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疏散退熱——用于少陽證,外感發(fā)熱。
本品味苦辛,氣微寒,輕清升散,宣透疏達,入肝膽經,長于疏散少陽半表半里之邪,為治邪在少陽,寒熱往來、胸脅苦滿、口苦、咽干、目眩等少陽證的主藥;又具良好的疏散退熱作用,常用于外感發(fā)熱之證。
(1)治少陽證。常與黃芩、半夏等配伍,以和解退熱,如小柴胡湯。
(2)治外感發(fā)熱。常與葛根、黃芩等同用,如柴葛解肌湯。
2. 疏肝解郁——用于肝郁氣滯,胸脅疼痛,月經不調。
本品又善條達肝氣而疏肝解郁,為治肝氣郁結諸證之要藥。
(1)治肝氣郁結之月經不調。常與當歸、白芍等配伍,如逍遙散?!】荚嚧缶W站整理
(2)治肝氣郁結之胸脅疼痛。常與香附、川芎等同用,如柴胡疏肝散。
3. 升舉陽氣——用于氣虛下陷,久瀉脫肛,胃、子宮下垂。
本品又可升舉脾胃清陽之氣而舉陷。用于氣虛下陷之久瀉脫肛、胃、子宮下垂以及短氣、疲乏等證,常與升麻、黃芪等同用,如補中益氣湯。
4. 清膽截瘧——用于瘧疾。
本品尚有清膽退熱截瘧作用,常用于瘧疾,寒熱陣作,可與黃芩、常山、草果等配伍。
本品味苦辛,氣微寒,輕清升散,宣透疏達,入肝膽經,長于疏散少陽半表半里之邪,為治邪在少陽,寒熱往來、胸脅苦滿、口苦、咽干、目眩等少陽證的主藥;又具良好的疏散退熱作用,常用于外感發(fā)熱之證。
(1)治少陽證。常與黃芩、半夏等配伍,以和解退熱,如小柴胡湯。
(2)治外感發(fā)熱。常與葛根、黃芩等同用,如柴葛解肌湯。
2. 疏肝解郁——用于肝郁氣滯,胸脅疼痛,月經不調。
本品又善條達肝氣而疏肝解郁,為治肝氣郁結諸證之要藥。
(1)治肝氣郁結之月經不調。常與當歸、白芍等配伍,如逍遙散?!】荚嚧缶W站整理
(2)治肝氣郁結之胸脅疼痛。常與香附、川芎等同用,如柴胡疏肝散。
3. 升舉陽氣——用于氣虛下陷,久瀉脫肛,胃、子宮下垂。
本品又可升舉脾胃清陽之氣而舉陷。用于氣虛下陷之久瀉脫肛、胃、子宮下垂以及短氣、疲乏等證,常與升麻、黃芪等同用,如補中益氣湯。
4. 清膽截瘧——用于瘧疾。
本品尚有清膽退熱截瘧作用,常用于瘧疾,寒熱陣作,可與黃芩、常山、草果等配伍。