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材料作文應考突破指導

字號:

[指導篇]
    在近幾年的中考作文中,傳統(tǒng)的材料作文已越來越少。以2002年為例,在筆者掌握的41個中考作文題中,供料作文為7個,其中包括續(xù)寫、改寫、讀后感3個。而且沒有單獨考材料作文的,均為多題選作形式。這樣看來,材料作文在中考中的影響力正在不斷減小,但作為一種典型的命題形式,供料作文仍會在中考中繼續(xù)存在。因而,臨考仍應對其給予足夠的重視。
    先看兩個典型材料作文文題。題一:閱讀下面材料,聯(lián)系生活實際和自己的切身感受,自選角度,自擬標題,寫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材料:大興安嶺火災過后,火林帶僅剩下一棵棵烤得焦黑的光樹干,它們已被一些林業(yè)專家判了死刑。誰料到,焦黑的樹干第二年春天又全部綻出新芽。世間的一切生命都無法拒絕挫折和痛苦的造訪。但是,只要我們用笑臉來迎接挫折,用勇氣來對付不幸,就一定能在風雨過后見到彩虹。要求:①詩歌除外,文體不限。②不能出現(xiàn)校名和師生的真實姓名。(2001年貴州省中考作文題)。題二:閱讀下面材料,可選擇感悟深的一點,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
    一位作家在《開學致詞》中對學生和家長說:這個忠告你們要像記住古老的紀念碑上的格言那樣,印入腦海,打入心坎:這就是不要忘懷你們的童年!只有長大成人并保持童心的人,才是真正的人!……假如老師裝作知曉一切的人,那你們就寬恕他!但不要相信他!假如他承認自己的缺陷,那你們要愛戴他!因為他是值得你們愛戴的……不要完全相信你們的教科書!這些書是從舊的教科書里抄來的,舊的又是從老的那里抄來的,老的又是從更老的那里抄來的……親愛的孩子們,假如你們還有一些東西不明白的話,請問問你們的父母!親愛的家長們,如果你們有什么不了解的話,請問問你們的孩子?。?002年吉林省中考作文題)
    以上兩個文題代表了當前中考材料作文的兩種模式。其共同點是要求從材料中尋找一個恰當?shù)慕嵌龋詳M題目寫作。不同點是題一的材料是單一性的,較為簡單。題二則可以提煉出多個論題,且論題隱藏較深,審題難度較大。在具體寫作中,可按以下方法操作:1、審清題干要求,明確寫作任務。寫材料作文必須注意題干的要求,如題一,雖然觀點是的(正確面對挫折與不幸),但題干中明確要求要“聯(lián)系生活實際和自己的切身感受?!彼晕闹小拔摇钡牡匚槐仨毻怀觥n}二則必須注意“選擇感悟深的一點”這一要求,不要對材料中的觀點一一逐個論述,只論其一即可。2、吃透材料含義,提煉寫作論點。這一點是寫作的關(guān)鍵,要讀懂材料,首先要對材料反復研讀,讀懂材料含義,其次要注意通過現(xiàn)象把握本質(zhì),從中挖出論點。有些文題常在材料的后一句暗示論點,因此可適當關(guān)注結(jié)尾句。如題一文末一句便是揭示材料本質(zhì)的句子,吃透了這一句,作文就好寫了。而題二中每一節(jié)都暗含了一個論點,臨考時你可能不一定把幾個論點完全把握,但只要你明白了一個論點,作文也是可以完成的。此題第一節(jié)是談要擁有童心;第二節(jié)是談什么值得尊重;第三節(jié)是談要敢于否定權(quán)威,樹立自信;第四節(jié)則談父母子女的相互理解與尊重。幾個論點哪一個你感受深就寫哪一個。3、聯(lián)系實際,巧妙用材。材料作文的寫作一般都要聯(lián)系實際,這個“實際”主要立足于自我,以“我”或“我身邊的事物”為中心,這樣才能寫出實感。此外,題目材料一定要用,否則有離題之嫌,具體寫作時,材料可作為“引子”引出論點;材料也可以作為論據(jù)論證觀點;材料還可以畫龍點睛、突出論點。
