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公務員考試法律常識重點知識記憶二

字號:

151、敲詐勒索罪以數(shù)額較大為成立要件。行為人知道他人的犯罪事實,向司法機關告發(fā)是合法的,但行為人以此相威脅而索取財物的,成立敲詐勒索罪。
    152、盜竊廣播電視、公用電信設施價值數(shù)額不大,但是構成危害公共安全罪的,依照刑法第124條破壞廣播電視、公用電信設施罪定罪處罰。
    153、盜竊廣播電視、公用電信設施,同時構成盜竊罪和破壞廣播電視、公用電信設施罪的,擇一重罪處罰。
    154、盜竊使用中的電力設備、同時構成盜竊罪和破壞電力設備罪的,擇一重罪處罰。
    155、實施盜竊犯罪,造成公私財物損毀的,以盜竊罪從重處罰;又構成其他犯罪的,擇一重罪處罰。
    156、盜竊公私財物未構成盜竊罪,但因采用破壞性手段造成公私財物損毀數(shù)額較大的,以故意毀壞財物罪論處。
    157、盜竊后為掩蓋罪行或者報復等,故意破壞公私財物構成犯罪的,應當以盜竊罪和構成的其他罪實行數(shù)罪并罰。
    158、以牟利為目的,盜接他人通信線路,復制他人電信號碼或明知是盜接、復制的電信設備、設施而使用的,以盜竊罪定罪處罰。
    159、詐騙未遂但情節(jié)嚴重的,應以詐騙罪(未遂)論處。
    160、向自動售貨機內(nèi)投入類似硬幣的金屬片,從而取得商品,數(shù)額較大的,不成立詐騙罪只成立盜竊罪。
    161、以虛假、毛用的身份證件辦理入網(wǎng)手續(xù)并使用移動電話,造成電信資費損失數(shù)額較大的,成立詐騙罪。
    162、挪用特定款物罪,是指違反國家財經(jīng)管理制度,將專用于救災、搶險、防汛、優(yōu)撫、扶貧、移民、救濟款物挪作他用,情節(jié)嚴重,致使國家和人民群眾利益遭受重大損害的行為。
    163、阻礙軍人執(zhí)行職務的構成刑法第368條的阻礙軍人執(zhí)行職務罪,而不成立妨害公務罪。
    164、妨害公務罪中,對于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人大代表、紅十字會工作人員采用**、威脅方法,而對于國家安全機關、公安機關,則不要求使用**、威脅手段(只須故意阻礙),但必須造成嚴重后果。
    165、妨害公務罪中,**行為如果觸犯了其他罪名,如**行為致人重傷、搶奪執(zhí)法人員**等,應視為想像競合犯,原則上以一重罪論處。
    166、同時有偽造、變造、買賣國家機關公文、證件、印章行為的,只認定為一罪,不實行數(shù)罪并罰。
    167、偽造、變造國家機關公文、證件、印章后,又利用該公文、證件、印章實施其他犯罪的,從一重罪論處,不實行數(shù)罪并罰。(牽連犯)
    168、盜竊、搶奪國家機關公文、證件、印章的,不認定為盜竊罪或搶奪罪。
    169、使用竊聽、竊照專用器材竊取他人商業(yè)秘密、國家秘密的,從一重罪處罰。
    170、成立非法獲取國家秘密罪,不惜不是為境外機構、組織、人員竊取、刺探、收買國家秘密。否則成立刑法第111條規(guī)定之罪。
    171、非法生產(chǎn)竊聽、竊照專用器材后又非法使用的,只成立非法生產(chǎn)間諜專用器材罪。
    172、利用計算機實施金融詐騙、盜竊、貪污、挪用公款、竊取國家秘密或者其他犯罪的,依其目的行為定罪處罰。
    173、只有首要分子和積極參加者才構成聚眾擾亂社會秩序罪、聚眾沖擊國家機關罪。
    174、只要首要分子才構成聚眾擾亂公共場所秩序、交通秩序罪。
    175、刑法第292條所列四種情形是聚眾斗毆的加重情節(jié),而第293條所列四種情形是尋釁滋事罪的構成要件情節(jié)。
    176、犯組織、領導、參加黑社會性質(zhì)組織罪,入境發(fā)展黑社會組織罪,又實施了其他犯罪的,實行數(shù)罪并罰。
    177、對同一犯罪內(nèi)容同時實施教唆行為與傳授犯罪方法的行為,或者用傳授犯罪方法的手段使他人產(chǎn)生犯罪決意的,此種情況應按照吸收原則,從一重罪處罰。
    178、如果行為人分別對不同對象進行教唆與傳授犯罪方法,或者向同一對象教唆此罪而傳授彼罪的犯罪方法,則應按所教唆的罪和傳授犯罪方法實行數(shù)罪并罰。
    179、非法集會、*、*罪的主體是集會、*、*的負責人和直接責任人員,集會、*、*的一般參加者不成立此罪。
    180、組織和利用會道門、邪教組織或者利用迷信蒙騙他人,致人死亡的,成立組織、利用會道門、邪教組織、利用迷信致人死亡罪。這里的致人死亡是指導致他人實施絕食、自殘、自虐等行為,或者阻止病人進行正常治療,致人死亡的。
