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氣又稱四性,就是寒熱溫涼四種藥性。疾病有熱證和寒證之分,一般說來,能治熱證的藥物大多屬于寒性或涼性藥,如寒性的黃連、黃柏、大黃能清熱、降火、解毒。能夠治療寒證的大多屬溫性或熱性藥,如熱性的附子、干姜、小茴香能暖中散寒。溫與熱、寒與涼只是程度上的差異。寒涼藥多具有清熱、瀉火、解毒的作用,常用于陽(yáng)證、熱證疾病的治療。溫?zé)崴幎嗑哂袦睾汀⒕饶?、散寒等作用,常用于陰證、寒證的治療。有些平性藥物只是藥性比較緩和,但也具有偏寒或偏熱之性,因此也屬于四氣之內(nèi),如某些補(bǔ)藥、理氣藥、利尿藥等。
五味是指藥物的辛、甘、酸、苦、咸五味,不同的味有不同的作用。而其味相同的中藥,作用也有共同之處,如辛味藥能發(fā)散、能行氣血,適用于表證和氣滯血瘀等證;苦味藥能瀉能燥,適用于熱證和濕證;酸味能收斂,適用于盜汗、遺精、久瀉等;咸能軟堅(jiān),適用于便秘、腫塊、瘰癘等癥;甘即甜味,能補(bǔ)能緩,適用于虛弱或和緩,拘緊疼痛等癥;但兩者必須綜合運(yùn)用。如同樣是寒性藥的黃連和浮萍,由于黃連味苦、浮萍味辛,因此,黃連能降火,浮萍卻能疏散風(fēng)熱。同樣是甘味的黃芪和蘆根,溫性的黃芪能補(bǔ)氣、寒性的蘆根卻能清熱除煩。
五味是指藥物的辛、甘、酸、苦、咸五味,不同的味有不同的作用。而其味相同的中藥,作用也有共同之處,如辛味藥能發(fā)散、能行氣血,適用于表證和氣滯血瘀等證;苦味藥能瀉能燥,適用于熱證和濕證;酸味能收斂,適用于盜汗、遺精、久瀉等;咸能軟堅(jiān),適用于便秘、腫塊、瘰癘等癥;甘即甜味,能補(bǔ)能緩,適用于虛弱或和緩,拘緊疼痛等癥;但兩者必須綜合運(yùn)用。如同樣是寒性藥的黃連和浮萍,由于黃連味苦、浮萍味辛,因此,黃連能降火,浮萍卻能疏散風(fēng)熱。同樣是甘味的黃芪和蘆根,溫性的黃芪能補(bǔ)氣、寒性的蘆根卻能清熱除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