    以上所談針對議論文的多些,若寫記敘文,則需注意,所敘之事一定要體現(xiàn)材料的主旨。如題一,就應以“笑對挫折,以勇氣對付不幸”為中心,以自己親身經(jīng)歷的事或耳聞目睹的事為材料,集中筆墨運用多種描寫方法進行描寫。如題二, 則可從中任選一個角度,或以“尊重”為中心,或以“愛戴”為中心,或以“理解”為中心,或以“保持童心”為中心,選擇生活中的典型事件加以敘述。并加以簡短而適當?shù)氖闱樽h論就能寫出情感真摯而又切合題意的好文章。若寫散文,基本要求也是一樣的。無論怎樣寫,都必須圍繞材料的中心,決不能脫離材料題旨隨意下筆。
    [滿分作文精評]
    文一:
    生命需要頑強
    貴陽一考生
    生命看似十分脆弱。手輕輕一折,花草就會凋零枯萎了;腳輕輕一踩,螞蟻就粉身碎骨了;武器隨便一揮,人或動物就很快死亡了……生命是如此的弱不禁風。[開頭不俗,欲說生命頑強,先說生命脆弱,三個排比句所舉情形均是來自我們身邊,說服力強。三句中用詞精當,“一折”“一踩”“一揮”準確細致]可是,大自然的另一番景象卻讓我們看到了生命的頑強;大興安嶺火災后,火林帶剩下一棵棵烤得焦黑的光樹干,一些林業(yè)專家判了它們死刑。但誰知,來年春天,焦黑的樹干都綻出了新芽。[“可是”一詞用得好,筆鋒陡轉(zhuǎn),引出材料。這種引材料方法不拘束,不枯躁,且與前文形成對照,使讀者不知不覺中緊隨了作者的思路。材料的運用巧妙之極,這種對比方法的使用較之那種開頭即迫不及待地拋出材料的做法高明百倍,此法值得借鑒。]
    被折斷的花草剩余的部分還可以繼續(xù)生長,甚至開出更絢麗的花朵,被踩死的螞蟻的后代仍生息和繁衍;戰(zhàn)死疆場的英難,雖死猶生,他們的精神被繼承發(fā)揚,生命得到了延續(xù);火災過后,焦黑的樹干又綻出了新芽……[這四句顯出小作者的聰明了。句式變化不大,但內(nèi)容卻大不相同,與開頭三句形成了又一層對照,暗示了生命的頑強。突出了文章之主旨。“更”“仍”“雖”“綻”四個詞寫出了精氣神。]“你可以毀滅他,但不能消滅他的精神和意志。”海明威的話詮釋了這一切。[這一句很重要,概括出了材料的本質(zhì)。加之出自大文豪海明威之口,自然增添了許多的力量。知道且能準確地運用名人名言,小作者的文學功底可見一斑。這一段承上一段之文脈 ,深化一層,增強了論證的力度。]
    世間的開發(fā)生命都無法擺脫挫折和痛苦的遭遇,然而若能正確對待挫折和痛苦,信念不倒,往往又可獲得“新生?!盵辯證地分析了生命與挫折,確立了“高度”,為下面例證奠定了基礎。]清末明初,京劇界有三位名演員命運十分不幸,一個是跛子,一個是瞎子,一個是啞巴。然而,他們堅忍不拔,勤學苦練,在藝術(shù)上取得了驚人的成就,成為當時譽滿南北的名伶,被稱為梨園“三怪”。[這一例典型,給人以強烈的震憾。敘述簡煉,概括得當。此例顯示了小作者的開闊視野,且避免了俗套。]盲聾啞女海倫·凱勒一出生就患有許多殘疾,曾瀕臨死亡和絕望的她,在懂得了生命的真諦后,頑強地活了下來,并學會了幾國語言。成為世界的女作家。[這一例選取外國典型事例,以突出“生命需要頑強”的廣泛性。但此段稍有缺憾,那就是結(jié)尾處應有簡短的理性分析才好。事例是提出來了,但“論”的力度不夠,議論文必須重視理論分析,這正是許多同學寫議論文的通病。應加以注意。]
    然而,現(xiàn)在卻有人經(jīng)不起一點點挫折和痛苦,失敗,一個責難,一度失意……都會令他們膽怯、悲哀、絕望,甚至輕生。[過渡的好,宕開一筆,承上啟下,聯(lián)系實際。]電視報道:一個小學生因被老師留下完成作業(yè)而上吊自盡;一些大學生因考試不及格而自尋短見;我認識的一個女孩,就因作弊被老師發(fā)現(xiàn),覺得對不起拿卷子給她抄的同學而服毒自殺……[三個來自身邊的事例從反面樹立了典型,與上文兩個正面典型形成了對比,論證效果好。]這何嘗不是一種悲哀?我們這一代人如此的脆弱,怎能擔當起建設祖國的大任?[兩個問句,引人深思,加深了文意。]