    181、組織和利用會道門、邪教組織或者利用迷信制造、散布迷信邪說,指使、斜坡其成員或者其他人實施自殺、自傷行為,應以故意**罪、故意傷害罪論處。
    182、組織和利用會道門、邪教組織或者利用迷信**婦女或者幼女、詐騙財物的,分別以強*罪、**幼女罪、詐騙罪定罪處罰。
    183、行為人不是聚眾賭博、開設*或以賭博為業(yè)的,只是單純的參加賭博的行為,不成立賭博罪。
    184、對以賭博為名騙取他人財物的,宜認定為詐騙罪。
    185、旅館業(yè)、飲食服務業(yè)、文化娛樂業(yè)、出租汽車業(yè)等單位的人員,在公安機關查處賣*、嫖娼活動時,為違法犯罪分子通風報信,情節(jié)嚴重的,以包庇罪論處。
    186、刑法第318條所列七項情形,是組織他人偷越國(邊)境罪的加重情節(jié)。其中(三)造成被組織人重傷、死亡的;(四)剝奪或限制被組織人人身自由的;(五)以**、威脅方法抗拒檢查的都以組織他人偷越國(邊)境罪定罪處罰,不再定其他罪名。
    187、在犯組織他人偷越國(邊)境罪過程中,對被組織人有殺害、傷害、強*、拐賣等犯罪行為,或者對檢查人員有殺害、傷害等行為的,依照數(shù)罪并罰的規(guī)定處罰。
    188、犯運送他人偷越國(邊)境罪,對被運送人有殺害、傷害、強*、拐賣等犯罪行為,或者對檢查人員有殺害、傷害等行為的,依照數(shù)罪并罰的規(guī)定處罰。
    189、在運送他人偷越國(邊)境中造成被運送人重傷、死亡或者以**、威脅方法抗拒檢查的,從重處罰(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190、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或者掌握國家秘密的國家工作人員偷越國(邊)境叛逃的,按叛逃罪處理,不另定偷越國(邊)境罪。
    191、非法出售、私贈文物藏品罪與非法向外國人出售、贈送珍貴文物罪的區(qū)別:(1)前罪主體僅限于過于博物館、圖書館等單位;后罪則可是一般自然人和單位。(2)前罪對象僅限于國家保護的文物藏品;后罪則可以是國家、集體、個人收藏的文物,但以國家禁止出口的珍貴文物為標準。(3)前罪僅限于向國內(nèi)的非過于單位或者個人;后罪則向外國人。
    192、搶奪、竊取國家檔案的,以搶奪竊取國有檔案罪定罪處罰。
    193、妨害傳染病防治罪,不惜是造成甲類傳染病傳播或有傳播危險的行為。
    194、傳染病菌種、毒種擴散罪主體須是從事實驗、保藏、攜帶、運輸傳染病菌種、毒種的人員。
    195、采集、供應血液,制作、供應血液制品事故罪主體須是經(jīng)國家主管部門批準采集、供應血液或制作、供應血液制品的部門,其要求造成危害他人身體健康的結果,而非法采集、供應血液,制作、供應血液制品罪則只要求足以危害人身健康。
    196、醫(yī)療事故罪不惜是造成就診人死亡或嚴重損害其身體健康。
    197、已滿14周歲不滿6周歲,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人,可以成為販賣毒品罪的主體;走私、運輸、制造毒品罪的主體不惜是已滿16周歲,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人。
    198、行為人在一次走私活動中。既走私毒品又走私其他貨物的、物品的,一般應按走私毒品罪和構成的其他走私罪,實行數(shù)罪并罰。
    199、行為人故意以非毒品冒充真毒品或者明知是假毒品而販賣牟利的,應認定為詐騙罪,而非販賣毒品罪;但行為人以為是真毒品而販賣,事實上有可能販賣毒品的,應認定為販賣毒品罪(未遂)。
    200、包庇走私、販賣、運輸、制造毒品的犯罪分子,窩藏、轉(zhuǎn)移、隱瞞毒品或者犯罪所得的財物的行為,不能認定為包庇罪、窩藏罪與窩藏贓物罪,而應認定為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窩藏、轉(zhuǎn)移、隱藏毒品、毒贓罪。
    202、非法提供麻醉yao品罪、精神藥品罪主體必須是依法從事生產(chǎn)、運輸、管理、使用國家管制的麻醉yao品、精神藥品的人員與單位。
    203、以牟利為目的,向吸食、注射毒品的人有償提供上述麻醉yao品或者精神藥品的,應認定為販賣毒品罪。
    204、明知是走私、販賣毒品的犯罪人,而向其提供上述麻醉yao品或精神藥品的,不管是有償提供還是無償提供,均應認定為走私、販賣毒品罪。
    205、強*后迫使賣*,造成被強迫賣*的人重傷、死亡或者其他嚴重后果的,以組織賣*罪或者強迫賣*罪從重處罰(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不另定其他罪名。
