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詩歌鑒賞
我愛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鳥,/我也應(yīng)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這被暴風(fēng)雨所打擊著的土地,/這永遠(yuǎn)洶涌著我們的悲憤的河流,/這無止息地吹刮著的激怒的風(fēng),/和那來自林間的無比溫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里面。/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合淚水?/因?yàn)槲覍@土地愛得深沉……
1938年11月17日
9.對上面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dāng)?shù)囊豁?xiàng)是( )
A.詩人未用“珠圓玉潤”之類詞語而用“嘶啞”來形容鳥兒的歌喉,使人體味到歌者經(jīng)歷的坎坷、悲酸和執(zhí)著的愛。
B.關(guān)于“土地”“河流”“風(fēng)”“黎明”的一組詩句,抒寫了大地遭受的苦難、人民的悲憤和激怒、對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C.“然后我死了/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里面?!边@兩句詩形象而充分地表達(dá)了詩人對土地的眷戀。而且隱含獻(xiàn)身之意。
D.“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yàn)槲覍@土地愛得深沉……”這兩句詩中的“我”,指喻體“鳥”而不是指詩人自己。
爐 中 煤
——眷念祖國的情緒
郭沫若
啊,我年青的女郎!/我不辜負(fù)你的殷勤,/你也不要辜負(fù)了我的思量。/我為我心愛的人兒/燃到了這般模樣!
啊,我年青的女郎:/你該知道了我的前身?/你該不嫌我黑奴魯莽?/要我這黑奴底胸中,/才有火一樣的心腸。
啊,我年青的女郎!/我想我的前身,/原本是有用的棟梁,/我活埋在地底多年,/到今朝才得重見天光。
啊,我年青的女郎!/我自從重見天光,/我常常思念我的故鄉(xiāng),/我為我心愛的人兒/燃到了這般模樣!
1920年1、2月間作
選自1920年2月3日《時(shí)事新報(bào):學(xué)燈》
10.對上面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dāng)?shù)囊豁?xiàng)是(?。?BR> A.作者把祖國比作“年青的女郎”、“心愛的人兒”,一句“啊,我年青的女郎!”喊出了蓄積已久的眷戀祖國的熱烈感情。
B.這首詩,詩人把自己比作在爐中燃燒的煤,旨在比喻自己思念祖國的熾烈的感情。
C.“我活埋在地底多年,到今朝才得重見天光。”是指詩人長期被黑暗社會(huì)壓抑,到現(xiàn)在(寫此詩時(shí))才獲得自由。
D.全詩風(fēng)格豪放、明朗,音調(diào)和諧流暢。在一系列的比喻中寄托了詩人的深情和熱望,極富美感,令人感動(dòng)。
三、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5題。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也。年二十舉進(jìn)士,對策集英殿。帝親拔為第一。咸淳九年,起1為湖南提刑,因見故相2江萬里。萬里素3奇天祥志節(jié),語及國事,愀然曰:“吾老矣,觀天時(shí)人事當(dāng)有變,吾閱人多矣,世道之責(zé),其4在君乎?君其勉之?!笔辏闹?贛州。德祐初,江上報(bào)急,詔天下勤王。天祥捧詔涕泣,發(fā)郡中豪杰,有眾萬人。事聞,以江西提刑安撫使召入衛(wèi)。其友止之,天祥曰:“第6國家養(yǎng)育臣庶7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無一人一騎入關(guān)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8之,庶9天下忠臣義士將有聞風(fēng)而起者。”盡以家貲為軍費(fèi)。明年正月,除知臨安府,尋10除右丞相兼樞密使,如軍中請和,與大元丞相伯顏抗論皋亭山。丞相怒拘之,北至鎮(zhèn)江。天祥夜亡入真州,展轉(zhuǎn)至高郵,泛海至溫州。至元十五年十二月,趨南嶺。天祥方飯五坡嶺,張弘范兵突至,天祥倉皇出走,千戶王惟義前執(zhí)之。至潮陽,見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禮見之,與俱入崖山,使為書招張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書所過零丁洋詩與之。崖山破,弘范遣使護(hù)送天祥至京師。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終不屈也,召入諭之曰:“汝何愿?”天祥對曰:“天祥受宋恩,為宰相,安事二姓?愿賜之一死足矣?!比华q不忍,遽麾11之退。言者力贊從天祥之請,從之。天祥臨刑殊從容。謂吏卒曰:“吾事畢矣。”南鄉(xiāng)拜而死,年四十七。
(節(jié)選自《宋史·文天祥傳》)
[注]1起:提拔,舉用。2故相:原丞相。3素:一向。4其:大概。5知:任知州。6第:既然。7庶:平民,百姓8徇:通“殉”。9庶:但愿,期望10尋:不久。11麾:招手。
11.對下列句中加點(diǎn)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____)
A.年二十舉進(jìn)士,對策集英殿____ 對策:對付的策略
B.第國家養(yǎng)育臣庶三百余年____ 養(yǎng)育:養(yǎng)活、撫養(yǎng)
C.吾深恨于此________________ 深恨:非常遺憾
D.天祥臨刑殊從容____________ 從容:沉著鎮(zhèn)靜
1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diǎn)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____ )
A.因見故相江萬里________ B.君其勉之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________ 越國以鄙遠(yuǎn),君知其難也
C.以江西提刑安撫使召入衛(wèi)____ D.與大元丞相伯顏抗論皋亭山
賈余慶等以祈請使詣北________ 失其所與,不知
13.對下列各句中“之”字指代內(nèi)容的說明,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
A.其友止之____________________指代上文的“郡中豪杰”
B.乃書所過零丁洋詩與之________指代上文的“張弘范”
C.召入諭之曰________________ 指代前文的文天祥
D.言者力贊從天祥之情,從之____指代上文的“言者”的進(jìn)言
14.下列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表明文天祥有“志節(jié)”的一組是( )
①捧詔涕泣 ②與大元丞相伯顏抗論皋亭山 ③盡以家貲為軍費(fèi) ④左右命之拜,不拜 ⑤張弘范兵突至,天祥倉皇出走 ⑥天祥受宋恩,為宰相,安事二姓?