    當烏云布滿天空之時,悲觀的人看到的是“黑云壓城城欲摧”,樂觀的人想到的是“ 早光向日金鱗開”。[巧妙地引用兩句名詩活畫了兩種人生觀,給讀者以啟發(fā)。]不經(jīng)歷一番風雨,怎能見到彩虹。我們只有笑對人生中的挫折,頑強地鼓起勇氣生存,才能讓生命顯出輝煌![結(jié)尾化用歌詞,點明題旨,結(jié)尾有力,耐人尋味。]
    [總評]這篇文章成功的根源在于對材料的把握與運用恰當準確。文章標題《生命需要頑強》一目了然地亮明了觀點。第一段從生活現(xiàn)象入手引出材料,顯示出了作者靈活的思維。文中主體部分論據(jù)選得好,典型,有沖擊力,易引發(fā)讀者的共鳴。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選例精當,拉近了與讀者的距離。加之文章語言精練,用詞精當而富變化,句式整散結(jié)合,且引用詩文名句以增文采,使全文充滿了激情。理說得透,說得有力。雖然個別地方尚有不足,考場之中能寫成這樣,實屬不易,得滿分,理所當然。
    文二:
    難忘的一課
    吉林一考生
    那是兩年前的一堂語文課。[開頭簡潔,將視角引向過去。]
    “這節(jié)課老師就講到這里,看看同學們還有哪些問題不清楚?”[從語言描寫入手,切入角度把握的好,老師的話拉開了故事的序幕。]一堂精彩的語文課在下課鈴響起的前五分鐘結(jié)束了,[“精彩”一詞用得準確。]王老師像往常一樣利用這五分鐘解答同學們自由提出的問題?!袄蠋煟币晃粚W習成績一般的同學——A舉起了右手。[波瀾初起。記敘文寫作講究曲折動人。情節(jié)應注意波瀾起伏。]現(xiàn)在我已記不清當時他提的是什么問題了,印象中覺得那個問題很獨特,又與剛講完的課文有關(guān),所以同學們目不轉(zhuǎn)睛地盯著老師,等著他給我們答案。[不寫具體問題,很好,因為文章的重心不在這里?!澳坎晦D(zhuǎn)睛”一詞用得準確,反映了同學們對“問題”的重視和渴望得到解答的心情。]但是,面對A提出的問題,王老師似乎并不輕松,他低下頭,緊鎖眉頭,思索著……[轉(zhuǎn)的好,波瀾再起,同學們意想不到的事情發(fā)生了。簡短的神態(tài)描寫準確地刻畫了王老師此時的心情——很想給同學們一個完美的答案,卻又無法完成這個任務。]
    “叮鈴……”,下課的鈴聲響了。[情節(jié)安排很緊湊,響亮的鈴聲使得老師不得不做出選擇。]王老師抬起頭看著我們,終于吐出了幾個字:“這個……我不知道?!盵老師的話,看似平淡,實則字字千鈞,震人心魄,一位優(yōu)秀的老師能做出這樣的回答,其高尚的品德盡顯無遺。]
    全班同學一下子怔住了,[生動地再現(xiàn)了生活,同學們的反應從側(cè)面襯托了老師。]他可是授課教師中優(yōu)秀的一個,同學們都很崇拜他,在這種情況下,即使他隨便敷衍幾句,我們也一定不會懷疑,他也不會有這丟面子的一幕。[細寫同學們此時的心態(tài),合情合理。]
    教室里鴉雀無聲,[照應上段第一句]王老師紅著臉說:“噢,對不起同學們,我回去再查一查,明天給大家答案?!盇也紅著臉站起來,尷尬地說:“老師,我是瞎問的,說不準這個問題本身就有毛病?!盵兩個“紅著臉”寫得好,第一個“紅著臉”寫出了老師慚愧的心理,第二個“紅著臉”則寫出了學生A尷尬的心理。]王老師微微一笑,緊接著嚴肅地說:“不,你提的很好,這個問題的確是我應該注意的而沒注意到了。你不要為顧及老師的面子說謊,面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讓你們學到準確的知識,所以,作為老師,就必須誠實。下課!”[這一段師生間的對話寫得較為細致,突出了老師“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美德。這正暗合了文題所供材料的第二節(jié)的內(nèi)涵。準確地把握了考題要求。]
