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NIB學習的日子

字號:

(一)入學
    柯音
    來加拿大之前,就曾聽一位美國的同行說起,加拿大有一個專門培養(yǎng)播音員的學校,加拿大,美國有許多電臺,電視臺的主持,和一些廣告節(jié)目的表演者或配音人員都曾在那里接受語言訓練。去年三月,來多倫多的第二個月,我終于查到了這所學校的全稱“加拿大國家廣播學院”(National Instit ute of Broadcasting).大概的一查,這所學校的歷史還不到四十年,本來嗎,電臺和電視的歷史也不太長,所以也就不能對廣播學院的歷史苛求了。
    掛通學校的注冊辦公室電話后,話筒里傳來一個非常有磁性的女聲,她的發(fā)音吐字非常到位,大概是因為我做了多年的電臺主持人,我對人講話的發(fā)聲吐字方法非常敏感,一時只顧得聽她的聲音,待她介紹完自己的名字后,我竟忘了該怎么稱呼她,我只好如實告訴她,她的講話聲音非常好聽,竟讓我聽得有點跑神了,我很想再聽一遍她說自己的名字,電話那邊立刻傳來了更加悅耳動聽的帶著笑意的聲音,她告訴我,她叫“蕾娜.韋伯, 我的美言讓她如同喝了一杯香醇的咖啡 ”我說,“啊,原來你這么好聽的聲音是常喝咖啡的原因啊,那我今后不喝茶了,也改成咖啡算了”說笑間,我簡單的向她介紹了一下自己的情況,表示非常希望到該校學習廣播電視播音。當蕾娜聽說我剛來加拿大一個月,這回輪到她夸我了“你英語講的這么好,真沒想到你是剛來加拿大”,我著實地又謝了她的夸獎,說實在的,我來多倫多的這些日子還一直在為過去對自己英語口語良好的自我感覺傷心呢。蕾娜向我簡單的介紹了一下報名,考試的一些情況,并叮囑我,如果我盡快報名,還能趕上下周進行的入學考試。最后她還沒忘了告訴我另一部錄音電話的號碼,讓我準備一段四十秒之內的自我介紹,然后再撥這個錄音電話,錄下我的口頭自我介紹,留給語音老師參考決定我是否通過初試,介紹完,蕾娜還鼓勵我說,她覺得我的聲音,英語發(fā)音都很好,會通過初試的,并祝我成功。放下電話后,我便很快的在腦子里準備了一個簡短的自我介紹,然后掐著時間自我演示了幾遍后,便撥了那個錄音電話的號碼。
    留下錄音后的第三天,我接到了加廣的電話,電話里的女士告訴我,她已經(jīng)聽我的錄音,認為我的聲音很好,同時還客氣地指出我的英語還有些口音,不過,如果經(jīng)過一段嚴格的訓練后,會有改進的。最后,她告訴我,我已經(jīng)通過初試,準備參加本周末的正式考試,并準備25加元的考試費用,還讓我在和蕾娜小姐再確定一下考試的具體時間。
    放下電話,我松了一口氣,可是馬上心有吊起來了。想想在國內電臺做主持人的這些年總是去出題考來報名應征主持人的人,或是被朋友拉去湊在那些在英語語言界德高望重的教授或語言學家堆兒里給人家的英語大賽充當評委,想想真不好意思,果然風水輪流轉,今天終于又輪到我被考了,這種感覺讓我想起了許多年前我第一次參加電臺的招聘主持人考試,那時的感覺是又興奮,又緊張,卻全無負擔感,反正沒考上我還回去當我的大學老師,也蠻輕松的,可是現(xiàn)在卻不同了,我開始有點兒害怕失敗了。
    加廣(NIB)座落在多倫多市繁華的市中心楊街和圣.克萊爾的交界處,整個學校不過是一座較古老的英式建筑,同的多倫多CFRB1010電臺相鄰。說起加拿大的電臺,除了象CBC(CANADA BROADCASTING COOPERATION)加拿大國家廣播公司(包括電臺和電視臺)這種的電臺除外,一般的電臺很難和國內的電臺那種十分氣派的現(xiàn)代建筑規(guī)模相比,所以當你看到一個不太起眼的小辦公樓,竟是天天在你耳邊響起的某某電臺也就不奇怪了。由于社會體制的不同加拿大除了少數(shù)幾個靠政府,或政黨資助的電臺,多數(shù)電臺都是商業(yè)電臺或各個少數(shù)族裔,宗教團體,大學開辦的電臺。一般一家電臺只有一個頻道,24小時不間斷播出節(jié)目。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廣告是電臺生存的重要經(jīng)濟支柱。因此人員上不得不優(yōu)化到最簡,只有少數(shù)的幾個集多職于一身的行政人員以外,一線的主持人更是名副其實地集編輯,采訪,播音于一身,節(jié)目除廣告部分是先期制作,其它都是直播,這不但節(jié)省了開支也盡量的降低了新聞在制作過程中好掉的時效性。一般主持人日常擔當?shù)墓?jié)目量也很大,和國內的主持人節(jié)目量不可同日而語,節(jié)目的名字和其主持人一旦固定,很少有變動,因為,沒有廣告商的同意,隨便更換一檔節(jié)目的名稱,時間段,或主持人,則意味著電臺經(jīng)濟上的重大損失, 這就是不同于國內的商業(yè)電臺。當然,一個電臺主要的新聞主播,或最熱門的節(jié)目主持人的年薪也是差不多是這個臺的的了。CBC 晚間新聞主播彼德.詹寧斯的年薪就超過30萬。
