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合地基基本理論以及復習要點和例題

字號:

復合地基基本理論
    熟悉復合地基加固原理;掌握復合地基載荷試驗要點;熟悉修正后的復合地基承載力特征值的計算方法;掌握復合地基承載力和沉降計算方法
    2.1 復合地基的構成形式
    通過變形協(xié)調,增強體與天然地基土體共同承受上部結構傳來的荷載,這是形成復合地基的基本條件。在建筑工程中,通常在復合地基上設置剛度較大的擴展基礎或筏形基礎,也稱為剛性基礎(僅意味著基礎剛度較大之意)下的復合地基。而在道路工程中,荷載則通過剛度較小的道路面層傳遞,亦稱為柔性基礎下的復合地基。理論研究和現(xiàn)場實測結果表明,剛性基礎和柔性基礎下的復合地基的性狀有較大差異。因此,增強體與天然地基土體在荷載作用下的變形協(xié)調關系是復合地基性狀的主要特性。設計時為了較充分地發(fā)揮天然地基土的承載作用,要求樁土間的荷載分擔比在一個比較合理的范圍內,這是復合地基設計中的關鍵所在。
    【例題1】某軟弱土層厚7.5m,下部為卵礫石層,視為不可壓縮層,采用水泥土攪拌樁對地基進行處理,處理深度至卵礫石層頂面,處理后不設置褥墊層,則該地基是否為復合地基( )?
    A.是;
    B.不是;
    答案:B
    在基礎下設置厚度為200~300mm的墊層可以改善地基中淺層土的受力狀態(tài),減小樁土荷載分擔比。墊層是復合地基的重要組成部分。復合地基設計時,一般要求有一定的置換率,恰當?shù)姆謸?。置換率過低,復合地基承載力特征值低,樁土分擔比高,樁土壓力相差過大,使復合地基的均勻性變差,即使通過墊層調整若仍得不到明顯改善時,將使樁身受力過于集中,并對基礎底板受力不利。
    【例題2】對某軟弱地基進行水泥土攪拌樁地基處理后,基礎以下鋪設200mm的粗砂墊層,其目的是為了( )
    A.增大樁土荷載分擔比;
    B.減小樁土荷載分擔比;
    C.增大復合地基強度;
    D.減小復合地基強度;
    答案:B
    【例題3】某軟弱地基進行地基處理后,基礎以下鋪設石屑墊層,有兩種方案:A、墊層厚度為150mm;B、墊層厚度為500mm;試問:分別采用A、B兩種方案,從理論上分析,樁土荷載分擔比ra、rb相比較為( )
    A.ra>rb;
    B.raC、ra=rb;
    C.無法比較;
    答案:A
    【例題4】A、B兩個工程地質條件相同,均采用夯實水泥土樁進行地基處理,樁徑相同,置換率分別為ma=10%,mb=13%;要求處理后復合地基承載力特征值均為160kpa,基礎以下鋪設200mm的粗砂墊層;試問:A、B兩工程的樁土荷載分擔比ra、rb相比較為( )
    A.ra>rb;
    B.raC、ra=rb;
    C.無法比較;
    答案:A
    2.2 復合地基承載力與載荷試驗要點
    復合地基承載力特征值:由載荷試驗測定的地基土壓力變形曲線線性變形段內規(guī)定的變形所對應的壓力值,其值為比例界限值。基于復合地基是由豎向增強體和地基土通過變形協(xié)調承載的機理,復合地基的承載力目前只能通過現(xiàn)場載荷試驗確定。
    復合地基載荷試驗要點如下:
    (1)復合地基載荷試驗承壓板應具有足夠剛度。單樁復合地基載荷試驗的承壓板可用圓形或方形,面積為一根樁承擔的處理面積;多樁復合地基載荷試驗的承壓板可用方形或矩形,其尺寸按實際樁數(shù)所承擔的處理面積確定。樁的中心(或形心)應與承壓板中心保持一致,并與荷載作用點相重合。
    (2)承壓板底面標高應與樁頂設計標高相適應。承壓板底面下宜鋪設粗砂或中砂墊層,墊層厚度取50~150mm,樁身強度高時取大值。試驗標高處的試坑長度和寬度,應不小于承壓板尺寸的3倍?;鶞柿旱闹c應設在試坑之外。
    (3)試驗前應采取措施,防止因氣候變化、施工及降低地下水位等原因,造成試驗場地地基土含水量的變化及土體擾動,以免影響試驗結果。
    (4)加載等級可分為8~12級。加載壓力不應小于設計要求壓力值的2倍。
    (5)每加一級荷載前后均應各讀記錄壓板沉降量一次,以后每半個小時讀記一次。當一小時內沉降量小于0.1 mm時,即可加下一級荷載。
    (6)當出現(xiàn)下列現(xiàn)象之一時可終止試驗:①沉降急劇增大,土被擠出或承壓板周圍出現(xiàn)明顯的隆起;②承壓板的累計沉降量已大于其寬度或直徑的6%;③當達不到極限荷載,而加載壓力已大于設計要求壓力值的2倍。
    (7)卸載級數(shù)可為加載級數(shù)的一半,等量進行,每卸一級,間隔半小時,讀記回彈量,待卸完全部荷載后間隔三小時讀記總回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