    同學們用敬佩的目光送著王老師離開教室。[正面寫同學們的反應,突出“敬佩”二字。]王老師是值得我們愛戴的,因為在這難忘的一課中,我們不僅學到了知識,更學會了如何做人。[以簡短的抒情議論結(jié)尾,畫龍點睛,揭示主題。寫出了這一課讓人“難忘”的原因。]
    [總評]這是一篇初讀稍覺平淡。細思令人贊嘆的考場佳作。
    文章準確地把握了材料的要求,選取其中自己感受深的一點講述了一個發(fā)生在生活中的小故事。通過這個故事,小作者告訴我們什么樣的教師才是值得學生尊重和愛戴的。材料吃得透,內(nèi)涵挖掘得深。這正是材料作文成功的基礎。
    在故事的敘述中,小作者選擇了平和質(zhì)樸的語言,并不極力堆積華麗的詞藻,而是依靠精當?shù)恼Z言、動作、神態(tài)、心理描寫來刻畫人物,這種寫法實乃考場記敘文寫作的法門。在描寫中,人物的高大形象樹立起來了。另一方面,小作者很懂得講故事的技巧,所謂“文貴曲折”,這個小故事從“學生提出問題”到“老師為難”再到“老師承認缺陷”而后“學生解圍”后“老師勇敢面對”,可謂一波三折。在曲折動人的故事中,鮮明的主題樹立起來了。此外,文章材料詳略安排得當?!皩W生提出問題”是個引子,所以文中略寫,一筆帶過,而“老師回答問題”才是體現(xiàn)老師性格的地方,所以細描細畫。
    總之,這篇作文無論是對材料的把握,還是對人物形象的塑造都做得很好,奪取滿分,理所應當。
    [模擬試題]
    1、 閱讀下面一則材料,自選角度寫一篇600字左右的讀后感。
    鄭板橋老來得子,非常喜歡。他臨終前,把兒子叫到床前,說要吃兒子親手做的饅頭。兒子不敢違命,勉強答應,但他不會做。鄭板橋命他去請教廚師。兒子請教后,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饅頭做成。滿心高興端來,鄭已斷氣,兒子跪哭床邊,發(fā)現(xiàn)茶幾上有張字條,上面寫著:“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人、靠祖宗不算好漢!”
    注意:要緊扣材料說出體會,聯(lián)系實際談出感想。
    [思路提示]寫讀后感,一要重視讀,要讀出材料的內(nèi)涵。要明白文章的主旨是什么,有什么意義。二要從材料出發(fā)寫出自己的感受。此題材料的內(nèi)容是清楚的,文末鄭板橋的字條可視為材料的中心,寫作時應圍繞“自己的事情自己干”來談感受。同時要注意聯(lián)系自己的實際談具體、談生動。筆墨要集中,千萬不要想到哪兒就寫到哪兒,弄得全文沒有中心,雜亂無序,一篇讀后感六七百字,談透一兩點感受即可。
    二、閱讀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圖中這位“大眼睛”姑娘名叫蘇明娟。1991年,攝影記者解海龍深入大別山區(qū)采訪,在眾多的貧困學生中為“大眼睛”蘇明娟拍下了張的照片《我要讀書》。從此,這個8歲的小女孩明亮的“大眼睛”和渴望求學的目光和希望工程聯(lián)在了一起,成為中國希望工程的象征。在此后的11年間,蘇明娟依靠著希望工程的捐助完成了小學、初中、高中學業(yè),于2002年跨進了安徽大學。成為大學生的蘇明娟決心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完成學業(yè)。于是致信中國青少年基金會,誠懇地要求退出中國青少年基金會對她的捐助計劃,希望將這金錢用在更多需要幫助的貧困學生身上。
    提示:幫助別人是一種美德,適時拒絕幫助是督促自己上進的有效方法。接受幫助和適時拒絕幫助,哪一種更利于我們的生存和發(fā)展呢?