    走進NIB的接待大廳,我接過前臺的那位英俊的接待生遞給我的一個簽到簿,簽名后,就坐在旁邊的一間小會議室等候,這里已經(jīng)有二十多位先到了,一個年齡在四十五歲左右的男士正在臺上興致勃勃的說著什么,聽了一會兒,我才知道,這位班克先生是加拿大的一個小有名氣的體育節(jié)目主持人,早年畢業(yè)于西安大略大學的歷史系,在學校時就是學校電臺的積極分子,一個偶然的機會使走他上了了專業(yè)主持人的道路。班克先生是NIB的校懂之一,也是今天的主考官,他將對今天每一位考生的錄音寫出評語和分數(shù)然后再與其他評委一起根據(jù)考生的錄音結果決定錄取名單。班克先生眉飛色舞的給大家講述著他主持節(jié)目中的一些趣事,不時地引起一陣笑聲,他還時而模仿著大家熟悉的幾位節(jié)目主持人和演員的說話聲音,我對他提到的那幾個名字還不太熟悉,但是從他的惟妙惟肖的模仿可以看出這位班克先生很有表演天賦。
    趁班克先生在給大家放學校介紹的錄象帶時,我悄悄打量了一下我周圍的考生,沒有看到一張和我一樣的中國人面孔,多數(shù)人象是當?shù)厝?,不過卻各種年齡段都有,的兩位老先生看上去有60多歲了,還有一個17,8歲的女孩,正悄悄的和身旁一位中年婦女說著什么,顯然她是讓媽媽陪著來考試的。輪到大家自我介紹時,我才知道,有幾個考生竟是開了4,5個小時車從蒙特利爾趕來的,坐在我身邊的一位約40 出頭的叫作皮埃爾的先生就是剛從渥太華一路開車過來的。我說我是從中國來的,說起來,我該是最遠道來的,當然,我現(xiàn)在住在多倫多,大家都笑了。從其他人流利的軟軟的加拿大英語語音中,我最后確信,我是的外國人。
    考試開始了,我和另外兩個人被叫到另一個房間,這里就象我在國內電臺工作時無數(shù)次進進出出的錄音間,透過對面的窗子可以看見里面坐著的一位考生,錄音師通過話筒向他交代錄音時要注意的事情。我們三個人每人給發(fā)了兩頁播音稿,上面有幾條時事新聞,體育新聞,廣告,趣聞,還有一段散文和一段故事。每個人可以從中任意選擇三項準備錄音。很快就輪到我了,班克先生笑著說,“我看了你的簡歷,原來我們還是同行”我還沒忘了開玩笑,問他,“你什么時候到中國參加這樣的考?”他大笑,“那我要到一百歲才能學會中文”。
    這樣一番說笑,我的情緒輕松了許多。當錄音師暗示我可以開始時,我立刻找到了那幾乎久違了的話筒前的感覺。我讀了一條時事新聞,一條體育新聞和一則趣聞。大約一個小時后,我們每個人都拿到了裝有自己考試播音的錄音帶和主考老師的評語的大信封。我的評語是這樣的:“柯音,你有非常好的音色,我能看出你的播音很專業(yè)(Professional),希望NIB 幫你實現(xiàn)你的夢想”。掂量了一下,我還是感覺到了弦外之音。錄音結束后,班克先生對大家說,他還要最后和其他的Director 碰頭,來商定錄取者,他讓我們今晚9點后給他打電話,那時他會告訴我們最后的結果。
    好不容易等到了晚上9點,趕緊撥通電話,果然不出所料,還是有性子急的人搶在了我的前頭,班克先生的電話一路占線,直到大約9:40分,我終于撥通了電話,電話那端的聲音有些沙啞,顯然有些疲倦了,沒有了白天里很感染人的那種活力,不過,我還是聽清了班克說,“祝賀你,據(jù)我所知,你將是我們NIB 第一個來自中國大陸的學生……”順便,他還告訴我,只錄取了今天考生中的三分之一。
    一個星期后,我如約帶著學費去NIB報到,說實在的這還是憑生第一次自己掏“巨額”學費去上學,不禁又懷念起那“解放區(qū)的天是晴朗的天”,這樣想著,想著,腳下的步子邁得也不那么輕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