處境
    在人們的印象中,外國身份可以提高身價,否則誰愿意花幾年的時間去換它。但事實上,那些想通過獲得國外身份然后回國打拼的人,他們的身價真的因此而提高了嗎?大部分親身經(jīng)歷者的回答是否定的。
    新西蘭公民楊世春是2001年回國的,現(xiàn)在是一家合資醫(yī)療機構的副院長。楊世春說,90年代末,在一些外企里,同等崗位外國國籍員工的工資待遇還和國內人不同,但現(xiàn)在早沒那一說了?!?000年左右海歸工資的畸高,與IT泡沫有直接關系。2002到2003年,迷霧散去,海歸的真實價值顯示出來?!睏钍来涸H眼看著一些IT圈的海歸朋友,在兩三年內工資已經(jīng)比剛回來時銳減2/3.楊世春自己回國后的第一個工作與他的國外身份還有些關系,但自己創(chuàng)業(yè)后,就與國外背景沒任何關系了。
    “剛回來的時候是有一點優(yōu)越感,說話夾雜洋文——那種讓人痛恨的壞習慣。”楊說,在國內真的呆下來以后,心態(tài)很快回歸了自然。雖然這幾年大家對身邊的“半路老外”越來越見怪不怪,但是時至今日,罩在他們身上的光環(huán)和歧視,都還時有閃現(xiàn)。
    加拿大公民焦玉虹目前是公司里的技術骨干。她經(jīng)常被安排參加公司的一些外事活動,公司領導會向來訪者一一介紹公司的外國身份員工,以示實力。每當這個時候,焦玉虹就得起身跟大家點個頭。公司里的年輕人對焦很尊重,但焦認為這是由于自己的業(yè)務能力,“這個我相信不出國也一樣的。”
    畢業(yè)于英國國立電影學院編導專業(yè)的張鐵林,目前兼任暨南大學藝術學院的院長,外教身份。張鐵林說,在影視行業(yè),有這樣的不成文規(guī)定,即外籍演員不能參與國內獎項評選?!坝袝r候我跟高娃老師(瑞士籍)略微聊到這個問題,都覺得有點遺憾?!弊鳛檩^早為人所知的外國籍演員,國際身份帶給張鐵林的感受主要是歧視和人們酸澀的目光?!拔沂昵熬驮谥袊ň恿恕5悄菚?,我每三個月就得滾出去一趟。后來慢慢時間隔得長一點、又長一點,現(xiàn)在可以一年一簽了,我已經(jīng)很知足?!睆堣F林說自己早準備在國內扎根,“沒辦法,我喜歡貴國的炸醬面?!?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