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期付款買賣的確定
(一) 基本涵義解析
分期付款買賣系特種買賣之一。雖然《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對于此種有名合同予以確認, 但是卻未采取規(guī)范其它有名合同時,先行界定其基本涵義的立法技術。也許,立法者以為分期付款已屬直白的概念而不屑于浪費筆墨。但是,由于“法律的定義,被看作法律論說被清晰理解的必要前提”, 因此,確定分期付款買賣的基本涵義的過程自然不可省略。而且,事實上,對于分期付款買賣基本涵義的解析,亦確有諸多疑惑有待確定。
1.“分期付款”中的“分期”。顯然,既為“分期”,自不應是一次性付款。但是“分期”擬為幾期? 每期應持續(xù)多長的期限? 何時開始計算與確定期數(shù)? 對此,我國現(xiàn)行法律均未作任何說明。日本的《分期付款買賣法》(又譯作《割賦販賣法》) 明確地將分期付款買賣界定為:“購買人約定以兩個月以上的期間,且分割三次以上支付為條件支付購買所指定的商品?!币苍S,此類規(guī)范值得借鑒。
但是,筆者以為,基于合同自由的理念,只要當事人約定買受人分兩次以上付款的,均可以認定為分期付款買賣。至于每期間隔期限的長短得由當事人自由約定,而不宜武斷地認定———“在我國則以月(為單位) 付款買賣”。 關于何時開始確定與計算期數(shù),則與下面的問題有關。
2.“分期付款”中的“付款”。具體而言,包括首期款何時支付以及它是否屬于分期付款中的一期付款等問題。
關于首期款的支付時間,眾說紛紜。有認為系“合同成立時”或“合同訂立后”;[3 ]有主張為“合同生效時”; 有提出是“買方在收取貨物前或訂約時”。 筆者以為,上述觀點因未能把握分期付
款買賣的本質,故均失之偏頗。通常情況下,首期付款或于出賣人交付貨物前支付,或于出賣人交付貨物時同時支付均無不可。但是,如果當事人約定,出賣人先行交付貨物后,買受人方支付首期款的,亦無不可。只要在出賣人交付貨物后,買受人至少再分兩次以上向出賣人支付價款的,即應認定其為分期付款買賣。因為分期付款買賣的實質是買方向賣方融資,因此,不論買受人在受領出賣人交付的標的物前,是否付過首期款及付過幾次價款,均與分期付款買賣的成立無關。換言之, 所謂分期付款買賣,系指買受人在受領標的物后, 分兩次以上向出賣人付款的買賣。①即兩次以上的期限是自出賣人交付標的物(后) 開始計算的。
因此,如果首期款是于標的物交付前或同時支付給出賣人的,則該期不計入分期中的一期,但是, 若首期款系于出賣人交付標的物后支付的,得計入分期中的一期。
有學者提出,“分期付款應基于最初的約定, 出賣人于契約訂立后始表同意分期付款者,非分期付款買賣”, (91)“而是對普通買賣合同履行期限的變更”。 筆者以為,此種觀點并無充足理由。
在上述情形下,完全得以認定雙方當事人已經合意將普通買賣變更為特種買賣的分期付款買賣。即只要當事人就分期付款買賣達成了合意(包括對于原普通買賣變更為分期付款買賣的合意) ,則應當尊重當事人的意愿,認同其為分期付款買賣。至于合意成就的時間對于合意性質的認定并無特別的意義。
史尚寬先生指出,法律關于分期付款買賣的規(guī)范,對于其它合同,只要“可以達到分期付款行為之目的者,亦有適用。例如交換,租賃,供給材料承攬契約等,一方當事人得受取其物為繼續(xù)的使用,而分期履行其對待給付時,有同樣經濟之意義?!?(90) 對此,我國大陸《合同法》第174 條亦有相類似的規(guī)定。
(一) 基本涵義解析
分期付款買賣系特種買賣之一。雖然《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對于此種有名合同予以確認, 但是卻未采取規(guī)范其它有名合同時,先行界定其基本涵義的立法技術。也許,立法者以為分期付款已屬直白的概念而不屑于浪費筆墨。但是,由于“法律的定義,被看作法律論說被清晰理解的必要前提”, 因此,確定分期付款買賣的基本涵義的過程自然不可省略。而且,事實上,對于分期付款買賣基本涵義的解析,亦確有諸多疑惑有待確定。
1.“分期付款”中的“分期”。顯然,既為“分期”,自不應是一次性付款。但是“分期”擬為幾期? 每期應持續(xù)多長的期限? 何時開始計算與確定期數(shù)? 對此,我國現(xiàn)行法律均未作任何說明。日本的《分期付款買賣法》(又譯作《割賦販賣法》) 明確地將分期付款買賣界定為:“購買人約定以兩個月以上的期間,且分割三次以上支付為條件支付購買所指定的商品?!币苍S,此類規(guī)范值得借鑒。
但是,筆者以為,基于合同自由的理念,只要當事人約定買受人分兩次以上付款的,均可以認定為分期付款買賣。至于每期間隔期限的長短得由當事人自由約定,而不宜武斷地認定———“在我國則以月(為單位) 付款買賣”。 關于何時開始確定與計算期數(shù),則與下面的問題有關。
2.“分期付款”中的“付款”。具體而言,包括首期款何時支付以及它是否屬于分期付款中的一期付款等問題。
關于首期款的支付時間,眾說紛紜。有認為系“合同成立時”或“合同訂立后”;[3 ]有主張為“合同生效時”; 有提出是“買方在收取貨物前或訂約時”。 筆者以為,上述觀點因未能把握分期付
款買賣的本質,故均失之偏頗。通常情況下,首期付款或于出賣人交付貨物前支付,或于出賣人交付貨物時同時支付均無不可。但是,如果當事人約定,出賣人先行交付貨物后,買受人方支付首期款的,亦無不可。只要在出賣人交付貨物后,買受人至少再分兩次以上向出賣人支付價款的,即應認定其為分期付款買賣。因為分期付款買賣的實質是買方向賣方融資,因此,不論買受人在受領出賣人交付的標的物前,是否付過首期款及付過幾次價款,均與分期付款買賣的成立無關。換言之, 所謂分期付款買賣,系指買受人在受領標的物后, 分兩次以上向出賣人付款的買賣。①即兩次以上的期限是自出賣人交付標的物(后) 開始計算的。
因此,如果首期款是于標的物交付前或同時支付給出賣人的,則該期不計入分期中的一期,但是, 若首期款系于出賣人交付標的物后支付的,得計入分期中的一期。
有學者提出,“分期付款應基于最初的約定, 出賣人于契約訂立后始表同意分期付款者,非分期付款買賣”, (91)“而是對普通買賣合同履行期限的變更”。 筆者以為,此種觀點并無充足理由。
在上述情形下,完全得以認定雙方當事人已經合意將普通買賣變更為特種買賣的分期付款買賣。即只要當事人就分期付款買賣達成了合意(包括對于原普通買賣變更為分期付款買賣的合意) ,則應當尊重當事人的意愿,認同其為分期付款買賣。至于合意成就的時間對于合意性質的認定并無特別的意義。
史尚寬先生指出,法律關于分期付款買賣的規(guī)范,對于其它合同,只要“可以達到分期付款行為之目的者,亦有適用。例如交換,租賃,供給材料承攬契約等,一方當事人得受取其物為繼續(xù)的使用,而分期履行其對待給付時,有同樣經濟之意義?!?(90) 對此,我國大陸《合同法》第174 條亦有相類似的規(guī)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