    1、認真觀察圖片,結(jié)合材料內(nèi)容,發(fā)揮想象,以《我要讀書》為題,用第一人稱的方式,描述蘇明娟當年渴望得到幫助、繼續(xù)讀書的心理。150字左右。
    2、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
    [思路提示]題1較為簡單,就是寫一個心理描寫的片段,注意兩點,一是要用第一人稱,二是要寫細致,要寫出“我”要讀書的強烈愿望。題2的思路在材料的提示中已有,材料后一句是重點,寫作時,可任意選擇其中一種觀點,關(guān)鍵是要把握好問題的關(guān)鍵,無論怎樣選擇都要突出“哪一種更有利于我們的生存和發(fā)展”這一問題。此外,材料只是個例子,不要只抓住材料不放,應該由此談開去,要放得開,收得攏。力求談深刻,談出道理來。
    三、閱讀下面材料,按要求寫作。
    齊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處士請為王吹竽,宣王說(同悅)之,廩食以數(shù)百人。宣王死,緡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
    上面這則寓言便是“濫竽充數(shù)”。后來比喻沒有真才實干,而混在行家里面充數(shù)。其實這則寓言給我們的啟示并非只是如此。想想看,東郭先生為什么要充數(shù)呢?有那么多人為什么他能充數(shù)而不被發(fā)現(xiàn)呢?……
    1、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議論文。不少于600字。
    2、將上面寓言擴寫成一篇600字的記敘文。
    3、發(fā)揮想象,續(xù)寫“濫竽充數(shù)”,題目自擬,不少于600字。要寫出新意。
    以上三題請任選其一。
    [思路提示]題1的寫作不要拘泥于傳統(tǒng)看法,材料提示中已指出,從不同的角度看會有不同的啟示,寓言中宣王、緡王、南郭處士、其它吹竽者構(gòu)成了六種人物關(guān)系。即宣王、緡王分別與南郭處士、其他吹竽者;南郭處士與其他吹竽者;宣王與緡王。任何一個方面的人物,都可以作為議論對象或切入點,用現(xiàn)實生活中的類似情況作參照,可以得出各種不同的結(jié)論,得出種種有益的啟示。題2是擴寫,擴寫時要注意用各處描寫方法塑造南郭處士、宣王、緡王等幾個主要人物。同時要注意適當借助想像設計一兩個小情節(jié),使故事更曲折些。文中還應有揭示主題性的議論性的句子,以突出主題。題3是續(xù)寫,從本題說,其實就是故事新編。因而構(gòu)思上要下功夫,要打破原有故事,大膽聯(lián)系現(xiàn)實,創(chuàng)新寫作。但要注意,無論怎樣寫都不能胡編。
    2、根據(jù)漫畫內(nèi)容,自選角度,自擬題目,自選文體,寫一篇文章。
    (1)請按順序為上面四幅畫寫畫意說明,200字左右。
    (2)根據(jù)漫畫內(nèi)容,自選角度,自擬題目,自選文體,寫一篇文章。
    [思路提示]題(1)為說明文,只要把畫面內(nèi)容說清即可,由于是連環(huán)畫,所以層次是清楚的,語言要盡量簡潔。題(2)可寫成記敘文,那樣的話就必須用第一人稱。以“我”(即畫中的“兒子”)的眼光去觀察,用心去感受,以此將爸爸的言行舉止形象傳神地寫出來。此題也可寫成議論文,可從漫畫畫意入手,確立論點,可從漫畫題目“厚此薄彼”立意,談談當前教育中存在的唯“成績”是舉的誤區(qū)。
    五、閱讀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2003年春節(jié)晚會上,小品《足療》、歌曲《讓愛住我家》引起了廣大觀眾的關(guān)注。對此,兩個作品的創(chuàng)作者談了自己感受。
