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秀作文:走近古詩

字號:

走近古詩
    黃岡考生 
    古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它是詩人智慧和情感的結(jié)晶。
    從很小開始,我就喜歡讀詩,詩讀起來朗朗爽口,像一首動聽的歌,而且通過讀詩,我們能達到一種忘我的境界,使自己有著豐富的文化底蘊。
    讀詩,使我的情感得到升華。詩中,常常融入了作者的情感,例如:有愛國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毅魄歸來日,靈旗空際看”,有思鄉(xiāng)的,“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日暮鄉(xiāng)關(guān)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有熱愛自然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潮平兩岸闊,風(fēng)正一帆懸”……
    讀詩,使我體會到一種古韻,詩讀多了,對古代文化就有了更深的了解,我常常在讀詩時,泡上一杯香濃的綠茶,邊喝邊讀,體會著詩中的韻味,有時看到自然中的某種景物,嘴里就會自然的冒出幾句,例如:看到了花兒,就想起“夜來風(fēng)雨聲,花落知多少?”“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點燃一支蠟燭,就想到了“何當(dāng)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看到了鳥兒,就想到“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明月別枝驚鵲,清風(fēng)半夜鳴蟬”……
    讀詩,使我分擔(dān)古人心中的愁苦。詩,是詩人愁苦的表達,“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腸斷白萍洲”“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fēng),人比黃花瘦”……我在讀詩時,有時體會到他們的愁苦,我的心不禁為之顫動。
    讀詩,使我的心靈得到洗禮,清新自然的詩,我讀后,就會達到一種忘我的境界,忘卻所有的煩惱,使心靈俗塵凈洗,超脫世俗。
    我將永遠(yuǎn)走近古詩,甚至和它交朋友,不讓古詩這種文化悄悄流逝,讓古詩和我們長相伴吧!
    
    本文選材避難就易,選擇了一個初中生熟悉的題材范圍——古詩,這就為后文充分展示作者的才情——扎實的古詩詞積淀,提供了舞臺,因而也易增添本文的文化底蘊。
    構(gòu)思上,作者也初得寫作三味,沿著詩感—詩韻—詩理的思路,由讀詩到品詩到悟詩中人生之理,寫詩而不拘泥于詩,使文章視野開闊。
    另外,本文清晰的結(jié)構(gòu),簡潔的語言,在初中生中也實不多見。(張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