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小球腎炎的炎癥反應機制

字號:

腎小球腎炎的炎癥反應機制
    免疫反應引起的腎臟損傷均需炎癥反應的參與。在炎癥反應中起主導作用的是炎癥細胞和炎癥介質,炎癥細胞激活后可合成和釋放大量的炎癥介質如白細胞介素一1(IL-1)、腫瘤壞死因子一α(TNF-α),炎癥介質又可進一步趨化和激活炎癥細胞釋放更多的炎癥介質,炎癥因子之間也相互調節(jié),因而,炎癥反應持續(xù)存在和不斷放大。
    1.炎癥細胞
    主要有中性粒細胞、致敏T淋巴細胞、單核一巨噬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及血小板等。此外,腎臟固有細胞如腎小管上皮細胞、血管內皮細胞和系膜細胞也被認為具有炎癥細胞的功能。
    (1)中性粒細胞:中性粒細胞不僅是炎癥細胞,而且還是具有免疫功能的免疫活性細胞??荚嚧缶W(wǎng)站整理中性粒細胞通過C3b-CR,受體或Fc受體介導的免疫粘附作用在腎小球受損處聚集,造成腎臟損傷。
    (2)單核一巨噬細胞:單核一巨噬細胞在腎內的聚集和活化,系由致敏T細胞釋放的細胞因子所為。單核一巨噬細胞一旦定位于腎內,可以通過釋放細胞因子等許多炎癥介質,造成腎臟損傷,或通過改變和影響腎臟固有細胞的生理功能,導致細胞增殖和細胞外基質的積聚。
    (3)淋巴細胞:T細胞參與腎炎發(fā)生發(fā)展的細胞類型主要是CD4+及CD8+細胞??荚嚧缶W(wǎng)站整理這些細胞通過細胞粘附分子的介導在腎組織內聚集和活化。它們可通過細胞毒作用直接殺傷細胞,或通過趨化或激活單核一巨噬細胞和自然殺傷細胞,誘導遲發(fā)型變態(tài)反應造成腎臟損傷。此外,還可通過釋放各種細胞因子,參與及擴大炎癥反應。
    (4)腎臟固有細胞:有證據(jù)表明,腎臟固有細胞在免疫反應介導的腎臟損傷過程中不僅是被動的受害者,而且是免疫反應的主動參與者。其表面具有多種炎癥介質的受體,激活以后其自身可分泌多種炎癥介質和細胞外基質,在腎小球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發(fā)揮重要作用。
    2.炎癥介質
    免疫反應激活炎癥細胞,使之釋放炎癥介質和細胞因子而造成腎臟損害。引起腎組織損傷所涉及的介質種類繁多,作用重疊。①影響腎小球血流動力學及腎小球毛細血管通透性: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s,PG)類(如PGE2、PGI:、血栓素A2,白細胞三烯等)、血小板活化因子(PAF)、一氧化氮(NO)及TNF-α等;②影響循環(huán)炎癥細胞的趨化、粘附及活化:前列腺素類、PAF、活性氧、白細胞介素(IL-1、IL-8)、骨調素(osteopontin,OPN)、巨噬細胞趨化蛋白(MCP-1)等;③影響腎臟固有細胞活化和增殖:前列腺素類(PGI、PGE.等)、PAF、NO、IL-6、轉化生長因子β(TGF-β)、TNFα等;④參與腎小管損傷和間質纖維化:血小板衍生生長因子(PDGF)、TGF-β、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bFGF)、IL-1、TNF-0等;⑤影響凝血與纖溶系統(tǒng):前列腺素類、凝血及纖溶系統(tǒng)因子等;⑥直接損傷腎臟細胞:活性氧、NO、TNF-u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