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外傳奇女孩:我放了牛津大學的鴿子(2)

字號:

非智力因素培養(yǎng)比培優(yōu)更重要
    記者(以下簡稱記):牛津是世界知名大學,舍棄了不覺得可惜嗎?
    李亦雯(以下簡稱李):如果從虛榮心的角度或以后找工作的需要,應該選擇牛津,可是從專業(yè)考慮,我對全球化研究更感興趣一些。如果到牛津的話,將會念比較教育學專業(yè),這不是我的興趣所在。
    記:同時被這些大學錄取,你覺得他們看中你的是哪些方面?
    李:我在大學的成績很好,每門課都在90分以上。另外,我的外語考得也很好,總分640的托福我考了630分,總分20分的德語DAF考試,我考了19分。另外,Rhainkelly女士在推薦信中介紹我的社會實踐經歷也幫了我的忙。
    記:從你的成長經歷看,你覺得誰對你的影響大?
    李:應該是媽媽吧。她主動、積極、堅持的性格和人生態(tài)度,對我影響非常大。我和她一樣,都不相信不可能的事情。比如我曾聯(lián)系去西門子實習,去了很多次,都被拒絕,可后終于接受了我。這就是堅持的結果。
    記:很多望子成龍的父母,都會帶孩子去培優(yōu),你培過優(yōu)嗎?
    李:從來沒有。我父母認為,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更重要一些。我聽媽媽講,小時候,她每天都為我寫觀察日記,看哪點進步了,哪點做得不夠好,整整寫了5大本。父母都很尊重我,2歲左右就跟我商量與我有關的事情,讓我自己作出選擇。據(jù)說我的很多好習慣比如自控能力等,在6歲以前就養(yǎng)成了。父母的方法得當,所以后來他們省心,我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