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02年1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社會學概論試題1

字號:

課程代碼:00034
    一、填空題(每空1分,共10分)
    1.涂爾干認為,社會學研究的特殊對象是________。
    2.馬克思主義認為,人類社會發(fā)展是一個________過程。
    3.________認為,社會制度是由民俗和民德交織形成的社會行為體系。
    4.文明是指人類________狀態(tài),指文化發(fā)展中的________方面。
    5.規(guī)模小、人際關系親密,進行面對面互動的群體是________群體。
    6.社區(qū)構成的要素有:人口、地理環(huán)境、________、________和組織。
    7.中國城市化的道路就是走以“工業(yè)城市化”、發(fā)展________為主,以“鄉(xiāng)村工業(yè)化”、發(fā)展________為輔的“雙軌制”道路。
    二、單項選擇題(在每小題的四個備選答案中選出一個正確答案,并將其號碼填在題干的括號內。每小題1分,共25分)
    1.“社會學”一詞在中國流行,從現有資料看是從( )1902年翻譯出版日本學者岸本能武大的《社會學》一書開始的。
    A.嚴復 B.章太炎 C.孫本文 D.康有為
    2.社會學是從社會整體出發(fā),綜合研究( )及其變化發(fā)展規(guī)律的一門社會科學。
    A.社會行為 B.社會問題 C.社會制度 D.社會關系
    3.歷史唯物主義認為,歷史的主體是( )。
    A.抽象的人 B.現實的人 C.機械人 D.社會人
    4.那些為了解和掌握發(fā)生了什么事、什么情況而進行的探索性研究就是社會學的( )。
    A.描述性功能 B.解釋性功能
    C.預測性功能 D.規(guī)范性功能
    5.斯賓塞的社會學思想受到( )深刻影響。
    A.物理學 B.天文學 C.生物學 D.數學
    6.社會學中國化的思想是從( )提出并逐步明確的。
    A.20世紀30年代 B.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
    C.1949年以后 D.解放以后
    7.馬克思主義認為,人與人之間的基本的關系是( )。
    A.政治關系 B.法律關系 C.人際關系 D.生產關系
    8.人類社會第二次大分工后出現的新的社會關系是( )。
    A.血緣關系 B.地緣關系 C.業(yè)緣關系 D.志緣關系
    9.社會制度是建立在( )之上的社會結構。
    A.一定生產關系 B.一定生產方式
     C.一定生產力 D.一定意識形態(tài)
    10.在地域上比文化區(qū)域更為廣大的文化上有聯系的一個空間范圍是( )。
    A.文化區(qū) B.文化區(qū)域 C.文化圈 D.邊際文化
    11.我國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的核心和支柱是( )。
    A.物質財富 B.社會道德
    C.馬克思主義和毛澤東思想 D.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