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DIC合同條件在小浪底工程中的實踐運用

字號:

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位于黃河干流,處在控制黃河水沙的關鍵位置,樞紐主要由大壩、泄洪系統(tǒng)和引水發(fā)電系統(tǒng)組成。其開發(fā)目標是以"防洪、防凌、減淤為主,兼顧供水、灌溉和發(fā)電,綜合利用,除害興利"。
    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部分利用世界銀行的貸款。項目管理實行業(yè)主負責制、建設監(jiān)理制、招標投標制,按照FIDIC土木工程施工合同條件,對工程實施嚴格的合同管理。業(yè)主根據世行所規(guī)定的采購程序,以世界范圍內的競爭性招標的方式,選擇了三個土建國際承包商聯營體(Joint-Venture),分別承擔大壩、泄洪系統(tǒng)和引水發(fā)電系統(tǒng)的施工和建設。小浪底工程咨詢有限責任公司作為FIDIC意義上的"工程師單位",承擔小浪底工程監(jiān)理任務,負責工程投資、進度、質量控制,工程建設各方的協調。此外,業(yè)主還聘請世界銀行特別咨詢專家團、加拿大國際工程管理咨詢公司(CIPM),并組建小浪底工程建設技術委員會作為業(yè)主的合同管理、技術管理決策方面的咨詢機構。
    小浪底前期工程1991年開始,主體工程1994年開工,目前工程已按計劃實現截流、蓄水和首臺機組發(fā)電等里程碑目標,主體工程已在2001年底全部按計劃完工,其中三個土建國際標比原合同工期分別提前7至13個月。工程順利通過蓄水安全鑒定,工程質量總體優(yōu)良。通過招標和嚴格合同管理等手段,以及外匯匯率和物價等因素,工程投資完全控制在概算范圍內,并有較大的節(jié)余。從2000年開始,工程已初步發(fā)揮效益。
    小浪底工程規(guī)模宏大,自然及地質條件復雜,技術和施工難度高,又加之小浪底建設期間正是我國改革開放和經濟轉軌的一個重要時期,經濟改革不斷深化,政策法規(guī)有許多調整。因此,在根據FIDIC進行合同管理的過程中,就經歷了一個從摩擦、碰撞到適應和融合的過程,對FIDIC的有關條款也有了一些體會?,F結合小浪底的情況,對FIDIC的有關條款在小浪底的實踐應用做初步的探討,不足之處,請各位專家和領導批評指正。
     一、對FIDIC合同有關特點和使用的認識
    FIDIC是國際咨詢工程師聯合會的法語縮寫。FIDIC在1957年出版了《土木工程施工合同條件》(又稱"紅皮書")第一版,主要用于國際工程。隨后分別在1963和1977年頒布了第二和第三版。FIDIC于1987年出版的第四版與第三版相比,出現了許多大的變化,其適用范圍也從國際項目擴大到了國內項目。
    雖然不斷更新和修改,但FIDIC《土木工程施工合同條件》的基本框架是不變的,因為其基本精神和原則源于英國的ICE合同條件。直到1999年,FIDIC做了大幅度改版,出版了新版《施工合同條件》,即1999年第一版,又稱為"新紅皮書"。從原來的72條合并、濃縮為20條。與此同時,FIDIC還出版了另外三種合同條件,即《EPC-交鑰匙項目合同條件》《永久設備和設計-建造合同條件》和《簡短合同格式》,其基本格式與"新紅皮書"相仿。在這四類合同條件中,《施工合同條件》使用最為廣泛,這也就是一般所指的"FIDIC合同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