A.①③④ B.②④⑥ C.①⑤⑥ D.②③⑤
15.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BR> A.咸淳九年,文天祥任湖南提刑時(shí)遇見舊相江萬里,談及國家大事,江萬里容色改變,認(rèn)為改變社會(huì)狀況的責(zé)任大概在有志節(jié)的文天祥身上。
B.德祐元年,元軍進(jìn)逼愈急,皇上下詔號召天下起兵幫助朝廷抗敵,文天祥“發(fā)郡中豪杰”響應(yīng),有眾萬人,并傾盡家財(cái)為軍費(fèi),領(lǐng)兵入衛(wèi)。
C.德祐二年,文天祥奉命赴元朝都城跟元丞相伯顏談判時(shí)據(jù)理力爭,遭到元方的扣押,被帶到鎮(zhèn)江,后來趁夜色逃離,最后來到溫州。
D.至元十五年,元將張弘范兵突至,文天祥在五坡嶺被執(zhí)。崖山被攻破后,文天祥被送往京師。元朝百般勸降,他堅(jiān)決不屈服,最后從容就義。
我愛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鳥,/我也應(yīng)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這被暴風(fēng)雨所打擊著的土地,/這永遠(yuǎn)洶涌著我們的悲憤的河流,/這無止息地吹刮著的激怒的風(fēng),/和那來自林間的無比溫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里面。/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合淚水?/因?yàn)槲覍@土地愛得深沉……
1938年11月17日
9.對上面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dāng)?shù)囊豁?xiàng)是( )
A.詩人未用“珠圓玉潤”之類詞語而用“嘶啞”來形容鳥兒的歌喉,使人體味到歌者經(jīng)歷的坎坷、悲酸和執(zhí)著的愛。
B.關(guān)于“土地”“河流”“風(fēng)”“黎明”的一組詩句,抒寫了大地遭受的苦難、人民的悲憤和激怒、對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C.“然后我死了/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里面?!边@兩句詩形象而充分地表達(dá)了詩人對土地的眷戀。而且隱含獻(xiàn)身之意。
D.“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yàn)槲覍@土地愛得深沉……”這兩句詩中的“我”,指喻體“鳥”而不是指詩人自己。
爐 中 煤
——眷念祖國的情緒
郭沫若
啊,我年青的女郎!/我不辜負(fù)你的殷勤,/你也不要辜負(fù)了我的思量。/我為我心愛的人兒/燃到了這般模樣!
啊,我年青的女郎:/你該知道了我的前身?/你該不嫌我黑奴魯莽?/要我這黑奴底胸中,/才有火一樣的心腸。
啊,我年青的女郎!/我想我的前身,/原本是有用的棟梁,/我活埋在地底多年,/到今朝才得重見天光。
啊,我年青的女郎!/我自從重見天光,/我常常思念我的故鄉(xiāng),/我為我心愛的人兒/燃到了這般模樣!