    黃宏:在我的人生道路上,作為我本人來講,還真就是兩個女性給我洗過腳。小的時候,我媽給我洗腳,現(xiàn)在是我老婆給我洗腳。小品的結(jié)尾我還加了一句臺詞:“將來呢,咱孩子可能還給你洗腳?!睂嶋H上,這個簡單的臺詞里面,貫穿著中國人的家風,乃至民族的民風。我們現(xiàn)在回想起來,我們這代人,有多少人給父母盡過這個孝??赡芟茨_這個舉動并不大,但是它對人的一生都有影響。
    麥瑋婷:《讓愛住我家》是我寫的詞,我先生譜的曲。多年來,我們夫妻一直很想出一首體現(xiàn)家庭溫馨和樂方面的作品。我們愿意把這個作品傳遞給大家,讓大家能夠感受到愛和家庭中的相互體諒,希望這首歌能成為大家愛的動力。
    要求:讀了上面兩則材料,請就自己感受深的一點自選角度,自擬題目,自選文體,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思路提示]這個題目的材料主旨是顯而易見的。材料一談的“孝”,材料二談的是“愛”,都是我們生活中體會較深的內(nèi)容,也是中考??嫉膬?nèi)容,材料寫作的要求已近似于話題作文,所以寫作難度不大,主要把握一點:寫出真情實感,切忌胡編亂造。
    [作文材料庫]
    *看一看感人的美好品德
    一、本杰明·古根海姆在“泰坦尼克號”上的表現(xiàn)是可圈可點的,他把自己的救生衣讓給了一位女乘客,然后系上白色領結(jié),穿好燕尾服,這樣,他便可以“像個紳士般”從容赴死。
    二、1912年,在羅伯特·斯科特那次注定要倒霉的南極探險中,勞倫斯·奧茨船長被凍壞了腿。為了不耽誤同伴們從極地舍命往回跋涉,一天晚上,他走到帳篷口,留下話:“我出去一下,可能要一陣子?!彪S即在暴風雪中走向死神。
    三、網(wǎng)球選手馬茨·維蘭德在1982年法國網(wǎng)球公開賽半決賽中的表現(xiàn)讓人稱贊。在比賽末,對手的一個擊球被判出界,維蘭德走到裁判面前說:“我不能這樣贏,那是個好球?!蹦莻€球重賽,維蘭德贏得堂堂正正。
    *想一想生活中令人深思的現(xiàn)象
    四、不久前,北京十名出租汽車公司的“文明標兵”司機為回報社會,開著紅色富康車在四環(huán)路以內(nèi)免費送乘客,卻發(fā)現(xiàn)在公共汽車站侯車的乘客寧愿等車,誰也不上“免費出租車”。無論是提著大袋小袋商品的、等不及公共汽車的,還是攜妻帶子的、接送女友的,全都用怪異的目光審視著這些貼著“回報社會,全天免費”紅色橫幅的出租車,一邊議論一邊走開,到旁邊去打車。
    為什么這些善舉義舉非但沒能獲得歡迎和贊揚,反而招致疑慮的目光?
    原因之一應該是人們多患“信任恐懼癥”,由于占小便宜而吃大虧的事在我們身邊時有發(fā)生,耳濡目染之下,一個“免費乘車”的“餡兒餅”掉在眼前,自然不敢伸手去接。這也表明諸如此類的義舉太少了,才使得一些人感覺有點兒不習慣。
    五、2002年10月,北京環(huán)衛(wèi)部門投入近兩千多人次忙碌在天安門廣場上,為了清除“黃金周”里游客留在這里的60多萬塊口香糖殘渣。目前,清洗口香糖用的是能將其溶解的一種專用清洗劑,但須從國外進口,一噸15萬元。據(jù)推算,清除一塊口香糖至少需花費1.1元??谙闾且呀?jīng)成了一種公害。公害不僅只有口香糖。同樣是在天安門廣場,國慶節(jié)那天,到廣場觀看升旗儀式的人多達數(shù)萬??缮靸x式結(jié)束,人群逐漸散去后,原本潔凈的地面,竟然撒滿了垃圾。其中竟然還有許多小國旗。
    在天安門廣場,60多萬塊口香糖說明,起碼有50萬以上的人亂扔、亂吐東西,明明是千里迢迢地去看升國旗,去體驗愛國主義,為什么我們大處明白,卻在亂吐口香糖、亂扔垃圾這種“小處”糊涂呢?