    206、在組織他人賣*的犯罪活動中,對被組織人有引誘、容留、介紹賣*活動的,應當作為組織賣*罪的量刑情節(jié)予以考慮,不實行數(shù)罪并罰。如這些行為是對被組織者以外的其他人實施的,即被組織者與被引誘、容留、介紹者具有不同一性時,仍應分別定罪,實行數(shù)罪并罰。
    207、行為人明知他人患有嚴重性病而組織、強迫或引誘、容留、介紹他們賣*的,除符合組織賣*罪、強迫賣*罪與引誘、容留、介紹賣*罪的構成要件外,還構成傳播性病罪的教唆犯與幫助犯(想象競合),不實行數(shù)罪并罰,以前述幾項罪定罪處罰。
    208、旅館業(yè)、飲食服務業(yè)、文化娛樂業(yè)、出租汽車業(yè)等單位的人員,利用本單位條件,組織、強迫、引誘、容留、介紹他人賣*的,依照刑法第358條組織他人賣*罪、強迫他人賣*罪或者第359條引誘、容留、介紹他人賣*罪定罪處罰。
    209、國家工作人員在國內(nèi)公務活動中或?qū)ν饨煌薪邮芏Y物,依照國家規(guī)定應當交公而不交公,數(shù)額較大的,以貪污罪論處。
    210、因挪用公款索取、收受賄賂構成犯罪的,應當依照數(shù)罪并罰的規(guī)定處罰;挪用公款進行非法活動構成其他犯罪的,依照數(shù)罪并罰的規(guī)定處罰。
    211、將國有資產(chǎn)或者罰沒財物私自分給單位少數(shù)成員的,應認定是共同貪污行為。私分國有資產(chǎn)數(shù)額較大的,才成立私分國有資產(chǎn)罪;而私分罰沒財物罪無此要求。
    212、斡旋受賄罪中,索取或收受請托人財物,都須以為請托人謀取不正當利益為條件。
    213、單位受賄罪中,索取或收受他人財物,都須以為他人謀取利益為條件。
    214、因被勒索而給予國家工作人員財物,沒有獲得不正當利益的,不以行賄犯罪論;行為人為了謀取不正當利益,給予國家工作人員以財物,亦不構成行賄罪。
    215、單位行賄罪的成立,要求情節(jié)嚴重。
    216、單位不能成立介紹賄賂罪的主體。
    217、故意泄露國家秘密罪,要求情節(jié)嚴重。
    218、非法獲取國家秘密后又故意或者過失泄露該國家秘密的,屬于吸收犯,應從一重罪論處。
    219、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以牟利為目的,違反土地管理法規(guī),非法轉(zhuǎn)讓國有土地使用權而非低價出售的,應認定為非法轉(zhuǎn)讓土地使用權罪。
    220、徇私枉法罪的成立,要求枉法裁判發(fā)生在刑事審判領域。
    枉法裁判罪則表現(xiàn)為在民事、行政審判領域枉法裁判。
    221、司法工作人員貪贓枉法,有徇私枉法、枉法裁判行為,同時又構成刑法第385條規(guī)定之受賄的,依阿姨重罪定罪處罰。
    222、從事傳染病防治的政府衛(wèi)生行政部門工作人員嚴重不負責任,導致傳染病傳播(甲類)或流行(乙類),情節(jié)嚴重的,才構成傳染病防治失職罪。
    223、犯放縱制售偽劣商品犯罪行為罪,如行為又符合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的構成要件,應從一重罪處罰。
    224、軍人以竊取、刺探、收買方法,非法獲取軍事秘密的,構成非法獲取軍事秘密罪。
    225、為境外竊取、刺探、收買、非法提供軍事秘密罪的主體:軍人。
    226、軍人泄露軍事秘密以外的其他國家秘密情節(jié)嚴重的,構成故意(過失)寫落國家秘密罪。
    227、軍職人員駕駛軍用裝備車輛,違反武器裝備使用規(guī)程,情節(jié)嚴重,造成重大責任事故的,以武器裝備肇事罪論處;如果僅因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guī)而發(fā)生重大事故的,應以交通肇事罪論處。
    228、軍職人員秘密竊取或公然奪取部隊除**、**、爆炸物以外的武器裝備或者軍用物資的,構成盜竊、搶奪武器裝備、軍用物資罪;軍職人員竊取、搶奪**、**、爆炸物的,則仍構成盜竊、搶奪**、**、爆炸物罪。
    229、刑法未明確規(guī)定罰金數(shù)額標準的,其最低額不能少于1000元。對未成年人應從輕或減輕判處罰金,但其最低額不能少于500元。
    230、財產(chǎn)刑由一審法院執(zhí)行。
    231、犯罪嫌疑人自動投案并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后又翻供的,不能認定為自首;但在一審判決前又能如實供述的,應當予以認定。