1920年1、2月間作
選自1920年2月3日《時(shí)事新報(bào):學(xué)燈》
10.對上面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dāng)?shù)囊豁?xiàng)是(?。?BR> A.作者把祖國比作“年青的女郎”、“心愛的人兒”,一句“啊,我年青的女郎!”喊出了蓄積已久的眷戀祖國的熱烈感情。
B.這首詩,詩人把自己比作在爐中燃燒的煤,旨在比喻自己思念祖國的熾烈的感情。
C.“我活埋在地底多年,到今朝才得重見天光。”是指詩人長期被黑暗社會(huì)壓抑,到現(xiàn)在(寫此詩時(shí))才獲得自由。
D.全詩風(fēng)格豪放、明朗,音調(diào)和諧流暢。在一系列的比喻中寄托了詩人的深情和熱望,極富美感,令人感動(dòng)。
三、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5題。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也。年二十舉進(jìn)士,對策集英殿。帝親拔為第一。咸淳九年,起1為湖南提刑,因見故相2江萬里。萬里素3奇天祥志節(jié),語及國事,愀然曰:“吾老矣,觀天時(shí)人事當(dāng)有變,吾閱人多矣,世道之責(zé),其4在君乎?君其勉之?!笔辏闹?贛州。德祐初,江上報(bào)急,詔天下勤王。天祥捧詔涕泣,發(fā)郡中豪杰,有眾萬人。事聞,以江西提刑安撫使召入衛(wèi)。其友止之,天祥曰:“第6國家養(yǎng)育臣庶7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無一人一騎入關(guān)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8之,庶9天下忠臣義士將有聞風(fēng)而起者。”盡以家貲為軍費(fèi)。明年正月,除知臨安府,尋10除右丞相兼樞密使,如軍中請和,與大元丞相伯顏抗論皋亭山。丞相怒拘之,北至鎮(zhèn)江。天祥夜亡入真州,展轉(zhuǎn)至高郵,泛海至溫州。至元十五年十二月,趨南嶺。天祥方飯五坡嶺,張弘范兵突至,天祥倉皇出走,千戶王惟義前執(zhí)之。至潮陽,見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禮見之,與俱入崖山,使為書招張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書所過零丁洋詩與之。崖山破,弘范遣使護(hù)送天祥至京師。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終不屈也,召入諭之曰:“汝何愿?”天祥對曰:“天祥受宋恩,為宰相,安事二姓?愿賜之一死足矣?!比华q不忍,遽麾11之退。言者力贊從天祥之請,從之。天祥臨刑殊從容。謂吏卒曰:“吾事畢矣。”南鄉(xiāng)拜而死,年四十七。
(節(jié)選自《宋史·文天祥傳》)
[注]1起:提拔,舉用。2故相:原丞相。3素:一向。4其:大概。5知:任知州。6第:既然。7庶:平民,百姓8徇:通“殉”。9庶:但愿,期望10尋:不久。11麾:招手。
11.對下列句中加點(diǎn)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____)
A.年二十舉進(jìn)士,對策集英殿____ 對策:對付的策略
B.第國家養(yǎng)育臣庶三百余年____ 養(yǎng)育:養(yǎng)活、撫養(yǎng)
C.吾深恨于此________________ 深恨:非常遺憾
D.天祥臨刑殊從容____________ 從容:沉著鎮(zhèn)靜
1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diǎn)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____ )
A.因見故相江萬里________ B.君其勉之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________ 越國以鄙遠(yuǎn),君知其難也
C.以江西提刑安撫使召入衛(wèi)____ D.與大元丞相伯顏抗論皋亭山
賈余慶等以祈請使詣北________ 失其所與,不知
13.對下列各句中“之”字指代內(nèi)容的說明,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
A.其友止之____________________指代上文的“郡中豪杰”
B.乃書所過零丁洋詩與之________指代上文的“張弘范”
C.召入諭之曰________________ 指代前文的文天祥
D.言者力贊從天祥之情,從之____指代上文的“言者”的進(jìn)言
14.下列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表明文天祥有“志節(jié)”的一組是( )
①捧詔涕泣 ②與大元丞相伯顏抗論皋亭山 ③盡以家貲為軍費(fèi) ④左右命之拜,不拜 ⑤張弘范兵突至,天祥倉皇出走 ⑥天祥受宋恩,為宰相,安事二姓?
A.①③④ B.②④⑥ C.①⑤⑥ D.②③⑤
15.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BR> A.咸淳九年,文天祥任湖南提刑時(shí)遇見舊相江萬里,談及國家大事,江萬里容色改變,認(rèn)為改變社會(huì)狀況的責(zé)任大概在有志節(jié)的文天祥身上。
B.德祐元年,元軍進(jìn)逼愈急,皇上下詔號召天下起兵幫助朝廷抗敵,文天祥“發(fā)郡中豪杰”響應(yīng),有眾萬人,并傾盡家財(cái)為軍費(fèi),領(lǐng)兵入衛(wèi)。
C.德祐二年,文天祥奉命赴元朝都城跟元丞相伯顏談判時(shí)據(jù)理力爭,遭到元方的扣押,被帶到鎮(zhèn)江,后來趁夜色逃離,最后來到溫州。
D.至元十五年,元將張弘范兵突至,文天祥在五坡嶺被執(zhí)。崖山被攻破后,文天祥被送往京師。元朝百般勸降,他堅(jiān)決不屈服,最后從容就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