    改革開放20多年來,中國國力強盛,國運日隆,這是毫無疑義的;但某些中國人的素質(zhì),尚未有長足提高,經(jīng)濟發(fā)展之時,陋習惡俗不改,也是放在我們面前的一大課題。
    *說一說人生該怎樣度過
    六、我們一向主張,當你設定一個目標時,必須先在心里想象自己實現(xiàn)目標時的情境,描繪出一幅成功的景象,并隨時將那幅景象擺在腦海中。如此,總有一天你的愿望就會變成現(xiàn)實。
    我曾經(jīng)看過一幅海報,令我印象極深。海報上面分別畫著一個蠶繭、一條毛毛蟲和一只蝴蝶。底下則是一行文字,寫著:“選擇——同樣是一生,你愿意當哪一種?一條蟲,一個繭?還是飛上枝頭的蝴蝶?只要你想做,你就能做到!”
    七、人生的缺憾,大的就是和別人比較,和高人比較使我們自卑;和俗人比較,使我們下流;和下人比較,使我們驕滿。外來的比較是我們心靈動蕩不能自在的來源,也使大部分的人都迷失了自我,障蔽了自己心靈原有的氤氳馨香。
    因此,佛陀說:一個人戰(zhàn)勝一千個敵人一千次,遠不及他戰(zhàn)勝自己!
    八、一個孩子在充滿批評挑剔的環(huán)境下成長
    他學會了吹毛求疵譴責他人
    一個孩子在充滿敵意的環(huán)境下成長
    他學會了爭論反抗
    一個孩子在充滿恐懼的環(huán)境下成長
    他學會了憂慮害怕
    一個孩子在充滿被憐憫的環(huán)境下成長
    他學會了自哀自怨
    一個孩子在充滿嫉妒的環(huán)境下成長
    他學會了貪得無厭
    一個孩子在充滿恥辱的環(huán)境下成長
    他學會了自覺有罪
    一個孩子在充滿寬容的環(huán)境下成長
    他學會了有耐心
    一個孩子在充滿鼓勵的環(huán)境下成長
    他學會了自信
    一個孩子在充滿贊美的環(huán)境下成長
    他學會了賞識他人
    一個孩子在充滿認同的環(huán)境下成長
    他學會了愛惜自己
    一個孩子在充滿被接受的環(huán)境下成長
    他學會了愛惜這個世界
    一個孩子在充滿被肯定的環(huán)境下成長
    他學會了立定志向
    一個孩子在充滿分享的環(huán)境下成長
    他學會了慷慨
    一個孩子在充滿公正誠實的環(huán)境下成長
    他學會了正義真理
    一個孩子在充滿安全感的環(huán)境下成長
    他學會了信任他人
    一個孩子在充滿友善的環(huán)境下成長
    他學會了熱愛人生
    一個孩子在充滿安寧的環(huán)境下成長
    他學會了平安
    九、人民藝術(shù)家老舍老生懷念母親時說過如下的一段話:“從私塾到小學,到中學,我經(jīng)歷過起碼有百位教師吧,其中有給我影響很大的,也有毫無影響的,但是我的真正的老師,把性格傳給我的,是我的母親。母親并不識字,她給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背一背充滿真情摯愛的詩句
    十、一位大雕塑家完成了一座非常完美的雕塑,有人問他:“你是怎樣雕出如此完美的雕塑的?”雕塑家回家道:“其實,這座塑像原來就在那里,我只是將它多余的邊邊角角去掉了而已?!痹谌松?,你就是那座雕塑,只要去掉多余的邊邊角角,就能獲得完美的自我,出色的雕塑家,就是你自己!
    十一、我的思念是圓的
    艾 青
    朱先樹 講解
    我的思念是圓的
    八月中秋的月亮
    也是亮圓的
    無論山多高、海多寬
    天涯海角都能看見它
    在這樣的夜晚
    會想起什么?
    我的思念是圓的
    西瓜、蘋果都是圓的
    團聚的人家是歡樂的
    骨肉被分割是痛苦的
    思念親人的人
    望著空中的明月
    誰能把月餅咽下?
    十二、紙船
    ——寄母親
    我從不肯妄棄了一張紙,
    總是留著——留著,
    疊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兒
    從舟上拋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風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濕,沾在船頭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疊著,
    總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
    母親,倘若你夢中看見一只很小的白船兒,
    不要驚訝它無端入夢。
    這是你至愛的女兒含著淚疊的,萬水千山,
    求它載著她的愛和悲哀歸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