    232、被判處5年以上有期徒刑的,一般在執(zhí)行1.5年以上方可減刑;兩次減刑時間間隔應當在一年以上。
    被判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一般一次減2——3年有期徒刑以后,再減刑時,其間隔時間一般不得少于2年。
    被判處不滿5年有期徒刑的,可比照上述規(guī)定,適當縮短起始和間隔時間。
    確有重大立功表現(xiàn)的,可不受上述減刑起始和間隔時間的限制。
    233、對判處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宣告緩刑的,一般不適用減刑;如在考驗期內(nèi)有重大立功表現(xiàn),可予以減刑。
    234、無期徒刑罪犯,如確有悔改表現(xiàn),或者有立功表現(xiàn)的,服刑2年后可以減刑。對確有悔改表現(xiàn)或有立功表現(xiàn)的,一般可減為18年以上20年以下有期徒刑;對有重大立功表現(xiàn)的,可減為13年以上18年以下有期徒刑。
    235、對死緩經(jīng)過一次或幾次減刑后,其實際執(zhí)行刑期不得少于12年。
    236、在交通肇事后為逃避法律追究,將被害人帶離事故現(xiàn)場后隱藏或遺棄,致使無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嚴重殘疾的,應分別以故意**罪或故意傷害罪定罪處罰。
    237、對入戶盜竊,因被發(fā)現(xiàn)而當場使用**或以**相威脅的行為,應認定為入戶搶劫。
    238、搶劫正在使用中的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的運鈔車的,視為“搶劫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
    239、盜竊未遂,情節(jié)嚴重,如此數(shù)額巨大的財物或者國家珍貴文物為盜竊目標的,應當定罪處罰。
    240、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進行與他的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活動;其他民事活動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代理人的同意。
    241、監(jiān)護人除為被監(jiān)護人的利益外,不的處理被監(jiān)護人的財產(chǎn)。
    242、全民所有制、集體所有制企業(yè)符合規(guī)定的,經(jīng)主管機關核準登記,取得法人資格。
    三資企業(yè)具備法人條件的,依法經(jīng)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核準登記,取得中國法人資格。
    243、企業(yè)法人被撤銷、被宣告破產(chǎn)的,應由主管機關或者人民法院組織有關機關和有關人員成立清算組織進行清算。(不應自行成立清算組)
    244、有獨立經(jīng)費的機關從成立之日起具有法人資格。
    具備法人條件的事業(yè)單位、社會團體,依法不需要辦理法人登記的,從成立之日起,具有法人資格;依法需要辦理法人登記的,經(jīng)核準登記,取得法人資格。
    245、企業(yè)之間或企業(yè)、事業(yè)單位之間聯(lián)營、共同經(jīng)營,不具備法人條件的,由聯(lián)營各方按出資比例或協(xié)議約定,以各自所有的或經(jīng)營管理的財產(chǎn)承擔民事責任。依法律或協(xié)議約定負連帶責任的,承擔連帶責任。
    246、民事法律行為自成立時起具有法律約束力。行為人非依法律規(guī)定或取得對方同意,不得擅自變更或解除。
    247、依照法律規(guī)定或按照雙方當事人約定,應當由本人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不得代理。
    248、委托書授權不明的,被代理人應向第三人承擔民事責任,代理人負連帶責任。
    249、第三人知道行為人無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代理權已終止還與行為人實施民事行為給他人造成損害的,由第三人和行為人負連帶責任。
    250、國家所有的土地,可依法由全民所有制單位使用,也可依法確定由集體所有制單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